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並國國體【求訂閱*求月票】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魚龍服字數:2115更新時間:24/06/27 02:04:51
本來該是郎情妾意,水乳交融的和諧融洽,卻在言晏的這一句請先生教我之後,安期生渾身一顫。
這句話殺傷力有些大啊!
道家和秦國的糾葛太多了。
當年商君入秦時,秦孝公一句請先生教我,然後秦國開始崛起。
而後秦惠文王一句,請先生教我,張儀開啓了大秦的遠交近攻之策,爲大秦強盛奠定了未來百年基石。
最後是秦昭襄王一句,請先生教我,引進了又一個讓百家諸子恐懼的范雎。
作爲跟秦國糾纏不清的道家,很清楚這句話的殺傷力,這是堪比道友請留步,此人與我西方有緣的因果聖言啊!
這一句話,直接就讓三位當世第一的大才就差把命都交出去啊。
安期生怎麼也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居然也會遇上!
之前安期生還覺得,這一句話也就簡簡單單,換成自己,絕不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現在……
安期生發現,自己內心和熱血爲啥都在顫抖呢?
終是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這可是一位君王的折節下交,不恥下問啊。
尤其是,對方跟自己一樣年輕,跟自己一樣有大志向,大抱負和大才幹的情況下,居然還會向自己請教,以自己爲師!
這麼一想,似乎也能理解前人那些自己看起來愚蠢的操作了。
不就是賤命一條嗎,拿去霍霍!
“我現在走還來得及嗎?”安期生笑着舉起了酒樽。
“歡迎先生加入!”言晏也笑着舉起了酒樽!
“既然決定加入幷州了,那君上也該給小生安排些任務了!”安期生很快就進入了角色。
言晏卻是遲疑了,他不知道該給安期生安排什麼樣的職位,而且安期生也不是一個人,後續還會有黃老學派的那些士子也會來,所以他需要給安期生一個擁有一定任免權的官職。
“其實、也許、或許,額,我是說,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言晏有些尷尬的說着,“幷州雖然被外界稱爲並國了,但實際上,我們還只是採用的幕府制度,並沒有一個完整的國體。”
安期生舉着酒樽的手一頓,酒水都灑了出來,一臉錯愕地望着言晏。
掌控了那麼大疆域的並國,居然還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國體?
也就是說,三公、九卿體系都沒有建立,還在沿用大軍幕府的管理方式,軍政也沒有分開。
“額,那至少,相府、國尉府應該有吧!”安期生試探性地問道。
若是軍政分開,那大的分支也就確立了,剩下的也就能仿造各國的三公九卿制度來補全。
“我能說也沒有嗎?”言晏遮住了臉,沒臉見人了。
“……”安期生沉默了,幷州比他想象中的還要狂野啊!
“所以,我想知道,我們現在能用的人有多少!”安期生深吸了口氣,啥都沒有,至少要有人吧!
“額,也沒有幾個,所有政事都是虞卿和雲中、九原老太守一肩挑!”言晏更加尷尬的說道。
“……”安期生無顏以對,只想提桶跑路,剛剛就不該那麼快答應下來!
說是草臺班子,人草臺班子至少還有個雛形啊,你這連雛形都沒有。
“那麼君上打算在並國施行怎麼樣的國體呢?”安期生深呼吸,努力平復自己多年的都沒有激動過的心情。
“有沒有參考?”言晏問道。
“……”安期生這輩子都沒有那麼多無語,今天是一次性把一輩子的積累全都用完了。
“常用的國體有兩種,一是周室的三公六卿制,一是商君在秦國施行的三公九卿,軍功爵制度!”安期生認真的給言晏介紹起了兩種制度的異同。
言晏點頭,三公六卿和三公九卿其實都差不多,只不過九卿將六卿的職權分割得更加細化。
“先生以爲並國應該用哪一種?”言晏問道。
“都不用!他們也都不適合並國!”安期生搖頭。
“那麼先生難道還有更加好的,或者說是全新的國體?”言晏有些詫異。
“首先,並國初立,許多有司衙門還不需要設立,比如君上也還沒有子嗣,也沒有宗親,所以宗正一職暫時不需要設置!”安期生解釋着。
言晏點頭,他是真的孤家寡人,就算設置了宗正府,也沒有人給宗正府去管!
“其次,國庫和內孥是否要分開?”安期生繼續問道。
周室的六卿之首是冢宰,也就是君主的管家,管理君王宗室的資產,國庫和君主自己的財產是合在一起的,並不分離,不像秦國的九卿,設有太僕和少府專門掌管君主和宗室的財產,而治粟內史則掌管國庫。
因此,安期生必須確認,言晏是否要將自己的錢財和並國的國庫分離。
言晏也遲疑了,現在的幷州是半點稅收都沒有,所有的錢財其實都是他東拼西湊,到處借來的,換做他國來說就等於是君主的內孥來補貼國庫財政。
“分離!”言晏想了想,現在是自己在補貼,但是將來幷州也會有自己的稅收,有自己的收入,他也不可能一直自己去找錢來補貼財政。
“那麼在三公之下,就必須設立少府、太僕!”安期生說道。
言晏點頭,示意安期生繼續。
“宗廟祭祀,官員任免,也需要專職人來管理,所以奉常卿也是必不可少的!”安期生繼續說着。
言晏也聽着,並國因爲理念和其他諸侯就不是一樣的,也跟古往今來的任何一國都不一樣,所以,現在可以借鑑的國體都不適用於幷州!
於是,加入討論的人也越來越多,虞卿、駱兵、李仁、雲中太守、九原太守、甚至典慶、公孫怒也都被召回,展開了討論。
同樣的,作爲墨家鉅子的六指黑俠、公輸家族家主公輸仇也都被特意詔來聽取他們的意見。
以及各國趕來的特使也都被拉了進來給意見和建議。
對於幷州該施行怎麼樣的國體,也成了諸子百家最感興趣的討論,甚至爲此,不少百家巨擘都親自趕到了三王子城,或是飛書傳信到三王子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