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研究

類別:科幻靈異 作者:煌或字數:2846更新時間:24/06/27 02:17:14
    整個房間寂靜無聲,一個個都在各忙各的,直到開門的樑安走了進來。

    “這氣氛怎麼和上墳似的?”樑安左右看看,確認了開着空調的房間裏確實坐着人,“咋了?不順利?”

    陸遙轉頭看過來,電腦的光還照在她的側臉上,見證這個一向自信滿滿的天才少女很是不忿的嘆了一口氣。

    “這什麼姑娘啊,一點信息都沒有留下來。我也沒見過這麼難搞的詐騙團伙,現在的‘賣茶女’技術都做的這麼高端了嗎?我還以爲只是捅破幾層虛擬機的事情。”

    “沒有辦法嗎?”坐在她身旁的江秋眨了眨眼。

    陸遙顯然不是一般的不甘心,但還是搖了搖頭。

    “顯然對面早有防備……我看,這應該確實不是一種偶然。”

    樑安也拖來了一個辦公椅,坐在一旁,看着屏幕上看不懂的數據流和代碼,不禁覺得這場面千載難逢,有些好笑:“我不是說了?這種巧合基本上沒可能存在,聊天信息也太過刻意。對方不可能毫無準備。”

    陸遙恨恨道:“要是能把他逼到絕境,讓他臨時出馬給我賣個破綻,就算真的是黎明幹的好事,起碼這個領域他也不可能搞得過我。”

    正如陸遙所說,他們的推測並不僅僅是對被騙的杜小四無情的嘲笑。

    而是事出有因。

    如果真的只是一個平常的騙子,不可能讓邵梓親自去大動干戈的套話,甚至做出那麼多鋪墊只爲一步步瓦解杜茂的心理防線,進入那一個讓他毫無防備的問題。

    事實上,邵梓原本對杜茂知情情況的瞭解在得到第一次詢問的信息以後就已經結束。

    三隊的警員都瞭解過杜茂的檔案,他確實不太可能接觸到內部的情報,乃至於像那個被審訊出重要信息讓三隊警員救下小女孩的混混小頭目一樣供出重要的線索。杜茂再怎麼身手矯捷,也是遊離於集團外的人,不是透明人。如果重要的情報能讓他知道,那整個犯罪集團的信息恐怕早都全部暴露在了線人老羊的眼裏。

    而至於杜茂會不會糾纏其中幾個小小的基層頭目乃至人事人員,那就不在頂層的考慮範圍之內了。興許杜茂能幾次惹事沒被實打實的趕走也有他確實天生神力,有人覺得或許以後能派上用場1原因,但這不代表確實履歷清白的他已經瞭解其中的內情。

    而正式的再次提審杜茂本人,則是因爲那個名爲“小小繁星”的“姑娘”。

    之所以質疑這位“姑娘”的身份,不僅僅是因爲她名字和頭像都像是努力想把杜茂釣上鉤的魚餌,也不是因爲她對杜茂憑藉自己初中學歷和十九歲閱歷想象出來的天馬行空的公司構造和人際關係,和她突然莫名的失蹤關係也不能說是很大。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爲近些天她和杜茂聊天記錄中的內容。

    【1.倉庫裏箱子有問題,黏貼封條的位置晚上動過。

    2.牆上多了黑印→有人爬牆偷窺。

    3.附近有攝像頭信號。】

    這是杜茂給出的三條自認爲靠譜的線索,用來證明他內鬼的結論。這些線索全部來源於杜茂自己出於對崇拜的惡人所有的關心和好奇,但實際上,這種好奇還存在其他的理由。

    毫無疑問,杜茂的調查手法粗淺而直白。他所觀察到的信息也更類似於幾十年前流行的網頁遊戲“找不同”,有不同的版本但萬變不離其宗。

    雖然說出來不好聽,但杜茂現在確實把這種找不同當做一種極其正式的調查過程。雖然都說這孩子有瘋病,根據觀察邵梓也確實認爲該叫這孩子的父母親人給他找個心理醫生看看,但起碼智商問題上,杜茂不像是真的缺幾根筋。

    這樣一來,一個問題很直白的出現在了事實的拼圖當中——爲什麼杜茂會對這種調查方式分外篤定?

    箱子的封條可能根本沒貼緊,隨便吹陣風就鬆動移開。牆上的黑印也可能是路人隨意的一踢,像杜茂這樣又皮又野的青年不可能沒見識過被人踩得亂七八糟的牆壁,甚至小時候自己都可能在白牆上踩過幾腳,覺得這樣有意思。

    至於攝像頭,那更是無稽之談。李春生作爲幫派頭領,自己如果想在房間附近安裝攝像頭以保證安全是極其正常的事情。更何況如果真有人暗中窺探,又怎麼可能明明白白的把攝像頭的名字都不加改動,用這麼簡單的方式就能發現有東西的存在?

    最重要的當然是老羊說自己什麼都沒幹的事實。但這些疑點的產生依然是疑雲遍佈的最爲徹底的一處,而如果要解釋這一點,必須從杜茂本身身上下手。

    誰能影響他產生這樣荒謬的懷疑,相信這些膚淺的不能細想的線索?誰會讓他對此深信不疑,覺得自己憑藉自己的能力找到了真相?

    杜茂在網絡上可能有那麼一點的社交牛逼症,畢竟每天能纏着自己眼裏的姑娘講幾個小時的話也確實不是一般人。但在現實中,他在所有人的眼裏可都是沉默寡言的怪小子。別說討厭的人會不會影響他的思維,連相對還是對他有那麼一點同情和好感的老羊都沒實在的和杜茂說過幾句話。

    至於杜茂所崇拜的李春生,顯然杜茂把這位老大視爲一種偶像似的崇拜對象,但這份崇拜也只類似於小孩子過家家似的泡影,現在都不算怎麼執著,怕不是過幾天迴歸了正常生活就忘沒了。

    那麼剩下的人就只有一個。

    那個神祕的“小小繁星”。

    利用所有的資料因素對涉世未深的杜茂進行了“取向攻擊”,在幾天內一直秒回他的消息,又突然在警方展開行動的當天失去音訊的人。更耐人尋味的是,李春生還真在當天做好了離開的準備。

    假設他真的沒有死去,收拾好行李離開,或許二隊的調查會直接撲了個空,讓最大的主犯逍遙法外。

    只是一切被兩起謀殺案攪和了個痛快。

    毫無疑問,如果真有人告訴了李春生晚上會有行動前來抓捕他,那麼問題應該就出在這個所有巧合都集中在的杜茂的網友身上。

    這個人也確實在聊天內容中在杜茂的心裏埋下了懷疑的種子。

    杜茂以爲自己在用套皮的謊言欺騙一位無知的姑娘,甚至爲此產生愧疚,殊不知這位“姑娘”其實暗暗的依照着杜茂幼稚的人物設定,引導他產生懷疑。

    把“團伙內鬼”的概念轉化爲“竊取機密的商業間諜”,若有若無的以最近看的間諜電影的藉口把這種信息傳達給杜茂,而這些內容又在自以爲掌控全局的杜茂腦海裏自動翻譯,形成另一個完整的故事。

    能這麼大費周章的完成這一系列的操作,若即若離的真正目標對象還是那個罪行被寫在宣告書上的人。

    李春生。

    而殺死李春生的,就目前爲止的推斷當中只有一個人。

    那便是黎明。

    “俞英健說了,他們決定在那天展開行動有一個重要的理由。”邵梓解決完杜茂身上的遺留問題,從審訊室走來,“有匿名郵箱向警局郵箱發送情報,說是在窩點附近的一個地址有小孩的哭聲。俞英健本來不敢冒險,但老羊那邊也同時傳來主要人員已經匯聚在窩點的信息,而且再過一天又要有人出去,就這麼順水推舟,任務才敲定在那天進行。”

    這確實是一個衆多巧合匯聚在一起的時機。

    可意識中的巧合,難道真就是巧合嗎?

    “如果發生在第二天的器官交易活動已知,會不會有人刻意爲了救下那個孩子策劃了這次行動?”樑安提出了疑問,“我聽說,器官的交易同時需要買家和‘賣家’在場成功率最高,冷庫運輸的途徑在黑市上目前並不常見,因爲以現在的局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最讓人放心。”

    而這樣就需要提前敲定交易的時間,也就是確定完成交易,讓無辜的孩童受到傷害的時機。

    這也是“巧合”的一部分。

    “所以你的意思是……”在整個房間鴉雀無聲的時候,江秋突然在一片寂靜中開口,“是有人刻意選取的這個時機?”

    如果前面的推測沒有謬誤,這個人的身份也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