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騎兵妙用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釣魚能手字數:3494更新時間:24/06/27 02:22:59
禿鷲彷彿感知到狼山附近將有一場盛宴,它們盤旋在天空,不肯離去,時而發出尖銳的鳴叫聲。
苻雄因爲桓熙展開攻擊陣型,隨之呈現出防禦姿態。
桓熙也從哨騎口中得知這一消息,他朝身邊的將佐笑道:
“爾等瞧好了,且看我如何破敵。”
沒有任何的先兆,隨着令旗招展,一萬五千步卒踏着整齊的步伐前進,而匈奴弓騎則與晉軍精騎,如同離弦的弓箭一般,向着氐軍大陣的方向飛馳。
鄧遐統率五千精騎,緊緊跟在匈奴弓騎的側翼。
戰前,桓熙對他的叮囑,言猶在耳。
這一戰,鄧遐所要承擔的任務不同以往,並非是要衝擊氐軍陣型,而是要護衛劉閼陋頭麾下的一萬弓騎。
兩軍相距兩裏,看似很遠,但對於奔馳中的騎兵來說,也不過是片刻之間的事情。
萬騎奔騰,霎時間地動山搖,轟鳴的馬蹄聲震耳欲聾。
可氐族精兵們並不慌亂,他們與匈奴弓騎交手多次,由於騎弓拉力小,射程短,這些匈奴弓騎往往還沒有進入自己的有效射程,就會遭受氐軍步弓手的箭雨洗禮,落荒而逃。
實際上,在小規模的戰鬥中,弓騎並非槍騎的對手。
因爲在弓騎施射時,由於馬背顛簸,起伏不定,他們必須拉近了距離,才能夠保證準心。
所謂百步穿楊,從來不存在於騎射之中。
即使以神射而聞名的西漢名將李廣,也要等敵軍靠近了,才能放箭。
《史記·李將軍列傳》就記載:其射,見敵急,非在數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
也就是說,就連李廣在數十步的距離外,都沒有百發百中的把握。
只要感覺中不了,他就會再等敵人繼續靠近些,但凡箭矢離弦,敵人必然應聲倒地。
現代騎射大師,匈牙利人卡薩·拉約什對於騎射的有效殺傷範圍,曾給出過答案,大概在10-20步的距離。
超過二十步,騎射手想要命中目標,就得看運氣。
而短短的10-20步,足以使槍騎兵追趕上弓騎兵,與之糾纏在一起,近身肉搏。
當然,這裏說的是小規模的戰鬥情況下。
一旦騎射手形成規模,他們無需追求準星,大家夥聽從指揮,往同一個方向齊射放箭即可。
大範圍的箭雨覆蓋下,足以彌補準星的不足,
而騎射的有效殺傷距離,也從10-20步,延伸到了騎弓的最大射程。
不過,哪怕是騎弓的最大射程,還是遠遠不如拉力更強的步弓。
對於氐人來說,真正能引起他們重視的,還是晉軍精騎。
苻雄站在簡易的高臺上,眺望着遠方那道奔涌而來的黑線,他不明白,莫非桓熙真的是想要以輕騎兵來衝擊自己的大陣。
這讓苻雄驚疑不定:莫非桓熙真的會犯這種低級失誤。
然而時間給了苻雄答案。
奔涌而來的匈奴弓騎在距離騎弓最大射程還有很遠距離的情況下,主動放緩了馬速,而晉人精騎早已經在側方停了下來。
劉閼陋頭牢記桓熙昨夜的叮囑,估摸着快要到一石二斗的步弓最大射程之時,連忙大聲呼喊道:
“停!下馬!都下馬!這是桓公的軍令!”
命令被傳揚開來,匈奴弓騎們不明其意,但還是紛紛勒住了繮繩。
由於此前已經主動降速,倒也並未造成人仰馬翻的一幕。
眼見匈奴弓騎翻身下馬,遠方的氐軍也同樣是一頭霧水。
直到匈奴弓騎們在劉閼陋頭的命令下,取出步弓,射出一波箭雨,落在氐軍陣中,箭頭砸在盾牌上的叮鐺聲不絕於耳,總有從縫隙中鑽入的箭矢對氐軍造成殺傷。
苻雄臉色一陣慘白,他從未聽說過,弓騎兵還有在陣前下馬步射的說法。
氐軍陣中的步弓手予以回擊,但匈奴弓騎們在放過一陣箭雨後,立即上馬拉開距離,換一個方向下馬再射,如此反覆,氐軍只能被動挨打。
桓熙對於弓騎兵的運用同樣出乎苻萇的預料,他完全想不到,之前還不堪一擊的匈奴弓騎,竟能有這樣的妙用。
眼見局勢正在向本方不利的方向反展,苻萇找到苻雄,主動請纓道:
“叔父!不能再繼續下去了,請讓侄兒統御騎兵出陣,將他們殺散!”
苻雄又何嘗不知道這一點:
“萇兒,叔父爲你擂鼓助威,此戰勝負,全落在你的肩膀上了!”
如果不能破除桓熙這下馬步射的戰法,氐軍將士再怎麼精銳,又挨得了幾波箭雨洗禮。
而想要破解這一戰法,倒也不難,就是派遣一支騎兵,將弓騎殺散。
別看這些匈奴弓騎們如今耀武揚威,可只要近身肉搏,着實不堪一擊。
苻萇重重點頭,在苻雄親自擂鼓之下,他統率一萬騎兵殺出,直奔匈奴弓騎而去。
劉閼陋頭見狀,趕忙下令弓騎上馬,換上騎弓,與敵保持距離遊鬥。
只是上馬、提速,終究耽擱了些時間,氐軍騎卒頂着弓騎在馬背上以騎弓射來的箭矢,拼着巨大的傷亡,眼看終於要靠近匈奴弓騎了。
苻萇甚至都能預見這支匈奴弓騎被自己殺潰的一幕。
但鄧遐統率的晉軍槍騎也終於動了。
晉軍五千騎卒之中,有三千槍騎,兩千弓騎,但桓熙的這些弓騎不同於匈奴弓騎,他們同樣具備了近身肉搏的能力。
畢竟,這羣脫產戰兵有的是時間訓練技藝。
俗話說,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士兵的戰鬥力,總是與他們的訓練時長能夠劃上等號。
五千晉軍精騎在鄧遐的率領下,呼嘯着向硬抗了幾波弓騎箭雨的氐族騎兵殺來。
苻萇不得不放慢追擊匈奴弓騎的速度,準備迎接晉軍槍騎的衝擊。
但鄧遐卻不與他纏鬥,晉軍騎卒在鄧遐的指揮下,突然一個轉向,又繞了回去。
而此時,匈奴弓騎趁着這個空當,再次與苻萇拉開了距離。
這一幕看得苻萇雙眼赤紅,只得繼續頂着箭雨追擊匈奴弓騎,眼看又一次摸近了距離,晉軍槍騎再次殺來。
苻萇吃過一次虧,已經有了準備,他將麾下騎卒一分爲二,一支抵擋晉軍槍騎,一支繼續追殺匈奴弓騎。
鄧遐見苻萇分兵,這一次不再虛張聲勢,他一馬當先,揮舞着手中的長槊,率領五千精騎殺向氐軍騎卒,與他們纏鬥在一起。
氐軍騎卒固然精銳,但在苻萇分兵之下,也僅有數千騎,數量甚至少於晉軍。
而這五千晉騎,其中有三千槍騎,專注於近戰。
他們在東晉第一猛將鄧遐的帶領之下,猶如一把鋒利的匕首,刺向迎擊的氐軍騎卒。
“擋我者死!”
鄧遐一聲暴喝,猶如平地起驚雷。
他長槊一舞,前方一顆頭顱凌空飛起,鮮血飈濺,無頭屍骸栽落馬下。
熱血濺在了鄧遐的臉上,讓他更爲興奮。
給桓熙當了一年時間的護衛,雖說這也是極大的榮光,象徵着桓熙對他的絕對信任,但鄧遐還是嚮往沙場,他喜歡在生死之間與敵搏殺的快感。
鄧遐作爲騎兵衝鋒的箭頭,在他面前,竟無一合之敵,殺得氐人膽寒。
苻萇專注於追殺匈奴弓騎,不曾留意身後的情況,但鄧遐蹂躪氐軍騎卒的一幕,卻落在了苻雄的眼中。
苻雄眼看迎擊晉軍的數千騎卒即將被殺散,而鄧遐勢必會調轉馬頭,從後方進攻苻萇。
他有心率領步卒前去救援,但桓熙統率的一萬五千名晉軍步卒也終於走完了這兩裏路,出現在了戰場上。
而騎兵們在這樣的追逐之下,早已距離氐軍大陣跑開了一段距離,若是急着去救援,陣型必然散亂,屆時,也將引發步兵的潰敗。
若保持陣型前進,走個三五十步就得停下來整理陣型,等他們趕到,黃花菜都涼了。
“鳴金收兵!讓騎兵退回來!”
苻雄大聲疾呼道。
此時苻萇已經追上了匈奴弓騎,如同砍瓜切菜一般,殺得匈奴人抱頭鼠竄,正興起時,他聽見了身後的震耳敲鑼聲。
苻萇正惱怒叔父看不清局勢,可回頭望去,鄧遐正領着晉軍騎卒從身後殺來。
不是,我分出的騎兵呢!我迎擊晉軍的數千騎兵哪裏去了!
然而,現實給了苻萇沉重一擊,不僅與晉軍槍騎纏鬥的氐軍騎卒丟盔棄甲,被鄧遐殺潰。
就連苻雄在鳴金收兵之後,也在指揮着步軍撤出戰場。
對於氐軍來說,在騎兵敗局無法挽回的情況下,縱使是苻雄,一時之間,也沒有破解弓騎步射的法子。
此時再不走,步兵大陣就只能單方面的接受匈奴弓騎的箭雨洗禮。
他們放一箭就跑,換一個地方下馬再放一箭,氐軍精兵們抗壓的那根弦,再怎麼堅固,也將被崩斷。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潰敗也是早晚的事情。
這時候果斷撤軍,才是明智之舉。
苻萇此時也明白過來,他實在沒有想到,鄧遐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將自己分出來的數千騎兵殺潰。
但現在已經沒有時間讓他去悔恨自己的分兵策略了。
“撤!快撤!”
苻萇大聲呼喊道,他想要擺脫身後的晉軍騎卒,可先前還被苻萇攆着打的匈奴弓騎,又怎麼可能放他輕易脫身。
弓騎兵下馬步射,我是從南宋進士彭大雅的《黑韃事略》中知道的。
彭大雅曾作爲書狀官出使蒙古,商議南宋與蒙古夾攻金國一事,又曾參與同蒙古人的戰爭,《黑韃事略》一書就是以他的親身見聞而著。
蒙古人肯定是有弓騎兵下馬步射的戰法。
至於在蒙古人之前有沒有,因爲精力有限,所以我並沒有去細查。
下一章在晚上十二點,還是四千字,我先去輸液,牙齦發炎也是老毛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