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獨當一面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一語不語字數:4242更新時間:24/06/27 02:07:38
    朱暉對王守仁似乎有幾分輕蔑。

    這反而讓崔元有點看不懂了。

    一個能跟霍去病一樣帶兵長驅直入草原,在千軍萬馬敵軍中將戰果帶回來的牛逼人物,保國公您就這麼瞧不上?

    等崔元離開朱暉的營帳之後,出來迎着風沙到了自己的帳篷,卻是這邊自己帶來的家兵已經把他的晚飯做好了,崔元也怕飯碗裏有風沙,卻是吃的時候沒發現,便問了一句。

    家兵是公主府派來隨軍的,回答道:“回爺的話,咱的是在帳篷裏煮的。”

    崔元道:“軍中不允許在帳中生火,這要是引起火頭,我罪過就大了。”

    “沒事。”家兵道,“看別人有軍職的也都是這麼幹的,再說了這麼大的風沙,誰不想吃口安樂飯?”

    崔元一邊吃一邊提醒道:“下次不要了。”

    這邊還沒等他吃完,就有人前來拜訪,卻是隨軍少有的研武堂出身的武將,是張侖。

    這次英國公府本想派張銳出來領兵,但最後皇帝只允許張侖隨軍,本身張侖也沒什麼資歷,自然沒資格獨帶一路人馬,也跟崔元一樣,被朱暉拴在了中軍裏。

    “有何事?”崔元看着眼前稚氣的少年郎,態度還是很客氣的。

    英國公府在都督府體系中地位非凡,何況張侖還是長孫,再加上有“張周掛名弟子”的名頭,崔元也就不敢小覷。

    張侖道:“崔將軍,先前剛有人過去找我,讓我領一路人馬,去西邊探查韃子的敵情。”

    “哦?”

    崔元愣了愣。

    張侖在軍中,並沒有具體的官職,充其量算是個“隨軍校尉”,大概的意思是哪有缺口你往哪頂上,張侖帶兵也不是靠自己的資歷和軍職,更多是靠“英國公孫子”這名頭。

    因爲朱暉的“親信”算是從京師帶過來的京營將士,而張懋又提督京營,使得張侖光靠這名頭也很管用。

    “你是來告辭的?還是說……你不想去?”崔元簡單反應之後,才問了一句。

    張侖有些憋屈道:“我沒經驗,再是我聽說西邊韃子活動頻繁,再是靠近沙地,會不會……遇上賊軍?”

    崔元放下碗筷,起身走到一張地圖前,指着道:“你看這張輿圖,這邊是毛烏素,搭把手,幫我按住這邊。這邊的沙地,韃子往這邊走,要穿過一大片的荒漠,三百多裏荒無人煙,這頭都是寸草不生的。”

    明朝的毛烏素沙漠,雖然尚未發展到清朝之後的一整片,但基本上已經吞噬了河套以南的半邊,地理環境非常惡劣。

    崔元道:“只要你沿着這邊往北走,不要離開中軍五十裏的範圍,就不會出事。一旦有事,你就調動你的斥候人馬,往中軍這邊靠近。”

    “那五十裏以外的呢?”張侖傻乎乎問道。

    崔元擡頭看着這個不過十三四歲稚氣的少年郎道:“五十裏以外的,你交給夜不收,伱走遠了,出了事,對我們的損失可就大了。你是來歷練的,也要有拿得出手的成績,而帶兵去刺探敵情,對你來說也算是歷練了。”

    “嗯。”

    張侖點頭。

    不知爲何,張侖對於這個本身也沒有什麼行軍經驗的長公主駙馬,就是有一種非常信任的感覺。

    也是因爲崔元這個人待人以誠,爲人灑脫喜歡交朋友,平時跟張侖說話又客氣,更重要的是崔元也是從研武堂出來的,還得到王瓊一番指點,這就讓張侖不知覺對崔元產生一種依賴感。

    “給你多少兵?”崔元收起地圖,這才問一句。

    “不知道。”張侖道,“可能給一百人吧,我本來想去求見成國公,但有人說他現在不方便見下屬。就這麼安排的,讓我執行便可。”

    崔元提醒道:“才給你一百人,你小心應付,不要逞強。”

    張侖起身將要走,卻是外面又有人往這邊抻着頭看,卻是周家外戚那邊的周瑭和周瑛兩兄弟。

    “你們?”

    崔元想問,你們今天都商量好的吧?沒事跑我這裏來煩擾我?

    周瑭急忙上前行禮道:“見過崔將軍,張將軍。”

    “不敢當。”張侖覺得自己還稱不上什麼將軍,人家也只是跟他客氣客氣。

    ……

    ……

    這頭張侖告辭離開。

    隨即周瑭和周瑛兩個堂兄弟便鑽進了崔元的帳篷,等說明來意之後,崔元感覺到,可能朱暉是故意要懲治這一羣沒什麼經驗的世家子弟。

    周家兄弟到底是跟皇帝平輩的,也就是跟他崔元平輩,崔元跟二人說話時,雖沒有那種高高在上指點的意思,但也沒有了親近,或者說是……都是外戚,互相之間都是在同一個碗裏吃飯,都是間接的競爭關係。

    “……讓我們各隨一路人馬,去到後軍之中,說是讓殿後,順帶有什麼敵情第一時間要帶過來……”

    周家兄弟也很鬱悶。

    隨軍混個資歷,本就是混吃等死的,這一路辛苦不說,現在居然要讓他們“獨當一面”了。

    但跟張侖直接領一路人馬不同,他們兄弟倆是隨一路人馬出去,大概的意思是,人家張侖靠着祖蔭,年紀輕輕就可以自率兵馬去調遣,而他們只是聽他人之命調遣。

    崔元道:“在軍中,要多有歷練。”

    言辭跟之前勸慰張侖時,也沒多大的不同,“不想去?要我去跟保國公說說嗎?”

    周瑛問道:“崔將軍,是說如果是在後軍中,沒什麼危險吧?”

    “嗯?”

    崔元一怔。

    這小子關心的重點,好像跟別人不太一樣吧?你不會以爲朱暉讓你們隨後軍去活動,是在保護你們的人身安全?

    崔元道:“照理說,是如此,不過如果人在後軍,前線出現大的戰事,功勳方面得不到,若是前線出現潰散的情況,後軍在靈活應對上反而……會被掣肘。”

    周瑛問道:“何意?”

    周瑭解釋道:“這還聽不懂?你人在後軍,前面打了敗仗,你連往哪跑都不知道。”

    “啊?”周瑛哭喪着臉,有種被人坑了的感覺。

    崔元道:“身在軍中,聽命而爲便可,有何意圖還是明說吧。”

    周瑭道:“我們想立功。”

    這請求,讓崔元始料不及,心說,你們兩個年輕人,歲數跟我相當,但野心不小啊。

    “臨別之前,家裏長輩提及,此戰要麼隨在軍中混個資歷,要麼找機會混個軍功。”周瑭對崔元倒也是坦誠,“眼看出塞之後未曾見到韃子活動跡象,如果是得不到軍功的話,那就先以資歷爲先。”

    “嗯。”崔元點頭。

    他聽明白了,兄弟倆還是不想去。

    “回頭我幫你們說說。”崔元既明白了周家兄弟的意思,便也就知道,去跟朱暉說說,看是否讓兩兄弟繼續隨大流混吃等死。

    雖然這都是主帥吩咐,下面的人聽命辦事便可,但身爲外戚的,暗地裏找人去跟主帥申請一下,似乎也並不違規吧。

    ……

    ……

    翌日上午,很晚大軍才開拔。

    連崔元都覺得,這次的行軍有點草率,但因爲朱暉自我感覺良好,軍中上下的士氣也都還可以,崔元就不好隨便去說什麼。

    “他們兩個勳臣,不思皇恩,給他們差事,還想着推三阻四,懋仁你不該提。如果他們不執行本帥的軍令,本帥會好好教訓他們。”

    朱暉現在講求的是“令行禁止”,說白了就是要樹立自己在軍中的威望。

    如果連周家兩個小子都敢跟自己頂着來,那自己還有什麼臉面去教訓別的將領。

    崔元倒也很負責,繼續道:“他們二人並無隨軍的經驗,跟在中軍帳下,偶爾聽命辦事也可,若是單隨一軍,若是出個什麼三長兩短,太皇太后那邊不好交差。”

    我這是在替他兄弟二人說話嗎?我這是在幫你着想啊。

    張侖背景牛逼吧?

    他死了,最多算是武勳家族的使命,殉國了,張老頭再怎樣也不能把你怎樣。

    但你試試周家那倆兄弟出事!

    管保讓你以後連爵位都傳不下去!

    朱暉道:“讓他們在後軍,卻成害他們不成?太皇太后知曉了,也該理解我的苦心。”

    話是這麼說,但朱暉明顯有些忌憚了。

    誰讓這軍中沒事塞了那麼多的勳貴,親戚朋友家的孩子一堆,甚至親戚朋友家平輩也不少,既想安撫好這個,還要照顧好那個……一個個還想混資歷軍功,關鍵是我朱某人也不是那種軍功信手拈來的人。

    這不是給人出難題嗎?

    “大不了多給他們派一些人,無須他們對行軍之事負責,兩萬精銳騎兵爲他們保駕護航,他們還能出事不成?就這樣!”

    朱暉最後還是很嚴肅決定了。

    ……

    ……

    朱暉繼續在行軍中,三軍雖然還有一定的士氣,但這士氣明顯不是朱暉給他們帶來的,而是之前張周、王守仁等人在各處戰場爲他們所獲取的。

    普通兵士只知道大明軍中體系是同氣連枝,韃靼人怕的也是大明朝的軍隊,再加上也有火炮、火銃等加持,如果遇到韃靼兵馬照理說不該落入下風……這才保證了一定的士氣。

    但士氣會隨着無用功一般的行軍而逐漸低落,三軍上下也逐漸會偃旗息鼓。

    京師中。

    這天朱厚照終於有機會,跟着張周出了宮門,在嚴格規定了在京師中的行進路線之後,他獲准到指定的“食肆”吃飯。

    “快……有什麼好吃的,儘管上,我記得去江南的時候,沿途很多地方的特色美食,那叫一個美味啊。想想都流口水。”

    朱厚照一臉的期許。

    等他滿懷期待看到桌上所上的飯菜之後,登時臉色快擰成皴布。

    “沒了?”朱厚照看着一桌子熟悉的菜餚,跟自己在皇宮裏吃的,好像沒什麼兩樣。

    高鳳湊過來道:“沒了。”

    朱厚照朝張周指了指,問道:“先生,這是什麼意思?”

    張周道:“讓你在宮外用膳已算是不錯的,這裏還用的是宮廷的御廚,你走到哪,都要保證伙食的安全。有魚有肉,平時陛下的飯食都沒這麼豐盛,還不滿意?”

    朱厚照一聽就想拍桌子,不滿道:“父皇他從小沒吃過好東西,現在也喜歡吃糠咽菜的,我能比嗎?”

    “太子殿下,慎言啊。”高鳳提醒。

    張周道:“陛下再節儉,也不至於吃糠咽菜,你可知道百姓一年能吃這麼幾頓?如果你不能跟百姓同甘苦,你如何能理解世道的艱辛,又如何去安撫你的百姓,治理國家呢?”

    “你在給我上課?”朱厚照皺眉。

    張周拿起筷子道:“這伙食不錯。先吃飯,一會會來一些人,你多聽多看。”

    “什麼人?”

    朱厚照這邊是個單獨的隔間,他不知道食肆內會來什麼客人。

    一頓午飯。

    朱厚照吃得沒精打采的,可到中午時候,食肆內好像是有一羣人不請自來一般,坐在外面吆五喝六的,卻是一羣書生模樣的人。

    他們來了之後,叫了酒菜,然後就開始高談闊論起來。

    “……這是今天剛出的邸報,可知道西北已經在大戰了,聽說大明出兵數十萬,韃靼人也出兵數萬,這事關到我朝以後定河套之地,甚至能定草原。”

    “算了吧,還定草原呢。領兵的是保國公,又不是蔡國公。”

    “都是國公,有何區別?”

    “這區別可說是天壤,你可知蔡國公是何等神人?再說那些朝中的老將,一個個早就是日暮西山了。也不知當今聖上怎麼想的。”

    “可別議論朝事,小心隔牆有耳。”

    “外面都在談論,也沒見有誰被朝廷拿了的,再說了,我等都是關心大明的邊疆戰事,何錯之有?再給上兩壺酒。”

    ……

    隔間內。

    外面趁着在喝酒吆五喝六的時候,高鳳嘀咕道:“這多喝了幾杯,嘴上就沒把門的。”

    朱厚照笑着問道:“先生,他們在說你。”

    “哦。”張周道。

    朱厚照問道:“說的邸報,是咱出的那種嗎?是不是掙了很多銀子?你帶我去看看好不好?”

    高鳳道:“陛下,本來京師中就有邸報的。”

    朱厚照白他一眼道:“以前不過是隨便記錄一兩件事的,哪跟現在一樣,那都是成版的。先生,現在咱的邸報一天印多少張?”

    “一千四百份。”張周道。

    “那挺多的……好像也賺不到多少銀子。帶我去看看,我也想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