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張黨不主三邊之政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一語不語字數:5246更新時間:24/06/27 02:07:38
朝議。
王軾作爲大理寺卿,在左都御史新人選的廷推時連個提名都沒獲得,其實他就已經放棄,也正因爲知道自己跟京官做事風格格格不入,他也做好了這幾天請辭還鄉的準備。
結果在左都御史確定是南京刑部尚書戴珊後,隨後再定下由刑部左侍郎屠勳去接替爲南京刑部尚書……王軾隨即被推選爲接替白昂爲刑部尚書的人選……
還是唯一的那個。
事情變化之快,令王軾始料不及。
我連左都御史都沒獲得提名,居然讓我當刑部尚書?
其實讓我當個刑部左侍郎我都很滿足了啊。
朱祐樘沒有直接定下刑部尚書的事情,而是先把刑部兩位侍郎的人選在朝堂上定下:“按之前吏部舉薦的名單,還有朕與諸位卿家的商議,就以刑部右侍郎何鑑進爲左侍郎,至於刑部右侍郎,則以巡撫雲南、右副都御史李士實充任。”
何鑑進左侍郎在情理之中,而李士實也屬於外官派系的,本身李士實治理一方的能力是得到朝廷認可的,他才會得到推薦。
當然李士實這個人在歷史上最出名的不是他當過刑部右侍郎,而在於……他是江西南昌人,也是後來寧王之亂的軍師,屬於棺材板沒壓緊的那種,臨死之前溼了鞋。
在刑部兩位侍郎職位確定之後。
朱祐樘才看着一旁人還有點發矇,完全不知發生什麼事的王軾道:“刑部部堂之事,就由原大理寺卿王卿家你來主持。”
“老臣……能力微薄,還望陛下另選賢臣,老臣不敢擔當此任。”
王軾也不能不識趣。
明知道自己當個左都御史都容易爲人詬病,我他娘的還敢直接跳升到刑部尚書?那些被我擋住仕途的人,肯定拿我當靶子打!
朱祐樘道:“這是朕與諸位卿家詳加考議的結果,王卿家你不必推辭了。吏部早些傳信到南京,讓南京刑部尚書戴珊早些赴京到任,京師都察院事暫時由右都御史顧佐代爲處置。最近南北兩京之間官吏調動頻繁,諸位卿家也要做到各司其責,收心養性用心爲朝廷辦事。”
“謹遵聖諭。”在場大臣趕緊附和。
朱祐樘嘆道:“另有戶部尚書之事,明日再談,周尚書爲國操勞多年,朕特允加少保,賜馬車、奴僕四人,絹六匹、白銀一百六十兩。周卿家回鄉途中要多加小心。”
讓周經致仕還鄉也就算了,居然還提醒周經回鄉途中“小心”,多少讓大臣要琢磨一下,皇帝這話到底是何意?
隨即有人想到……
周經是山西陽曲人,但到底周經回鄉也不用路過大同等危險之地,難道現在山西的地域形勢很危險,到處都是盜匪?
……
……
朝議結束之後,王軾感覺自己腦袋還在嗡嗡作響。
很多人過來找他恭喜,而他也不知該說點什麼好……提前絲毫風聲都沒收到,他自己覺得是天降尚書之職,但別人會覺得他有意隱瞞,而過來恭喜的人話語中,多少還都帶着一點酸意。
大明這幾年對於尚書之職,近乎就沒任何調動。
太多人在侍郎位子上爬不上去,最後都只能調南京掛個尚書之名,然後致仕。
像王軾這樣外官出身,本身不屬於京官體系的,直接獲得刑部尚書的職位,多少人眼紅和羨慕。
衆人還沒等離開奉天殿,陳寬便過來通知皇帝的口諭,請了內閣跟上聽處成員往乾清宮,順帶還叫了王軾前去內廷相見。
王軾升官不說,還得到皇帝召見,突然就有點野雞變鳳凰的意思。
衆人在感慨和祝福聲中,將他送出了殿門。
……
……
王軾並不是上聽處成員,所以他這次到乾清宮,並不涉及到商議國事,只是當刑部尚書之後,皇帝召見對他進行一番囑咐。
當王軾出現在乾清宮時,朱祐樘纔剛跟蕭敬說完一件事,王軾也並不知他們說的是什麼。
“王卿家。”見禮之後,朱祐樘笑看着王軾,言談之間對王軾是充滿期許,“你主政讞獄之後,肩上有重擔,朕能希望你秉承公義,以國法爲先,不要有所偏私。”
這期許的話說得很官話。
王軾只當這是皇帝對於刑部尚書的期許,急忙行禮道:“陛下所言,臣銘記於心。只是臣能力尚有所不及。”
“不必說這個。”朱祐樘道,“朕其實還有一件事,涉及到外地宗藩過去多年不法之事,甚至有人有不臣之心,等有線索之後,刑部也要秉公處置。”
王軾腦袋又好像是被人猛烈撞擊,人又懵逼在當場。
感情讓我當刑部尚書,還有“特別任務”交託的?
王軾怔神半晌,也不知該如何應答。
蕭敬笑道:“王部堂不必擔心,刑部不過是要秉公處置,並不涉及徇私枉法,陛下也不希望有人要徇私枉法。至於對於皇室宗藩等事如何查,會有人給你一個模版,眼下不過是通個氣,還不着急。”
王軾急忙問道:“陛下,刑部是否要派人前去徹查?”
朱祐樘笑意盈盈道:“徹查的事不用你去費心,朕早已派了人去,也不隱瞞你,便是秉寬。他此番南下,本就有追查皇室宗藩不法之事的責任,這種觸黴頭的事情,還是讓他去比較好,刑部做好分內之事便可。”
得罪人的事讓張周去幹,刑部只負責幫忙掃尾。
王軾怎麼聽,都覺得好像是跟張周綁到一條船上去了。
可王軾也沒想明白,那些宗藩就算總有違法的事情發生,說他們有“不臣之心”,甚至還要皇帝特別關心去徹查,真的有那必要嗎?
不過王軾的政治覺悟也是有的,他心想,陛下在整肅北方邊疆形勢之後,隨即抽刀往宗室身上砍,倒也是在情理之中,畢竟是爲了彰顯君威,但如此急切就要動宗藩,會不會遭來反噬?我要牽扯其中的話,不會成爲大明內部動亂的幫兇吧?
之前王軾是不太得志,但不代表他願意捲進漩渦之中。
朱祐樘道:“最近入值上聽處人員多有變更,王卿家你若有心,朕會酌情讓你在上聽處行走,讓你多爲朕出謀劃策。好了,具體的事項你下不必理會,主持好刑獄之事便可。”
“是。”
王軾聽明白了。
幹得好,加官進爵,幹不好……早點滾蛋。
皇帝憑啥破格提拔你?不是因爲你就比別人本事大,而是因爲你知道晉升不易,也知道應該如何辦事,明白自己立場應當如何。
皇帝看起來對他非常信任和推崇,但其實這是建立在他會辦事也會做人的基礎上,如果他就是執迷不悟,拿出傳統文官那種攪渾水的做事態度來,那估計刑部尚書的職位他也不會停留太久……光是一個皇室宗親的案子,就能讓他蛻一層皮。
……
……
王軾離開乾清宮之後,內閣和上聽處成員才進入到乾清宮,進入到內廷議事的階段。
所商議的事情就一個……
韃靼犯境。
由蕭敬將各地的急報於幾人面前說明:“……韃靼小王子在年後多番用兵河套,與火篩的蒙郭勒津部互有爭鋒,隨後火篩率部繼續西遷,韃靼小王子多番從河套南下,掠延綏、偏關等處,人畜多有損失……”
“總制三邊軍務秦紘,以榆林衛三千兵馬出迎還擊,與韃靼在河套內有短暫交兵,互有損傷,未有首功所獲,得馬匹、牛羊六十頭,雙方移營之後,韃靼小王子又以騎兵數萬,襲擾寧夏西路等處,切斷寧夏與哈密的路徑,目前尚不清楚哈密軍情如何……”
“另有朵顏等衛殘部,移帳於大寧等處,擾薊州邊陲……”
……
蕭敬把各方的情報做了總結。
大致說來……
除了大同和宣府目前還算平靜之外,其餘地方就沒一個消停的,就連大明重點用兵的遼東,也重新受到東蒙古部族,尤其是之前未能斬草除根的朵顏三衛的襲擾。
當然除了韃靼小王子之後,其餘的襲擾都只是流於表面,並未直接對大明的邊關構成太直接的威脅。
小王子巴圖蒙克那邊就不同了,因爲過去兩年戰事中,所損失的主要是火篩、朵顏等部的有生力量,反倒是達延汗本部察哈爾部的損失微乎其微,到現在巴圖蒙克展現出了他草原之主的野心,開始屢屢犯境。
朱祐樘在蕭敬把大致的戰報說完後,顯得很氣憤道:“朕也沒看明白,難道國朝過去幾年在邊疆的銳意進取,換不來邊境的安寧?非要到踏平草原的一刻,他們才會甘願稱臣?”
李東陽道:“回陛下,過去兩年中原旱情嚴重,北方草原亦然,漠北草原大旱數年,使得北元勢力不斷南下進犯,如今應當加強邊關防備,增加鹽務稅收,以防佔窩等中飽私囊,另減少靡費,增加西北軍需開支。”
大臣對於治理邊疆,其實沒什麼好主意。
主動進兵,在傳統文臣看來是不可接受的冒進,且因草原之地荒蕪,就算打下來,也不容易爲中原王朝所控制。
所以明朝立國之後的主張,一向都是固守邊陲爲主,就連朱棣北征都常爲人詬病,更別說是以守成而著稱的弘治帝了。
朱祐樘搖頭道:“你們說的這些,朕會去做,但朕又認爲,要想辦法讓韃靼小王子心生畏怯,立住國朝之威,方爲正途。朕本有讓安邊侯南下之意,如今朕想以安邊侯調寧夏,再以新的寧夏巡撫配合出兵之事,諸位卿家不知有何好推薦?”
皇帝也不廢話。
找你們來,不是爲了商量怎麼固守的。
朕就是要出兵,狠狠地打。
只有用刀尖把韃靼人的喉嚨給扼住,他們才會知道怕,才不敢往大明進犯……至於帶兵的武勳,朕都給你們找好了,就是牛逼轟轟的朱知節,至於帶兵的巡撫,朕也不自作主張了,直接問你們誰人合適,給挑個人出來,朕就讓他配合朱鳳用兵。
劉健急忙道:“陛下,如此倉促用兵,靡費頗巨,且不易有所進取。”
朱祐樘語氣冰冷道:“天火藥、新炮,朕已讓各處都在鑄造,如果這兩年都還沒進展,等韃靼人將這些技術偷學了去,再與他們爭鋒,會不會遲了些?你們總說,朕太過於偏信秉寬,這次秉寬南下南京,北方狄夷馬上挑起邊釁,分明是不將秉寬之外的督撫和將領放在眼裏,是可忍孰不可忍?”
幾人都心呼一聲。
我去!
還能這麼理解的?
張秉寬人在京城,韃靼人就不敢來犯了?那去年巴圖蒙克還不照樣往寧夏打?
現在好像韃靼人也看出來了,大明九邊的防備弱項在寧夏,也就是在西邊,所以巴圖蒙克也是瞅準目標一個勁打過去,每次在寧夏所取得的戰果都不錯。
朱祐樘道:“難道諸位卿家,就沒有什麼人選能推薦給朕?非要每次朕都問詢於秉寬嗎?”
皇帝心很急切,甚至帶有一種不容置疑的急迫。
馬文升道:“臣仍舊舉薦前戶部侍郎劉大夏。”
對馬文升來說,他認爲最會用兵的人,是劉大夏,只有劉大夏調寧夏,才有機會去跟巴圖蒙克正面交鋒。
朱祐樘搖頭道:“劉卿家不是已決定起復總督兩廣軍務?如此調他北上,實在也不必要,朕也想在朝中找到可以銳意進取的文臣,最重要的……是要有擔當,不至於每次韃靼進犯之時,都高調固守而不能與之正面抗衡。”
皇帝不喜歡劉大夏。
因爲劉大夏代表的是保守派老臣,講的都是那種穩紮穩打的防守策略,不能令他眼前一亮。
“朕本有調新建伯或是偏關巡撫王瓊之意,但他二人現在仍舊揹負重任,如果輕易調他二人前去寧夏,先不論偏關和遼東的戰局,單就對寧夏等處軍務的內部影響,便不是朕所願意看到的。朕更希望找到的是德才兼備的後起臣子,而不是用一些已有戰場聲望的老臣。朕也不想讓秦老尚書,認爲朕是認爲他做得還不夠。”
朱祐樘話說得很委婉。
其實意思就是,朕之所以不用王瓊和王守仁,是因爲在你們傳統文官看來,三邊是傳統勢力的地盤。
宣大一線和遼東都已被張周勢力的人給佔了,如果朕讓張周勢力的人去三邊……光是內部勢力的糾紛,可能就讓這場仗打不下去。
秦紘看起來跟張周沒什麼矛盾,但始終秦紘也是你們傳統派系出身的,他也屬於那種老成持重的老臣,如果派王瓊和王守仁去,他或還認爲朕瞧不起他,只有派個“名不見經傳”的人,最好還是你們傳統派系文臣所舉薦出來的,才符合各方的期望。
“陛下,如若要找到有領兵進取之心的善伐謀之臣……也不是不可,但……需要推舉和遴選。”
這次由謝遷出面敷衍。
陛下您跟我們要人,我們就要馬上給你推薦一個出來,這不是大難題嗎?
怎麼也要讓我們回去商量商量吧?
朱祐樘道:“寧夏局勢瞬息萬變,待韃靼小王子破關寇邊之後揚長而去,一切將於事無補,諸位卿家,你們不會到這時,連人選都不是現成的,還要回去再想吧?”
皇帝不滿了。
你們這些傳統文官,總在攻擊秉寬。
現在朕也體諒你們,沒用秉寬的人去主持三邊軍務,最多是把朱鳳調過去,但朱鳳始終是武勳,他用兵也是要聽命於文臣的,現在你們連個領兵巡撫都挑不出來,這不是在打朕的臉,是在打你們的臉。
馬文升道:“戶部左侍郎許進,可勝此任。”
不是你們內閣也不確定舉薦誰嗎?那就由我這個兵部尚書來了。
劉大夏不適合,那就派個“德高望重”的過去,直接派尚書不行,派個侍郎總可以吧?許進到底是戶部左侍郎,一邊調動錢糧,一邊配合進兵,這很合適。
朱祐樘道:“不妥。都說了,是以後進之臣來領兵,你們爲何就沒聽明白朕的意思?”
劉健此時也很焦躁。
又要找後起之秀,還要找懂西北局勢的,還要是不讓秦紘覺得反感的……最重要的是當下就要把人給舉薦出來……這難題出得也太大。
就在劉健心焦要選誰時,一旁的李東陽道:“臣認爲,南京太常寺卿楊一清,可勝此任。”
“哦?”
朱祐樘本還有些急切和氣惱。
聽到舉薦之後,他微微皺眉,並未置可否。
李東陽道:“楊一清在陝西多年,熟悉陝西、甘肅、寧夏等處軍務,且其有用兵之謀。”
朱祐樘看着一旁的劉健道:“劉閣老你認爲呢?”
劉健道:“臣也認爲尚可。”
“嗯。”朱祐樘點點頭,似也在思索這個人是否合適。
此時馬文升卻對此有所異議:“陛下,楊一清在陝西時多爲督學,即便有熟悉邊地的優勢,但難掩其未在軍政中謀職之弊。還請陛下另選派他人。”
說白了,馬文升認爲楊一清資歷不夠。
上來就當寧夏巡撫,還要主持帶兵出擊,派個尚書去都未必能鎮得住場子,居然找個名不見經傳的楊一清?
朱祐樘道:“也未有更合適人選,且事態緊急,朕同意用楊一清出右副都御史,主政寧夏邊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