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章 鬆了一口氣的汪主事

類別:女生頻道 作者:空谷流韻字數:2038更新時間:24/06/27 02:03:53
    「我明白了,」李大牛一副醍醐灌頂的表情,「定是禮部怕皇長子從泰山回來,要繼續在泰安遊山玩水,萬一發現和尚廟尼姑庵都是假的,豈非要闖大禍?」

    「老孃估摸着也是。」鴇母點頭道。

    李大牛嘆口氣,開始給鴇母算賬,四五月正是魯地氣候宜人的好時候,富商往來又多,元貞庵若半個月不許做營生,飯菜銀子加上枕蓆銀子,起碼少掙三千兩。

    「可不是嘛,」鴇母癟着嘴抱怨,「賃給我們這尼姑庵的東家,賃資可不會免。所以這每天一睜眼,老孃我就在賠錢。」

    她口中的「東家」,便是問朝廷禮部買度牒的本地地主。

    在大明,僧道的寺觀免徭役,還能偷逃田賦,於是那各地的縉紳,但凡在京師還有路子的,都想着法兒去禮部花錢買度牒。

    回來在自家田地附近蓋幾間屋子,塑個釋伽牟尼或者太上老君,擺一圈兒香爐,就能將田產寄名爲寺觀產業。

    更有膽大如這元貞觀東家的,租給濟南等大州大府還鄉卻不告老的媽媽們,開起隱蔽的秦樓楚館,東家那頭,等於既薅了大明國庫的羊毛,又賺了煙花女子的血汗錢。

    這些來龍去脈,鄭海珠在兗州商鋪背後的情報社,去歲開始就排摸了個大概。

    今年開春,鄭海珠在乾清宮說服朱常洛對山東大地主們先開刀後,李大牛又親自打前站,再次鎖定了幾條大魚,給鄭夫人設計用。

    緊鄰泰安的元貞庵,就是其中一條魚。

    李大牛本就是兗州口音,且在京師探過不少煙花場子,演起皮條客來熟門熟路,以在北邊得罪了貴人、只能回鄉討生活爲幌子,投到元貞庵的老鴇面前。又讓情報社的幾個男情報員扮了兩回出手闊氣的恩客,心花怒放的老鴇更是不疑有他,

    此際,李大牛作了不甘坐以待斃的神色,對那老鴇道:「媽媽,巡檢司的軍爺,既肯收銀子,那還不好辦?咱就多孝敬他們些,求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媽媽留幾個丫鬟婆子在庵中,帶上姑娘們換個場子,月底再回來。」

    「啊?」老鴇一愣,繼而心思也活起來。

    牛柱子這法子有道理啊。

    「你是說,咱們去泰安城裏賃個小院?」老鴇認真問道。

    「進城幹啥,酒館茶樓都是同行,爭搶客人太厲害。咱的人,難道還敢穿着姑子的袍子站出去拉客?」李大牛很堅決地否定道,「客人稀罕的,就是要在修成洞天福地的佛門裏辦事,所以媽媽,咱要把隊伍拉出去,還是得找間庵堂。」

    老鴇覺得有理,面上卻露了爲難之色。

    李大牛一早就摸清楚了這老鴇的底細,因元貞庵姑娘多、生意紅火,很招周遭同行的嫉恨,哪還有什麼可以落腳的地方,更別說差不多規模的尼姑庵了。

    李大牛遂自告奮勇道:「媽媽莫急,柱子我不是吹牛,我從前在北邊那裏做打行時,還是攢了些交情和路子的。我今日就往泰山去探一探,說不定真能尋個新天地出來。」

    老鴇轉着眼珠子一琢磨,更往遠景去想,面上愁容淡去,對李大牛讚賞道:「柱子兄弟,你可真是老天爺給我的一員福將。你且費心些,倘若那一處做下來,生意也不錯,媽媽我就再買些姑娘,泰安城南也好,泰山腳下也好,兩邊的銀子,咱都賺。」

    「媽媽真是做大場子的氣派,柱子這就趕路去,媽媽等我的好消息!」

    「吃碗素面再走呀。」

    「不吃了,揣個餅子就成。搶下時辰,掙錢要緊。」

    ……

    三四日後,泰山岱廟的天貺殿前,大明皇長子朱由校,身着祭祀天地時最高形制的禮服「袞冕九章」,在禮部主祭官員的陪同下,向泰山

    之神敬香祝禱,祈求東嶽大神福澤萬方。

    祭祀完畢,又去了趟玉皇頂攬勝,一行人才下山回到鬥母宮附近的御駕駐蹕處。

    禮部主事汪嵩,脫去沉重的禮服,癱坐在房裏的太師椅上時,也並不敢完全鬆弛下來。

    這一路,他太難了。

    同行的太常寺丞趙思賢,說起來和自己都是東林門下,實則無比雞賊。禮樂之事,他們太常寺明明更有發言權,但姓趙的在曲阜孔廟前,面對魯王府樂舞生的脣槍舌劍,半個屁都不放,毫無大局觀。

    嗯,雖然孔府素來,也確實只知孝敬禮部,把太常寺給忘了。

    這一回到了泰山,趙思賢更是只管手下人吹拉彈唱,完事後便不見了,不知是否去幫趙南星拜會泰山附近的書院舊友和東林縉紳,畢竟東林雖發端於無錫,實則並非同鄉派別,魯地的東林因爲可以監視齊黨動向,更教趙南星看重。

    於是,汪嵩只能獨身面對皇長子和他身邊那些女幹猾軍師。

    「汪主事,小的去問了曹公公那邊,公公說,皇長子殿下今日累得夠嗆,晚食便簡單些,早點吃完歇息。品素饌、聽講經之事,放在後日,悉聽禮部安排。」

    垂目養神中的汪嵩,擡起眼皮問部內的屬下:「放在後日?那明日幹啥?」

    那屬下恭敬回稟:「哦,小的也打問了,公公說,皇長子明日哪裏都不去,還在院裏歇着,聽鄭師傅請來的師太,說說佛法,回去後爲東李娘娘宣講。」

    「這姓鄭的當真又狠毒,又會鑽營,馬屁拍得,恨不得連紫禁城裏的貓兒,都聽她的。」

    汪嵩啐罵兩句,但同時也安心了幾分。

    不再惦記泰安南邊那些尼姑庵就行了。

    回去一定要找度牒司的人喝酒,添油加醋地把這個回合說得驚險萬分,若不是他老汪力挽狂瀾,只怕要出大事。

    還得瞅機會與禮部堂官陳說一番,度牒銀子收得不分黑白,就知足吧,別再惦記泰山那每年三十萬兩得香稅銀子了。

    現下這筆香稅銀子是歸山東布政司收,倘使禮部連這一塊都要吃回去,保不齊山東的老爺們一怒之下,把禮部給假尼姑假和尚發度牒的破事兒,找幾個御史直接告到新天子跟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