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弘治開始爲兒子鋪路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餘人字數:4181更新時間:24/07/20 10:10:25
在前世,人人都憎恨萬惡的資本。
只是相較於封建時代,糧倉夯實的大地主其實更加可憎,他們恨不得將佃民永遠困死在田裏,壓根不會主動推動社會發展,甚至是社會發展的阻力。
反觀貪婪的大資本家,雖然他們瘋狂地剝削工人,但經過倒牛奶的蕭條時期後,他們知曉工人階級的另一重價值,不僅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而且亦會推動社會進步。
朱祐樘這些年一直加強軍事建設,亦將大明王朝打造成爲海洋的霸主,但同樣默默地打造可以肩負社會發展責任的大企業。
憑藉着前世的經濟知識,還有如今所擁有的先進科技,他一直默默地創立着“科技公司”,並將這些企業發展壯大。
正是如此,他不僅是這個封建社會的最大地主,而且亦已經成爲這個時代的最大資本家。
“臣妾遵旨,這便安排皇家藥業上市!”醫妃楊紫蘇是皇家藥業的真正負責人,於是規規矩矩地表態道。
其實皇家藥業現在並不差錢,每年都有十分可觀的收入,但這是皇帝的安排,那麼她自然是無條件照辦。
朱祐樘這個皇帝自然不可能做資本家,當即望向在場的幾個女人鼓勵道:“大明的皇位將來必定屬於太子,只是你們的兒子想要多分一些股分,那麼就得將手上的企業做大做強!當然,如果你們想自己兒子平平淡淡過日子,朕亦可以給他們一塊封地,跟太宗皇帝所制定的親王規矩那般在封地錦食玉食!”
大明宗藩制度其實是有利有弊,雖然宗藩的人數成爲原先歷史壓死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宗藩的存在其實避免三家分晉等情況出現。
不過到了如今,他已經陸續將大明宗藩的大部分宗人解放出來,讓那幫已經屬於遠親的宗藩投入於大明王朝的建設中。
其實對他們太宗皇帝一脈真正存在威脅的是近支,像靖江王府連太祖血脈都不是,那麼朝廷就沒有必要一直養着這近萬人口。
朱祐樘知道確實要防曲沃代翼的情況出現,但既然圈養幾十萬宗室的弊病更大,自然是要進行適當的取捨。
針對自己這幫兒子,他並不打算對他們進行圈養,不想他們成爲華夏混吃等死的廢人,所以從小便開始培養他們的經商天賦,成爲一個傑出的企業家。
朱祐樘在皇位上堅持嫡長制,所以從小便讓其他幾個兒子遠離政治,而是朝着財閥的方向努力,從而幫着推動大明王朝向前發展。
“臣妾謹記,一定不會辜負皇帝的期待!”靜妃等妃子深知皇帝的良苦用心,亦是規規矩矩地表態道。
她們自然是反對分封制的,儘管兒子是衣食無憂,但想要踏出封地一步都要打報告,而根本不可能再有返京的機會。
反觀她們能夠將企業經營好,不僅可以給兒子將來謀得一份好差事,而且還可以讓自己兒子亦是多一份傳承。
朱祐樘的目光落到蘇允兒身上,於是進行叮囑道:“朕日前聽聞如今股市投機過熱,現在情況可有好轉?”
“臣妾近期陸續將手裏不少股票拋出去,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住京城交易所的投機情緒,所以京城這邊其實還是良性的,特別咱們幾間重點企業着實賺錢。只是蘇州那邊的股市明顯過熱,聽聞不少富紳僱傭南洋僕耕地,專職於炒股,而今我孃家蘇氏絲綢的市值竟然已經超過聯合紡織!”蘇允兒苦澀一笑,亦是認真地彙報起來。
雖然北京交易所早在弘治十年便創建,而且取得巨大的成功。因地域的關係,江南的富紳想要參與股票交易相對比較困難,畢竟過來北京城一趟並不容易。
在多年連續的申請之下,朝廷於弘治十五年一口氣批了南京交易所、蘇州交易所、杭州交易所和廣州交易所四個地方交易所,讓更多的國民能夠參與進來,同時爲這些區域的企業提供了融資平臺。
其中蘇州交易所自誕生之日起,便是五大所交易所最爲活躍的交易所,股價的波動明顯過大,而估值水準更是冠絕全國。
以蘇氏絲綢爲例,雖然蘇氏絲綢每年的利潤十分可觀,但絲綢存在着很多的競品,而且這種上層市場的需求容易飽和。
反觀聯合紡織不僅佔據大明棉布市場龍頭老二的位置,而且大量的棉布出口到海外,甚至比皇家棉布做得還要好。
結果呢?在江南富紳們的瘋狂炒作之下,蘇氏絲綢的市值竟然超過更有前景且賺錢的聯合紡織,這種估值明顯不合理。
只是皇家內庫的股份主要集中在北京交易所這邊,而且兩地的距離過遠,他們想要通過拋售的方式給股市降溫會比較困難。
朱祐樘臉上露出苦澀之色,發現這個江南果然不安分。
即便大明王朝變得越來越好,但其實還會衍生各種問題。國人好賭,這確實是一個無法解決的頑疾,而今的股市恰好給這幫人投機的場所。
朱祐樘知曉有些事情不能干預太多,亦是說出自己的做法道:“朕已經着令戶部提高蘇州交易所的印花稅,同時打擊一些試圖操縱股市的行爲,但朕心裏還是隱隱有種不安!”
雖然蘇州交易所的投機過熱是一個問題,但朝廷一直通過印花稅徵稅,所以蘇州交易所這種現象反倒讓朝廷受益。
若說大明朝廷如今最大的底氣是什麼,那便是擁有十分健康的財政體系,完全可以面對任何的突發事件。
“陛下,蘇氏絲綢這些年確實十分賺錢,而蘇氏絲綢是蘇州交易所的門面。那邊的投資者沒有更好的選擇,所以才會搶購蘇氏絲綢,臣妾倒認爲這是好現象,那些泡沫亦會慢慢消化的!”香妃韓幼英又添一杯新茶,顯得十分樂觀道。
醫妃輕輕地點頭,亦是認可這個看法。
雖然都是交易所,但北京交易所能提供皇家船業、皇家紡織和聯合紡織這種優質的股票,而蘇州等地的企業起步比較晚,只能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王。
朱祐樘自然清楚現在代表世界科技的企業在北京交易所,伸手端起茶杯帶着一絲憂慮道:“民衆信心這個東西建起來很難,但喪失卻很容易。都說花無百日好,誰都保不準會出現什麼突發事件,咱亦得做一些壞的打算!”
他倒不太擔心北京交易所,畢竟而今的北京交易所等同於後世某國的科技含量很高的交易所,但蘇州交易所讓他看到了熟悉的影子。
華夏從來都不缺投機分子,而今大明王朝獨霸四洋,成爲真正意義上的海上霸主,這裏的紅利其實是十分可觀的。
由於這些年各行各業都賺錢,所以哪怕再蠢的人進入市場,他們都可以成爲股神。
只是華夏的股市並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一旦出現系統性風險,那麼股市便很可能出現大跌,而屆時又得有一批激進的投機者遭殃。
幾年前,他們可以將破產的百姓送往黃金盆地,但現在黃金盆地已經瓜分完畢,而且現階段不宜繼續往美洲大陸送人。
正是如此,他既要防範着蘇州交易所可能出現的股災,同時需要做好最壞的準備,這幫破產者此次得往哪裏送?
靜妃蘇允兒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儘管她十分聰慧,但終究沒有見過股市的大風浪,所以並不是十分明白朱祐樘的擔憂。
稍晚時候,三個兒子來到了這裏。
由於今天是靜妃的生辰,所以朱祐樘在西苑爲靜妃小小地慶祝一番。
隨着皇家成員是越來越多,這生辰宴幾乎是每個月都有,亦是給皇家帶來了幾分溫馨。
因靜妃喜歡燒烤,所以今日便在聽潮閣前,舉辦着一場別具一格的燒烤派對,而這裏的食材和香料自然是應有盡有。
“父皇,這是兒臣爲您烤制的,還請您嚐嚐!”朱厚烽是靜妃所出,顯得討好地送過來一串烤得金黃的雞翅。
朱祐樘看着眼前的幾個兒子,亦是不由感到一陣唏噓。
彷彿昨日還在呦呦待哺,眨眼間他們一個個都已經長大成人,特別自己的長公主亦是到了招駙馬的年紀。
朱祐樘從托盤拿起剛剛烤好的雞翅,便是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皇父,孩兒有一事不明,還請皇父賜教!”朱厚烽並沒有離開,而是一本正經地道。
朱祐樘對付女兒跟男子是截然不同的態度,於是板着臉道:“何事?”
朱厚烽跟兩個弟弟交換眼色,便將今日在北京交易所的見聞說了出來,末了進行總結道:“皇父,若是人人都投身於股市,那麼又有誰還會專於農事呢?!”
“北京交易所大廳中大概有多少人?”朱祐樘咀嚼着嘴裏香噴噴的烤肉,卻是不假思索地拋出一個問題道。
朱厚烽不假思索道:“兒臣估計有兩千人!”
“今國民幾何?”朱祐樘再度拋出一個問題。
朱厚烽認真思索片刻:“自父皇登基以來,百姓安居樂業,咱們大明的人口這麼多年一直持續增長。弘治十六年,戶部預估全國人口達1億,而今人口總數應該有一億兩千萬矣!”
一個王朝的幸福指數,往往都體現在人口增長上。弘治在治理的這些年,大明王朝的人口持續增長,甚至出現罕見的井噴現象。
在稅收方面,大明王朝採用了輕稅賦,這給百姓更多的生存空間。
在水利方面,大明王朝加強了水利建設,爲農業提供更堅實的基礎。
在自然災害方面,大明王朝成功治理黃河,採用更科技的方式治蝗,從而減輕了自然的危害。
在土地方面,大明王朝收復建州打造了東北糧倉,同時在美洲打造了黃金糧倉,而今大明王朝的糧食產業達到歷史之最。
在種子方面,大明王朝從美洲引進高產農作物,得益於土豆、紅薯和玉米的推廣,不僅給百姓提高了糧食產量,而且解決底層百姓的糧食問題。
正是在弘治的治理下,華夏迎來了第一個人口爆炸的時期,現在的人口比弘治登基時已經實現了翻番。
“你今日到北京交易所大廳看到的是兩千人在那裏投機,但全國一億兩千萬人,他們絕大多數都在勤勤懇懇耕作,豈不是管中窺豹乎?”朱祐樘的視野早已經是站在全局之上,於是進行反問道。
朱厚烽三兄弟聽到這一番話,不由得紛紛點頭,明白確實是他們看得不夠廣。只看到交易大廳瘋狂的投機者,但這兩千人放到全國,簡直是汪洋中的一滴水。
朱祐樘不想打擊自己兒子的信心,當即進行補充道:“你能看到股市過熱的一面,確實是有所長進。朕創立股市的初衷,則是希望國民能夠跟企業一起分享利潤,而今股市投機過熱,確實是要潑一潑冷水!”
“兒臣謹記皇父教誨!”朱厚烽等三人頓時生起喜意,亦是鄭重地表態道。
從小到大,他們最敬重自然是眼前這位雄才大略的父皇。
倒不全是因爲父皇所擁有的滔天權勢,而是他們的父皇深得臣民的愛戴,這讓他們作爲兒子亦是深深自豪。
在成長的這麼多年裏,他們親眼見證了北京城的變化,而百姓對父皇的擁護更是無以復加。只要是關於父皇的一切,外界都顯得十分感興趣,而父皇每次出行都必將造成萬人空巷。
朱祐樘知曉朱厚烽即將前往印度洋遊歷,亦是特意叮囑了幾句。
夜幕降臨,乾清宮內。
朱祐樘跟往常那般,在沐浴過後,便來到東暖閣翻閱來自世界各地的情報。
由於電報的運用,而今他手裏的情報不再是各地送來的原件,而是各地將情報彙報上來後,再由情報監進行抄寫送過來。
這種方式大大加強情報的傳遞速度,亦讓他這位皇帝更及時地得到各地的最新動態,從而作出最快捷的應對措施。
朱祐樘翻開來自印度洋的情報,不由得眉頭微微蹙起,竟然是一封來自洛迪王朝向印度洋總督府的一封求救信。(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