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回師長安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釣魚能手字數:3238更新時間:24/06/27 02:22:59
永和七年,臘月初三,雨雪霏霏,銀裝素裹的長安屹立在白茫茫的大地之上。
未央宮內,阿滿穿上了一身新衣,被祖母司馬興男抱在懷中逗弄:
“阿滿,你父親今日就要回來了,你高不高興呀?”
可阿滿前幾日才過了百日宴,才三個多月大,哪會說話,只是睜着烏黑的眸子,好奇地看着周圍的一切。
謝道韞見舅姑這麼喜愛嫡長孫,也是滿心的歡喜,但她還是問道:
“舅姑,夫君今日回城,莫非我們真的不去城外迎接了?”
司馬興男滿不在乎道:
“外邊天寒地凍,接他作甚,萬一我家小阿滿受了風寒,又該如何是好。”
自從阿滿出生以來,桓熙在司馬興男心裏的地位可以說是直線下降,至於老奴,倒是降無可降。
司馬興男說着,又問謝道韞:
“阿媛怎麼還沒有來?”
謝道韞回答道:
“妾身已經派人去過玉堂殿,想來妹妹定是因爲孩子耽誤了。”
司馬興男點點頭,她道:
“再過半月,我那孫女就要過百日宴了,到現在連個名字都沒有,寫信去問,也沒一個迴應。
“唉,出生到現在,甚至都沒見過父親。”
在桓熙離開長安後,他又迎來了一個女兒,只是桓熙在外征戰,始終沒有時間回來見上一面。
不久,李媛將女兒抱了過來,她向司馬興男、謝道韞行禮後,解釋道:
“孩子一早就在哭鬧,剛剛哄睡着,妾身來得晚了。”
司馬興男大笑道:
“定是這孩子知道她父親回來了,否則平日裏安安靜靜,今日怎會突然鬧騰。”
說着,司馬興男伸過去腦袋,看着李媛懷裏的女嬰,說道:
“阿滿跟熙兒小時候一個模子刻出來似的,老身的孫女反倒更像阿媛。”
謝道韞輕笑道:
“妹妹生得國色天香,舅姑曾有我見猶憐之嘆,想來,我這女兒今後也是位傾國傾城的美人。”
桓熙之女雖然是李媛所生,但謝道韞是她的嫡母,自然也是謝道韞的女兒。
謝道韞伸手從李媛懷中接過女嬰,滿臉的慈愛之色。
實際上,這並非是因爲司馬興男在場,而故意做給她看。
謝道韞是打從心裏喜愛這個漂亮的女嬰,將她視如己出。
當然了,如果李媛生的是一個與阿滿年紀差不多大的庶子,這份喜愛必然是要大打折扣的。
畢竟沒有一個母親不會爲自己的親生兒子考慮。
由於桓熙常年在外征戰,大多數時候,都是謝道韞與李媛爲伴,二人的感情很好。
李媛見到女兒受到謝道韞的喜愛,也是由衷的高興。
司馬興男在旁道:
“令姜說得不錯,長得像她生母,倒也是一件好事。”
說着,她話鋒一轉,毫不掩飾自己的驕傲:
“不過老身的孫女,又何須以姿色娛人,若非我那侄兒年長她許多,等不及她成年,否則,讓她往建康做個皇后也未嘗不可。”
李媛卻不贊同,她道:
“其實妾身只希望她在將來能嫁一戶好人家,就已經心滿意足。”
話音剛落,就聽門外有人讚許道:
“阿媛說得好!”
那人進門,正是出征數月,方纔歸來的桓熙。
見着桓熙,三女高興的迎了上去,桓熙先是從司馬興男懷中接過阿滿,將他高高舉起。
實際上阿滿根本就不可能記住父親的模樣,畢竟桓熙離開的時候,他才出生幾天而已。
但今日見着‘陌生人’,他卻不怕,反而咧起小嘴,笑了起來,也許這就是父子之間的微妙感應。
只不過桓熙到底是逗弄過幾天兒子,阿滿對於他來說,新鮮感自然不如女兒。
桓熙將阿滿交還給司馬興男,又從謝道韞手中小心地接過了熟睡的女兒,他對司馬興男道:
“阿媛說得不錯,也正是孩兒想說的,皇后的位子雖然尊貴,但不是我們桓家應該貪念的。”
畢竟桓溫、桓熙父子想要的是皇帝之位。
真把女兒送去建康當皇后,以後她夾在夫家與孃家之間,只怕兩面難做人。
司馬興男知道自己說不過他,只得轉移話題道:
“行了,行了,連你父親在我面前都不敢大聲說話,伱倒好,一回來就數落爲娘。
“如今既然回來了,快給孩子取個乳名吧。”
桓熙沉吟道:
“她出生時,我正在洛陽征戰,不如喚她爲洛娘如何?”
也就是鄧遐不在場,否則,他說不定就要嘀咕一句,爲什麼不叫陽娘。
三女覺得洛娘這個名字不如阿滿順口,但左右不過是個乳名罷了,既然桓熙已經拿了主意,便也就此定了下來。
司馬興男對桓熙道:
“你父親來了書信,讓我無論如何也得將他們兄妹帶回去讓他見上一面,在江陵小住一段時日後,再將他們送回來。”
在阿滿出生以後,司馬興男就派人往江陵報喜,桓溫得知自己有了嫡長孫,喜不自勝,在尼姑庵裏大宴麾下將佐。
不久之後,洛娘降生的消息也被送到江陵,桓溫已經知道桓熙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照養,但還是迫不及待想要見見自己的孫兒孫女。
這時,謝道韞也說道:
“夫君,妾身來了北方一段時間,也想回去見一見父母兄妹,不如就讓我與舅姑同行,回來時,我再帶上阿滿、洛娘。”
謝道韞自從與桓熙北上一年,已經一年不曾與家人相見,心中頗爲想念。
雖然桓熙好不容易回來,可一想到兒子要被帶去江陵,她也實在捨不得阿滿,就想藉着這個機會與司馬興男同行。
桓熙聞言,微微頷首:
“也好,不如就等洛娘的百日宴後再啓程。”
說着,他嚴肅叮囑道:
“令姜,你若是要往建康,萬萬不可將阿滿帶去。”
很顯然,桓熙的擔心是多餘的,謝道韞又不是司馬興男,又怎會沒有一丁點的政治智慧,她怎麼敢將阿滿帶去,畢竟朝廷不敢扣留司馬興男,但面對桓溫唯一的孫子,桓熙唯一的兒子,保不準會失心瘋將阿滿強行留作人質。
“夫君放心,妾身不去建康,我會說服阿父阿母往江陵團聚。”
見謝道韞這麼說,桓熙也鬆了口氣,司馬興男在旁笑道:
“那事情就這樣定了,洛娘百日宴後,老身這就啓程。
“熙兒,這段時日你也多留在椒房殿裏陪伴令姜,你們夫妻久別重逢,這一來一回,非得又要隔着數月才能相見。
“至於軍府的事情,我看那王景略(王猛)也處理得井井有條,就讓他繼續替你操着這份心,等洛娘百日宴後,你再接手也不遲。”
按照桓熙過往的習性,班師之後,自然是要給自己放一段假用來陪伴家人,他也一口答應下來,只是有一件事情他還是要過問的。
在與家人見過面後,桓熙匆匆趕往軍府,由於外面天寒地凍,不僅司馬興男她們沒有出城相迎,就連王猛等一衆將佐,桓熙也沒讓他們在寒風裏等待。
來到軍府,留守衆人聞訊趕來拜謁。
桓熙接見了衆人,與他們寒暄幾句後,就讓將佐們回去自己的崗位,各司其職,只留下了王猛一人。
“我從洛陽遷來的三萬餘戶民衆,不知先生安置得如何?”
桓熙雖然是在臘月初三才回的長安,但那是因爲此前桓熙駐軍在潼關,監視苻健的動向,所以才拖到了這個時候。
至於那些洛陽百姓,早在十月中旬,就已經陸續被送來了長安。
王猛笑道:
“主公無需掛念此事,三萬戶民衆都已安置妥當,早在秋收之後,我就將主公此前帶回來的部分荊州百姓送去了秦州,也免得洛陽百姓來了長安,還得冒着風雪繼續西行。”
實際上,關中對勞動力的迫切需求,遠沒有秦州嚴重,隴右地區才是真正的地廣人稀,如今的秦州,包括了此前的仇池國,可偌大的一州之地,人口卻僅有區區四五萬戶。
而桓熙此前遷徙民衆,都是就近安置在了關中三輔地區。
因此,雍州得以蓬勃發展的同時,秦州卻遠遠落在了後頭,發展緩慢。
分出部分人口,充實秦州,使其作爲將來進攻前涼的糧草基地,也是桓熙與王猛早就討論過的共識。
桓熙聞言讚許地點點頭,雖說這般做法,是苦了點荊州百姓,但讓他們在冬季之前遷往秦州,總好過讓洛陽百姓冒着風雪,從洛陽走到天水,這樣這般做,只怕沿途就得凍死不少人。
實際上,就算是苻健,也只得將洛陽民衆安置在幷州南部,而不敢讓他們走遠了,至於張遇的部衆,也都被安置於此,選拔精銳,淘汰老弱爲民。
桓熙轉而又與王猛商量起擴軍一事,在治下人口達到三十萬戶之後,擴充戰兵自然是擺上了議程。
王猛雖然主管內政,但也贊同桓熙擴軍的想法,畢竟沒有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又怎能保衛這麼些年來,一直努力的成果。
二人蹉商許久,決定暫時擴充五千戰兵,使桓熙麾下戰兵數量達到三萬人,而這五千戰兵,也都是以步卒爲主。
下一章在下午六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