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零七章 太祖誓碑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幸福來敲門字數:2260更新時間:24/06/27 01:50:37
    從官家寢宮內步出後,韓琦與文彥博二人都是面色凝重。

    文彥博對韓琦道:“你道官家最後與大王言語時垂淚,可知人生至此,雖是父子亦不能無動於衷。”

    韓琦方纔倒覺得張方平方纔此舉似有演習之嫌。

    一旦官家若是病癒後,那麼他此再三慎重之舉亦受到官家信任了。

    韓琦對此舉有些反感,但他如今還用着張方平也就沒說什麼,對文彥博道:“國事如此,又有什麼辦法?冊立皇太子後應當固君恩,以惠萬民。”

    韓琦聽了文彥博道:“恩不濫加,大赦天下,賜文武官子爲父後者勳一轉即是。”

    文彥博聽韓琦一言而決沒有半分商量餘地,也沒說什麼。

    韓琦這兩年因濮議之事,感到朝堂上流言蜚語不住朝自己襲來,他本以爲輔助官家可以振作國事,但官家親政沒有兩年即病重了。

    如今看來依靠皇帝,再度革新朝局的念頭又要作罷。

    至於下一任皇帝會不會倚重自己,那就很難說了。

    自己的左右手曾公亮倒是頻繁想讓王安石回朝,其用意正是衝着自己來的。

    韓琦想到這裏深深長嘆。

    他回到中書後對親信問道:“章度之近來如何?”

    親信稟道:“回相公的話,一直簡居家中,每日耕讀,似沒有進取之意。前不久作了一首文章,羨慕陶淵明。”

    韓琦失笑道:“章度之要作陶淵明?作個隱士不成?”

    親信道:“自周敦頤的愛蓮說一出,當今之士不是愛蓮便是愛菊,至於慕陶也是有的。”

    韓琦道:“要獨善其身難啊。”

    此刻在江寧府。

    王安石送子王雱前往汴京會試,與王雱一處進京的還有章丘。

    章丘上一科雖是棄榜,但章越通過關係給他找了他生病的理由,故而准許下一科重考,以免解的身份參加省試即可。

    王安石與王雱,章丘二人閒語。

    章丘在王安石課上旁聽過,卻算不得他的弟子,不過他人緣很好,蔡卞,李定等王安石弟子都喜歡與他交往。

    至於眼高過定的王雱本對章丘不服,曾數次爲難章丘。不過章丘不與他爭高下,事事成人抑己,倒是連王雱對章丘也是生起了佩服,此後對章丘也是尊敬。

    這一次二人倒是結伴一併進京趕考。

    到了臨行前,王安石對王雱叮囑道:“你此番進京也要留心路途,關係於民生民情。國家大事不在於廟堂諸君的議論上,而在於百姓生計。”

    王雱道:“爹爹,孩兒記住了。”

    王安石又向章丘道:“你怎麼看?”

    章丘道:“我覺得先生說得極是。讀書窮理總會令人越高越遠,但高了遠了眼底便沒了天下蒼生。我三叔要我常常體察百姓疾苦,懷着憐憫蒼生之心,如此才不會因窮理而迷失了讀書的初衷。”

    王安石聽了不由肅然道:“能說出這樣一番話,真可謂難得了。”

    王雱聽了心道,自己父親真是愛屋及烏。

    他知道自己父母都有意將自己妹妹許配給章丘的意思,正是因此他也逐漸對章丘改觀,他的身上倒是有不少讀書人優秀的品質,自己妹妹嫁給他也不會委屈了。

    王安石對王雱道:“你此去汴京要先拜訪韓持國,司馬君實,另外你要一路照顧好章家郎君。”

    王雱答說知道了。

    然後王安石目送二人上舟船,此刻不遠處王安石小女兒與他婢女正目送着章丘乘坐的此船,直接船掛上了白帆消失在遠處方纔收回了目光。

    王安石的妻子吳氏知道女兒以送兄長科舉的名義去碼頭,但以往避男女之嫌她都沒去,但如今卻起了意……

    等到王安石回府後,吳氏對王安石道:“你既有意招章家郎君爲婿,爲何不將這話早早與他挑明了?若是他此去京師中了進士,怕不知多少汴京的達官貴人與我們爭,如今汴京的高門人家要得一佳婿有多難,你不是不知,就你的俸祿恐怕也是出不了多少陪嫁。”

    王安石道:“這章家郎君不是看錢財多寡之人。”

    “那麼官人是何主意?”

    王安石道:“此事總不能我先開口。”

    “那你又不說?他如何知曉。你不肯開口,是不是因當初與章度之有所芥蒂之故?”

    王安石聞言臉色一沉,吳氏當即閉了嘴。

    王安石悶悶不樂道:“我去書房了。”

    說完王安石拂袖而去,吳氏搖了搖頭,吐槽了一句道:“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正月裏汴京起了大風霾,黃塵遮面,視線只及十步之內。

    這樣異常的天象惹得人不由心想莫非汴京城又要出什麼大事了吧。

    到了初八這日,官家病逝於福寧殿西階。此事雖驟然傳出,但這些日子官員們都是有了些許準備,都換上喪服入宮哭祭。

    哭祭後勸太子登基都是常例,因爲四年前剛剛操辦過,韓琦他們一路流程都走得很熟悉,中間沒有出什麼岔子。

    但這只是表面上的,先後不過數年兩位皇帝駕崩,這樣局勢上的動盪令所有的官員都有些生出無所適從的意思來。

    仁宗皇帝最後幾年基本不怎麼管事,到了大行皇帝登基這幾年,一直忙着爭權最後還沒爭下來。

    皇帝之設雖有,但皇權已漸漸微弱。

    官員們都有渾渾噩噩過日子之感,甚至還覺得新皇帝登基後,咱不僅可以升官還能得封賞,嘿,這還真是件令人……難過的事。

    果真新君登基之後,按照慣例大赦天下,百官官位皆進一等都是慣例,不過到了賞賜百官禁軍時卻出了岔子。

    當初趙曙登基時拿出了一千五百萬貫賞賜禁軍,四百萬貫賞賜文臣。

    如今新君登基,這賞賜多少卻成了第一件難題。

    張方平,韓絳等一併上疏說國家實在沒有錢,不僅賞賜下不去,連給大行皇帝下葬都成了問題,因爲剛修了仁宗皇帝的陵墓,已是弄得民間不少怨言了。

    新君看着下面的議論,自己也是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新君登基的兩日後,百官簇擁着新君來至太廟拜祭。

    當初太祖皇帝設一誓碑於太廟寢殿夾室內,平時用銷金黃幔遮蔽,門鑰封閉甚嚴。

    一直到了新君登基謁廟之後,新君會入廟對着誓碑恭讀誓詞,其中只有一名不識字的小黃門跟隨,至於誓碑上寫着什麼,除了歷代宋朝皇帝外天下沒有一個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