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 大賢來投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釣魚能手字數:2136更新時間:24/06/27 02:22:59
    “終於是讓我見到了先生。”

    桓熙感慨道。

    說是這般說,但其實他也沒花多少心思,只是寫了一封信罷了,真正受苦遭難的還是趙歙。

    桓熙打量着王猛的同時,王猛也在注視着他,有時候,生得一副好皮囊,確實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王猛讚道:

    “在下也是久聞將軍之名,果真是難得的英傑之表,今日一見,足慰平生。”

    說着,王猛也不再客套,徑直道:

    “王某此來,願聞將軍之志。”

    桓熙滿上茶水,遞向王猛,見王猛接過,他深吸一口氣,正色道:

    “如今神州陸沉,百姓困苦,我欲伸大義於天下,再造功德,還黎庶一片安寧樂土。”

    王猛反問道:

    “既然將軍有志北伐,爲何不在高力叛亂之時,趁機出兵關中。”

    桓熙早有準備,只見他臉色從容道:

    “高力之亂,看似聲勢浩大,可他們沒有遠志,一如流寇,難成氣候。

    “其興也勃,其亡也忽,若是不能攻克鄴城,必然一敗而亡,歸根結底,在於其並沒有一個穩固的後方。

    “不瞞先生,桓某原本打算坐山觀虎鬥,高力若能滅國,我將趁機襲取關中,高力將士歸鄉之後,得償所願,必然不願再度西征,我可坐收漁翁之利。

    “高力如果敗亡,縱使我佔得關中,趙人舉傾國之兵來犯,我亦難以堅守,若是就此退去,關中父老大失所望,桓某再想涉足關中,可謂難上加難。

    “故而,桓某決定留在梁州,發展生產,選拔將士,以待天時。”

    王猛並未因爲桓熙按兵不動,錯失良機而感到失望,他讚歎道:

    “知人者易,自知者難,將軍面對高力之亂的誘惑,能夠清楚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不爲所動,實在難得。

    “只是將軍靜待天時,不知要等到何時才能舉兵北上。”

    桓熙正色道:

    “石虎病重難愈,待其一死,諸子奪位,中原、河北必將大亂,趙人無暇顧及關中,當是我出兵之時。”

    王猛沒想到,桓熙也同樣預見到了石虎死後,後趙即將面臨的亂局。

    當下心中恍然,難怪他能夠忍耐得住,不曾出兵相助高力,只怕也是存了麻痹趙人的心思。

    王猛又問道:

    “我聽說將軍曾在江陵進獻考成法,如今又在梁州推行均田令、求賢令,將軍就不怕惹得士人生怨?”

    桓熙侃侃而談:

    “如今,國家以門第取士,使得庸碌之人充斥朝堂,而真正的賢才去礙於門戶之見,難得一用。

    “桓某雖然愚鈍,但也知道,在亂世之中,欲成大事,自當舉賢任能,以求經世致用。

    “他日我若掌權,必當廢黜九品官人法,而以才學取士。

    “既然本就與士族並非一路人,又何必委屈求全。

    “況且,以家父之威勢,足以遮蔽風雨,我亦無需畏首畏尾。”

    王猛追問道:

    “將軍與士族交惡,就不怕桓公百年之後,生出變故。”

    畢竟桓溫也不僅僅只有桓熙一個兒子,若是桓溫死後,江南士族轉而支持桓濟等人,桓氏可能因此分裂。

    桓熙正色道:

    “正是因爲心存此慮,才迫切想要得到先生的輔佐,若能以關隴作爲根基,侵吞北地,南方士族又何足掛齒。

    “能者上,庸者下,若是國家被尸位素餐之輩所佔據,即使有朝一日,桓某僥倖,能夠北定中原,但再度淪陷,也不過是早晚的事情。

    “先生若能助我,並非成就桓某一人之願。

    “我願在治下大興文教,打破自九品官人法頒行以來,士族對官位的壟斷,不問出身,選拔賢才,開創萬世之基業。”

    王猛被桓熙一番話說得心潮澎湃,他起身鄭重一禮,俯首拜道:

    “既聞將軍之志,王某敢不效犬馬之勞。”

    桓熙等的就是這一刻,他強忍激動,一把將王猛扶起,朗聲笑道:

    “我得先生,如魚得水。”

    二人徹夜長談,這一次,不再是王猛問而桓熙答,而是王猛盡情在桓熙面前展現自己的才學。

    王猛被譽爲是諸葛武侯一般的大賢,可不僅僅是精通治國之道,他熟讀兵書,善於謀略。

    桓熙在交談中,充分領略了王猛的才能,不由讓他沾沾自喜道:

    “當年,漢高祖有三傑相助,方能定鼎天下。

    “今日,我得先生一人,足可當漢初三傑!”

    桓熙所言,有過譽的嫌疑,但也並非沒有道理。

    漢初三傑分工明確,蕭何治國、張良用計、韓信統兵。

    而王猛堪稱全才,他能夠兼顧治國、用計、統兵,三項能力,無一不是上上之選。

    得王猛一人,便等同於得到一位精通治國的賢相,一位運籌帷幄的謀主,一位號令嚴明的將帥。

    又怎能不讓桓熙爲之欣喜若狂。

    ......

    桓熙當即拜王猛爲徵虜將軍府主薄,並喚來朱序、鄧遐、桓伊、沈勁等四人,爲親信們隆重介紹王猛,桓熙語重心長道:

    “王主薄是我的孔明,我兩次遣人去往關中,才能請他出山,我知道諸君疑惑我爲何如此重視他,但請莫要懷有偏見,不可輕視,假以時日,諸君必能知道王主薄的才能。”

    衆人見桓熙都這般說了,只得強壓心中的不滿,想要看看王猛是否真的當得起桓熙的讚譽。

    若是此人沽名釣譽,自然得要想方設法將他逐走。

    王猛與四人相互見禮,至少目前來看,桓熙有言在先,衆人至少表面上看來,還是一團和氣。

    而桓熙也對王猛滿懷信心,認爲以他的才能,一定能夠折服自己的僚佐。

    只是對於王猛來說,徵虜幕府還是太小了,僅僅執掌一府機密,不足以盡顯他的才能。

    桓熙立即以王猛兼任南鄭縣令,將梁州首府交由王猛治理。

    這一項任命,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桓熙徵辟王猛爲幕僚,是他的私事,旁人無權過問。

    但王猛出身低微,又無甚功績,怎能出任南鄭縣令。

    關於桓熙任人唯親的傳言再度甚囂塵上,但桓熙並不在意,夏蟲不可語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