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萬國的使臣迎來了反哺時刻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餘人字數:4504更新時間:24/06/27 01:17:00
弘治七年的春節如期而至,整個京城洋溢着春節的喜慶氛圍。
鼓樓一帶顯得十分的熱鬧,主街道被擠得水泄不通,不過百姓的臉上都洋溢着笑容,特別購得年貨的家庭分明的高興。
以前都是的日子都是“關關難過,關關過”,現在大家整體的生活欣欣向榮,導致整個京城的年味十足。
特別在新年前的準備上,大家亦紛紛給自己的小孩準備新衣裳。
“這種新式的衣服就是好看!”
“我瞧我兒子他們的校服,當真是精神!”
“我家小孩惦記尼龍扣的衣服好久了,今天剛穿上甭提他多高興了!”
……
春節是一段難得的悠閒時光,而今閒下來的婦人亦是聚到一起拉家常,現在尼龍扣的衣服成爲時下談論的焦點,亦是現在京城時尚的代名詞。
在尼龍新材料橫空出世後,原本最初的發展方向是魚線和魚網,事實上這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但隨着皇家布行推出尼龍鈕釦,並且對傳統的服飾進行了改良,導致這種高級釦子衣服很快風靡京城。
特別國子監率先採用尼龍鈕釦,更是爲名下的學院推出新式的尼龍鈕釦校服。
這釦子一扣,整套衣服便穿好了,整個人顯得更加的精神抖擻,故而從去年夏天便已經出現了一種流行的新趨勢。
“此等衣服不倫不類!”
“如此做法,將禮統置於何地?”
“此等歪風邪氣,應當進行遏制!”
……
在面對新式的尼龍扣衣服的時候,很多保守派的士大夫跳出來進行指責。
雖然他們直呼有辱斯文,但亦有着喜歡新奇的百姓,特別尼龍扣衣服在國子監流行成爲趨勢後,廣大的百姓對尼龍扣的衣服顯得十分的嚮往。
有了市場需求後,自然就不乏追逐利潤的人。
即便不像後世的衣服那般花哨,但亦已經有了傳統中山裝的樣式,最令人嚮往的還是那一顆顆五顏六色的尼龍扣。
至於弘治統治下的朝廷,對這種事情自然不會反對,甚至還在暗地裏默默地推了一把。
即便是一顆不起眼的鈕釦,只要將它放到對的地方,同樣可以引領潮流,甚至是改變如今守舊的社會。
“好看倒是好看,但就是太貴了!”
“可不是嗎?都差不多頂咱們縫兩件衣服了!”
“現在就興這個,孩子也喜歡,穿出來倍有面子!”
……
雖然百姓的接受度沒有問題,但針對尼龍扣價格過高的問題,亦是讓她們產生了一種無奈的情緒。
偏偏地,尼龍扣衣服是時下的潮流,甚至代表着一種身份,你不穿甚至還顯得低人一頭。
尼龍扣火了,尼龍扣衣服火了,一切都朝着好的方面在發展。
弘治七年,元旦大朝會。
朝鮮、北順和日本等使者紛紛來到了這裏,在看到眼前這座雄偉的奉天殿,亦是默默地因爲大明王朝的強大而感到緊張。
文武百官亦是依次走在殿中,雖然大明朝廷難免要面對各種問題,特別財政的開支過大,但如今強大的大明王朝讓他們的腰桿挺得筆直。
朱祐樘在升朝後,來到了龍椅上淡定地坐下,目視着跪倒在自己面前的羣臣,而後打量宣進殿中的使者。
如今整個人越發的成熟與穩重,雖然七年的時間不長不短,但已經在萬國建立了屬於大明的絕對威望。
特別大明去年派艦隊繞道馬六甲從印度洋進攻白古國,雖然現在白古國還是一個王國,但誰都知曉那個六歲的白古國王僅僅是汪直所扶持起來的傀儡。
遠在印度洋那一頭的王國都被大明王朝輕輕鬆鬆面臨滅國的命運,他們身邊南洋、東海,又有什麼能夠跟大明叫囂呢?
雖然熟悉的流程,但今天的使臣團感受到王越等重臣的虎視眈眈,特別新晉的武勳鐵象山像是要吃人。
“我們朝倉家願獻生鐵五千斤!”
“我們馬尼拉國願獻生鐵一萬!”
“我們朝鮮國願向天朝獻生鐵五萬斤!”
……
面對大明方面的潛在威脅,在此次的大朝會上,卻是出現了不一樣的聲音,各國的使臣紛紛向大明通過獻鐵表達他們的忠心。
各國都擁有生鐵的產能,現在得知大明王朝能修建京津鐵路,偏偏禮部官員逐個找他們溝通,故而亦是十分上道地增加了貢品。
當然,琉球的使臣此時已經滿頭大汗,因爲他們的生鐵一直依賴於福建。
朱祐樘不是一個迂腐的皇帝,如今帝國的財政面臨困難,京津鐵路需要大量的生鐵,所以自然是接受這幫一心只想沾大明便宜藩屬國的誠意。
各國或多或少都擁有鐵礦石資源,他們其實不必將鐵礦石運到大明,只要奴役他們的百姓開採鐵礦和鍊鐵,然後將生鐵運送到碼頭即可。
之所以他沒有選擇武力擴張,其實亦是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畢竟奴役的事情往往是自己人做得更加輕車熟路。
朱祐樘面對這幫懂事的外國使臣,不由得滿意地點了點頭,便給旁邊的郭鏞遞了一個眼色。
“朝鮮加賜銀元三千!”
“馬尼國加賜銀元六百!”
“北順國加賜銀元三千五!”
……
郭鏞對朱祐樘點了點頭,便對各國的使臣給予了贈幣。
現在大明王朝的回禮顯得簡單粗暴,以前都是回贈大明的拳頭產品,但現在直接賜銀元,任由他們隨意揮霍。
各國的使者原本還頭疼採鐵和鍊鐵的事情,但聽到這些恩賜後,眼睛不由得紛紛地亮了起來。
眨眼間,新春佳節結束,一切彷彿又迴歸到平靜之中。
河北村,這是一個位於北京城北郊的小村子。
原本這個村子名不經傳,自從因高利貸而走投無路的餘明到京城的一番傳奇之旅後,河背村亦跟着餘明火了一把。
餘明有幸見到當朝天子弘治,而且成爲朝廷廢除高利貸的典型案例,導致他這個高利貸的負債者順利脫離苦海。
已經數年過去,餘明正站在村邊的曬穀場上。
現在他不再是被高利貸逼得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樣,雖然四十多歲的人看起來仍舊五十幾,但整個人明顯更加的精神。
由於他是河北村千百年以來,第一位有幸面見過天子的人,而今他衆望所歸成爲了河北村的村長。
餘明在出任村長後,亦是大力鼓勵大家種植棉花,同時鼓勵村裏的女人紡織,導致整個村子生活是越來越好。
原本很多人都以爲棉花價格會大幅跳水,只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大明海外市場不斷做大,而棉花的經濟效益一直很高。
至於紡織更是不愁銷路,現在大明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很多人不再僅限於吃飽穿暖,而且開始追逐尼龍扣衣服,導致布料同樣有很大的需求市場。
餘明看着村子裏的變化,特別絕大多數村民都穿着新衣,心裏亦是思緒萬千。
原本他在村子推動棉花和紡織,其實心裏有着幾分報恩的味道,向那位給予自己新生的帝王增加微薄的助力。
結果呢?他有沒有幫到皇帝另說,反而帝王所指的方向成就了自己,讓他成爲一個受村民尊敬的好村長。
“村長,這真的能行嗎?”
“村長,咱們以前挖井可是死過人的!”
“村長,要不您再考慮考慮,真出人命不好交代啊!”
……
村民在得知村長餘明竟然要挖一口新井,初時顯得十分的亢奮,但很快卻是紛紛表達自己的擔憂。
河背村的田地雖然得到天然河道的灌溉,但這裏的土質十分鬆軟,因此直到如今都沒有井。村民長年的生活用水都是二裏外的泉水,或是不太乾淨的河水。
“挖井是朝廷鼓勵的,我亦相信皇家挖井隊的實力,咱們跟他們說明情況,到時再給他們加錢!”餘明這些年亦是多了幾分帶頭人的魄力,顯得力排衆議地道。
現在的村民都已經見識到餘明的領導力,看到村長堅持要請來挖井隊,亦是紛紛表示同意。
幾日後,隸屬於皇家建築之下的挖井隊帶着他們吃飯的傢伙進扎村子,村莊的氛圍隨之變得熱烈起來。
“放心好了,咱們的人不會出事,你們亦不需要額外給我們加錢!挖井,我們可是專業的!”領隊的人是皮膚黝黑的中年人得知情況,當即拍着胸脯保證道。
挖井隊的工人們身着統一的工裝,竟然採用了尼龍釦子,而腳下竟然是尼龍鞋,顯得隆重地燃燒錢了鞭炮舉行挖井開工儀式。
他們在選定的一塊寬闊空地中,然後熟練地豎起一個井架,接着便搭好帆布帳篷,準備展開工作。
挖掘開始了,工人們輪流揮舞鐵鍬,將鬆軟的泥土一鍬一鍬地挖出。他們動作嫺熟,配合默契,很快就挖出了一個深深的坑洞。
隨着挖掘的深入,四面牆壁已經開始滲水。
工人們再挖幾尺,結果發現四面牆壁不僅滲水,而且泥土已經出現崩塌的徵兆。
“你們不能再挖了,再挖又要塌方埋人了!”餘明一直在上面盯着,而今亦是驚慌地站出來阻止道。
“餘村長,放心好了,挖井我們是專業的!”領隊顯得十分自信地拍了拍餘明的肩膀,而後對着自己的手下道:“開始吧!”
隨着話音落下,在下面挖井的人被吊了起來。
餘明看到竟然將人吊起來,卻是更加的困惑。
按說這個舉動是要放棄了,但從剛剛領隊的話語,卻不像是要放棄的模樣。
答案很快揭曉,工人們運來了水泥圈。
這些原本十分散亂放在外面的水泥圈,隨着他們十分熟練地操練放到新挖的井裏,竟然組成了一個水泥井壁。
這個過程需要極高的耐心和精準度,因爲稍有疏忽就可能導致井壁坍塌,前功盡棄。
“餘村長,接下來的操練不能對外公佈了,還請先行迴避。再給我們一日的時間,保證交給你們一口新井,挖井我們是專業的!”中年男子拍着餘明的肩膀,顯得自信滿滿地道。
餘明雖然對挖井的操作顯得十分好奇,但還是十分痛快地點頭同意迴避。
一日後,在村民們期盼之中,新井落成。
這口新井比他們預期要深得多,而且井裏的井水清冽,還帶着一點甜味,讓所有村民都十分滿意。
“這是你們挖井的錢,若是少了,我們其實可以再加點!”餘明捧着銀元捧上,顯得頗有誠意地道。
中年男子接過錢袋,顯得十分豪爽地道:“咱們都是合理收費,你們這口井並不費勁!若是附近村莊需要挖井的話,還請介紹他們聯繫我們挖井隊!挖井,我們是專業的!”
“好,我一定會給您介紹!”餘明現在已經徹底贏得村民的擁護和愛戴,顯得心情大好地表態道。
其實河北村並不是第一個使用水泥井的,而是這種新興的建築材料已經進入了北直隸地區,很多需要深井的村莊都請他們前去挖井。
當然,其實最初還是北京城的大富之家,他們對好品質的水泥井需要更強烈,所以水泥井早已經成爲一個比較成熟的服務業。
大明王朝像是一艘正在行駛的艦隊般,從紡織業開始,而今一步步進行延伸到各行各業,正朝着美好的未來駛去。
眨眼間,已經是三個月後。
經過天津造船廠這些年的傾力打造,明遠寶船不僅加了鐵皮,而且還進行了不斷改良,成爲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戰艦。
大明王朝第三次前往美洲大陸的艦隊已經從天津港出發,有了前兩次的航行經驗,此次明顯更有章法,特別航海圖更加的詳細。
這支艦隊一路南下,在呂宋城完成最後一次補給後,便以關島爲跳板,駛向了茫茫的太平洋海域。
由於對航速和時間都有了概念,在知曉要在海洋飄蕩幾十天的時間,由於已經提前知曉情況,反倒不再那般的難熬。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領航人是美洲總督,不過這位美洲總督不再從文官集團中挑選,而是一位太監。
汪直出任印度洋總督奇襲白古國,讓世人不再戴着有色眼鏡看待太監,而是從中看到太監身上的軍事才能。
此次的美洲總督頗讓人意外,竟然是軍機處的張永。
張永現在可謂是位高權重,只是此次想要掃除人家對他進入軍機處的質疑,故而主動申請前往美洲大陸。
他要世人看到成化朝出了汪直,弘治朝亦有他這個不弱於汪直的張永,如今更準確的稱呼是鄭永。
此次出航終於得到皇帝的認可,他跟隨乾爹的張姓已經去掉,得到當今天子弘治御賜的鄭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