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章

類別:女生頻道 作者:空谷流韻字數:2212更新時間:24/06/27 02:03:53
    “算學,乃普天之下,公私之間,一日而不可缺者。”

    “算學有度數,有開方,有幾何。徐公光啓筆受《幾何原本》,令吾國吾民習之而旁通,譬如丈量田畝、營建橋樑、操用火炮,皆能受益匪淺。今日,我們便開始學習《幾何原本》第一卷,本卷論三角形,共四十八題。”

    這日巳時,顧壽潛替繆阿太來給守寬學校送筆墨紙硯,路過課室,裏頭先生正在講授算學。

    他站着聽了一會兒,轉身之際,見到王月生和張岱正並肩而來。

    張岱拱手施禮,問道:“旅仙也喜歡算學裏的幾何?”

    顧壽潛道:“原本無甚興致,因今歲受命於孫老爺,畫些槍銃火炮的法式圖,才曉得,開炮要用銃規度板計量,否則鐵彈會失了準頭。而此法又與幾何有關,是以也來聽聽。”

    王月生笑着補充:“顧公子的筆法神乎其技,又能化繁爲簡,所畫的法式圖,不但學過幾何的炮手,就是我與匠人們,也能看明白七八分。”

    王月生的讚美絕非出於寒暄之意。

    年初,鄭海珠去崇明墾荒後,繆瑞雲就叮囑王月生,儘快把火器鑄造與操作文字化、圖形化,形成工部營造法式那樣的冊子,交給北邊的劉時敏和南邊的鄭益。

    王月生腦子一轉,提議道,阿太膝下的孫兒顧公子,便是現成的寫畫高手,恰那孫元化也受老師徐光啓的點撥,要將火炮之冶煉與操作,如《幾何原本》那樣成書。若讓顧壽潛進火炮廠,輔助孫元化成書,不至惹人疑心,好過自己這個本是管人管錢的婦道人家遊走於場院工坊之間。

    如今兩個月過去,顧壽潛果然進展不慢,王月生只待他全部成稿後,向孫元化和鄭海珠言明事涉軍機,要親自張羅刊印,藉機昧下幾本。

    此刻,顧壽潛哪知王姑娘明媚笑容裏藏着如此深意,唯覺得眼前這一對璧人,雖無法光明正大地相守於大宅華屋,卻是鴛侶情篤、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妙境。

    只聽張岱主動開口邀請:“旅仙兄,小弟從山陰尋來幾張古杉木板,兄可願前去一觀,指點指點?”

    斫琴用木,面板爲杉木,底版爲梓木。顧壽潛這般文士公子,對琴之雅好,不在張、王二人之下,自欣然同往。

    到了琴坊的院子裏,那個留在守寬學校教日語的永海和尚,正樂呵呵地撫着幾張杉木板。

    寄寓大明快一年,永海的漢話突飛猛進,已能流利地向張岱表達誇讚。

    顧壽潛邊看木板的年輪,邊聽張岱語永海敘話。

    張岱雖言語謙和平寧,談論到琴板傳音的講究之處時,卻總以“王先生說過”開頭,顯是將王月生的喜好當作頭等大事來看待。

    顧壽潛聽着聽着,心中便存下了個念頭。

    回到文哲園,他喊來小廝:“你去泗涇九里彎附近的窩棚,找那日送我回來的杜鐵匠,看看他的鋪子。若已開張,讓他打五十個軋木棉籽的碾軸,再做百枚針坯出來。”

    顧母陸氏正在一旁修剪芙蓉,回過身來,探尋中難掩一絲喜意地問兒子:“你可是要給希孟和鄭姑娘那裏,送些農具去?”

    顧壽潛多日來難得露出會心的笑容,點頭道:“我聽希孟說過,軋木棉,鐵碾子勝過木碾子。鄭姑娘要養那許多流民,近年必定手頭緊些,我們便送她幾個鐵碾子吧。至於針坯,我從阿太處聽了一個炒針的獨門祕法,正想試試。”

    顧壽潛所說的“炒針”,是時人製作繡花針的必經環節。

    鐵絲被截斷、鑿出針眼後,要在鍋中小火炒制,再以鬆木屑混合細土來蒸。不同繡坊的炒和蒸的火候、用料都不同,皆是順着自家繡娘捏針、施針的習慣。

    母親陸氏聽兒子要親自爲兒媳炒針,且滿面憧憬,不由一陣歡喜,緩聲兒附和道:“希孟對針最是挑剔,你給她炒出一套合用的繡花針,她必會歡喜。阿潛,姆媽覺着,希孟看人的眼光很準。那尹氏好出風頭,什麼阿貓阿狗的都去結交,此一回招引來的那幾個惡商,直如土匪強盜一般。”

    顧壽潛安靜地聽着。

    那次遇襲的翌日,他便去松江府告官,黃尊素親自到山東商會拿人,三個惡商早已跑了。顧壽潛慮及老師董其昌的面子,就此作罷,但心裏頭也和母親想的一樣,韓希孟不願與尹氏交往,如今看來頗有道理。

    只聽陸氏喊住去辦事的小廝,又向顧壽潛問道:“那個救了你的鐵匠,家中可有女眷?我送人家幾套衣裳帕子,一併帶去。”

    顧壽潛道:“外來的手藝人,就算他心腸不錯,周遭同鄉之類,只怕也良莠不齊。姆媽,吾家不必當親戚似的走動。兒子給他些銀錢掙了,就算謝了他仗義相救之恩了。”

    陸氏想想有理,遂也作罷。

    半個多時辰後,小廝回來了,向顧壽潛稟道:“少爺,杜鐵匠那邊,爐子已燒起來了。小的將定錢給他,他歡喜得不行。”

    顧壽潛正給鷹隼大銃、四斤小炮等火器的圖片,謄寫文字註釋,頭也沒擡,淡淡說聲“知道了”。

    ……

    崇明島,鄭家莊。

    相隔三月,第二批五十人左右的遼民,由許三用濠明商社的貨船,送了過來。

    此行與許三同來的,還有一位年輕的母親——阿婭。

    這個在建州女真和漢人手裏都受過虐待的葉赫部成員,當初蒙鄭海珠收留,又跟着她跑過一趟赫圖阿拉、參與諜報訓練,猶如獲得新生。

    阿婭在遼陽誕下孩子後,休養了一年,吳邦德便安排她到兗州情報站輔助穆棗花。

    這一回,阿婭帶着幼兒,從登州上了許三的船,往崇明島來向鄭海珠稟報王府煤礦的情形,並交賬小殿下朱以派送給鄭海珠的煤礦乾股的分紅。

    鄭海珠特別問了兗州煤礦的抽水事宜。

    畢竟,珍妮紡紗機和蒸汽機的發明,是來到大航海時代的穿越者們必定會想到的動作。

    而蒸汽機的發明,就來自於爲煤礦抽水的需求。

    鄭海珠前世並不是工程師,也沒有穿越者的標配金手指,比如可以選擇瓦特答疑的系統。

    不過沒關係,這裏是晚明,是一個擁有徐光啓、宋應星等科學家的時代,她只要引一引點子,蒸汽機說不定就能像多錠紡紗機一樣,被聰明的土著們琢磨成型。

    聽完阿婭對於煤礦的彙報,鄭海珠看了看對面武備庫值守的囤戶,眯着眼道:“阿婭,你在莊子裏住上幾個月,幫我留意一個囤戶,看看他是不是有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