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迷蹤
類別:
科幻靈異
作者:
煌或字數:2853更新時間:24/06/27 02:17:14
和其他所有的箱房沒有太大的差別,李春生的住所高度其實高度也就那樣,一般高度在一米七以上的人只要不是身體素質太差都能勉強撐着邊緣爬上去。
只是不像許多其他爲了節省空間的居民一樣讓兩個箱子疊在一起,李春生不需要充分利用這些空間,一是他確實沒有節省的必要,二是人多耳雜,這種集裝箱式房屋的隔音還得用最簡單樸素的要素,靠距離來彌補。
但現有的空間結構也確實遮擋了一部分視野。起碼在站在箱頂的樑安眼裏,似乎在靠近李春生所在的地方的牆壁處只有幾個地方符合這個死角的定位。起碼在樑安以己度人的情況下,這幾個地方更適合藏匿一些“入口”。
李春生的逃跑計劃更大的可能不是直挺挺的從正面走了出去。雖然看到地圖位置以後就早有猜測,但親臨這個地方以後樑安才做出了最穩妥的推斷。
一次次的親身驗證告訴他,李春生的謹慎是真切存在的事實,而不是什麼虛張聲勢。
他還真不是那種仗着手下衆多忘乎所以,自以爲無懈可擊的憨包頭領,而是一個爲了讓自己逃脫,把所有手下都當做誘餌來牽制住不明身份的線人的狠心人。
然後,他的這份謹慎卻招致了對他自己來說最差的結局。
卻是江秋先走到了一面牆的附近,他摘下了手套,伸手探了過去,貼在牆縫上。
紋絲不動。
樑安撓撓頭,看着他的舉動實在有些疑惑。
“怎麼做?我看小說裏都是這麼寫的,但我不會。”江秋轉頭,神情嚴肅,竟然毫無尷尬之意。
“……我想也是。”樑安嘆了一口氣。
江秋對於自己認定可以學習的“資料”,凡存在來者不拒,長輩也並不規範他的書單,再加上自己時常接觸高精尖的技術和人才,其實接受能力比普通人還要強一些。瞭解不多的領域實踐方面的內容,自然也會以爲有什麼過於精妙的玄機。
只能接受被否定的,而別人覺得不必否定就能讓所有人自行“闢謠”的玄幻設定在他看來也許就是真人真事。
有了固定的範圍,出口其實很好找。
憑藉着牆縫間一點端倪,樑安也確實在牆上找到了那個目標的地點。
“就這麼簡單?”
“就這麼簡單。”樑安敲了敲牆壁,伸手在比較特別的那個縫隙中摸索,真還給扒拉出了個暗門。
說是門倒也有些不對,顯然是普通的磚牆被打穿了以後經過粗淺的改造,基本也就能用這麼一兩次的樣,大概多開關幾次就保持不了這樣的外觀。但如果是用以應急,倒也不算太過離譜、
暗門的外側和旁邊的磚牆在外表上別無二致,別說隔了幾間房的距離遠處探看,即使到了近處,不特別注意也難以察覺到它們的存在。
“牆後是附近的郊區。”打開了門,樑安開玩笑道,“總不至於在那種地方還有什麼祕密基地吧?”
這可就是另外的工程了。
窩點的這片區域本就是靠近城市邊緣,也是一片無人接手的混雜區域,這才方便人聚集在一處。而這一整堵在外頭都難以望到盡頭的圍牆,也本就是一處園區的圍牆,只爲了隔開兩邊,其實也沒有太多複雜的構造。
只是旁人都用鐵絲網,這直接用上磚牆也算頗爲闊氣。但與此同時也可以看出,牆壁確實有些年頭,應該是在鐵絲網的牆壁普及以前就建好的。
“從外面繞一圈,步行都能走上正道,而且從裏面還看不到。”樑安有些感慨,“合計着這應該是打一開始選址就設計好的逃跑路線啊。”
兩人走到門外,樑安蹲下身,湊過去對着門框的周圍多看了幾眼。
“你在懷疑這裏有問題。”江秋說的不是問句,一邊看着樑安的動作,像是學習,一邊篤定似的堅持這一結論。
樑安點了點頭。
“我一直有個懷疑。直接闖入李春生的家中,憑藉純粹的正面交鋒把他殺死到底是不是黎明的真實計劃?這似乎太過簡單,風險也太大。”
“可李春生應該死於偷襲。”江秋皺起了眉頭,“雖然死前應該沒有被下藥或者昏迷,但刀傷是一擊致命,自己也沒有掙扎的痕跡,說明兇手直接刺中要害,沒有給他一點反應的時機。應該是藏在某個地方,趁李春生失去防備的時候……”
“你不能這麼想。”樑安搖了搖頭,“那縱向對比以往黎明的犯案計劃呢?”
江秋頓時沉默了。
“我在想,我們現在看到的這起案子,會不會也因爲某種原因和黎明的計劃相悖?但他卻沒有像在劉澈的案件中的反應一樣立刻收手,而是脫離計劃,做出其他的選擇……當然,這也是我本來想着能夠作爲‘黎明的計劃沒有改變’這種選項依據的看法。”
樑安一向是雙線並行。他卻在這時擡起頭,示意江秋低下頭查看。
“你看這裏。”
低頭檢查,江秋看見了門的外側。他們來到門外的時候需要跳下半棟箱房高度的落差,因爲牆內外的高度雖然稍有區別,牆內明顯被挖低了一些來增加實用面積,但總歸還有這麼大的高度差異。
也正是因爲如此,如果有人要從牆外利用暗門進入牆內,就必須爬上這堵牆。對更多的人而言,這應當是一個難題,因爲同時要打開一扇在空中的暗門,又要攀上牆壁,鑽進去。
但也正是這裏的牆壁上,有一些剮蹭的痕跡。
嶄新的。
即使再精明的殺手,也不能給陳舊的牆壁被蹭乾淨的位置刷上灰塵,即使他真的想要這麼做。
“李春生的住所雖然隱蔽,但這種地方的隔音可以想象有多差。”兩岸慨然一笑,“即使對自己很有自信,作案風格一向謹慎的他也不會隨意更改計劃。”
江秋捻了一點牆壁上的灰塵,似乎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
“他設計出了引導杜茂的陷阱,是爲了讓李春生察覺到異樣,然後可以順理成章的把警方抓捕行動的情報透露給他。等他逃跑的時候,就可以在外面把他截殺致死。”樑安看了一眼頭頂的通道,“而相應的,如果直接在園區裏殺人,他面對的會是所有李春生的手下。哪怕李春生或者其他的人察覺到了一點的異樣,黎明的殺人行動都不會順利完成。李春生,是這個園區裏當之無愧的中心焦點人物,每個人都注意着他的動向。”
“但他沒有和往常一樣改變計劃,你是不是要解釋一下爲什麼?”
江秋皺起眉頭,就像完全無法理解其中的聯繫一樣。
但現在負責給他解釋的這位“老師”也完全不感到意外,反而暗暗自得了一瞬間,爲自己重要引出一個提問感到頗爲高興。
“因爲黎明是個認定自己的行動是正義之舉的殺手,按照更加傳統、更加符合感性思維的說法,他是一個‘義賊’,也被很多被感性支配的人當做一個英雄——因爲說到底,他是一個只殺害惡人的殺人犯。你應該記得,本來有一個女孩會在第二天被摘取器官,但失去組織的團伙散成一鍋粥,這筆交易沒有完成。”
“你的意思是,他執意的行動是爲了挽救那個女孩的性命?”江秋眨了眨眼,仍然看上去不像有感情波動的模樣。
就像只是又讀到一個書本上的故事。不僅沒有什麼最正常同情,而且也沒有哪怕一絲的動容。
樑安看了一眼他的反應,暗自嘆了一口氣。
果然是這樣,他想。
“黎明爲了把李春生引入陷阱,把警察的圍堵透露給了他,以此引導李春生按照他的計劃逃生,來達到殺死他的目的。但如果李春生中途因爲其他原因改變了這個路徑的計劃,他就有可能在節外生枝中保留這場交易,讓女孩仍然陷入危險當中。這不符合一個‘正義’的殺手的道義,所以必須做出最恰當的改變,冒着風險讓這個知情者永遠閉嘴。”
“我更關注的是,他是怎麼獲得的這些情報?”
江秋問問題時就像是決堤,總是一個接一個。但他的神情依舊平靜,就像只是在向高數課上上課的教授詢問一場考試的考點範圍,僅此而已。
但這似乎並不一件令人意外的事,起碼在在場的另一個人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