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城外會戰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釣魚能手字數:3204更新時間:24/06/27 02:22:59
    身旁的將士們還在高聲羞辱着張遇,桓熙的思緒早已飄到了河東,也不知苻健如今究竟走到了哪裏。

    他今日來到洛陽城下誘敵,其實也是迫於苻健南下給到的壓力。

    如果不能將張遇打怕,打痛,讓他尾隨在身後,拖延自己的行軍速度,真給苻健追上了,定是一場惡戰,勝敗難料。

    就在桓熙分神的時候,鄧遐指着城門方向,大聲提醒道:

    “主公快看!敵軍出城了!”

    只見洛陽西側三道城門緩緩打開,無數的守軍從中涌了出來。

    桓熙不懼反笑:

    “他倒是捨得出來了。”

    張遇將自己麾下兩萬精銳步騎盡數帶出洛陽,當然,說是精銳,也不過是相對他麾下的弱兵而言,真論戰鬥力,又怎麼比得上桓熙的脫產戰兵。

    眼看着張遇在出城後,還在忙於整理隊形,桓熙並沒有立刻退走,而是驅使匈奴弓騎以及晉軍中的兩千弓騎上前,下馬步射,先給他一波箭雨打招呼。

    可弓騎們忌憚城牆上的步弓手,不敢離得太近,只能隔遠了施射,而桓熙又追求覆蓋面,張遇的中軍及兩翼的方向都有箭矢射去,其中,三千騎射中軍,各有兩千騎射左右兩翼,由於箭矢不能密集,實在難以對張遇的軍陣造成有效的殺傷。

    可桓熙的目的本就不在此,而是要藉機試探張遇軍隊的成色。

    但凡久經沙場的老兵,只要見到弓騎們放箭的距離,也就知道這些箭矢很難構成威脅,畢竟即使有箭矢落到了軍陣中,已經差不多是最遠距離,早就沒有了此前的威勢,盾牌手能夠輕鬆擋下。

    可張遇的左翼卻還是因爲破空而來的兩千支箭而出現了一點騷亂。

    哪怕他們在目睹真實威力後,又很快穩住了陣腳,但這一幕還是落在了桓熙的眼中,他心道:

    ‘兩軍交戰之時,還得猛攻張遇的左翼。’

    柿子當然得要挑着軟的捏。

    局部的失敗,無疑會影響整個戰場的形勢。

    當張遇整理後了隊形,開始保持隊列,向晉軍發動進攻的時候,桓熙也將弓騎們喚了回來。

    他看得出,張遇冷靜了下來,並非是怒而興師。

    畢竟真要被憤怒衝昏了頭腦,對方必定會不管不顧的發起衝鋒,哪還會向現在這樣,步騎協同前進,分明是在防備前方的伏兵。

    桓熙帶領着麾下騎兵與張遇始終保持着距離,雙方追逐間,已行兩裏。

    同樣是走兩裏地,但對於桓熙、張遇二人麾下將士來說,都是全副武裝,帶來的體力消耗卻完全不同。

    畢竟張遇麾下是以步兵爲主,而數千騎兵,也都只是單人單馬,不像晉軍,有兩匹代步可以換乘,讓戰馬空跑,以留存體力。

    至於桓熙麾下的步卒,早已在二裏外列陣等候,以逸待勞。

    說到底,張遇與桓熙之間的戰爭極不對等。

    桓熙麾下的精兵,是由雍、秦、樑三州二十五萬戶百姓供養。

    而桓熙所能調集的戰爭資源,張遇望塵莫及,畢竟他僅僅佔據了許洛之地。

    戰爭,拋開雙方將領的能力差距不談,歸根結底,還是彼此間國力的比拼。

    當張遇遠遠望見嚴陣以待的晉軍步陣,他就已經萌生了退意。

    此番追擊,本就是張遇爲了在面子上過得去,不得已而爲之。

    如今追出二里地,在他看來,對別人,對自己,也都有了一個交待,不至於被人恥笑,自己被桓熙這樣玩弄、羞辱,到頭來,居然連出城追擊的膽量都沒有。

    這種想法確認很難讓人理解,但總會有人把榮辱看得很重。

    張遇很明顯就是這樣的人,哪怕明知道桓熙是在故意誘敵,還是要冒險出城。

    否則,原時空中,他大可認下與苻健的父子之情,拜義父嘛,不寒磣。

    然而,張遇再想退走,桓熙又怎會讓他如願,代步馬都已經被留在了原地,後方早有民夫接應,將馬牽走,帶離戰場。

    桓熙下令騎兵換上戰馬,他衝鄧遐大喊道:

    “左翼!重點攻擊張遇左翼!”

    張遇出城時,鄧遐就在桓熙身側,同樣望見了張遇左翼面對箭雨時發生的騷亂,他答應一聲,呼喊着領了五千晉騎向張遇的左翼殺去。

    桓熙又對負責統領匈奴弓騎的周楚呼喊道:

    “跟上去,按照狼山一戰的戰術,下馬步射,同樣攻擊對方左翼,若是敵騎殺來,向應遠(鄧遐)靠攏!”

    周楚朗聲應諾,他曾跟隨桓熙出征河套,自然清楚所謂的狼山戰術,就是利用機動性,遠距離打擊地方軍陣,射一箭,換一個方位,若是遭到敵軍騎兵的追殺,則尋求晉軍槍騎的保護。

    眼看着鄧遐、周楚帶領騎卒殺了出去,桓熙領着石越、楊安等將領,統率步卒,保持陣型在後追逐。

    頃刻間,追逐雙方的角色發生逆轉。

    但最明顯的變化是,桓熙敢於用騎兵暫時拖住張遇後撤的大軍,而張遇卻在追擊戰中,無法用騎兵延緩桓熙的速度。

    畢竟桓熙在狼山一戰,在騎兵的直接對話中,完勝苻雄,也給他麾下的晉軍精騎鑄就了威名。

    張遇明知騎兵很難是桓熙的對手,又怎敢讓他們脫離步兵的保護。

    此時,張遇眼見晉匈騎兵向本方左翼殺來,桓熙的步卒同樣也失去了騎兵的保護,他索性不退了,下令回身接戰,目標直指桓熙的步兵集團。

    縱使左翼被晉騎擊潰,只要自己能夠擊敗桓熙的步兵方陣,依舊能夠扭轉戰局。

    然而張遇似乎只記得狼山一戰,晉軍騎卒的驍勇,卻忘記了,桓熙從荊州帶走五千將士往漢中上任,又在梁州選拔五千戰兵,當時由於缺少兵馬,只能維持一千騎兵的規模,桓熙真正起家,還是靠的步卒。

    桓熙見張遇回身殺來,當即大喊:

    “止步!結圓陣,原地固守!”

    命令被層層下達,將士們按照日常的陣型演練,迅速在戰場上結成圓陣,以盾刀兵、長槍兵在前,保護內側的步弓手。

    戰場的局勢已經一目瞭然,桓熙想要殺潰張遇的左翼,而張遇索性放棄左翼,想要擊潰桓熙的步兵方陣,雙方短兵相接,喊殺聲響徹天地。

    匈奴弓騎們毫不吝惜箭矢,盡情向張遇左翼傾瀉,一時間,箭如雨下。

    如今的匈奴弓騎,統一在配備騎弓之餘,也裝備了桓熙麾下戰兵弓手的標配,即一石二斗的步弓。

    桓熙麾下的戰兵常年有肉類盡食,而匈奴弓騎同樣是以肉食、奶製品作爲主要的食物來源之一。

    狼山之戰,之所以要射一箭,換一處地方,是因爲氐族精兵的日常伙食同樣不差,弓手使用的步弓,射程也與晉軍戰兵相仿。

    但張遇的弓手可就不會有這麼好的待遇,平時少有肉類進食,故而力氣不如晉軍戰兵、匈奴弓騎以及氐族精兵。

    因此,張遇軍中所使用的步弓僅爲一石。

    射程即真理,口徑即正義,當然,冷兵器時代還沒有口徑這一說,但射程對於弓手來說,就是戰鬥力強弱的區分,而並非準度。

    畢竟對於五千人的齊射來說,個人的準度並不能產生太大的影響。

    匈奴弓騎的步弓與張遇弓手的步弓,足足有兩鬥的差距。

    周楚發現,自己完全可以保持一個安全距離,盡情施射,而不用像狼山之戰的劉閼陋頭一樣,爲了躲避對方的箭矢,射上一箭就得立即上馬,變換方位。

    匈奴弓騎們始終保持着與張遇軍左翼的安全距離,而有晉軍槍騎在旁虎視眈眈,張遇的左翼也必須保持陣型,不敢追得太快。

    每當匈奴弓騎們射出兩三輪,眼瞅着自己進入了敵軍弓手的射程範圍,又會騎上馬背,但此時不用他們改變方向,只需稍稍後撤,又可以下馬射出兩三輪。

    在持續不斷的箭雨洗禮下,本就被視爲軟柿子的張遇軍左翼已經陷入了混亂,當陣型被射出缺口,而左翼將領無法及時補上的時候,鄧遐終於等到了自己想要的戰機。

    騎兵當然不能直衝步軍大陣,但對方陣型出現缺口,沒有刀盾兵、長槍兵及時補上,正是騎兵衝鋒的最佳時機。

    “敵軍已亂!衆將士!隨我破陣殺賊!”

    鄧遐舉起馬槊大喊道。

    說罷,策馬疾馳,一騎當先,身後是三千晉軍槍騎以及具備近戰肉搏能力的兩千晉軍弓騎,呼嘯着向張遇左翼發動衝擊。

    一兩百步的距離足夠騎兵提速,卻不足以使敵軍補上缺口。

    鄧遐率先衝入陣中,身後的騎兵們也紛紛跟隨他涌了進去,缺口越來越大,陣中的弓手失去了刀盾兵與長槍兵的保護,晉軍騎兵殺戮起來,猶如砍瓜切菜。

    晉軍從東面殺入,而張遇左翼防禦西側的士兵是背向方陣,此時聽得身後傳來廝殺聲,想要背過身來迎敵,已經爲時已晚,又被鄧遐從西側輕易殺出,如此往返三次,早就被匈奴弓手射得士氣衰竭的敵軍左翼再也堅持不住,徹底奔潰。

    而此時,張遇遲遲不能突破桓熙的步兵防線,戰場勝負的天平,已經傾斜。

    第一章帶到,下一章在下午六點,謝謝大家的投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