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備戰第一步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一語不語字數:3387更新時間:24/06/27 02:07:38
    馬文升當然不能讓朝廷按照一個年輕方士的觀點去推進邊防大事。

    他正要出來說什麼。

    這次又是朱祐樘一錘定音:“……諸位卿家,你們不必再說。朕願意採納張卿家的意見,在於先前朕在朝堂上提過,朕希望諸位臣工可以理解朕在一些朝務上對張卿家意見的採納。”

    馬文升登時想起了先前皇帝在朝堂上所說的話。

    當時還覺得皇帝很溫和,預言中了地震,還提前採納做了防備,事後也沒有去跟大臣一般計較。

    竟在這裏等着呢!

    “朕也表態,在西北防備事上本不該有懈怠,胡虜來也好,不來也罷,做好西北的防備難道不是應該的?”

    這次連馬文升都沒法反駁。

    先不說二月裏會有狄夷犯境的消息是否靠譜,就說現在草原上正在完成一次統一之戰,這就需要大明朝的邊防小心。

    從根本上來說,張周的提議也沒錯。

    只是皇帝如此跳過朝廷,去採納張周的意見,就非馬文升所願。

    這個意見,應該由文臣來提……

    “至於由誰來籌備這次邊防的加強,朕也授權給王卿家。”朱祐樘望着王越,似是很信任王越的能力。

    馬文升心裏又很不高興。

    張周只是個讀書人,甚至還可以說是方士,不是文官,他要防備。

    王越是文官,但政見不同,仍要防備。

    對文官這些職業政客來說,原則什麼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黨同伐異,明天就算換了皇帝,或者是改朝換代,似乎都不影響他們上朝下朝……

    都說是鐵打的朝廷流水的官。

    但其實是鐵打的忠臣,流水的朝代。

    “朕要兵部和都督府,全面協同。”朱祐樘又打量着一直隔岸觀火好似個沒事人的張懋,“英國公,你意下如何?”

    張懋道:“老臣也認爲,西北應當做一番防範,但也要酌情而論,不可張揚,免得被韃靼人知曉,再或是引起人心不安。”

    說了跟沒說一樣。

    朱祐樘心想,你廢話真多,朕用伱來總結?

    “那好。”朱祐樘拍板道,“事就如此定了,年初朕會酌情,讓王卿家以右都御史、兵部左侍郎的身份總制宣大及偏頭等處軍務,派你去偏頭關,儘量不被外夷知曉。”

    “是!”

    王越信心滿滿。

    現在張周連地震都能預言中,怎麼看,預測韃靼人幾時寇邊,比預測地震要容易許多吧?

    再加上有皇帝的支持,還有張周提供的“神威天火藥”相助,這場仗可以說是他人生最後也是最好的機會。

    朱祐樘又打量着馬文升道:“馬卿家,你有何顧慮,最好現在說。從這裏走出去之後,朕希望你能嚴守祕密。”

    馬文升一聽。

    這是把我當成這些人中最不穩定的因素。

    他心裏有些不爽的同時,也看出來這羣人除了自己之外,都是“狼狽爲奸”,而他這個兵部尚書則好像是個局外人一樣,還要被人防備。

    “陛下,老臣敢問一句,若狄夷真有來犯,這場戰事當以如何的方式收場?”

    馬文升這是要皇帝和王越給他一個承諾。

    說好了是防備。

    就一定不能主動出擊。

    韃靼人不來,大明的軍隊也不能隨便出關邀戰,這也是他馬文升所能承受的底線。

    朱祐樘似也覺得馬文升說得有道理,把宣大周圍的軍權交給王越,自然也需要對王越的行爲進行規範,萬一這老小子爲了軍功,直接不要命帶着兵殺進草原……

    到時他王越是爽了,大明邊疆的平衡局面可就要被其所打破,會讓宣大一線甚至是京城都陷入危險境地。

    朱祐樘道:“朕會派總兵官、鎮守太監等,協助王卿家完成此戰。原則便是,胡虜未進,我朝兵馬不得擅進一步;胡虜不退,我大明將士也不得丟尺寸之地,不可失一隅之城!”

    馬文升聽了皇帝的保證,這才拱手道:“兵部定會協同此戰。但也請在三月前,及早令宣大等處恢復平靜,免得耽誤春耕之事!”

    ……

    ……

    馬文升和張懋離開乾清宮。

    張周和王越則被朱祐樘留下,似還有詳細的事要商談。

    先前只是定個大方向,二月要開戰。

    接下來就是制定詳細的策略,要以偏頭關周圍的城塞和地勢做出佈置,以求做到事事皆在掌控。

    “……這是朕這兩日,找人畫的西北邊塞圖。”

    朱祐樘讓戴義拿過來一份地圖。

    並找來一張桌子,在乾清宮中擺下,地圖攤開。

    張周只是掃一眼,就知道這地圖的質量是有多差,也是沒辦法的事,光靠意識流來畫西北的地圖,能到這種程度已算是不錯。

    朱祐樘擡頭打量着張周和王越道:“此戰不容有失!”

    顯然,朱祐樘也背負着壓力。

    現在是要跳過朝廷,打一場仗。

    雖然名義上只是做防守,並沒有破壞大明在西北以守勢爲主的原則,馬文升最後都妥協同意,這也說明皇帝沒有亂了大明歷代皇帝在西北的佈局。

    而且王越……

    就算馬文升再不肯正眼瞧,也要承認,這是個能打硬仗的主兒。

    換了皇帝安排別的人來主持這次的戰事,馬文升就算明知會忤逆君王,也定會當場駁回去,甚至還會將此事公之於衆。

    但要是輸了。

    皇帝顏面蕩然無存。

    王越望着張周道:“張先生,您所言的時間,準確嗎?”

    顯然在行軍策略上,王越很自信,也不需要問張周。

    他現在只需要張周提供一個具體的時間。

    張周道:“人心最是難測,不過以目前草原的形勢來看,在馬市斷絕的情況下,一些部族的物資根本不足以撐過整個冬天,他們劫掠大明邊陲,一來是覺得我們不會意識到他們會在一個往常年不寇邊的時候來。二來,就是他們要保證內部的安定,並籌備那場事關他們部族存亡的一戰!”

    王越想了想,對朱祐樘道:“陛下,經過張先生前後的分析,連老臣也覺得,二月內發生戰事,極有可能。”

    朱祐樘皺眉。

    你老王又是在拍馬屁吧?

    都知道你性格,以至於你不拍馬匹的時候,也跟拍馬屁差不多,先前你沒這覺悟,現在突然就有覺悟。

    你還是少說點話吧!

    朱祐樘不理會王越,問張周道:“秉寬,你覺得,胡虜會從哪個方向來?”

    張周看了看地圖,要指出一個方向,實在有點難。

    先不說韃靼人就算傾巢出動,也是分批的,前後會有一兩日的差距,打的是明朝邊防反應的時間差,就說這地圖……

    張周道:“臣想重繪西北圖志!”

    “什麼?”

    朱祐樘一時好像沒聽明白。

    張周道:“臣的意思是,這份圖志有不盡不詳的地方,偏差還是有的,臣想做一份嚴格按照標尺比例繪製的圖志,以保證此戰在預演,及調兵時可以更爲精確。”

    朱祐樘在苦笑。

    他怎麼都想不到,張周籌備西北之戰的第一步,居然是重新畫地圖?!

    “給他準備紙筆。”朱祐樘對戴義道。

    張周道:“勞煩戴公公再準備一下炭筆,還有標尺等,最好還有卡尺、戒尺等,我需要比劃着來,對了,紙張儘量用四層以上宣紙壓制成的,繪製結束之後,再讓人拓印幾分,以備此戰之用……”

    ……

    ……

    張周的奇葩,讓朱祐樘不太理解。

    但王越似對張周這種行爲,很支持。

    因爲他自己也感覺到西北的地圖有很大問題,可問題是以目前大明的條件,根本不可能繪製出詳盡的地圖,若是張周能繪製出精度非常高的地圖來……對於一個主帥來說,首先就能做到“知彼知己”。

    連自己身處的方位都記錄有偏差,如何做到戰場上靈活應變?

    於是乎。

    張周便在朱祐樘、王越、蕭敬等人的目視之下,現場繪製起地圖來。

    所有人都是張周的幫手。

    張周也不是完全放棄了原本那張地圖,很多重要的地標,在另一章地圖上標註的,在他的這張地圖上,也會進行標註。

    “……比例是一寸,大概相當於四十三裏,如果以韃靼騎兵行軍日進九十裏來算,大概相當於一天走兩格……”

    明朝的四十三裏,大概相當於後世五十裏,也就是二十五公里。

    旁邊的朱祐樘聽了在皺眉。

    一天走兩格?

    聽起來,怎麼越來越像之前張周給朱厚照玩的那個“沙盤演兵”?

    再仔細看張周所繪製的地圖,分明就沙盤地勢在紙上的重現。

    朱祐樘忍不住問道:“秉寬,這份東西,朕似乎先前見過,是不是你給太子……”

    張周笑道:“回陛下,臣先前給太子所用的沙盤的原型,便在於此,當時臣還給太子詳細描述過西北的局勢。”

    “秉寬,你可真是……呵呵。”

    朱祐樘笑着道,“地圖該繪製還是要繪製的,那沙盤,也要有,朕思量來,若是能有沙盤這東西做現場講述,普通將士看了都會清楚明了,有助於調兵遣將。”

    張周道:“可是陛下,臣的那沙盤,材質不太好,怕不堪大用。”

    朱祐樘白張周一眼道:“朕既要重做,難道還會虧了你一點報酬不成?戴義,去安排一下,找最好的工匠,不惜一切代價,要在這兩日內將沙盤製作完成。”

    “是。”戴義面帶笑容。

    朱祐樘則突然好像記起什麼來,面帶歉意望着張周道:“秉寬啊,怕又要耽誤你備考會試了!”

    張周則很灑脫拱手道:“爲天下,臣責無旁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