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通路
類別:
科幻靈異
作者:
煌或字數:2804更新時間:24/06/27 02:17:14
『林支隊長?』
樑安當然不是真的不解,只是本着社交禮儀要表現得驚訝一些。
『你說的是林芸?』
『對。』
如果不是在這個恰到好處的時間點,林芸詢問宋喬雨是否去過桑景大廈這件事本身並不奇怪。雖然宋喬雨作爲刑警卻是查案的邊緣人物,平時作用更類似於處境危險的證人乃至嫌疑人的保鏢,但畢竟桑景大廈那起案子的死者是他自己的母親。
哪怕同事因爲種種原因大都會到墳墓而非死亡現場去弔唁,作爲親兒子,按照正常人的邏輯,於情於理都起碼應當去看一看。
偏偏宋喬雨還真不是那麼考慮周全的人。
雖然這傢伙不算冷漠,但形式主義和遇事感傷的成分顯然在他的大腦中沒那麼多構成佔比,他尤其不是那種爲了緬懷長輩就要到處“聖地巡禮”的傢伙。應當被緬懷的宋荊本人也不會在意這點形式。
——根據樑安對這位宋隊主要來自他人轉述的瞭解,這位好面子的神探估摸着更傾向於把這種殉了自己的黑歷史埋在地下深處。畢竟無論結局再怎麼具有唯一性,成爲事後諸葛亮時總有更好的手段。
綜上所述,樑安完全可以理解宋喬雨沒來過桑景大廈這一事實,卻暫且不能明白爲什麼林芸專挑這個時間慫恿宋喬雨趕過來。
問題是林芸似乎是有意把宋喬雨送來攪局,但被指使的宋喬雨卻對來自不同人選多種指令的優先級有着明確的算法,毫不猶豫的告訴了本該被瞞着的樑安自己動向的前因後果,以及背後始作俑者。
……這就有一點好笑。
明白了這一點,一向居安思危的樑安首先下意識審視了一遍:是不是會有人在宋喬雨眼中比自己這個直屬頂頭上司優先級還要高。大致能判斷出答案中的人對自己的計劃應當毫無影響,他才放心下來。
『桑景大廈今天到明天附近有人拍戲,人多眼雜,你可以和一層南側門的保安說明情況。如果你確實沒有其他任務,我不攔着你。』
他是不打算干涉宋喬雨自己做些什麼的,只能算給出建議。與其他警員不同,作爲兒子,無論是調查還是弔唁,宋喬雨的行動都有天然的合理性——況且沒有張銀勝這一步,宋喬雨確實也只是能逛逛。
順帶着,他還給接着自己之前看到的情況,給言致遠發了信息。
『通路不止一條。』
之後宋喬雨沒給出迴音,樑安也有時間真正在二十八層的天台頂端印證他過去重複過的一些猜測。幾百平米的空間夠他研究一番,而最爲可疑的部分其實早已被他借由樓層的設計圖標明,絕大部分無論荒誕而又不荒誕的選項也在四年前警員的調查中被一一排除。
所有最終成爲懸案的現實案件本就不可能如同虛構一般極端,完全依照精密無誤的詭計,讓全部事件歸總爲以殺人爲目的的一次行動——懸案之所以成爲懸案,除了缺少最基礎的犯人和物證,最可能的情況就是走向了誤區,這也是樑安早在親自前往案發現場之前就向言致遠提出另一種可能性的原因。
因爲他下了定論:
四年前的調查最終走向僵局或許不是因爲警員的失責,而是因爲一種常識性的誤區。如今他需要證實的,是藏在不可能中的可能。
而他要事先假定的情況在於,二十七層到二十八層確實存在未經顯示的祕密通道,排除一切不可能的選項,無論如何這都是唯一解。
只是這個解答被種種不可能與意外的粉飾掩蓋在了其中。
樑安檢閱着他自己羅列下來的疑點,穿越天台尋找着各種可能成爲“隱藏樓梯間”的空間,從頭到尾發現無果,直到最後一項,也是絕對近似天方夜譚的一種選項。
他第一次想到這種可能的時候,連自己都有些想要發笑。
但這也不干涉樑安找出自己從案卷裏摘下來的電梯記錄。
在任何高層建築當中,提及能夠“貫通上下”的“空洞”,電梯井永遠是逃不開的話題。除了廣爲人知能夠上下樓的電梯內部,還有一個視線幾乎從來不會抵達,人們幾乎無法達到的地方。
樑安來到了電梯井的位置。二十七層沒有電梯,只能通過樓梯上下,但是二十六層有——這也就意味着設計圖上存在着預留位置。
但他也知道一件至關重要的事。
……無論如何,現在來看,這同樣是一個“不可能”。
原因非常簡單:雖然電梯留有記錄,在宋荊死亡時間以前曾經抵達過二十七層之下的二十六層,算得上可疑的時間點總共只有一次。
案發當時是週末。桑景大廈裏的員工大多數都處於回家休息的狀態,電梯整個下午幾乎無人使用——之所以說是幾乎,是因爲當時樓層的保安確實曾經去過一趟二十七層,但在和電梯異同停靠在二十七層以後就將其擱置,五分鐘後便去到了二十六層,然後一路往下……
這是固定的巡邏路線,每天不定時都要由不同的保安完成。
根據電梯系統記錄,這之後的半電梯一直停靠在二十七層,直到一個趕回來加班的員工在一樓按鍵將電梯召回,隨即便徘徊在一到十五層的辦公區域中。
事發前後的一段時間內,無論是身份不明的兇手還是宋荊自己,似乎出於一種別有原因的默契,在記錄中都沒使用過這個唯一能通往二十六層高樓的電梯。只有宋荊死後的幾個小時,呂聞康冠冕堂皇的乘上電梯到了二十六層,旋即上樓成爲了宋荊遺體的第一發現人。
其實這才是縱觀整個案件中最合理的部分。或許是因爲曾經的那起盜竊案正是發生在高層,電梯周邊的監控密度在整棟大樓裏最爲嚴密。不僅電梯本身內部有一個,門口處也固定能夠覆蓋到全部範圍。
包括宋荊——她如果也想要掩人耳目,選擇走樓梯而非電梯絕對是第一選。當時所調取的監控錄像也精準記錄了這一行動的時間。
這一情況意味着電梯內部幾乎完全不可能運送沒有表露蹤跡的犯人,但這樣一來電梯從來隱蔽在黑暗中的上層卻又成爲了可能。
只是,電梯終究只上行過這一次。
而在宋荊死亡的前後,兇手需要兩次才能往返。員工的進入純屬偶然,三十分鍾的時間顯然不足以結束宋荊這樣的人的性命。
但如果真的只剩這種可能,樑安仍舊需要把它找出來。
不止是因爲可能性的稀少……
『通路不止一條。』
通路確實應該不止一條。
這是樑安給到言致遠的答案,也是他嘗試站在天台,站在事先對宋荊的思維方式應當有所瞭解的江卓的角度思考最終得出的答案。
如果他的最初目的不是抹殺宋荊,那麼他的行爲需要分開對待。
事先策劃和事後處理。
樑安面對過很多兇殺案的案犯,其中最爲著名的應當就是那位迄今罪名“名不副實”的白晨。從這個往往止步於當下,完成犯罪行爲便事了拂衣去的人所犯下的種種不同罪行中,樑安瞭解到一件事。
掩蓋自己的身份是完美犯罪的一種,掩蓋手段卻是另一種。
難度不同。
一個想製造手法都無法查明、極端完美犯罪的犯人爲讓真相沉沒地底,出於對對手的慎重,絕不可能將自己的固有手段重複兩次。
*其實我本來是想用類似於《怪屋謎案》那種通過樓層設計圖的不和諧之處能推斷出情況的類型(改了點措辭因爲怕有沒看過這本想看的不慎被劇透,但其實前十幾頁馬上就講了也不算劇透吧),但想想沒人看感覺有點自嗨其實也沒啥可畫的,要畫出來可能百分之九十的內容都是誤導項,而且會顯得四年前調查的時候警方看不出很廢物(雖然也有這一版裏人爲誤區的原因啦)……於是就成現在這樣了。
在這一版設定裏,單從設計圖上是完全看不出端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