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藉故發難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釣魚能手字數:4357更新時間:24/06/27 02:22:59
“什麼!你再說一遍!”
張遇雙目圓睜,注視着薛贊,不敢置信地說道,彷彿聽見了天底下最荒誕的一番話。
薛贊知道自己說得沒有道理,但此行不過是奉命行事,他也只能苦笑着複述道:
“世子在狼山被桓熙所害,大王爲之悲痛欲絕,此番南下,既見將軍,深感志趣相投,願收將軍爲義子。”
張遇驚訝不減,怒意涌上心頭。
他不明白苻健究竟是哪根筋搭錯了,居然也想當自己的父親。
張遇如果願意接受這所謂的父子情,哪還需要你苻健出兵救援,直接開了城門迎桓熙進洛陽不好麼。
世人已經在譏笑自己爲桓遇,如今又要他當苻遇?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若是按照張遇過去的性子,薛贊別指望能夠保住性命,非得將他殺了泄憤。
但此時張遇已經被苻健脅迫出城,雖然苻健在知道桓熙以牛車接應百姓之後,已經停止了追擊。
可這時候還沒有回去洛陽,自己身邊只有一萬多的將士追隨,而苻健有六萬步騎在側安營。
張遇即使再惱怒,還是留有一絲理智,他強忍怒火,說道:
“還請薛先生替我轉告天王,承蒙錯愛,遇不勝惶恐,但大丈夫頂天立地,哪有諂媚認父的道理。”
張遇一口回絕,並沒有出乎薛贊的預料,他也不曾逼迫張遇。
薛贊告辭之後,直奔旁邊的虞軍大營。
而苻健早已等候在帥帳之中,得知張遇不識擡舉,苻健大怒,帳內的將佐也紛紛進言道:
“天王好心要收張遇爲義子,可他竟然拒絕,足見此人懷有二心,天王!不可再將張遇留在洛陽,否則早晚必叛!”
“沒錯!天王!既然張遇心存異志,不如趁機兼併其部衆!”
“臣附議,懇請天王莫要錯失良機!”
苻健等的就是衆人這番態度,他想要將張遇的部衆、百姓盡數遷往幷州,如果好好與張遇商量這件事情,肯定是行不通的。
張遇之所以背叛晉朝,出兵阻攔謝尚接管許、洛,就是不願意喪失自己的獨立性。
他割據洛陽、許昌,日子難道不比仰人鼻息要舒適?
此前張遇將家眷都送去了晉陽爲質,只留一個嫡長子在身邊,態度不能不說恭順。
因此,苻健想要制造事端,讓張遇顯得不那麼恭順聽話,從而使自己能有藉口發難。
而桓熙強加給張遇的父子情,給到了苻健靈感,這才有薛贊入營,提議此事。
如今見羣情激憤,衆人爭相表露對張遇的不滿,苻健趁勢道:
“張遇輕視我,若不懲戒,何以服人心!”
苻健當即點齊六萬步騎,氣勢洶洶向張遇大營殺去,而此時張遇毫無防備,苻健麾下猛將張蠔率領三千騎兵突入張遇陣中。
由於他知曉張遇大營的佈置,得以直奔帥帳,生擒張遇。
張遇惱羞成怒,他強撐膽氣,喝問道:
“張蠔!你這是作甚!”
張蠔冷哼道:
“伱對天王不敬,我只不過是奉命行事。”
張遇實在想不到,就爲了這點小事,苻健就來攻打自己。
此時,由於張遇被擒,又有苻健六萬大軍圍營,張遇麾下的將士無不繳械投降,苻健得以控制張遇的營寨。
張遇看着意氣風發走來的苻健,大喊道:
“我無罪!天王怎能這般待我!”
苻健吩咐左右爲張遇鬆綁,對張遇道:
“張將軍不願與我約爲父子,衆將懷疑將軍懷有二心,我亦難安,因此讓張蠔制住將軍,如今你我兵戎相見,只怕將軍願意認我爲父,也難以冰釋前嫌。
“我不願殺將軍,亦不敢將你留在洛陽,心中猶豫,實在難以抉擇。”
張遇聞言啞然。
這時,此前作爲使者的薛贊出言提議道:
“天王,何不將張將軍的部衆遷往河東,讓張將軍到晉陽居住,賜以高官厚祿,豈不兩全其美。”
苻健聞言稱善:
“薛先生所言甚善,如此,既能讓我安心,又不失我與張將軍的君臣之義。”
說着,苻健對張遇道:
“我欲爲天子,當以將軍爲司空,讓將軍往晉陽與家人團圓,將軍可有意乎?”
苻健不是不想殺張遇,但真要以此爲由,把張遇殺了,只怕張遇的部衆會因此鬧事。
倒不如將他帶去晉陽,賜以高官厚祿,看似榮寵至極,實則是把張遇與他的部衆分開,將他徹底架空。
苻氏也不缺給張遇的那點俸祿,對張遇的部衆以及世人,多少算是一個交待。
張遇此時終於想明白了,苻健說什麼想要認自己爲義子,分明就是在故意制造事端,藉口發難,想要吞併他的部衆。
哪怕他此前答應下來,苻健還是會找到別的藉口。
但如今人爲刀俎,我爲魚肉,面對苻健的邀請,張遇清楚,一旦拒絕,免不了殺身之禍。
自己死後,部衆還是會被苻健兼併,而他在晉陽的家人也將被斬草除根,遭受滅頂之災。
在仔細考慮後果,權衡利弊之後,張遇只得答應道:
“既已歸順天王,自當聽從天王的調遣,張遇願往晉陽,侍奉天王左右。”
苻健聞言大喜,也不再提起要收張遇爲義子。
張遇如今算是充分感受到了人間險惡。
此前桓熙東出,搶了自己三萬戶百姓,如今好不容易盼來了援兵,沒有傷到桓熙一兵一卒且不說。
桓熙前腳剛走,援兵後腳就把主意打到了自己身上,要將他的家底搜刮乾淨。
罷了,洛陽西有桓熙,北有苻健,遇上他們兩個好鄰居,這許洛之主,誰愛當誰當,自己是沒有這個福氣。
當然,張遇暫時還是要被迫棲身於苻健的軍營。
在控制住張遇以後,苻健立即派遣親信帶着張遇的令牌、書信,前往接收洛陽、許昌,兼併其部衆。
張遇營中一萬步騎已經被苻健控制,留守洛陽的近萬守軍也不曾抵抗,而守衛許昌的張遇心腹,在查驗過令牌與書信之後,同樣交出了許昌城與一萬守軍的控制權。
自此,張遇三萬部衆被苻健兼併。
河南郡剩餘的兩萬戶百姓躲在洛陽城中,好不容易避開了桓熙的強遷,卻沒有逃過苻健的魔爪。
一同狼狽踏上遷徙之路的,還有潁川郡的兩萬戶,總計四萬戶百姓,都被苻健遷走。
河南、潁川二郡,在經過桓熙與苻健的精耕細作之後,落得渺無人煙,千里不聞雞鳴的狀況。
當桓熙聽說苻健擒下張遇,正在遷徙許洛人口時,大軍已經走到了潼關附近。
桓熙聞知此事,憤慨不已,他對權翼道:
“人念其家,苻健怎可置百姓意願於不顧,強迫他們離開故土!”
這番話說得理直氣壯,好像忘了苻健也不過是在效仿他的行爲。
但桓熙心裏委屈呀。
自己忙前忙後,處心積慮的前往洛陽掠奪人口,辛辛苦苦才得了三萬餘戶,如今苻健卻輕而易舉把剩餘的四萬戶打包帶走,連口殘渣剩飯都沒給自己留下。
如今再看自己東出的成果,桓熙已經不能滿足。
但苻健在洛陽兵強馬壯,自己又不好回身再戰,與他爭奪,只得作罷。
當然了,要說起最鬱悶的人,還得是張遇。
張遇苦呀,在去往晉陽的馬車上,他還在反思自己。
他一個豫州刺史,爲什麼不留在潁川,安心經營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非得要在姚襄離開後,經不住誘惑,佔據了洛陽。
早知今日,還不如當初放開道路,任由謝尚北上。
不過有得必有失,張遇雖然失去了自己的軍隊、領地,但桓熙、苻健爭相要做他父親一事,也被世人所知,又怎能說是沒有收穫。
隨着苻健遷走許洛地區的人口,繼而班師,河南、潁川二郡已成空地,此前曾要北上收復洛陽,因此與張遇鬧翻的謝尚如今絕口不提光復舊都。
畢竟收復洛陽雖然聽上去很美好,但如今洛陽地區已經沒有了人口,根本就守不住,到時候丟了還得背上罪責。
而如果遷徙民衆前往洛陽,桓熙可能出於同爲晉臣的原因,不好下手搶奪,但苻健食髓知味,可不會與謝尚客氣。
一時之間,目睹張遇的親身經歷,各方勢力誰也不願意佔據洛陽。
曾經的西晉舊都,擁有過輝煌歷史的洛陽,居然也會落得這般田地,被衆人棄如敝履,暫時荒廢。
畢竟以洛陽的地形,對北面的苻健與西側的桓熙,實在起不到太大的抵禦作用。
桓熙離開時,甚至派人將曹魏函谷關拆毀,就是方便自己將來東出的時候,能夠暢通無阻。
就在桓熙與苻健瓜分張遇勢力的同時,前燕也在積極進取冀州之地。
無論是在鄴城稱帝的冉閔,還是在襄國稱帝的劉顯,他們都不能實際控制冀州各郡的割據勢力。
而久戰之下,將士疲敝,也只能夠坐視前燕逐步蠶食冀州郡縣。
冀州位於河北南部,自古就是河北平原的精華之地。
後趙時期,下轄魏郡、趙郡、汲郡、襄國、鉅鹿、安平、平原、樂陵、章武、河間、高陽、博陵、清河、渤海、中山、常山、頓丘、廣平、陽平等十九郡,共計一百二十三縣。
其中,鄴城所在的魏郡,以及周邊同在黃河以北的汲郡、頓丘、廣平、陽平等五郡在西晉是被從冀州劃分到了洛陽所在的司州管轄。
後趙因冀州而興起,定都於鄴城,自然也會將被分走的五郡重新劃歸冀州。
一州之地,縣的數量,就比桓熙三州之和還要多,畢竟梁州僅有四十四縣、秦州僅有二十四縣,而雍州在得到上洛郡三縣,以及弘農郡的華陰縣、哪怕加上桓熙新設的河東郡蒲阪、高王二縣,也僅有四十五縣。
三州合計也才一百一十三縣,少了冀州十縣。
儘管這些年冀州戰亂頻發,但石勒、石虎等人秉持固本削幹的原則之下,給冀州積攢了充足的家底,哪怕有數百萬被強遷而來的流民離開,冀州依然是北方地區,人口最多,最爲富庶的地區。
燕王慕容儁見冉閔如今盡顯頹勢,四處出擊,先是派遣慕容恪收取冀州中山郡。
又派慕容評奪取博陵郡。
相國封弈、高昌太守高開出兵討伐劉準、逢約,逼迫劉準等人獻出渤海郡。
慕容儁則出兵收取常山郡。
此前聽命於冉閔的冉魏趙郡太守李邽見冉閔大勢已去,也向前燕投降。
而章武郡太守賈堅在救援博陵郡時,被前燕擊敗,倉惶逃走,前燕順勢又佔據了章武郡。
自此,冀州十八郡,已有六郡被前燕奪取,隱隱有一統河北之勢。
在此期間,前燕嚴格約束軍紀,六郡百姓在經歷過多年的混亂之後,也顧不得對方是鮮卑政權,爭相歸附。
前燕今日奪一城,明日佔一地,冀州再大,又能堅持多久。
然而冉閔卻對此無能爲力,以慕容鮮卑如今的強盛,已經並非是他能夠抗衡的。
前燕的兵鋒已經臨近魏郡,冉閔所能做的,只有守住鄴城。
桓熙當然也知道,一旦前燕全取河北,將會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但他實在鞭長莫及,給不了冉閔半點幫助。
至於姚弋仲,就更不用說了,且不提冉閔滅了石氏滿門,始終以忠義自詡的姚弋仲是否會放下舊怨,如今姚弋仲自身難保,他的病情加重,甚至不能視事。
而此前姚弋仲駐軍於渤海郡西南部的廣川縣,在前燕進攻渤海郡的時候,姚氏已經在姚襄的帶領下,撤離了河北,向徐州進軍。
已經向晉朝稱臣的徐州刺史周成,不敵姚襄,率部向西遷徙,姚氏得以暫時佔據淮北。
周成無路可去,迫於無奈,只得借道兗州刺史魏統的地盤,去往周邊勢力都不敢染指的河南、潁川二郡,作爲棲身之所。
與此同時,桓熙也在潼關聚集重兵,嚴防苻健西進的同時,也能策應蒲阪。
而苻健急於安置四萬戶民衆,而且也沒有做好立即進攻關中的準備,因此攜民而歸。
桓熙得知消息,這才班師,此時,已經是寒冬時節。
今天的第二章錯別字太多,我自己也不好意思,辛苦大家爲我指正。
這一章我雖然檢查了一遍,但也不知道有沒有漏看的。
明天還是一萬字,第一章在下午一點前。
晚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