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炸餜子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圓頭圓肚皮字數:2510更新時間:24/06/27 01:12:52
    竈火很旺,燒鍋也快,沒一會兒,鍋中的豆油就熱了。

    白慶樺在一旁看着,正要開口提醒,就看到姜聰已經動手從面盆中揪出了一團面來,放在案板上,攤成了長餅狀。

    拿過一個夾着木質把手的不鏽鋼片,姜聰飛快的將麪餅切成了一個個長度一致的長條。

    白慶樺後方,負責直播的攝影師跟隨其後,直播間裏,不少觀衆都在看着比賽。

    直播間裏,觀衆總是出出進進,十幾分鍾就能換一撥人。

    看到鏡頭對準姜聰,很多新觀衆都發着彈幕抱怨了起來。

    “這不是在炸油條嗎?有什麼好看的?”

    “人家都在包海蔘包子,這邊居然在炸油條?”

    “用油條參加點心比賽,也是沒誰了。”

    “我也會炸油條,早知道我也參加比賽去了。”

    白慶樺看不到直播間裏的彈幕,他只是看着姜聰手下被切開的面胚,嘖嘖讚歎了聲:“這面和得真好。”

    幾個點心組評委也跟在後方,聞聲附和:“彈性很強,下刀切開後,面胚自己回彈收縮,像橡皮筋一樣。”

    “這是西域省的八一特級麪粉,筋度是全國最好的。”

    白慶樺現學現賣,替姜聰解釋了句。

    “那怪不得。”

    幾個評委恍然大悟:“西域省的麪粉的確好,當地的拌麪過完涼水像橡皮筋一樣,其他地方的麪粉都做不出那種口感來。”

    說話間,姜聰已經把油條的面胚切好了。

    他往面胚上刷了點油,將兩根面胚摞起,用一根筷子在上面輕輕按壓了下,就捏着兩頭一扯,隨後回身放進了燒熱的油鍋裏。

    面胚入鍋後先是往下一沉,跟着就冒着氣泡,漂浮了上來。

    在油鍋高溫的浸炸下,面胚迅速鼓起漲大,膨脹了好幾倍。

    姜聰站在鍋邊,拿着一雙長長的木筷子,不疾不徐的撥動着面胚。

    白存本在一旁看着,忍不住低聲嘟囔:“一次就炸一根?外行…”

    白慶樺離得近,聽得清楚,當即回身糾正:“這可不是外行,真正會炸餜子的,都是一根一根下鍋的。

    同時下鍋多了,油溫就會降低,影響口感。

    炸餜子一小時最多也就出25斤,這都是有數兒的。

    你爸小的時候就喜歡吃炸餜子,早上去排隊,一排就是半個小時,就是爲了等新出鍋的餜子。

    那時候買餜子可麻煩了,都得看着人家一根一根的炸,還不能催,催就是外行,不會吃。

    像那不會吃的,就去大籮筐裏買夜裏炸好的,放了半夜,熱餜子都皮條了,吃的時候得用牙往下拽,那就不叫餜子了。”

    聽着白慶樺的解釋,直播間裏頓時有不少上了歲數的觀衆都被勾起了回憶。

    “的確,那時候想吃到順心順口的餜子,都得靠關係。”

    “徐姐,來倆餜頭!我們關係戶!哈哈!現在的孩子估計都沒聽過這段相聲了。”

    “說話的這是白慶樺吧?果然是內行,我年輕那時候,買餜子可困難了,都得和大餅、烤餅、燒餅、饅頭、蒸餅一起搭着賣,因爲餜子好吃啊!屬於緊俏貨,根本不夠賣的。”

    “我在當年就是關係戶,直接上裏屋買,三兩餜子,半斤大餅,根本不排隊。那些排隊的還說我,有什麼好說的?我就告訴他們,他們一個個的,哪個都比我有權有勢,我就這麼點兒關係了,還不讓我用?他們聽了就沒話說了。”

    “我家以前就是開副食店的,跟早點鋪就有關係,天天都能吃到熱餜子,再配一碗漿子,小碗漿子大碗盛,只要三分錢,吃着真香!”

    “你們都是吃家,我以前幹過早點鋪,別提了,可遭了大罪了我。

    每天夜裏三點我就得上班,屋子裏好幾個大爐竈,一個炸餜子,一個烙大餅,一個熬豆漿,一個熬老豆腐滷子,一屋子油煙。

    冬天還好些,夏天那真是熱得渾身褲褂像是從水裏撈出來的一樣。

    那時候大飯館裏挨着爐子上班的,每天都有一毛錢的烤火費,我們早點鋪的一分錢都沒有。

    現在想想,那時候都不知道是怎麼熬下來的。”

    一時間,直播間裏像是開起了憶苦會,觀衆人數居然上漲了不少。

    而鏡頭前,姜聰已經將第一根餜子炸好了。

    “……八,九,十。”

    白慶樺在心中暗暗數着姜聰翻動餜子的次數。

    數到十之後,他就看到姜聰夾着餜子,把它拎了出來,放在了架子上潷油。

    “不錯。”

    他滿意的點了點頭。

    白存本在一旁聽着,一臉疑惑的問:“怎麼就不錯了?”

    “炸餜子一般都是翻動八到十下,不能多也不能少。”

    白慶樺耐心解釋:“如果翻得多了,就說明油溫不夠,外層炸得不夠酥脆。

    如果少了,就說明油溫高了,容易炸糊,裏面還不熟。

    能控制在八到十下,就說明火候控制是合格的。”

    “……”

    白存本聽得一臉怪異。

    炸個餜子而已,還能有這麼多講究?

    白慶樺說完後,就看向了炸好的油條,上下仔細打量了一番,隨即忍不住讚歎:“炸得好啊!標準的津門棒槌餜子,一尺長,棗紅色、不開條、不並條、不落綿、不大頭小尾,這麼好的手藝,我已經好多年沒見過了。”

    說着,他有些好奇的衝姜聰問:“你這個炸油條的手藝是跟誰學的?”

    姜聰已經又下了一根面胚了,聞言笑着反問:“要不您再猜猜?”

    “這個好猜,我吃了一輩子津門餜子了,還能猜不出來?”

    白慶樺哈哈笑了聲,隨即沉思分析:“要說津門炸餜子炸得好的老師傅,我基本上都認識。

    首善街俊聲號餜子鋪的王嶸,HB區的王雲青,他們的餜子我都吃過。

    不過你這個手藝,像是HQ區丁字沽新村回民食堂的劉屹洪炸的。

    他的餜子是津門標準,我吃了幾十年了,絕對不會認錯。”

    姜聰笑了笑,沒有否認:“您猜得真準。”

    “真是他啊?”

    白慶樺很是驚奇:“他都退休十好幾年了,你居然能跟他學到手藝?真不容易啊!”

    不光他一臉驚奇,後方的幾個評委也驚訝問:“你是跟劉師傅學的炸餜子?”

    他們就是做麪點的,自然也學過炸餜子。

    而炸餜子這一行,劉屹洪就是天花板了。

    他還靠着炸餜子,拿過津門市的市級勞模。

    幾個評委也跟劉屹洪學過,但卻只學了個大概。

    炸餜子雖然看着簡單,可想炸到劉屹洪師傅的那種水準,最少也得三五年的潛心功夫才行,時間成本太高了。

    可姜聰炸出的這根餜子,卻和劉屹洪師傅炸的幾乎沒有差別了。

    直播間裏,也有知道劉屹洪的觀衆。

    “哎呀!是跟回民食堂劉師傅學的炸餜子?怪不得看着這麼地道呢!”

    “這餜子是炸得好啊!標準的津門棒槌餜子,看着就酥香。”

    “回民食堂的炸餜子,我的童年回憶啊!是真好吃!”

    “我二十年前去津門,被朋友帶去回民食堂吃過一次炸餜子,至今記憶猶新!”

    鏡頭前,白慶樺打量着潷好了油的餜子,忍不住吞嚥了口口水,問:“這根我們先嚐嚐,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