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 改革軍制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釣魚能手字數:2193更新時間:24/06/27 02:22:59
    趙歙隱隱感覺到,改變命運的機會,如今正擺在自己的面前。

    他這樣的人,看似風光,通過在晉趙邊境的走私貿易,積攢了許多財富。

    可說到底,也不過是官府養的年豬,等養肥了,隨時可以開宰。

    如今他爲桓熙辦事,只要桓家不倒,試問將來,誰又敢謀奪自己的家產。

    只需要抱緊桓熙這條大腿,將來蒙他恩賜,得個一官半職,子孫後代也將受益無窮。

    因此,哪怕桓熙再交給他一個任務,讓趙歙熟記沿途山川地貌,趙歙也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翌日,趙歙匆忙準備着貨物,只是與往常不同,他將親自前往關中。

    這並沒有引起外人的懷疑,畢竟當夜趙歙是被祕密帶去的徵虜將軍府,無人知曉他曾受到桓熙接見。

    其次,趙歙囤積了一大批貨物,按照他的說辭,自己親自看着才能安心。

    離開漢中之前,桓熙再度派人暗中接觸趙歙,叮囑他,即使王猛拒絕,也不可以失了禮儀,對王猛不敬。

    《三國演義》裏,先主邀請武侯出山,也是三顧茅廬,才得臥龍輔佐。

    桓熙對王猛有的是耐心,像他這樣的經世之才,又怎麼可能輕易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趙歙走後,桓熙也暫時放下對王猛的渴望,專注於州務。

    不同於此前在益州與周撫分享權力,如今的桓熙,集梁州軍事、政治、財稅等三權於一體,在這一畝三分地上,桓熙已經掌控了絕對的權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無需理會桓溫的態度,可以自行其是。

    桓熙摩拳擦掌,想要在梁州大展拳腳,而最先便是在軍隊進行改革。

    槍桿子裏出政權,如果不能抓牢軍隊,哪怕是天子,也只能作爲傀儡,任權臣欺凌。

    梁州原有三萬守軍,其中摻雜着許多成漢降卒,他們的軍事素質良莠不齊。

    桓熙與長史朱序、司馬鄧遐、參軍桓伊、沈勁等心腹商議過後,決定把軍隊分爲兩部。

    其中之一,名爲戰兵。

    戰兵不事生產,由官府提供衣食,發放軍餉,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軍餉定額參照後世唐朝邊防軍的標準,年賜春冬衣物7件,絹布12匹、慄12石。

    而戰兵的規模,暫時定爲一萬人,其中就包括了桓熙從江陵帶來的五千將士。

    桓熙如今掌握梁州財稅,也有底氣能夠養下這一萬戰兵。

    戰兵之外,便是州郡兵。

    州郡兵與其說是兵,倒不如說是鄉勇,他們半農半兵,只在農閒時,偶爾被召集,進行簡單的城防演練,因而並不承擔進攻任務。

    當然了,官府也只會在他們被召集時管飯,極大的縮減了財政開支。

    正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桓熙相當於是集中資源供養戰兵,而州郡兵則只作守城之用。

    至於沈勁募來的一千部曲,不在二者之列。

    消息一經發佈,各郡守軍無不摩拳擦掌,想要應征戰兵。

    在唐朝以前,是沒有當兵吃餉這一概念的,僅有軍官才有俸祿,普通軍士只能得到一口溫飽而已。

    如今桓熙開恩,爲戰兵提供軍餉,立即引發了將士們的積極性,紛紛踊躍報名。

    在隨後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桓熙走遍了梁州八郡,從各地守軍之中,挑選精壯,共得五千敢戰之士,將他們舉家安置在漢中郡,與自己從江陵帶來的五千將士一起作爲戰兵,拱衛治所。

    此舉,也能方便他徵調將士作戰。

    若是遇到叛亂,或者敵軍入侵,桓熙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召集將士,隨他出征。

    這一萬將士,將是他北伐關中時的主戰部隊。

    落選之人,則盡數作爲州郡兵,用以守城。

    桓熙在漢中集結將士之後,每日都要出入軍營,觀摩他們操演,撫慰將士。

    雖然他幹不出吳起爲士兵吸膿的戲碼,但也願意放下身段,與將士們親近。

    桓熙時常賜給酒肉,與軍士同樂,因此,他很快就籠絡了軍心,得到戰兵們的效忠。

    徹底掌控了軍隊之後,有一萬戰兵聚集在漢中周邊作爲武力威懾,桓熙可以不必擔心豪強反對,無所顧忌按照自己的心意,在梁州推行改革。

    而在桓熙選拔戰兵,撫納將士期間,趙歙靠着賄賂關卡守將,也終於帶着商隊走到了華山附近。

    華山爲五嶽之一,自古以來,就常爲名士隱居之所。

    王猛祖籍青州北海郡,出身貧寒,成年後以販賣畚箕爲業。

    走得地方多了,他在兵荒馬亂之中觀測風雲,自學成才。

    曾在學成之後前往鄴城遊歷,卻因其身世,被權貴所輕,唯有侍中徐統有識人之明,徵辟王猛爲功曹。

    然而王猛辭不就任,自此隱居華山。

    由於他拒絕徐統的徵辟,王猛積攢了些許名聲,故而趙歙很輕易的在華山打探到了王猛的住處。

    趙歙帶着厚禮,來到一間草廬之外,他整理好衣冠,叩響了屋門。

    “何人造訪?”

    一個婦人隔着木門喊道。

    趙歙朗聲道:

    “白水人趙歙途經貴寶地,聞王公之名,特來求見。”

    “還請稍候,我去問過夫君。”

    婦人轉身離開,許久,趙歙才聽見腳步聲重新響起。

    “我家夫君不見外客,還請趙先生見諒。”

    說着,婦人又有走開,趙歙趕忙將她叫住:

    “夫人止步,實不相瞞,我是受人之託,前來拜謁王公。”

    婦人問道:

    “敢問貴客是受何人所託?”

    趙歙猶豫許久,一咬牙,靠近木門,壓低了聲音道:

    “還請夫人爲我通稟,我受梁州桓刺史之命,誠邀王公出山輔佐,略備薄禮,還請王公一見。”

    這一次,婦人離開的時間久了許多,然而她回來的時候,還是拒絕放趙歙進門。

    “我家夫君有言,還請趙先生轉告桓刺史,他本是閒雲野鶴,不願受人打擾,才在華山避世隱居。

    “桓刺史的美意,我家夫君心領,但他自謂才疏學淺,難以堪當重任,只怕要讓桓刺史失望了。”

    趙歙吃了一個閉門羹,見王猛執意不願出山,甚至不肯露面,偏偏桓熙又叮囑他不許無禮,趙歙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實在想不到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