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事故

類別:科幻靈異 作者:煌或字數:3004更新時間:24/06/27 02:17:14
    “你是說,丁爲先生被從車裏移出來後座椅上留了一塊玻璃碎片,而現在它消失了?”

    “事發當時留下的證物照片裏包括對駕駛座的留影。”傅輿景打開他那一絲不苟的資料集,把得到的現場照片展示給其他人看,“我很清楚的記得這個椅子上有一個反射光點——雖然不清晰,但的確應當是殘留的車窗玻璃碎片之一——按道理只有這一個可能性。”

    邵梓走上去看了一眼,不由得感慨:俞英健當真是撿到了寶。不論據理力爭的結果如何,這個傅輿景不僅記憶力絕佳,簡直是顯微鏡轉的世。

    而傅輿景也不吝嗇於行動,爲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還戴着手套在人造皮質的座椅上尋找了一番,確實沒見到那照相時以微弱光點的形式呈現在鏡頭中的玻璃渣。

    “我們不能把這種小事當作證據。”孫警官實在是情緒穩定的典範,雖然不贊同對方的看法也輕輕皺起了眉頭,卻不因爲傅輿景資歷不足而看輕他的判斷,“你要知道,這輛車被搬運的過程中需要吊車進行操作,雖然操作人員會儘量保持內部情況不變,但畢竟伴隨着行車和擡舉,難免會有一些顛簸。這種小型的物證,很可能就會在過程中被轉移了位置。”

    傅輿景補充,“其他地上的碎屑分部並沒有大的變化,就意味着運輸途中沒有出現傾斜現象的失誤。”

    “座椅不完全平整,擡升時也會有波動。你要考慮,運輸過程中難免會有小的顛簸。”

    就連傅輿景到這裏也無話可說,畢竟孫警官的說法不無道理,態度也足以讓人理解。一個甚至只能靠反光來辨別存在的物證,它的消失有太多“誤觸”的可能性。

    而且在立場上,如果就這麼認定有人在事發後進過存放物證的倉庫,動了裏面的車輛證物,就意味着直接指出交警大隊中有人失責——孫警官雖然非常配合調查,但不會因爲更大概率下只是平常現象的疑點隨意去懷疑自己人,引發不必要的矛盾,因爲這可不是輕描淡寫就能帶過去的指正。

    “其實我剛纔也有同樣的疑惑。”

    邵梓突然發聲,引導幾人過來看車前部殘存的油漬,“我們知道,丁爲確實在凌晨時吃過一份外賣,這種油汪汪的打包盒容易漏油,中途可能不小心把外賣袋油水撒到了車身上。但他沒有擦乾淨:這也很正常,在夜色下不那麼容易看到油污的光澤,丁爲忙着開車也不一定有時間處理。但是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油漬上有人草率擦拭過的痕跡。”

    孫警官上前觀察確認,他也無法否認這樣過多的疑點,但還是回頭,“也可能是救援人員擠在附近,尋找支撐點的時候不小心留下的。拖車工作的時候也可能產生摩擦。”

    這種說法也存在可能性,但和剛纔不同,他還是有動搖。

    邵梓心想,隨後搖頭,“車禍發生時圍上來的羣衆不多。爲了防止嚴重損壞的車輛再出問題,他們先把丁爲帶出來然後一起遠離了這輛車。救護車也是在車外把丁爲接走的。至於拖車,我覺得不至於。首先車前側邊不是設備會碰到的地方,其次從面積上來看,這更像是小型柔軟物體留下的擦痕——比如,帶着手套的人手。”

    場面靜了一靜。

    事已至此,孫警官的決斷也很迅速,“我去調監控。”

    他是走了,剛纔半蹲在地上檢查車前的傅輿景則站起身來,目光順着車輛外側一直看到車內。

    “如果我所說的疑點也算成立,那麼就是有人曾經經過駕駛位的前端,然後在上車時碰到了座椅。車內的着力點有限,這個人甚至有可能是爲了在這裏做些什麼而主動掃除了座椅上的雜物。無論是誰做了這種事,他都不可能希望自己的行爲被發現,所以才戴上了手套,也會盡量避免一些會造成痕跡的無意義操作。”

    邵梓接過了他的話茬,“……但假設確實有人在座椅上操作,清走了車內殘留的某些線索,如果你們俞隊和他請來的人都沒有發現殘存,那也沒轍。”

    所以,還真是只能指望在查監控這一步上得到切實有效的結論。

    僅僅過了二十分鍾,俞英健請來的專業人士就抵達了現場。

    邵梓粗略判斷了一下,這個人的年齡在四五十歲,面容憨厚,膚色呈現出健康的古銅色,皮膚在這個年齡段卻不算粗糙,大概是家底豐厚、經常在豔陽天下出行的旅者。

    “這人是個退役賽車手。”俞英健走到旁邊悄悄給他透底,“年輕時候很勵志,從修理工開始自己裝車自己組隊,雖然差不多有二十來年但一直還在行當裏留神,用年輕時賺的錢投資了一家車企,吃喝不愁,時不時還開長途越野到犄角旮旯的地方旅遊。人特‘身先士卒’,子女家裏車壞了都上趕着去瞧,跟關照自家大孫子似的。人老了也多了顧慮,他找過我家老爺子請平安符,老爺子心情不好沒給,我就給他了串流珠,算是心理安慰。”

    邵梓的視線於是停留在這位專業人士的手腕上,看到那一串相當眼熟的流珠,眉毛不由得一抽——他至今還記得自己上大學的時候無意間翻開俞英健的櫃子,發現整一抽屜全都是這種完全一致的珠子時,有端猜測這位室友家大概是在擺小攤所以需要培養城管時匪夷所思的怪異感。

    當然,俞英健多少有點天賦,自然也沒當成什麼城管。

    “這車沒什麼異常。”專業人士折騰半晌得出了結論,“方向柱十字軸有些磨損,間隙比較大,開起來容易跑偏、手感不會很好,但不影響正常駕駛。這是輛老車,但制動的地方沒有問題,也不存在什麼操縱駕駛的電動制動設備。老弟,你的想法還是太有想象力,現在智能駕駛的電車都不敢也不能弄什麼遠程控制,何況油車?”

    俞英健聳了聳肩,“我們總得把犯罪分子的能力想的越高越好不是?”

    “這話說的,再怎麼說車也是車,大家這麼做、那麼搞都是要有標準的。”

    這條路被堵死他們早有預料。畢竟當時的情況是袁耀撞上了丁爲的副駕駛,而不是反過來。

    邵梓企圖設想當時的情況:夜晚只有暗淡車燈照亮的路面上,紅燈停,綠燈行,丁爲先開了過去……

    他在紅綠燈的路口停下車……不對,他的車輛最後所處的位置距離停止線已經超出了一部分。也就是說,在這個前提下,丁爲實際上應當是在過了綠燈以後,剛好和從未減速直接闖了紅燈的袁耀相撞。

    丁爲在兩邊異常的共同促使下遭遇車禍,然後在小概率下死亡——他本不該遭遇如此的命運。

    無論這是誰的計劃,都不應當是計劃中的結果……

    所以,如果丁爲活了下來,情況會是如何?

    此時,俞英健還在和人交流,帶着專業人士來到了袁耀的車前,也講出了剛纔他觀察袁耀的車時發現,卻苦於不太熟悉技術細節時的疑惑,“我知道現在智能駕駛做的不錯,利用微波雷達技術在幾十米內見到障礙物能自動剎停。但有一個問題,這輛車直接衝上了剛纔那輛車的側面,按理說是司機醉駕中的人爲失誤,卻沒有任何剎停的情況,系統似乎也沒有提供相關的預警報告。我剛纔查了一下,甚至連事故報告都沒有,這一點很奇怪。”

    “雖然優化了好幾年,但各家車企的系統有區別,也有小概率事件預警不成功。不過有關事故報告,這確實有點奇怪,按理不可能沒有,這畢竟是最基礎的內容。但程序的事我就不明白了,也許要找他們的技術人員?”

    “不打緊,我們也有自己技術人員。”俞英健扭頭看向邵梓,“你徒弟會這個吧?我去找她看看。”

    聽到這兒,邵梓忽然一愣,倏忽擡起頭,好像忽然明白了什麼。

    就在這時,孫警官也走了回來。

    “監控錄像的內容顯示,這幾天沒有人靠近過倉庫的這個位置。”

    傅輿景皺起眉頭,“我還是覺得很可疑。”

    交錯閃爍的紅綠燈,消失的車輛事故報告,以及遠在十幾米以外唯一的攝像頭。

    他們同時存在着看似微不足道的疑點。

    再加上最初也是最令人疑惑的前提條件:

    丁爲的車輛曾數次與袁耀在道路上相遇,卻又僅僅是擦肩而過。

    車禍和丁爲的喪生或許是多種巧合的結果,但如此頻繁的遇見顯然不是。而丁爲的任務,也並非跟在袁耀的屁股後頭。

    “也許是有人篡改了監控錄像,也對車輛做了手腳。唯一能夠聊以自慰的信息在於……既然需要做完這些,大概率不是內部人員。”邵梓忽然開口,語氣發澀,“袁耀和丁爲車輛確實被做了手腳,但真正促成事故的不是硬件,而是軟件。就算沒把陸遙帶來,這一點光憑我也能判斷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