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二人之下,萬人之上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一語不語字數:5358更新時間:24/06/27 02:07:38
    劉瑾回京了。

    去偏頭關的時候意氣風發,回來的時候則如日暮西山,人的精氣神明顯折了一截。

    西北一行讓他深刻領會到,紙上談兵跟真正的出兵打仗還是有本質區別的,在朱厚照面前吹得天花亂墜,在實操之後才知道治軍最大的痛苦來自於沒有表現機會的煎熬。

    將士們有幾個願意去打仗?都想安穩過日子。

    “回來也好,過來幫本宮參詳一下,張秉寬他要出兵朝鮮了,這是本宮找來的朝鮮地形圖,你認爲應當如何出兵,才能以最小的代價完成?”

    朱厚照對劉瑾也沒太多期望,自然也就沒什麼失望。

    或者說,期望都被時間給磨沒了。

    指望劉瑾當他的替身,幫他去打仗?

    拜託,你劉瑾在我朱小爺眼裏,跟渣渣也差不多,就憑你這空口說白話的傢伙,也想替代我?

    “這……奴婢不知……”劉瑾憋屈着臉。

    旁邊的太監都面帶奚落之色。

    讓你劉瑾當初腆着臉去巴結張周,也不想想人家爲什麼要給你好處?

    現在出去一趟,回來之後,太子還會把你當心腹?

    東宮裏的權力格局,可跟以前不同了。

    劉瑾問道:“太子殿下,出兵朝鮮之事,奴婢並未聽聞,是說張師已經帶兵進朝鮮了嗎?”

    朱厚照打個哈欠道:“應該該沒進兵吧,本宮是無意中聽父皇提及的,這在朝中可是絕密消息,要是你們誰敢把消息泄露出去,信不信本宮將他……”

    幾人都用促狹的眼神看着劉瑾。

    顯然之前消息沒外泄,現在劉瑾回來知道這消息,那外人知曉了,就可以推斷是他劉瑾幹的?

    劉瑾突然就感覺到背脊發涼。

    朱厚照百無聊賴一般說道:“本宮還指望將來親自領兵,南征北討,將地形圖上這些小國一一收服,納入到大明的版圖,如果都被張秉寬他完成,還有本宮什麼事?”

    劉瑾聽出太子對張周稱呼的變化。

    這熊孩子,跟個小大人一樣,居然也學着他老爹直呼張周的表字?

    看把你能耐的。

    “太子殿下,據說這邊還有一塊……您看……”劉瑾指了指地圖另外的區域,“奴婢聽張師說過,世界很大,大明在其中只佔了一隅,如果將來可以出兵把這邊、那邊都拿下,大明的版圖將會更加幅員遼闊,而且據說是這邊叫什麼美洲,只能乘船過去。”

    “哼,你知道還挺多?”朱厚照面色不悅。

    本宮還沒發言呢,你個老小子加什麼戲?

    劉瑾趕緊把頭低下。

    “這些都要交給本宮親自來征討,等本宮將來當了皇帝,看本宮不……”朱厚照說到這裏,往四下看了看,這會他似乎也學會什麼叫謹言慎行了,“當太子也一樣南征北討,當皇帝或許還不好呢。聽說父皇馬上要給本宮生個弟弟妹妹,還是宮外女人生的,最好是個弟弟,這樣本宮在出征的時候就高枕無憂了。”

    劉瑾看了看高鳳等人。

    心想,我這才出去不到一年,京師的局勢變化可真大啊,連陛下都要納妃生孩子了?

    熊孩子也計劃着要出征海外?

    就算這一年我沒跟太子朝夕相處,但我一年從軍的經歷,那也是本錢,到時候等太子出征時還不是需要我?看到時候你們還怎麼跟我得瑟!

    ……

    ……

    唐寅一行五千兵馬,進入到平安道之後,朝鮮君臣便知曉唐寅是來詰問爲何沒有出那一萬五千兵的。

    當這一行進入到黃海道,馬上要進入到京畿道,李也急了。

    這天勤政殿內。

    朝鮮君臣爲了如何阻攔唐寅和樸元宗一行的事,已經吵到不可開交。

    “住嘴!”李脾氣非常差,當下質問道,“你們這羣人,平時臺諫的時候爭也就罷了,現在奸邪已經快要到漢陽府,你們現在爭論還有何意義?”

    李身邊的功勳大臣,釀成“戊午士禍”且是被明朝扣押的李克均的兄長李克墩出來說道:“大明作爲宗主國,欺人太甚,我朝鮮明明已出兵五千,協助完成征討女真之事,在此事上朝鮮已做到了藩屬國的仁義,若明朝據此來橫加詰問,則是對朝鮮內政的干預,不當以此來縱容。應以黃海道和京畿道等處兵馬,將叛徒樸元宗所親率的兵馬覆滅,以正視聽。”

    李克均兄弟倆一向都是強硬派出身。

    對國內的士子是如此,對女真和那些政敵也是如此。

    李之前要仰仗他們把士子勢力給幹下去,說白了就是用這些舊勳臣打文臣派系……這其實跟大明內部的文臣和武勳矛盾很像,只是李做事更加極端。

    這就好像,朱祐樘利用張懋和朱輔等人,把劉健和李東陽等人一鍋端了,把這羣人殺的殺流放的流放。

    如此不遭那些士子唾罵才怪呢。

    李執政後期的合法性,就是這麼一點點被消磨,最後一蹶不振,在月黑風高的夜晚,在他以爲的“太平盛世”,一夜之間成爲階下囚,失去了王位。

    李道:“要正視聽可以,但是要擔心樸元宗,還是應當擔心國境之外的萊國公?你們到底是否知曉,現在的危機在何處?”

    在場一羣大臣又在議論紛紛。

    李心高氣傲,他做事容易過激,而且是充滿冒險主義精神的,在他看來,唐寅和樸元宗不足懼,真正對朝鮮有威脅的,是尚在遼東沒有合理理由進兵朝鮮的張周。

    李克墩道:“我主,應當以黃海道人馬阻礙樸元宗一行繼續南下,並將樸元宗逮捕,將其押送到漢陽受審。”

    旁邊有議事臺的人提醒道:“樸元宗雖有過錯,但其是出征建奴的功臣,是否應當於此時急忙徵調一萬五千兵馬,並再派出協助大明征討女真?以防大明再借題發揮?”

    朝鮮到這會,都沒有籌備那一萬五千人。

    不是說他們不想,而是實在太麻煩……之前五千人馬出征之後,朝鮮君臣都認爲是被大明給利用了,我們正遭災呢,五千兵馬出去兩三個月沒動靜,我們就當損失了一點人馬,換個安寧,還讓我們再出一萬五千人?當我麼愚蠢嗎?

    結果樸元宗和唐寅又帶着那五千人回來了,朝鮮也沒說要再組織人馬,反正他們覺得女真人的威脅已經解除了,大明又不會分給我們土地、城池和人口,那爲什麼還要再浪費精力和物資呢?

    刑曹參議成希顏道:“此時應當派人去賄賂萊國公,送上厚禮,以換取大明對之前之事的寬宥,否則大明將可能會有理由出兵朝鮮。”

    李克墩怒道:“那就是要朝大明俯首稱臣嗎?”

    成希顏道:“大明本就是宗主國,既然萊國公並未親率兵馬入朝鮮,就說明事情還有商議餘地,難道諸位認爲,我們有能力去阻礙萊國公的人馬?你們是要跟大明交惡嗎?”

    一羣大臣站成兩派。

    一方主張和談,一方主張強硬。

    從士林派的角度來說,他們更願意去接近大明,和談之後換取雙方的和平。

    而勳臣一方反而是強硬的一邊,倒不是說他們真覺得有實力去跟大明硬碰硬打一仗,而是他們覺得大明不可能有精力去侵佔和治理朝鮮,也是因爲他們更懂得李的心思,想切合李的思想去說事罷了。

    這叫迎合上意。

    ……

    ……

    朝議沒結果。

    李在之後便自作主張,單獨把李克墩和成俊叫到了內殿。

    “你們,都是孤所信任之人,現在樸元宗有犯上作亂的跡象,此人本不足慮,但其身邊有大明的使臣唐寅,之前你們應該見過他。現在我的意思,一邊要派人去給鎮守遼東的張周送禮,讓其不要對朝鮮發兵,請他再將唐寅召回大明,而另外則要派人,去把叛臣樸元宗拿下。”

    李算是雙管齊下。

    成俊道:“可是樸元宗的五千兵馬,是經歷過多壁城一戰的功勳將士,只怕要拿人不易。”

    李脾氣顯得陰晴不定,怒道:“你們是要抗命嗎?”

    “不敢。”成俊趕緊回頭看着李克墩。

    李克墩道:“黃海道節度使手上有兵馬兩萬,再加上臨時徵召的人馬,可以在其進入到京畿道之前,設伏將其擊敗。”

    李道:“擊敗不是問題,現在是要防止大明一方兵馬有損失,還是直接捉拿叛臣更有效。派出使臣去,將此人捉拿,至於大明的使臣可以讓他們到漢陽城來,不就是質問嗎?問完了,打發走,就當沒見到!”

    就算李再剛愎自用,也明白無法跟大明抗衡。

    他所提議的中心思想,就是一邊賄賂張周和唐寅,讓他們對朝鮮的態度軟化,同時派人去捉拿樸元宗,防止跟樸元宗的兵馬正面交鋒。

    不是李怕失敗,而是怕李牽動了唐寅親率的三百人馬……別看這三百人馬不多,但要是有損失,引起跟大明的糾紛,張周的大軍很可能就殺過來了。

    ……

    ……

    有李克墩牽頭,派人去往遼東,去賄賂張周,也是爲了讓張周早些把李克均放回朝鮮。

    至於成俊則負責去捉拿樸元宗。

    此時在黃海道內。

    唐寅和樸元宗帶着五千兵馬……大明一方有三百人馬,朝鮮則仍舊是四千七百左右人馬……行進途中已非常不順。

    黃海道地方將領和官員給這路人馬的南下,製造了很多麻煩,雙方除了沒有擦槍走火之外,其實已跟戰時狀態差不多。

    也就在此時,成俊親自抵達了聯軍的軍營。

    他來見的,卻並不是樸元宗,而是來見唐寅的,點名是按照朝鮮國主李的要求,來給大明使節賠罪的。

    唐寅接見了成俊。

    成俊道:“唐使節,之前的相處還是愉快的,此番朝鮮對於女真也有出兵,即便兵馬數量不足,但用心以誠,何以要換來大明對叛逆的支持?如今我奉我主之命,前來將叛臣樸元宗拿下,與您一同前往漢陽城內,我主將會以上賓之禮接待。我主也應允,在事後不爲難於叛臣樸元宗,將其交給大明,其家眷也可遷徙出外,或留在朝鮮,絕不加害。”

    李大概知道,現在樸元宗已是大明的“忠臣”。

    如果把樸元宗殺了,肯定會惹惱大明一方,所以名義上是來抓叛臣的,但其實就是做樣子給朝鮮國內的人看的,等事後還是會輕拿輕放,把樸元宗放給大明,甚至連樸元宗的家眷也不會爲難。

    唐寅搖頭道:“此事我無權決定。”

    “我主已派人前去請示萊國公,不妨唐使節先駐兵等候,如果兵馬進入到京畿道,等同於大明協同叛逆,我朝鮮將會派十萬兵馬阻攔,到時將會萬劫不復。”

    成俊恩威並施。

    唐寅聞言皺眉。

    十萬大軍?你嚇唬鬼呢?讓你們出征女真,你們連五千人都還沒湊齊呢。

    打國內的叛軍,就能臨時湊出十萬兵馬?那張秉寬要我來詰問你們,甚至要把你們的國主給換了,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唐寅道:“這也做不到。但我可以先緩慢進兵,每天走三十裏,等萊國公的意思傳達之後,我再決定下一步的舉措。”

    “好。”成俊也算是鬆口氣。

    總算大明這邊好像態度沒那麼強硬。

    不過他想想也是,大明總不會指望這不到五千兵馬,把李給宰了,換個國主,或者是顛覆朝鮮王權吧?

    既然不能,那一切都還是可以商議的。

    現在無非是拉扯,談條件罷了。

    ……

    ……

    有成俊在軍中,嚴格按照每天行軍三十裏,後面往京畿道走都順利了很多。

    四天之後,張周的傳信便抵達。

    唐寅在看過張周的書信之後,馬上把樸元宗叫到了自己的營帳。

    “上差,是要放棄之前的計劃了嗎?我聽說了成判書同意,放過我和我的家人……”

    樸元宗對於當叛臣這件事,也有點信心不足。

    唐寅道:“這是萊國公的書函,你看過吧。”

    樸元宗看完之後,大驚失色。

    “萊國公的意思,可以押送你前往漢陽城,但要以一千兵馬,加上大明三百人馬護送,以此到漢陽城之後,直接發動兵變。”唐寅總結了一下這封書函的內容。

    “這……”

    樸元宗簡直覺得自己被顛覆認知了。

    五千人馬他都覺得不可能成大事,現在只給他一千人馬?就算加上大明的三百人馬,能做什麼?

    唐寅嘆道:“說起來,還是這五千兵馬,讓朝鮮上下覺得有威脅,如果只帶一千人去,他們則會放心讓你進城。你放心,我會跟你們的使節說,押送的事由我們來完成,到了漢陽城之下,要聯絡名單上的人,也由你去,我會從旁協助。”

    “能行嗎?”樸元宗問道。

    唐寅道:“總歸我會保你,事成之後,你是你們新國主的功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難道你沒有勇氣嗎?”

    樸元宗一咬牙道:“全靠上差支持。在下寧可是二人之下,萬人之上。”

    唐寅搖搖頭:“幾人之下不要去細究,總歸你要聽令而爲。”

    ……

    ……

    唐寅再跟成俊見面,把唐寅的意思大概傳達了一下。

    “如果是以一千人押送叛臣到漢陽城的話,我想我國主會同意的。”成俊一聽也放心了許多。

    漢陽城內,朝鮮守軍大概有三四萬,五千朝鮮兵馬的確是有一定威脅的。

    但若只派一千三百人去的話,那連成俊都覺得,大明並沒有要在朝鮮改朝換代的意思,光靠樸元宗是成不了大事的。

    “但是……”

    成俊又有些踟躇。

    唐寅道:“你是擔心我們大明的火器是吧?萊國公的意思,是把大多數的火器都留在黃海道,我們還留下一百將士看守,你們不得碰。更不得仿製。”

    “這是自然。”成俊一聽,大明那邊也主動消減一百人,也就是只剩下一千二百人了。

    這樣就算大明的將士可以以一當百,也成不了大事了。

    “在下這就往漢陽城內去信,我們也不要耽擱了行程。”成俊覺得自己把差事完成得很好,把李最大的擔憂,也就是執政合法性的問題解決,自己回去又可以當功臣了。

    ……

    ……

    “這人,是有病嗎?”

    徐經看着成俊背影,對唐寅道,“張師不是說了,如果再發生一次士禍,此人是最先被剷除的對象,爲何他卻對此沒有什麼防備呢?”

    張周所提到的,是未來甲子士禍中,成俊也當了刀下鬼。

    唐寅嘆道:“朝鮮國主心狠手辣,在他的屠刀降到這些人頭上之前,每個人都覺得這把刀不夠長,不可能落到自己身上。”

    隨後他把目光落到一邊的樸元宗身上。

    樸元宗顯得很緊張。

    唐寅道:“放心,進到漢陽城內,就是你的地盤了,有大明的支持。要推倒一個昏聵的國主,對你們來說不算難吧?”

    “啊?”

    樸元宗和徐經都在發愣。

    在你唐寅眼中,要殺一個國君是如此容易?

    還是故意把事說得簡單點,安慰我們,讓我們覺得勝券在握有信心呢?

    唐寅當然是在鼓舞軍心。

    但唐寅卻又覺得,帶一千二百人進漢陽城,比帶五千人去,自己的小命更容易保住。

    就算是樸元宗犯上作亂不成,他也可以說,大明並無意改變什麼,不然爲何不把另外四千兵馬也一併帶來?

    唐寅也是會打小算盤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