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跟那個人匹敵的男人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一語不語字數:6077更新時間:24/06/27 02:07:38
    說完秦紘請求致仕,以及替換其潛在人選之後。

    李榮望着朱鳳,笑道:「安邊侯,咱家有事要跟張先生單獨商談,您是否可以……」

    朱鳳這才明白,原來剛纔讓自己旁聽,是讓他聽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而現在可能人家有私事或是大事要談,他在眼前就顯得礙眼了。

    「知節,先去我書房等候吧,跟李公公談完過去找你。」張周道。

    「嗯。」

    朱鳳心情有些低落,但也知道自己身份地位不夠,作爲一個武臣是沒資格參與到朝廷大事商議的。

    讓他旁聽一下秦紘上奏的事,已經算很給面子了。

    等朱鳳跟着劉貴離開,李榮才將懷裏另外帶着的幾份奏疏,一併展現在張周面前,道:「最近陛下煩心事不少,閣部的票擬陛下一直都不太滿意,上聽處如今是戶部左侍郎王瓊執領,雖然他有能力,但在涉及到朝務之事上,他還是有些……保守。這不還要勞煩先生給參詳一下。」

    張周道:「這是讓我擬定票擬嗎?」

    李榮笑道:「咱家乃是司禮監中人,您的意見就相當於票擬,無須形成紙面上的意見。您也該知曉,陛下正因爲這幾年閣部一直都是一潭死水,正準備增加一到兩名閣臣,現在翰林院中最爲推崇的便是先生您。」

    「我不行。」張周直接擺擺手,意思是這件事跟我沒關係。

    我兵部尚書當得好好的,幹嘛要入閣呢?

    進到內閣,仰人鼻息,受劉健那三位的窩囊氣?

    就算讓我直接去當首輔,我還不樂意呢。

    李榮道:「您畢竟也是侍讀學士,以您在翰林院中的功勳,尤其是對於《大明會典》的修撰,德高望重舍您其誰呢?不過陛下也考慮到,如今兵部內事務少了您不可,陛下甚至還提過,讓您在內閣掛職,平時不必去,就好像您在都督府掛職一般。」

    張周聽到這裏,覺得還容易接受一點。

    身兼實職的兵部尚書,還能掛名內閣大臣,那意思是就在內閣排個號,等劉健幾人退下去之後,他張周直接可以當內閣首輔,這是爲防止今日之後入閣的人,資歷在張周之上,給張周鋪一條通向內閣首輔的路。

    張周搖頭道:「於理不合,若陛下真如此的話,那我更要成爲朝中諸多人的眼中釘肉中刺了。」

    身爲國公,都督府爲後軍都督府右都督,又當上兵部尚書,而今還要掛職內閣大臣……皇帝有點不給其他大臣活路的意思,儼然是要把張周當成大明朝臣第一人。

    張周自然知道如此會如何遭人恨,他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的。

    以他入朝這麼短的時間,完全沒必要身背這麼多職位,也是因爲這些職位其實是沒必要的,並不影響到他參政議政,他真正的身份,只需要當好皇帝幕僚便可。

    當不當閣臣,他還真沒那麼多想法。

    李榮笑道:「陛下也只是有如此的設想,目前還沒有落實,不過陛下對於翰林學士王鏊很是推崇,看來此番入閣,就非他莫屬了。」

    「是嗎?」張周道,「對此我還真一概不知,李公公也不該把這件事提前透露給我。」

    張周其實知道朱祐樘的意思。

    最初朱祐樘是想把程敏政提拔入閣,這件事都到了落實階段,甚至程敏政已經做好了入閣之前的一切準備,但問題就在於,朱祐樘也是個會顧念大局的人。

    程敏政最大的問題,是他第一次有機會入閣時,正好牽扯到鬻題案,而且明顯是有人故意往他身上潑髒水。

    以此看來,程敏政在人際關係,以及處理一些私事方面,的確是有不檢點,甚至是讓皇帝厭惡的點,哪怕後來張周替他說話,讓

    他有機會往張周陣營靠攏,但一次不成,想第二次入閣,事就沒那麼容易了。

    反觀王鏊。

    就算論資歷和能力,王鏊都不比程敏政高,甚至王鏊一開始就被人排擠,但至少王鏊爲人低調,之前也未在入閣這件事上栽倒過,加上王鏊又是張周的座師,以其沉穩的性格,讓皇帝覺得,還是讓王鏊入閣更爲合適。

    李榮道:「先生,您還是先趕緊給出謀劃策,咱家也好早些找個地方歇息,明日一早還要回宮覆命。」

    張周臉色隨和道:「李公公辛苦了。」

    「宮裏當差,不敢說辛苦,都是爲陛下爲朝廷,先生您也是一樣。」李榮道,「目前最棘手的,還是河工這邊的,今年旱情緩解,就怕中原和南方的洪災又來,各地入夏之前都在籌備修建堤壩等事,但朝廷不可能一次批准那麼多地方的重修計劃,而且您知道,其中不少地方根本就是……藉機調撥帑幣,並不是有多着急。」

    張周道:「不會是讓我推算一下,今年夏天哪邊有可能有洪災,提前預防?」

    李榮驚喜道:「如此是最好的,要是真能這樣的話……先生您不必太拘謹,咱家就這麼一說,更多是要看您能否協調調度,爲這件事,朝中三月開始就一直在爭論,甚至爲修黃河堤壩還是修大江堤壩,也都吵翻天了。」

    張周點頭道:「既然陛下讓我參詳,也不至於說,此事最着緊,不會明日一早就要定吧?」

    「那不至於。」李榮趕緊換上笑容道,「只要您肯出面替陛下分憂,延遲個幾日也不是不可,但還是要加緊啊,畢竟這夏汛眼看就要到來了。」

    張周把李榮送走之後,這才進到書房,而朱鳳已經在那,拿着書架上的書看了很久。

    「看得進去嗎?」張周問道。

    朱鳳回過頭來,卻顯得有些歉意,畢竟不問主人就取主人的書看,有點不禮貌。

    朱鳳趕緊把書放回原位,道:「張兄,你這書房……挺別緻,就是這些書,爲何跟我平時看過的,它不一樣呢?」

    張周道:「你平時看到的書,基本都是應付科舉,或者是註釋書經的,而我的書則是改變時代的。你以前所看的書,目的是爲了解釋前人的言論,有的是借古論今,而我的書則着眼於未來,你所看到大明一切的改變,都能從這些書上找到痕跡。」

    「是嗎?」

    朱鳳聽得一知半解。

    他本來就不是什麼書香門第出身,成國公府再大,那也是武勳世家,家中的男丁習武多過於從文,而本身朱鳳又不作爲嗣位人自然也沒接觸太多的文化知識。

    「說吧。」張周坐在書桌之後,也讓朱鳳落座。

    朱鳳道:「我說完就走,打擾半天了,就是永康長公主的事,她說之前對張兄多有誤解,現在她明白你一切都是爲了駙馬好,願意冰釋前嫌,並希望你能在崔駙馬的職位上,提供一些幫助,讓他可以留在京營裏當差。」

    張周搖頭道:「如此有用的人才,當然是留在西北更好,難道這不是崔駙馬,還有永康長公主的期望嗎?」

    「這……應該不是吧。」

    朱鳳道,「張兄,我是這麼理解的,夫妻之間總不能一直分隔兩地,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大的抱負,就好像,我就覺得留在京師裏,比在西北好。」

    張周笑道:「這種事,還是要看陛下的安排吧?」

    朱鳳撓撓頭道:「我也是這麼跟她派來的人說的,但也不知爲何,她好像就很在意能跟你冰釋前嫌,加上我們兩家本來關係就不錯,這次連祖母都認爲我應該幫她,我只好來了。」

    張周道:「看來你們兩家想結成盟友啊。要不要再從崔家給你找個夫人,給你續上

    ?」

    朱鳳急忙道:「張兄可別拿我取笑了,我就是來傳個話,你要是覺得不合適,你直接回絕她。寫封信或者讓我去傳個話都行。」

    張周一臉無所謂的表情道:「明說吧,我認爲崔元留在西北更好,或者此戰之後,他還有機會封個爵位之類的,西北有很多地方缺少將帥,給他個空缺一點問題都沒有。反觀京師之內,這提調京營各營的差事,各家都在搶。」

    「那可是長公主,應該不難吧?」朱鳳道。

    張周道:「並非如此啊。對陛下來說,有能力的人,還是安排在最合適的位置爲妥,你便回去這麼說便可。想來她是不會爲難你的。」

    「哦。」

    朱鳳應一聲。

    突然又覺得自己大晚上跑來等了一個多時辰,簡直是沒有必要。

    算是白等了半天,結果就被張周幾句話給敷衍了。

    「知節,早點休息,我還有事,咱以後有機會再聊。」張周打着哈欠,就相當於是在下逐客令。

    你個小子大晚上跑來打攪我的好事,我沒怪你就算是客氣的,還想讓我對你和顏悅色不成?

    翌日早朝。

    朝上仍舊沒有黃河一戰戰報的消息,但在朝議之後,卻已經有大臣在私下裏議論開。

    「聽說狄夷是準備渡過黃河,在寧夏地面上劫掠,這也是他們放棄石溝城的原因,就是爲了把寧夏本地的守軍給吸引出來,如此寧夏的守軍要是追不上,那狄夷就可以在寧夏鎮周邊大肆騷擾百姓。用心歹毒啊。」

    「此話有理啊,很多人都在如此猜測,說是韃靼人只要過了黃河,將會如入無人之境,之前取勝那兩場,殺那點韃靼人,還不夠大明百姓的損失,韃靼人是在佈局啊。」

    「那這麼說來,之前到底是功還是過?這事,兵部那位……應該如何區分功過?是不是還要擔責?」……

    一羣人探討得很激烈。

    就差說,張周你盤算失誤,就算取得兩場戰事的勝利,但在關鍵點上,韃靼人仍舊沒有在整體戰略上落敗,只要韃靼人渡河,並劫掠寧夏周邊的百姓成功,那這場戰事最多就可以算個五五開。

    甚至我們還可以把屎盆子往你身上扣。

    本來可以沒事,就因爲你執意要用寧夏守軍來打***,雖旗開得勝,但最後卻還是輸得一敗塗地。

    當然怎樣叫一敗塗地,話術可就多了,這由我們來區分和決定。

    林瀚作爲禮部尚書,對於周圍的議論充耳不聞,卻還是通政使沈祿走過來道:「聽到沒?」

    這是在提醒林瀚,人家都在說你女婿呢,你不會裝聾作啞吧?

    林瀚道:「又能如何?戰場上的事,老朽不懂啊。」

    對林瀚來說,他當過禮部尚書,人生目標達成,現在也近乎於混日子的生活,絲毫不覺得自己在朝堂上有多強的參與感,倒是因爲他跟張周的關係,反而讓他時刻都要小心被人帶溝裏。

    而沈祿在他眼裏,恰恰就是「不安好心」。

    沈祿道:「我倒覺得,有高人在背後引導這股風氣,你說這幾千裏之外的戰事,都還沒打完呢,京城怎麼會如此多的議論?還不說明事情嗎?」

    林瀚側目看過去道:「你是說,有人刻意在往什麼先勝後敗的口風上引導,故意要往秉寬身上推卸責任?」

    沈祿點頭道:「有這種傾向。有時候,咱也不能不理會不是?」

    林瀚皺眉,他不太喜歡沈祿這種說話方式。

    你有話就直說,非要近乎打啞謎一樣去拐彎抹角,而且還是跟我這樣一個看起來與世無爭的人說這些。

    你就是不想出頭,把我當槍使唄?

    「那我回頭,是該提醒秉寬,讓他小心一些。」林瀚道,「不過此事當如何認定,還不是要看韃靼人的動向?幾個人私下的非議,影響不到大局。」

    「林老你說得有道理,對了,之前跟林老說過,宋家想跟你聯姻,宋家小姐要進你門,你看如何?」

    「也不必了!」

    林瀚很清楚,沈祿這是知道他對於生孩子這件事很熱衷,所以想給他「做媒」。

    沈祿仍舊喋喋不休,誇着宋家女子的好,一直到宮門口,分開之後,林瀚也沒再跟他說一句。

    沈祿望着林瀚氣呼呼離開的背影,嘀咕道:「一樹梨花壓海棠有何不妙?這怎麼……還矯情起來了?」

    文華殿,中午。

    朱厚照面前展開一幅很寬大的西北地圖,他一手拿着個放大鏡,一手拿着根雞腿,正在一邊吃飯一邊研究大明的軍事形勢。

    「這寧夏之地也是奇怪,黃河以北就這麼不大的區域,再往北就是寸草不生的沙漠和土丘,韃靼人幹嘛還要非盯着這麼塊地方呢?換了是我,明知道打不過,還不趕緊跑?」

    朱厚照似乎不太明白韃靼人爲什麼要渡河北上。

    劉瑾道:「太子殿下,現在也沒說韃靼騎兵一定會渡河,只是研武堂內商討出的結果,是渡河的可能性更大。」

    朱厚照嘆息道:「石溝城一戰,***要找個地方落腳,也要劫掠,我還能理解,這北上黃河,就有點不明智了。雖說我大明追擊的人馬不多,但也是獲勝了幾場,氣勢正盛,***就算是小王子親自領兵,他有足夠多的船隻渡河嗎?只要在河對岸設一路疑兵,再以伏擊之勢殺出來,那***不還是要老老實實退回到南岸?」

    「這……」

    劉瑾沒想到,這位太子的見識跟別人還不一樣。

    丘聚走過來道:「回太子的話,奴婢聽說,韃靼是不甘心這麼退兵,想要獲得一些戰果之後再走。不然,韃靼小王子的顏面保不住,那以後他在草原上,將沒法當共主。」

    「還共主呢,共主只有我們大明,他們也不過是大明的臣子罷了。」

    朱厚照氣勢洶洶,咬了一口雞腿,好像雞腿就是巴圖蒙克身上的肉,吃了一口還噴香的。

    高鳳提醒道:「殿下,可別把油滴在輿圖上,那可就弄髒了。如今宮裏就這一幅,若是陛下問及……」

    這麼好的地圖,顯然不是張周給朱厚照準備的,而是張周給朱祐樘準備的,朱厚照嚷了多次,才從老爹那借回來,這當作是他學習進步的獎勵,當然也說明了如果學習不好,隨時都會被沒收回去。

    朱厚照道:「有那個人在,多少地圖他都能搞出來,不就是幾天時間嗎?再說了,宮裏也有工匠,回頭讓他們仿照畫一幅就行了。」

    劉瑾道:「太子殿下,時候不早,您也該用過午飯,準備下午的考試了。」

    「考試考試,天天都有考試。」朱厚照悶悶不樂道,「說起來都是那個人的錯,從他給我當先生,他就沒事給我整個考試,連父皇都覺得這是檢驗我成績的標準,這不是扯淡嗎?治國只用之乎者也就行的話,那是不是讓孔子來當國君,他就能把天下給治理好了?」

    劉瑾急忙道:「太子殿下慎言。」

    「屁,本太子將來就是治國之人,說這話怎麼了?」

    朱厚照不理會劉瑾的目光,繼續打量着地圖道,「真希望韃靼人真的是要渡河啊,這樣邊軍又有立功機會了,換了是我,我就帶一路人馬在河對岸等着。哈哈,來一批我殺一批,直到他們認慫,然後乖乖沿着這條路給我出關,到時我再派兵於關口阻截,管保讓他們全軍覆沒。」

    東宮幾名太監面面相覷。

    他們也不覺得這有什麼期待感,也不明白太子一提到這個爲什麼就會這麼興奮。

    他們是理解不了朱厚照尚武的境界,還當朱厚照是在那發癔症。

    劉瑾道:「太子殿下,若是您對此戰有何看法,應該寫一份上表,呈遞給陛下,讓陛下知道您的見識。」

    「對啊。」朱厚照道,「父皇總覺得本宮是個孩子,但本宮已經長大了呀!每次我的見識,都能準確命中戰事的發展,而父皇他自己就不行,我才是可以跟那個人匹敵的男人。」

    幾個太監又大眼瞪小眼。

    心裏在想,太子啊,誰給你的自信,你幾時每次都命中戰局發展的?咱能要點臉嗎?

    劉瑾卻翹着大拇指道:「太子殿下英明神武,將來若是有機會親征,必定能將韃靼人一舉掃平,到時蒼穹之下將都是大明疆土,再不會有狄夷敢犯境。」

    「說得好。加個雞腿,給你了!」

    朱厚照本來就快吃飽了,說着直接把手上吃了半拉子的雞腿遞給劉瑾。

    劉瑾拿到雞腿之後,心情那叫一個激動。

    「吃啊!」朱厚照道。

    劉瑾道:「奴婢捨不得吃,要回去供起來。」

    「切!」朱厚照道,「讓你吃就吃,這東西又不是什麼古玩字畫的,怎麼供?難道你要用石灰給裹起來?臨時的獎賞而已,以後等本宮開府立事之後,給的賞賜更多。你們也一樣。」

    劉瑾跪下來道:「奴婢謝賞。」

    高鳳幾人也拱手行禮領命,心裏卻在想,就你劉瑾話多戲多,吃個雞腿至於把你激動成這樣?

    朱厚照也不擦手,直接用沾着油星的手往地圖上點,口中道:「我覺得他們會在這裏退出大明,就是不知道其餘各路人馬是不是能及時過來阻截,他們想過黃河是沒戲的,除非領兵的寧夏巡撫想被砍腦袋。明擺着的啊,誰到對岸去領兵,這功勞就是誰的,弄不好還要再出個王守仁之類的。」

    劉瑾道:「太子殿下莫不是認爲,大明又喲涌現出一位戰神?」

    「我不知道,看情況吧。」

    朱厚照沒把話說滿,隨便拍拍手道,「有雞腿就趕緊吃,吃完了陪本宮等參加考試,考完了我一定跟父皇說,最近讓我出宮走走。在宮裏真是悶死了,也見不到某人,他最近還不知道在哪快活呢。」

    高鳳道:「太子殿下說的是蔡國公吧?他最近忙於公務,或是無暇前來。」

    「狗屁!」朱厚照罵道,「我每次去見他,看他都有閒情逸致,我覺得他平時就是在叫苦,道家人你們懂的,都是講求什麼清靜無爲,說白了就是偷懶唄?」

    幾個太監這下又是目瞪口呆。

    太子的見識,就是跟別人不同,連皇帝都不能說張周是在偷懶,太子卻如此「誹謗」自己的先生。

    朱厚照道:「要是將來我當了皇帝,他這麼糊弄我,看我怎麼收拾他!他也就是欺負我現在還是太子罷了!」

    高鳳又急忙道:「太子慎言。」

    「慎言慎言,難道本宮還不能說話了?就算在父皇面前我也這麼說!一定要讓某人忙起來,大明中興才有希望,不然他天天偷懶,大明中興遙遙無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