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 西套平原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釣魚能手字數:4332更新時間:24/06/27 02:22:59
長安城外,渭水南岸,出征將士們的家屬紛紛前來送行。
桓熙看着謝道韞、李媛二人,無奈道:
“我都說過了,不需要你們前來相送,怎麼又瞞着我來了。”
謝道韞不以爲意道:
“妾身與阿媛只是有孕在身,又不是害了病,莫非就真的受不得風吹,是夫君關心則亂,太過小心了。”
李媛沒有說話,只是注視着桓熙。
正妻在場,這樣的場合不是她一個妾室應該插話的。
桓熙不與謝道韞爭辯,只是催促道:
“快些回車廂裏坐着吧,莫要真的受了涼。”
說着,他親自將二人扶上車廂,隔了一道車簾與她們道起了離情,許久,安慰過二女,眼看着馬車返回了長安,桓熙這才與王猛互道珍重。
以他與王猛之間的關係,已經不需要再廢脣舌去彰顯自己的信任,桓熙只是簡單的說了一句:
“此去,我將妻妾、基業,盡數託付給先生了。”
王猛動容道:
“但凡我有一息尚存,後方必將安然無恙,主公無需掛心。”
桓熙微微頷首,隨着他一聲令下,兩萬步騎辭別家人,隨他向西而去。
河套地區,看似廣袤,那麼大一個幾字形出現在版圖上,但真正的富饒之地,僅有三處沿黃河分佈的狹長平原。
即前套平原、後套平原、西套平原。
前套平原也就是後世的呼和浩特土默川平原,位於河套地區的東北角。
後套平原位於河套地區的西北角,即巴彥淖爾平原。
而西套平原,便是後世的寧夏平原。
至於其餘地區,要麼是沙地荒漠,要麼是高山深谷。
桓熙救援鐵弗匈奴,並不往北走。
因爲長安與前套平原之間,有黃土丘陵、陝北高原作爲阻隔,兵馬或許能夠僥倖通過,但千溝萬壑的地貌導致糧食實在難以運輸。
而與後套平原之間,自北向南又隔着庫布齊沙漠、鄂爾多斯高原、毛烏素沙地、白於山脈,桓熙更不可能走這條路線。
唯一的一條進軍通道,只能繞往安定郡高平縣(今寧夏固原縣),由高平縣北上,進入西套平原,再沿黃河向後套平原、前套平原進發。
當然,桓熙未嘗沒有趁機佔據西套平原的想法。
桓熙也有他的理由,我主動出兵救援鐵弗匈奴,總得給人三瓜兩棗。
西套平原,也就是寧夏平原,在後世有塞上江南的名聲,這裏湖泊衆多,水資源豐富,不僅利於發展畜牧業,同樣也適於發展農業。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正月十五日,正值上元佳節,桓熙麾下先鋒大將鄧遐統領五千騎兵,率先進入了西套平原。
“晉人殺來了!”
驚呼聲此起彼伏,牧民們四處奔逃,然而這支軍隊卻沒有如他們預想的一般展開追殺。
這奇怪的一幕,也讓西套平原上的牧民們放緩了腳步,他們好奇地打量着這支突然出現的晉軍。
這時,一名騎卒越衆而出,看面貌,與這些匈奴牧民的特徵頗爲相似。
當初匈奴前趙被羯胡後趙所擊敗,的確在關西留下了不少的匈奴人,而這名騎卒就是其中之一。
他用熟練的匈奴語喊話道:
“我們是大晉徵東大將軍麾下的將士,氐人入侵河套,我們此來,是爲救援鐵弗匈奴!”
牧民們聽得這般說辭,也算鬆了口氣。
氐人入侵早爲衆人所知曉,劉務桓在後套平原徵召部衆,西套平原上的部落盡皆響應,大量青壯北上聽用,才使得晉軍進入西套平原,引起老弱牧民們的恐慌。
鐵弗匈奴,實際上也是由許多個小部落組成,生活在西套平原上的各部頭人得知晉軍是來幫助他們驅逐氐人,紛紛送來牛羊勞軍。
而桓熙想要控制西套平原,也特意叮囑鄧遐需得注意軍紀,否則看着漫山遍野的牛羊,鄧遐早就出手搶奪。
當然,那些各部頭人送來的牛羊,自然是卻之不恭的收下了。
西套平原如今還是以遊牧爲主,此地的農業真正得到發展,還得等到南陳大將吳明徹北伐大敗,楊堅將被俘南陳將士遷徙到西套平原,才有了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
桓熙比鄧遐稍晚了一些時日抵達西套平原,他站在北典農城故址,對由後套平原前來求援的劉閼陋頭嘆息道:
“苻氏覬覦河套,野心人所共知,我只擔心今日驅逐了苻雄,明日他再率兵進犯,而長安相去甚遠,且不提能否及時救援,屢屢勞師遠徵,耗費錢糧,太后若是問起,我也不知該如何回稟。”
劉閼陋頭是在半道上與桓熙遇見的,對於桓熙能通過苻健的軍事調動,猜測對方將要進攻河套,而提前做好軍事動員的高瞻遠矚欽佩不已。
他也知道桓熙說得是實話。
當初佔據幷州的後趙,主要注意力都放在與東晉爭奪襄陽,以及與前涼爭奪河西走廊。
而之後割據幷州的張平尚且自顧不暇,更沒有餘力進攻河套地區。
但如今是苻氏虎踞河東,正如桓熙所言,他們對於河套地區的野心,甚至不帶絲毫的掩飾,哪怕這一次成功擊退了苻雄,可苻氏兵強馬壯,定會捲土重來。
再讓桓熙多走幾趟,從長安遠道而來,關隴的財政亦將破產。
劉閼陋頭請教道:
“依桓公之見,應當如何?”
桓熙等的就是劉閼陋頭這一句話,他指着腳下的北典農城故址,說道:
“我欲在此新築一城,駐兵於此,護衛匈奴牧民,若苻氏再敢興兵進犯,亦可由此出兵救援。
“如此,援兵既能第一時間趕赴戰場,我又能減少長途跋涉的損耗,不必從長安發兵,豈不兩全其美。”
北典農城是漢成帝陽朔年間(公元前24年)所建,這裏水網縱橫,土地肥沃,是西套平原的核心地帶,只是城池已經破舊不堪。
儘管桓熙說得委婉,但他的意思已經表述得很明顯,就是想要趁機在西套平原駐軍,將此地據爲己有。
劉閼陋頭不無遺憾道:
“桓公所言,我亦頗爲認同,但此事非同小可,並非我能答應,還請桓公放心,此去,我必會向兄長據理力爭,促成此事。”
桓熙此時早已得到趙俱關於劉閼陋頭野心的稟報,他拍着對方的肩膀,意味深長的說道:
“鐵弗匈奴之主,當有德者而爲之,真希望看到你能自己拿主意的一天。”
什麼叫有德之人,當然是願意與他桓熙合作之人,才能稱得上有德之人。
劉閼陋頭倍受鼓舞,其實在部族之中,他也有屬於自己的勢力,只不過沒有外部力量的支持罷了。
桓熙又與劉閼陋頭交談一番,劉閼陋頭先行離開,趕回後套平原報信去了。
而桓熙也率領着二萬步騎徐徐向北而行,雖說救人如救火,但桓熙得知劉務桓退到了後套平原之後,是真的不着急。
苻雄趕着新年出兵,打了鐵弗匈奴一個措手不及,而劉務桓放棄前套平原,退往後套,以空間換時間,終於能夠召集部衆。
桓熙又何必不顧將士的疲倦,匆匆趕赴戰場,且讓他們先相互消耗一陣再說。
劉閼陋頭回到後套平原的時候,劉務桓已經與苻雄戰過兩場,都以失敗告終,如今已經退到了後套平原西側的狼山腳下。
當劉閼陋頭向劉務桓說起桓熙的條件,劉務桓勃然大怒:
“這是搶劫!桓熙是在趁人之危!阿弟!你回去告訴他!別以爲能夠藉此要挾我!”
劉閼陋頭順着劉務桓的話勸慰道:
“是是是,兄長切莫動怒。”
說着,他話鋒一轉:
“只是我擔心,若是拒絕了桓熙,盼望許久的援兵只怕會在頃刻間化爲匪盜,與苻氏瓜分河套,前有狼,後有虎,如此,天下雖大,哪還有我們鐵弗匈奴的立足之地。”
劉務桓聞言一驚,他終於冷靜下來,可如果答應桓熙的要求,將西套平原交給桓熙駐軍控制,也着實讓劉務桓咽不下這口氣,他道:
“莫非就沒有別的法子了?”
劉閼陋頭搖頭道:
“桓熙心意已決,就算兄長不答應,我想,他也會趁着西套空虛而強佔該地。
“兄長,依我之見,是否應當看得更長遠些。
“過去伱時常朝貢代國,但拓跋什翼犍分明擁衆十餘萬,卻不肯施以援手。
“我們與晉人往來不多,而桓熙卻不顧路途遙遠,親率大軍來援。
“於情於禮,兄長都該許以厚利才是。
“留有前套、後套,足夠我們鐵弗部繁衍生息,不妨就將西套交給桓熙。
“正如桓熙所言,苻氏再寇河套,亦可從西套直接發兵救援。
“如果兄長不願割捨,桓熙又怎麼可能屢屢從長安馳援。
“舍一西套,而得一強援,還請兄長三思。”
劉務桓沉吟不語,但實際上,他早已被劉閼陋頭說服,他嘆息道:
“罷了,你去聚集各部頭人,不妨聽聽他們的意見。”
劉閼陋頭一聽這話,就知道事情其實已經定了下來,西套平原的頭人們大部分還留在部落中,這裏基本都是前套、後套的部落頭人。
對於他們來說,捨棄西套,換取桓熙的支持,以驅逐入侵的氐人,這根本就是不需要進行思考,就能做出的選擇。
畢竟西套平原部落的利益,與他們又有什麼關係。
如今正是母羊產羔的季節,早早趕走苻雄,才是最緊要的事情。
劉務桓之所以讓召集各部頭人,只是不想自己一個人擔起放棄西套的責任。
而事情也正如劉閼陋頭所料,前套、後套的頭人們盡皆附議,並非小部分西套平原的頭人們所能反對。
劉閼陋頭再度主動請纓,前往聯繫正在緩慢北上的晉軍,與此同時,苻雄也得知了桓熙出兵救援鐵弗匈奴的消息。
“他終究是來了。”
氐軍大營,苻雄在帥帳中嘆息道。
其實,桓熙出兵並沒有出乎苻雄的意料。
他雖然不曾與桓熙打過照面,但也聽說了對方的不少傳聞,又怎敢掉以輕心。
一旦苻氏奪取河套,便能繞過潼關、蒲阪,沿着黃河溯流而上,直接威脅關中腹地,桓熙又怎麼可能坐視他們吞併河套。
但早有預料的同時,難免也抱有一絲幻想,希望奪取河套的戰事能夠簡單些、順利些。
苻萇見叔父對於桓熙出兵一事愁眉不展,他道:
“桓熙雖有盛名,但與其交手之人,不過是石苞、王擢、楊初、張重華之流,這些人要麼是酒囊飯袋,要麼年老智昏,或者如張重華,更是初上戰場,管不住麾下將士。
“叔父麾下有三萬精兵,如今兩勝匈奴,士氣正盛,即使桓熙北上,又有何懼!”
苻萇是苻健的嫡長子。
苻健派他同行,並非是不放心苻雄,而是苻萇善戰,更兼智勇,苻健認爲有苻萇隨軍,能夠派上大用,助苻雄一臂之力。
苻雄聞言,微微頷首,他道:
“我並非懼怕桓熙,只是不喜歡這突發的變故。
“不過,萇兒不可輕敵,石苞等人雖然愚昧,但桓熙麾下的脫產戰兵並非浪得虛名,此戰,必將是一番惡戰。”
說着,他又笑道:
“當然,若是能在後套平原擊潰桓熙的精銳步騎,未嘗不能長驅直入,乘勝經由西套入關。”
挑戰與機遇並存,苻雄再度迸發了鬥志。
而桓熙在得到劉閼陋頭的報信後,也終於稍稍加快了行軍速度。
途中,劉閼陋頭突發奇想,問道:
“既然桓公將在北典農城故址新築一城,不知可想好了名稱?”
桓熙稍作尋思,笑道:
“當地水網密佈,猶記陽光之下,波光粼粼,不如稱爲銀川。”
就在桓熙與苻氏的首戰即將打響的時候,以洛陽、許昌等地投降東晉的張遇卻心生悔意。
究其原因在於,東晉不可能許張遇豫州刺史一職。
畢竟如今的豫州刺史,正是太后的親孃舅謝尚,也是謝尚代表朝廷與張遇接觸,使其納土來降。
但問題是,張遇投靠東晉,目的是要以江東朝廷作爲靠山,從而割據洛陽、許昌等地,如今謝尚想要接管這些地區,張遇又如何願意放手。
第三章帶到,兩章三千,一章四千,今晚沒有了,明天依舊是一萬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