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你還真信了呀?!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紅薯刺客字數:2023更新時間:24/06/27 02:18:25
    「藥師和虞世南歐陽詢不同,他經歷的大大小小的戰事太多,身體有不少隱疾,只是強忍着不說而已。」魏徵提起有些下沉的魚竿,一條美麗的燕雀魚,直挺挺地掛在魚線前端,試圖矇混過關裝死中……「孫思邈公孫白他們,沒少爲他施針用藥推拿。當年陛下任命他爲畿內道黜陟使,他以足疾辭任……他是真的足疾發作無法長久站立。」

    陛下特頒下詔書,加授他爲特進,賜物千段,尚乘馬兩匹;如足疾稍好一些,每二三日可到中書門下平章政事……自此加平章政事成了進政事堂的標配。沒多久又賜他靈壽木手杖,手杖到手不到兩個月,又發生吐谷渾進犯涼州的事件……再次披掛上陣,他才是大唐的中流砥柱。

    陛下戰功赫赫,但不能總是御駕親征,穩定的朝堂同樣很重要。

    「在揚州足疾還是常常發作嗎?」李元嬰坐直身體,十分關切地問道。在留王大都護府時,三日一泡溫泉,他以爲已經好了很多……疏忽了。

    魏徵:「……」

    你還真信了呀?!

    李元嬰看到魏徵保持沉默,努力回想揚州哪裏有地熱資源……還是暫時不能放韋三郞會玉米大陸,若是有三四個韋三郎就好了,公孫白糊塗啊!爲什麼不多尋幾個如此良才美質呢?

    「阿叔,晉陽又要去館閣聽曲,你不管管嗎?」李治有些氣急敗壞地走進與誰同坐軒,身後跟着滕王舍人裴承先,裴承先手裏託着扁木匣,掛着緋色的木牌。

    「你只是生氣她不肯與你同去而已。」李元嬰白了一眼李治,接過裴承先手裏的木匣,溫聲說道。「承先,你將手頭的事情移交給張大安,明日前往杭州你阿耶處待五日,便去蘇門島協助張公做事,他們清理海峽的速度有些慢。」

    張大安的名字雖然有些土,但是架不住他阿耶張公瑾牛,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裏的排名,力壓程知節、虞世南、唐儉和李世勣……李世勣被壓與功勞大小無關,賜予國姓的賞賜比排名更重要,平衡無處不在。其實張公謹進封國公的時間比較晚,李靖平定東突厥之後,他才進封鄒國公。

    但張公瑾在(貞觀)六年便病逝,時年僅三十九歲,標準的英年早逝。可李二鳳並沒有忘記他,先後累贈左驍衛大將軍、荊州都督、郯國公,並諡號爲襄。

    能被李二鳳如此念念不忘,只因某次行事之前,李二鳳有些猶豫不決,遣卜者灼龜佔之,張公謹自外來見,遽投於地而進曰:「凡卜筮者,將以決嫌疑,定猶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縱卜之不吉,勢不可已。願大王思之。」

    機不可失的某位軍閥,奏是缺少一個張公瑾,才會敗的那麼狼狽,占卜有風險,慎之慎之。

    「唯唯。」裴承先躬身應道,後退三步,轉身離開敞軒,去找張大安。

    李治坐在李元嬰旁邊的交椅上,拿起一枚綠李,「咔嚓」「咔嚓」地啃着,以沉默來表示他的憤慨。

    「魏公,玉米大陸的船隊回來了。」李元嬰將信箋放回木匣,讓侍女送給魏徵之後,才看向李治。「高季輔的話雖然絮叨了些,但他真的很有才學,再說了,你又不是沒有聽過政,不要裝作不知道,唧唧復唧唧才是議政的正確打開方式。」

    雲鶴府處理事情沒有長篇大論,是因爲他們手裏的各項試驗太多,他們只需要提要求說結果,剩下的事情由政事堂和相關部門去掰扯。可朝堂議政不同,他們後面沒有人幫忙兜底,一旦政策或者律令發佈實施,出了問題鍋鐵定會砸在某個或者某些人頭上。

    也不要說什麼這是種花家特有的弊端,殺手哈克與漢妃漢弗萊和小天使伯納德,以及場外諸多選手的相愛相殺過程中,漸漸覺醒殺手本能,說白了就是在被唧唧復唧唧和言而總之總而言之簡而言之的廢話中,千

    錘百煉錘鍊出來滴。

    當然,也有不少人被錘廢了,還有一些被錘傻了,更有一些連想被錘的資格的都有,直接易溶於水了。

    李治皺了下眉頭,小阿叔不好忽悠啊……兕子也不好忽悠,除了他們兩個,還有誰能在阿耶那裏說上話呢?

    「房遺愛竟然如此能幹,真是意外之喜。」魏徵看到信箋上運回的金銀數量,直接將魚竿扔到一旁,有些興奮到難以自持地顫抖着,看向李元嬰的眼神裏充滿了銅臭之氣,金光銀光交雜在一起,組成山的形狀。

    也許……可以將那些桀驁不馴的市井潑皮,還有只知鬥雞走馬紈絝子弟,都扔到礦上去歷練一番。沒準可以再出來幾個房遺愛,就算比不上房遺愛,能達到楊豫之的水準也不錯。

    李元嬰躺回躺椅,不去看魏徵那炙熱的眼神,但想到房玄齡那副裝傻充愣的樣子,忍笑說道:「樑國公府門口的馬車,只怕又要排起長龍來了,也許我們可以回趟長安,幫他再多加把火。」

    若說那羣大賢背後沒人推波助瀾,恐怕只有傻白甜的小衡山才會相信。君臣聯手演戲,背後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呢?絕不會爲了他手裏的那幾本典籍,他從沒想過瞞着李二鳳,只是李二鳳有心瞞着政事堂的那羣老狐狸。

    那羣大賢雖然整天吆喝着以民爲本,整天說什麼稼穡之美,又對旁人說有多想成爲五柳先生,但是,誰認真誰就輸了。他們比魏晉時期那些清談避世服散,或者瘋狂汲取王朝血脈的大賢,理智和剋制許多,可是他們只是被反覆和諧之後,適者生存下來的穩健派。

    穩健派的殺手,依然是殺手,只是手段更加隱晦,殺傷力也更大,他們怎麼會突然就想種地開礦了?等等,那羣大賢最拿手的事情是註釋典籍,他們不是想種地開礦,他們是想通過雲鶴府和工部所擬定的考覈,謀取相應的官位……

    ……那我們就玩點有趣的事情!

    「房玄齡只是不想出手浪費時間,他不是侯君集。」魏徵眼裏的金山銀山消退無蹤,恢復清明睿智的模樣。

    李治聽到侯君集,眼底閃過一抹小興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