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章 春風化雨
類別:
女生頻道
作者:
空谷流韻字數:2066更新時間:24/06/28 01:44:30
鄭海珠聽到“袁崇煥”的名字時,心中不可能無波無瀾。
但也不至於濤浪洶涌。
到了這個時間節點,袁崇煥、洪成疇這些人物,一定都會陸續登上政治舞臺,沒啥好一驚一乍的。
就算自己不像對張名世、滿桂那些武將一樣,主動去尋找他們,只要遊走於朝堂與邊鎮之間,早晚都會遇到他們。
況且,袁崇煥在歷史上官場生涯的時間表,後人很容易記,因爲只有短短十二年,這位晚明朝臣,就走完了從山腳到山巔、再跌入深淵的宦海之路,也是人生之路。
那麼,他初露頭角,的確就在這幾年。
鄭海珠去歲入京後,向左光斗與孫承宗問起過最近一榜的進士時,已然聽過“袁崇煥”的名字,和歷史相符。
只因根據記憶與常理推測,袁崇煥應與黃尊素一樣,被外派州縣做地方官後,才更上層樓,鄭海珠便沒有繼續追蹤袁崇煥的音訊。
不曾想,他完成了新科進士進入六部衙門觀政的流程後,竟直接留京了。
“聽口音,袁錄事是兩廣籍貫吧?怎地未授閩粵州縣的官職?”鄭海珠稍稍收了片刻前的反詰口吻,摻了幾分寒暄之意問道。
袁崇煥彷彿看着一段軍防邊牆一樣,面無表情地看着眼前的婦人,語氣淡然道:“京城內幾處火藥局要搬遷,工部幾位觀政進士,都暫留本部。”
原來如此。
鄭海珠明白了,小半年前,自己從王恭廠找出朱乾珬埋下的炸藥後,曾建言朱常洛命工部搬遷王恭廠等兵杖火藥作坊。
看來,朱常洛這個被蝴蝶翅膀留下一命的皇帝,辦事效率還行,比他爹強多了。而蝴蝶效應繼續發揮作用,導致了袁崇煥沒有出任南方縣官,比歷史上更早幾年出現在山海關。
“鄭夫人,袁錄事領工部之命,來山海鎮巡查城坊工事,本道見他,也如見巡按御史。”
韓道檯面帶嚴霜,話裏的深意則更甚。
今日,袁崇煥趕到山海關,風塵未洗,就四處走訪。韓道臺原本還一肚子不耐煩,暗罵這種人到中年才考取進士、初入官場的新手,爲博勤勉之名,連帶着在地官員受累,最是討嫌。
而此刻,咂摸出袁崇煥對鄭海珠有質疑的意味,韓道臺態度大變,巴不得有這麼個京官出面,教訓教訓跑到他地盤上撒野逞威的鄭海珠。
管他是都察院的還是工部的,工部的怎麼了,工部的末流官兒,那也是天子腳下的衙門派出來的。
果然,袁崇煥又開口道:“鄭夫人提戚少保,嗯,夫人可知,當年戚少保經浙直總督胡公宗憲舉薦,先受命出任寧紹參將,防守寧、紹、臺等處,才能在彼處練舊兵、招新兵。夫人如今在這薊州,是有營字頭,還是奉旨練客兵呢?”
鄭海珠盯着袁崇煥。
此人在正史和野史中,被着墨頗多。撇開雲臺奏對、誘殺毛文龍等兩極化爭議的行爲外,有一點可以肯定,袁崇煥入仕時已近不惑之年,這樣的文臣,對於迅速接近權力中心,有着極度渴望。
所以很顯然,他在爲韓道臺這個四品官員,出頭。
鄭海珠於是笑了:“袁錄事,足下聽着,還真是剛從貢院出來一般,這一句句說得,直如策論口氣似的。其實今日之事,何須看得那般麻煩,從簡而言,便是,這些個沒了戶籍的流民女子,我就算只是路過的商賈,收容了去,給她們一口體面些的飯吃,也不違大明律法吧?”
袁崇煥是頭一回見到這個在京中就風聞的婦人。
聽其言,觀其色,確實有幾分老練,一副對朝臣和兵備道大員都不懼交鋒的模樣,仍是不溫不火地回到自己防守的陣地上。
袁崇煥想了想,神情和緩,卻不是對着鄭海珠,而是背袖踱步,來到李槐花等人面前。
“你們願爲國朝執戈戍邊,有禦敵之志,本官敬佩。”
鄭海珠倏地轉身,藉着周遭火把亮光,迅速地掃視女子們的神色。
她們的頭都擡了起來。
李槐花和劉瓶兒,以及另外三四個年紀大些的,望着袁崇煥的目光,滿是警惕。
但餘下的,那些更爲年輕的面孔上,流露出鮮明的好奇。
她們由於自身經歷,直視男性時已不太會侷促羞赧。
又恰因爲與太多底層的粗鄙不堪的男性打過交道,她們對於帝國身着官服的男性,有着不言而喻的仰望之情,彷彿那才是正大仙容的天神一樣的形象。
當她們的同類,鄭海珠,以她們從未見過的女子面貌,出現在她們眼前時,她們如溪流匯向小河般,聚攏過來。
而此際,小河的影像,疏淡了。
被權力的春I藥突然澆灌出的一掛飛瀑,開始衝擊着她們。
“諸位,本官敬佩之餘,卻也要說與你們知曉,沙場酷烈,多少青壯男兒都膽戰心驚。本官的老家,廣府一帶,從前鬧海寇,官兵和他們對戰時,也有火器兵。轟上三四輪,敵寇便衝到近前了,此時就須肉搏,不過剎那間,胳膊被砍飛了,腸子被捅出來了,半個腦袋被削了……”
袁崇煥這掛瀑布,用平和緩慢的語氣,描述着血腥至極的場面,將小溪們的心,砸得水花四濺。
招募她們去從軍的夫人,說要讓她們過上人的日子。
可是,如果去裝那個什麼叫“火炮”的東西,會輕易地沒命,哪裏來什麼“人的日子”?
在海港一帶的私窠子裏討生活,好歹能活着啊。
只聽袁崇煥又道:“諸位,你們都是本鎮的百姓,不管戶籍存與不存,本鎮都還有你們的父母官。這位夫人,她與韓道臺一樣,的確都是朝廷的人,她慮及你們艱辛度日,韓道臺實則也作此想。倘使你們乃因平日裏受到欺凌,才要憤而遠走,不妨趁着今日的機會,都與韓道臺說說,本官也作個見證。若能爲你們紓解苦困,令你們不必背井離鄉,鄭夫人也會高興的。”
鄭海珠將這一句一句春風化雨的話聽了,不由哂笑。
袁崇煥,不愧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