126 主臣相得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釣魚能手字數:4439更新時間:24/06/27 02:22:59
第129章 主臣相得
張元駕駛馬車從滎陽出發,駛過河南、弘農二郡。
馬車停靠在潼關前,他回憶自己一路駛來,入目所見。
曾經行人、車馬川流不息的官道,如今已經被飛鳥走獸所佔據。
張元在年少時,曾經到過洛陽,對那裏的繁華印象深刻,然而,前塵往事已成雲煙。
經過桓熙、苻健的精耕細作,隨處可見被荒廢的村莊。
雖說在苻健帶走張遇之後,許洛之地又迎來了新的主人,前徐州刺史周成。
但周成也僅僅是在經營許昌,至於派了五百將士佔據洛陽,只是作爲警哨,監視桓熙、苻健兩位惡鄰的動向。
就在張元回憶往事的時候,潼關的大門被緩緩打開,他揮起馬鞭,驅車入關。
此行,張元是奉王猛之命,往滎陽接回一名老人。
這位老人掌握了桓熙夢寐以求的灌鋼法。
桓熙特意派遣一百名騎兵,經由小道,繞開了駐紮有足足五百將士的洛陽城,前往成皋接應。
由於沿途荒無人煙,無論是一百騎兵東出,還是接應馬車入關,都不曾驚動洛陽城裏的守軍。
馬車的窗簾被掀開,一個小腦袋冒了出來,好奇地打量着關城裏的一切。
小孩正是老人的孫兒,老人的妻子早逝,兒子同樣死得早,只留下一個時年九歲的孫兒與他相依爲命。
至於孫兒的母親,在他出生不久之後就離開了,倒不是嫌棄家裏貧窮,老人有祖傳的打鐵手藝,家裏在滎陽還有一間鐵匠鋪子,生活還算富裕。
但問題就出在家境富裕上,老人爲兒子取了一位美麗的妻子,不曾想卻因此惹出了禍事。
七年前,石虎下令從民間徵選民女三萬多人,而太子石宣、王公貴族們也私下發令徵選民女上萬人。
那些負責徵選民女的使者可不管你是否成婚,只要是容貌美豔,都得送往鄴城,四萬民女中,有九千多名婦人被迫與丈夫分開。
而她們的丈夫因此被殺、自殺者,多達三千餘人。
此事在民間引起軒然大波,有五十多名太守、縣令,因爲不能安撫治下百姓,被下獄誅殺。
至於那些奉命搜刮民女的使者,由於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得以有十二人被封侯。
老人的兒子,當時已經從父親手上接過了鐵匠鋪,卻也死在了那場風波中,他不忍妻子被人搶走,奮起反抗,最終丟掉了性命。
又過數日,張元終於帶着祖孫二人來到了長安。
軍府內,王猛先行接見了老人。
“老先生請坐,在下王猛,敢問老先生名諱。”
老人回答道:
“老朽綦毋(qí wú)伯達,見過將軍。”
王猛好奇道:
“老先生是春秋時,晉國大夫綦毋張的後人,還是出自匈奴部落?”
綦毋氏既是華夏姓氏,也是匈奴姓氏,王猛因而有此疑問。
綦毋伯達解釋道:
“先祖正是晉國大夫。”
王猛點點頭,隨即向他請教起了灌鋼法。
綦毋伯達也不藏私,他在進入潼關以後,前往長安的路上,就曾聽說了張高平的事蹟,一個農夫,就因爲進獻了耕杷耱技術,不僅得了十萬錢,更有了官身。
正所謂千金買馬骨,綦毋伯達能給孫兒安排一個前程。
他細緻的與王猛解釋灌鋼法與炒鋼法在工序上的區別,王猛見他說得頭頭是道,也信了大半,便邀請綦毋伯達與他一起去面見桓熙。
哪知道桓熙早已聽說消息,如今正在庭院外與綦毋伯達的孫兒說着話。
王猛趕忙迎了上去:
“主公既然來了,何不直接進門。”
桓熙笑道:
“先生既然在會客,我又何必去打擾,反正閒來無事,見這孩子天真爛漫,就讓他陪我說了會話。”
綦毋伯達更是驚詫不已,沒想到眼前的年輕人就是如今的關隴之主,他趕忙牽過孫兒,帶着他向桓熙行禮。
桓熙將他們祖孫攙扶起來,他感嘆道:
“我已經知道了你們一家的身世,石虎無道,因而子孫滅絕,如今你們來了關西,日子肯定會好起來的。”
綦毋伯達聞言,老淚縱橫,他活了大半輩子,哪見過這樣的貴人。
他擦乾眼淚,說道:
“還請大將軍將老朽帶去冶煉之處,老朽願爲大將軍展示灌鋼法。
“只是我如今年老體邁,希望大將軍能爲我找來一名鐵匠,代爲操作。”
桓熙點頭道:
“此事易耳。”
他也擔心這位老人家掄不動錘子,而機巧院裏養了上千名匠人,其中就不乏技藝精湛的鐵匠。
桓熙、王猛與祖孫二人一同出城,來到渭水之畔,正有一羣匠人圍着冶鐵爐,打造他們新設計的盔甲。
王猛喚來一人,另起一爐火,綦毋伯達對鐵匠道:
“還請分別準備生鐵、柔鐵。”
鐵匠驚訝道:
“生鐵不能鍛壓,準備此物作甚。”
他懷疑這老頭是在招搖撞騙。
原來生鐵是指由礦石直接冶煉得到的鐵,由於含碳量和雜質都很高,因此性脆易碎。
而柔鐵也就是熟鐵,是將生鐵經過蒸炒脫碳後的鐵,其質柔軟可鍛,但也只是經過脫碳,內部含有大量雜質,需要反覆鍛打。
一旁的桓熙沉聲道:
“照他說的做。”
鐵匠不敢抗命,只得在綦毋伯達的指導下,將低碳且柔軟的熟鐵彎曲,把高碳卻易碎的生鐵嵌入其中,再用泥土封上,置於爐中熔鍊。
綦毋伯達講解道:
“封泥之用有三,一爲使生鐵緩慢熔化,鐵料各部得以受熱均勻。
“二爲生鐵熔化之後,不會流矢,能更好地與柔鐵熔融混合。
“三爲減少碳在爐氣中的燒損。”
桓熙聽得雲裏霧裏,反而是那鐵匠專注認真了許多,畢竟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當鐵料被從爐中取出,加以鍛錘,而後再煉再錘,不一而足,可以兩三次,也可以多次。
待綦毋伯達在三火之後,便喊停,他對桓熙道:
“大將軍不如先看看三火之後的灌鋼。”
衆人聞言,靜待灌鋼冷卻。
其實說到底,所謂灌鋼法,用熟鐵中的氧,來氧化生鐵中的硅、錳、碳,從而達到去除夾雜的目的,操作簡單,效果卻很顯著。
只是桓熙作爲文科生,並不理解其中原理。
許久,當灌鋼冷卻,鐵匠試驗其效果,桓熙等人屏息以待,唯有綦毋伯達信心滿滿。
這是他們家祖上下來的法子,自己都用它煉了一輩子的鋼,打了一輩子的鐵,今日所有步驟都沒錯,操作之人的技藝也不比年輕時候的自己差,怎麼可能會出問題。
果然,鐵匠驚呼道:
“大將軍,此鋼甚爲堅硬,若能反覆多次煉錘,其質只怕不下百煉鋼。”
當然,所消耗的工時也要比百煉鋼少得多。
桓熙聞言大喜,他撫掌笑道:
“好!有賞,重重有賞!來人,傳我命令,綦毋伯達獻灌鋼法有功,特賜十萬錢,入機巧院,與張高平同列。”
就連操作鍛鐵的匠人,也同樣領了一筆不小的賞錢。
遠處因爲設計出來的新鎧甲,成品效果遠遠不如預期,而在垂頭喪氣的匠人們聞言,再度爆發了鬥志。
綦毋伯達向桓熙請求,希望能把進入機巧院任職的機會,留給自己孫兒長大以後。
桓熙卻搖頭道:
“我素來賞罰分明,這是伱的功勞,豈能讓人頂替。
“既然我已賜下十萬錢,你不如供他讀書、習武,將來若是學有所成,我必會給他一份前程。”
綦毋伯達趕忙拉着孫兒叩拜謝恩。
桓熙讓人給這對祖孫安排住處,又吩咐鐵匠依照此法,多次錘鍊,看看要想獲得與百煉鋼相同的品質,需要多少火,能夠節省多少工時。
回去長安的馬車上,桓熙朝着王猛笑道:
“先生又爲我辦成了一件大事,我又該如何賞賜先生。”
王猛並不居功,他道:
“下官不過是吩咐了一句而已,還是主公當初千金買馬骨,才讓匠人們爭相獻上傳家之法。”
桓熙搖搖頭,說道:
“有功豈能不賞,洛娘出生後,我在家中庭院的桂花樹下,仔細裝壇封口,埋了三壇女兒酒,等她將來出嫁,我再取出,與先生共醉。”
東晉上虞(今浙江紹興)的稽含在公元304年,也就是三十八年前寫下《南方草木狀》一書,就有記載女兒酒,稱爲富家生女、嫁女必備物。
可見,生女埋酒,嫁女時掘酒請客,已經形成了風俗。
像這樣的功勞,桓熙確實不怎麼好賞賜,他只得將自己庶長女的女兒酒拿出來畫餅。
但王猛就是吃他這一套,爲之高興不已。
畢竟在王猛看來,這可比賞他錢財要珍貴許多。
由於觀看鍛鐵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回到長安的時候,天色已經不早,桓熙自然是要回未央宮。
桓熙進宮門前,看着馬車緩緩駛向軍府的方向,沉默不語。
他是瞭解王猛的,對方必定是要勞累到深夜,把今日出城後,耽誤的政事處理完畢了再回去。
而軍府只管午膳,不供應晚飯。
回到未央宮,桓熙先是安排信得過的三名奴僕,每日往桂花樹下察看,看是否有人翻動過泥土。
苻洪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真要是有人效仿麻秋,往酒裏下毒,他與王猛都得遭重,可別喜事變喪事。
等回去玉堂殿的時候,李媛告訴他後廚正在熬煮雞湯,由於不知道桓熙什麼時候回來,就沒有提前準備。
桓熙於是嘗了一些甜點墊肚子,等雞湯送來,桓熙嘗了一口,大讚:
“此湯甚是鮮美!”
就在李媛也準備給自己盛上一碗時,卻聽桓熙又道:
“當與先生共享。”
隨即端着一鍋雞湯出門,交給親隨,與他直奔軍府。
此時軍府中的僚佐都已歸家,只有王猛的廂房還在亮着燭光。
桓熙從親隨手中接過雞湯,端着就興沖沖往廂房走,人未到,聲先至:
“啊哈哈哈,雞湯來嘍!”
然而一進門,就看見王猛的妻子正在陪着王猛用膳。
原來是王氏用食盒裝着,把飯菜給王猛帶了過來。
桓熙這才知道,都是自己想多了,王猛家有賢妻,又怎會讓他餓肚子。
夫妻二人見到桓熙都很驚訝,趕忙起身行禮。
桓熙笑道:
“無需多禮,我以爲先生無暇用膳,特意取了雞湯與你同食,想不到嫂夫人早有準備。”
說着,桓熙將雞湯放在桌上,也無需王猛相請,自顧自的隨意坐下,從親隨手中接過自己的碗筷,笑道:
“許久不曾嘗過嫂夫人的廚藝了。”
王猛的飯菜,向來都是他妻子親手做的,按王氏的話來說,是王猛吃慣了她的手藝。
畢竟在王猛投奔桓熙之前,他們夫妻的日子過得清貧,又哪有錢去請廚娘。
桓熙時常造訪王猛的府邸,也沒少吃他妻子做的飯菜。
王猛自然不會拒絕與桓熙共食。
王氏見狀,笑道:
“我常聽夫君說起,大將軍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我這粗茶淡飯,就怕不合大將軍的胃口。”
桓熙與王猛是通家之好,自然也與他的妻子相熟。
等桓熙吃飽喝足,王氏也要告辭離開,桓熙見王猛沒有要走的意思,索性讓人把剩餘的公文搬走,說道:
“先生與嫂夫人一同回府,這些公文,由我帶回去處置。”
王猛起身道:
“這怎麼行。”
桓熙故作不悅道:
“莫非先生真以爲桓某不會處置公務,先生莫要忘了,桓某十四歲就在家父的幕府擔任西曹主薄。”
王猛當然不是這個意思,但也知道桓熙不是真的發怒。
果然,桓熙展顏笑道:
“明日起,我自會吩咐先生身邊的書吏,往後先生每天沒有處理完的公務,都往未央宮裏送去。”
說着,桓熙動容道:
“先生莫要忘了諸葛武侯的教訓,切記不可過度勞累,我將先生視爲自己的武侯,可不是想讓先生爲我積勞成疾。”
原時空中,王猛爲苻堅鞠躬盡瘁,病逝之時,年僅五十一歲,桓熙可真不敢放任他這般處事。
王猛聞言,感激涕零。
就連王氏也爲他們二人之間的感情而發自內心的高興。
第三章帶到,今天1W2,補了昨天少的2000,明天還是一萬字,第一章在下午一點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