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京山風波3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餘人字數:3351更新時間:24/06/27 01:17:00
    縣獄外立着一塊石碑,卻見上面寫着“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而剛剛還在公堂上替爲自己辯解的胡大牛已經撞死在石碑前。

    胡大牛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那張臉比黃土還要深沉,雙手滿是老繭,頭髮已經花白,只是眼睛已經永遠閉上了。

    王越看到死在石柱下的胡大牛,看到這個以幹活快而洋洋自得的老實莊稼人,一直強忍着的淚水終究還是噴涌而出。

    明明大家都身處在一個太平時期,結果一個如此純樸的人竟然就這般死了,帶着滿腹的冤屈離世。

    這並不是他所追求的世道,亦不是他率領北邊將士想要守護的世道,華夏的世道不該是這般模樣。

    黎光明跟肖知縣一起過來,只是看到王越竟然爲一介草民痛哭,對這個叛離文官集團的人更是鄙夷。

    “死……死了?這……這該如何是好?”肖知縣看到胡大牛果真撞死在石碑下,亦是慌了神地喃喃道。

    黎光明對這種事情似乎已經見怪不怪,對着肖知縣淡淡地道:“你此案是據實而判,這個刁民羞憤難當,又不願輸粟贖罪,故而自尋短見,與你又有何干係?咱們湖廣新任的臬臺跟老夫有交情,你如實上奏按察司,老夫保你無恙!”

    “對……對,下官如實上報!”肖知縣回過神來,當即連忙點頭地道。

    天空顯得越發的陰沉,似乎就要下雨一般。

    王越跪在胡大牛的屍體邊上,終於忍不住大聲吼道:“如實?這是哪門子的實情,你們的心是被狗吃了嗎?”

    那些旁聽的百姓或許通通都被矇在鼓裏,但這兩個人怎麼可能不清楚是怎麼回事,甚至鹽行和茶館掌櫃的僞證正是黎光明所爲。

    現在逼得胡大牛撞石而死,這兩個人竟然一點自責之心都沒有,竟然在這裏迅速制定推卸責任的方案。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簡直不知所謂!肖知縣,今日撞了晦氣,你的酒席撤了,咱們兩人改日再聚!”黎光明發現王越活該被文官集團排擠,當即袖手離開道。

    肖知縣原本想要送黎光明,但看到屍體還在這裏需要處理,便是諂媚地拱手道:“黎大人,請慢走!”

    一縣之地沒有進士官還好些,但如果有了在官場吃得開的退休官員,他們這些知縣當真只能是夾着尾巴做人。

    黎光明大步走出縣衙大門,門前已經有一頂轎子在等候,對匆匆迎面走來的兩個年輕人蹙了蹙眉頭。

    管家迎上前來,同時彙報一個好消息道:“老爺,城東的曹公子昨晚在賭坊輸了精光,剛剛表示願意將家中的百畝田產賣給我們!”

    “這些事情不需要跟老夫說,省得別人錯以爲老夫鍾愛兼併田產!”黎光明瞥了一眼管家,顯得有所不滿地告誡道。

    “是,是,老僕失言!”管家上前掀開轎簾,便連連認錯地道。

    黎光明正準備上轎回宅,突然聽到街道的南邊有動靜,不由得扭頭望過去,便是見到了滾滾菸灰。

    一幫人策馬而來,行人莫不是紛紛避讓。

    雖然京山縣由於賣低價鹽,所以周圍地區的百姓紛紛涌來這一座城,但不可能出現如此大的陣仗。

    黎光明不認爲肖知縣能吸引來什麼貴人,故而心裏便多了一份期盼,當看到一個身穿三品官服的官員之時,臉上當即浮現了燦爛的笑容。

    籲!

    領頭的三品官員注意到站在轎子前的黎光明,待到近處便勒緊了繮繩,兩個前蹄隨即輕輕地揚起。

    “臬臺大人,你若不先修書一封知會,要是得知您前來京山視察,下官必讓人灑水十里相迎!”黎光明看到來人正是新任的按察使楊繼宗,當即熱情地迎上前道。

    楊繼宗看到黎光明亦是鬆了一口氣,亦是十分開心地道:“光亨賢弟,你今在京山城,爲兄便可心安矣!”

    “此話怎講?”黎光明對楊繼宗的突然造訪原本就有所不解,而今更是困惑地道。

    楊繼宗知道黎光明善於逢迎,而今又是在黎光明的地盤,像是看破一切般地道:“王公至此,汝定已盛情款待,不知可是安頓家中?”

    “你來找王越?”黎光明的眼睛一瞪道。

    楊繼宗亦是愣了一下,便反問道:“不然呢?”

    每個官員都有不同的故事,而楊繼宗的故事同樣十分精彩。

    楊繼宗出生於山西陽城,只是此時的楊氏一族還不是陽城四大望族之一,僅僅是一個因販鹽而擺脫農耕的普通小宗族。

    天順元年進士,嘉興府擔任知府期間爲官清廉,後因兩件事而聲名大躁。

    第一件是御史孔儒突然闖進嘉興府衙後宅,打開楊繼宗的箱筐察看,結果裏面僅僅只有幾件舊衣服。

    第二件是楊繼察進京敘職,成化帝問汪直:“朝覲官中誰廉潔?”,汪直回籤說:“天下不愛錢的,只有楊繼宗一人”。

    正是汪直的這一句話,楊繼宗得到了“成化年間明朝天下第一清官”的稱號,毅然成爲了清流的重要成員。

    嘉興知府九年任滿,楊繼宗被破格升爲浙江按察使,後巡撫順天期間矛頭直指宦官諸多弊病,更是上疏請求成化帝召回出鎮太監,故而被成化帝貶雲南副使。

    朱祐樘繼位,楊繼宗當即便得到吏部的提拔,從偏遠的雲南升回湖廣,而今出任正三品的湖廣按察使。

    “王公在縣衙裏面!”黎光明得知這位前程似錦的官員並非是來京山跟自己敘舊,便失望地指着縣衙大門道。

    楊繼宗翻身下馬,將馬鞭丟給身後的隨員,顯得意氣風發地走進了京山縣衙。

    咦?

    黎光明正要跟着進去,結果看到楊繼宗後面跟着一衆身穿鬥魚服的錦衣衛,不由得困惑地打量着這一行人。

    “下官有失遠迎,還請臬臺大人治罪!”肖知縣得知楊繼宗前來,便是急匆匆地迎了出來跪禮道。

    “王公,本官尋你好苦啊!”楊繼宗看到那邊的王越,當即便熱情地打招呼道。

    原本他已經到了結屋山岩下尋找王越,得知王越竟然來到京山縣,當即帶着從京城下來的錦衣衛一起前來,而今終於是見到了王越本人。

    王煜和胡軍已經辦事歸來,王煜將一個如銅虎鈕鎮紙遞給了王越,而胡軍則是跪在地上抱着自己爺爺痛哭。

    王越接過那方鎮紙,心中的悲意更甚,只是看到身穿三品官服的楊繼宗出現在這裏,便是不由得困惑地打量這個大明第一清官。

    “王公,這是按察司使日前接到朝廷頒下來的除罪文書,因本官剛剛到任差點誤了您的要事,還請恕罪!”楊繼宗將免除公函拿出來遞給王越,便是鄭重地道歉道。

    啊?除罪?

    黎光明聽到王越毅然得到朝廷除罪,不由得吃驚地瞪大了眼睛。

    既然朝廷已經將王越除罪,那麼王越不僅不需要再謫居安陸,而且還有可能得到朝廷的重新任命。

    當然,這其實僅僅只是一個理論上的可能,但王越早已經被排擠到文官集團之外,而今天子又是一個善於納諫的好君王。

    “王大人,聽旨!”錦衣衛頭領陸鬆走上前,舉起手中的聖旨道。

    楊繼宗並不曉得這份聖旨的內容。此次說是給王越傳送除罪文書,但其實是替這幫從京城下來的錦衣衛引路的,同時想知道王越會被朝廷如何任命。

    “罪臣王越恭請聖安!”王越隱隱猜測自己要被重用,便跪在地上道。

    陸鬆答了一句,而後展開聖旨念道:“聖躬安!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在東宮之時,便聽先帝曰:越在大同則大同安,越在延綏則延綏安,越在寧夏則寧夏安……今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特命爾督同兩淮巡鹽御史並運司官親歷各場,查盤清理……賜王命旗牌,除三品奏請,其餘就便拏問如律,欽此!”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總理鹽政?

    不說黎光明和肖知縣,哪怕湖廣按察司楊繼宗都瞪大了眼睛,萬萬沒有想到王越竟然被新君委以如此重任。

    且不說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是貨真價實的正三品京官,而整治鹽政關係着大明第二大的稅種收入,王越比被貶之前還要顯赫了。

    “臣王越領旨謝恩!”王越早前做個自己會被新君重起的夢,不想真的成爲了現實,便飽含熱淚地領旨道。

    原本他對政勢的慾望越來越淡,但經歷此間的種種,他意識到華夏最可怕的敵人或許不在北邊,而是在這吃人不吐骨頭的官紳階層中。

    “王大人,恭賀高升!”楊繼宗原本對升回湖廣按察使還十分滿意,但看到王越一步便重返朝堂之上,亦是帶着嫉妒的心理恭賀道。

    肖知縣發現王越望向自己,當即是滿臉的諂笑。

    只恨自己此次是有眼無珠,竟然不懂得巴結這個謫居之人。

    若是能抱上這根粗大腿,再不濟亦能撈個同知、知府,而不是要在京山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熬到退休。

    “筆來!”

    此話一出,當即便有機靈的書吏匆匆送上隨身攜帶的筆。

    王越現在已經得到了皇恩,搖身一變成爲了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對這世間的不公不再是力不從心,更不會有公義而不能伸張了。

    此刻他的氣血上涌,胸中的意氣宛如噴涌的泉水般,持筆來到旁邊的那面白牆上,當即刷刷地寫下一首詩。

    《贈胡大牛詩》

    謫居古郢兩年多,往事傷心無奈何。

    正是秋收歡樂事,不知鹽政已成虎。

    可憐貧家欲食鹽,百里之地信作閒。

    今日皇恩突然至,老邁持刀再少年。

    ……

    詩成,擲筆,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