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呃哦,熱鬧看不成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紅薯刺客字數:3332更新時間:24/06/27 02:18:25
    雲鶴府五位署令,各司其職,運轉通暢,只是張公的土署署令漸漸有要易主的趨勢,而他卻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杜澈微不可見地聳了下肩膀,將算過的數據放到蕭若元面前,由他再覈算一遍。

    蕭若元將手裏的茶盞放到左手邊的小方桌上,拿起炭筆在新的竹紙上進行覈算……某只是個莫得感情地覈算工具人。

    “荊楚之地不用遷移士族過去,剝離出來的那些隱戶可以送過去,那裏很適合種植水稻。”韋珪聽到程知節暗戳戳地明示滕王,想要遷關隴世家到荊楚之地,開口制止道。

    荊楚之地,雖然不如揚州等地繁華,卻有洞庭湖和鄱陽湖之利,用心打理,成爲大唐具有戰略位置的重要糧倉之一,沒有任何問題……好懷念原來自己一個人四處奔走的日子,給朝廷辦事,還總是和二三品的官員,或者國公,又或者他們家的小郎君打交道,需要考慮的事情忒多,過得不安逸。

    “三郎說得有道理,荊楚之地,很有可能會成爲第二個益州。”李元嬰難得正經的說道,雖然目前蘇湖熟天下足還沒實現,可湖廣熟天下足的話某是知道滴。張二哈演的絲絹桉,很好地詮釋了苛捐雜稅和隱戶的危害與背後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也更好地證明了湖廣熟天下足的真實性。

    大唐此時的租庸調制還很合用,江南道和嶺南道普及二季稻後……等等,袁爺爺的稻米試驗田好像是在振州(三亞)找到的花粉敗育的野生水稻,隨即把它命名爲“野敗”。“野敗”的偶然發現,將種花家的雜交水稻研究事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而此前1926年,鷹醬生物學家瓊斯便發現了水稻雄花不育的現象。簡單地說就是雌芯正常可以接受花粉,但是雄芯發生了病變不育,只要把雄花不育的水稻找出來,然後培養成雜交水稻的母稻,就可以誕生新的品種,這種方法說起來簡單,但是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尋找工作……想想達到平均畝產千斤的幸福生活,敲了敲輿圖,好奇而又虛心地問道:“三郎,可有更好的辦法提高水稻,或者水果的產量?比如像……馬騾又或者齊民要術插梨篇那樣。”

    不能怪某說話隱晦,嫁接技術的發展,在原來的歷史線裏,唐代才認識到種子形態相似的,嫁接時容易成活。元代嫁接方法發展到六種,身接、根接、皮接、枝接、靨接和搭接。明代徐光啓進一步地總結了提高嫁接成活率的技術,提出了“接樹三訣”:第一,樹青,即選擇樹皮呈嫩綠色時嫁接;第二,就節,砧木和接穗都要選擇有節的部分;第三,對縫,接穗和砧木的結合部位要對好。清代總結出嫁接的用途:可以使花小的變大,單瓣花的變爲雙重花,紅顏色的可以變成紫色;果實小的可以變大,酸苦的可以變甜;氣味臭惡的可以變香。

    至於植物雜交技術,直到1719年,約翰牛植物學家費爾柴爾德,以石竹科植物爲材料,在世界上首次獲得人工雜交種子。從1856年起,奧地利修道士孟德爾進行了八年的豌豆雜交試驗,並在1866年發表論文植物雜交試驗,描述了植物的雜種優勢現象及性狀遺傳規律,奠定了雜交育種的理論基礎。

    ……某只想掛着逍遙魔王的名頭,靜悄悄地搞事情。名垂青史那些事情留給蜀山……雲鶴府衆人就好。某則做個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俠客,算是變相圓了,仗劍江湖載酒行的夢。

    袁天罡:“……”

    某聽到的是什麼?馬騾、插梨……滕王玩得越來越野了。雖然據野史記載,馬騾就是江都王建的“傑作”,其實呂氏春秋有記載:趙簡子有兩白騾,而甚愛之。楚辭中亦有同駑騾與乘駔兮,雜斑駮與闒茸的詩句,由此可見,至少春秋時便已有馬騾或者驢騾的存在,不過能夠甚愛之的應是馬騾。野史記載將事情安在江都王建身上,只因爲他做的事情忒齷齪。

    張果也想到了江都王建,卻不是江都王建本人,而是烏孫公主細君,元封六年(前105年)遠嫁烏孫和親,爲昆莫的右夫人,匈奴得知烏孫與漢結盟以後,亦遣派單于女兒與昆莫成婚,爲左夫人。漢書記載:昆莫年老,欲使其孫岑陬尚公主。公主不聽,上書言狀,天子報曰:“從其國俗,欲與烏孫共滅胡。”岑陬遂妻公主。昆莫死,岑陬代立……滕王所做煙花,至少可以保證百年內,不會出現和親現象。

    “王爺的意思是草藥或者糧食,也可以採用類似插接或者雜交的方式嗎?”韋珪若有所思地看着李元嬰,等到滕州和孫公研究一番,此種思路極有可能會帶來農業的重大變革。

    李元嬰散漫地伸了個懶腰,笑道:“看到淮河,某想到橘生淮南則爲橘,橘生淮北則爲枳,又想到晉陽喜新橙,也許可以試試讓橘橙柑柚像馬騾那樣,互相聯個姻,又或者水稻也可以與某種野草聯個姻,反正不用某去試驗,天馬行空般暢想下,還是蠻有趣滴。”

    看袁天罡和張果的臉色,就知道他們沒想什麼好人,不是某位喜歡踹人入水的江都王,就是北齊高家的那羣瘋子,又或者某位被cue到一年三百六十日,至少三百日掛在大唐熱搜榜上的某位煬帝。古人bt都變得殊途同歸,沒有什麼創意。

    比如建爲太子時,邯鄲人樑蚡持女欲獻之易王,建聞其美,私呼之,因留不出。蚡宣言曰:“子乃與其公爭妻!”建使人殺蚡。蚡家上書,下廷尉考,會赦,不治。易王薨未葬,建居服舍,召易王所愛美人淖姬等凡十人與奸。建女弟徵臣爲蓋侯子婦,以易王喪來歸,建復與奸。

    比如世祖性好握槊,士開善於此戲,由是遂有斯舉。加以傾巧便僻,又能彈胡琵琶,因此親狎。嘗謂王曰:“殿下非天人也,是天帝也。”王曰:“卿非世人也,是世神也。”其深相愛如此。

    比如至洪洞戍,淑妃方以粉鏡自玩,後聲亂唱賊至,於是復走。內參自晉陽以皇后衣至,帝爲按轡,命淑妃着之,然後去。

    ……某位煬帝的事情忒多,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某就不再贅述。

    “王爺,你天馬行空的一個想法,就夠我們忙活最少十年。”袁天罡輕甩拂塵,搖頭嘆息道。某需要再去更遠更偏僻的深山轉轉,將那些躲得更隱蔽的隱士拽出來,那種白頭發白胡子的也不能放過,做不了試驗可以教徒弟……教那些道觀裏的人,茅山、嵩山、龍虎山、樓臺觀以及王屋山等地的人,只要年滿十五又打不過某的人,都要出來做事,待在山頂看天象有甚用?既不能泄露天機,也不能改變天機,知不知道沒甚區別。

    “袁公,你們若是十年之內能讓水稻畝產千斤,不用費心修煉,大唐百姓自然會供奉你們成仙,功德無量哦。”李元嬰用極具誘惑力的聲音,十分真誠地說道。孫思邈和韋歸藏被後世奉爲藥王,張果被擡入到八仙行列,而袁公你和你的親親徒弟李淳風卻被稱爲妖人,公孫白更是直接查無此人。

    換源app】

    後世各種武俠或者仙俠裏,確實有蜀山劍派,卻很明顯地跟此時的蜀山劍派,沒什麼實質性的關聯,除了李靖的小兒子這個身份。他們更多的職責是於妖魔鬼怪爭鬥,維護人間正道,充當被獻祭的悲情而又正義的角色,區別只在於獻祭的是愛情還是生命。

    某位偉大的詩人曾說過: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袁天罡:“……”

    若是你眼裏沒有促狹的笑意,某也許會信那麼一丟丟。

    張果擡起手來摸着下巴,微胖而又憨厚的臉上,滿是睿智的沉思:水稻畝產千斤,成不成仙某不曉得,在蒸汽船、蒸汽船和玄路的配合下,大唐再無饑荒,某很確定。

    此事大有可爲!

    手拍桌桉,鄭重地說道:“某到滕州後,就去拜訪農家大賢的……歸家宅邸,請出他們所着的典籍,供孫黑今和韋三郞參考。”

    歷代摸金校尉,還有北方蠻族南侵,他們只會在意那些帝王將相和士族大家的歸家宅邸,因爲裏面有大量的金銀財寶。農家大賢,奉神農爲祖師,主張勸耕桑,以足衣食,主張賢者與民並耕而食。管子記載:農家將水災、旱災、風霧雪霜、疾病、蟲災合稱爲五害,認爲五害是危害百姓生活和生產的重大災害,只有解決了這些災害問題,解除百姓的痛苦,百姓才會服從統治。

    更重要的一點是,農家的主張不是只喊口號,讓別人去做,而是親自身體力行地去實踐。許行和他的幾十個弟子,生活極爲簡樸,穿着普通的粗布衣服,靠打草鞋、編席子爲生,不追求高官厚祿,只是希望得到一塊土地、一間房子,以便定居下來從事耕種。儒家門徒陳相、陳辛兄弟二人棄儒學農,投入許行門下,導致孟夫子對農家大肆……格外關切。

    漢書更是直接將農家列爲九流之一,並稱:農家者流,蓋出於農稷之官。播百谷,勸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貨。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長也。及鄙者爲之,以爲無所事聖王,欲使君臣並耕,悖上下之序。

    呵呵,反正鬧饑荒時,餓肚子的不是他們,他們隨時可以換個主子捧臭腳。

    李元嬰低頭喝茶,用行動表達着:你說什麼?某聽不見!

    某知道盜墓是不對滴,可誰還沒有看過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如有八重險,不出陰陽八卦形?某只是有一點點好奇,真的只有一點點。

    韋珪卻很認真地看向張果,說道:“算某一個。”

    “啪”地一聲,袁天罡實在沒忍住,擡手拍額頭,磨着牙說道:“你們都給某消停些,掛着雲鶴府的正式官職,竟然說些偷……”

    偷字有些太過嚴厲,他們出發點總是好的……深吸了口氣,換了個說法道:“隨意挖土會影響農耕,不要給雲鶴監找麻煩。”

    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的名聲,實在是不怎麼滴。雖然滕王不甚在乎名聲,可奢靡浪費和盜墓還是有着本質的區別。

    李元嬰:“……”

    呃哦,熱鬧看不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