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燔、炮、炙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圓頭圓肚皮字數:2289更新時間:24/06/27 01:12:52
    聽着吾甫爾的寬慰,姚窕反而更心疼了。

    眼看姜聰下來,她趕忙拿過一塊洗乾淨的毛巾上前,遞給了姜聰擦手,一邊上下仔細檢查着姜聰的身上,生怕他有哪裏受傷。

    “我沒事。”

    姜聰笑了笑,一邊拿出手機,看了眼時間。

    蔡闌也來到了饢坑近前,探頭看了眼饢坑內部。

    馮陽也跟在一旁,伸着脖子觀瞧,比蔡闌看得還認真。

    “先讓它烤着吧!”

    姜聰說着,就拿過了一旁的毛氈蓋墊,蓋在了坑洞上。

    “原來【魚羊炙】是用燜烤做出來的啊!”

    馮陽一臉驚奇的感嘆:“怪不得我怎麼也做不出蔡生想要的口感。”

    蔡闌深以爲然:“真正的【魚羊炙】,肉質真的是外酥裏嫩,酥也夠酥,嫩那真是嫩得不像話,咬開以後,真的是入口即化,用舌頭一抿,肉就化開了。”

    姚窕這時候才把注意力收回來,放在了姜聰剛剛做的【魚羊炙】身上。

    略一思索,她有些疑惑的問:“就算用燜烤,也沒辦法做到入口即化的口感吧?

    燜烤的肉還是會有嚼勁的,只是外層會烤出脆殼,肥肉的油脂會被逼出來,口感會更酥脆。

    但瘦肉的水分也會流失更多,口感還會更硬一些,怎麼做到入口即化呢?”

    馮陽被她這麼一提醒,也反應了過來。

    燜烤也是一種烤制的方法,優勢是會有煙火氣,有焦香味。

    但入口即化的口感,向來都是蒸、煮、燉等蒸汽或水烹飪技法掛鉤的。

    用熱源直接烤制的食材,怎麼可能既有入口即化的口感,又有外部的焦香酥脆呢?

    蔡闌同樣無法回答這點,於是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在了姜聰的神色。

    姜聰微微一笑,開口解釋:“燜烤的確會有水分過多流失的缺點,但誰告訴你們,我是在燜烤了?”

    他這話頓時讓在場衆人都懵了。

    “這不就是在燜烤嗎?”

    馮陽指着饢坑,不解問:“燜烤就是西域燒烤最大的特點,而且你還加了蓋子,這不就是在燜烤嗎?”

    “燜烤是把食材直接放進去烤,我是把食材直接放進去的嗎?”

    姜聰的反問讓馮陽一愣,卻沒能回答出來。

    因爲姜聰是用錫紙包裹着食材,放進去烤的。

    如果從這點來講,這有點像滇省的特色做法包燒,只是把芭蕉葉換成了錫紙。

    但錫紙之中又不是單一的食材,還有一層魚脂皮,魚脂皮的下方纔是主料羊肉。

    而且這還不算完,主料羊肉裏還有魚籽,按照烹飪技法,應該算釀。

    分析着做法,馮陽一時間犯了難。

    這道菜看着簡單,但仔細分析起來,卻用到了好幾種不同的烹飪技法,講究得不得了。

    單從加工方式而言,他居然一時間沒辦法準確的給這道菜做出分類。

    這讓他一時間有些尷尬,額頭不由得滲出了一層細汗。

    作爲香江知名的米其林級別名廚,又是蔡闌的私人廚師,他居然連一個年輕人的烹飪手法都看不懂。

    這要是傳出去,他以後還怎麼混?

    見他尷尬,姜聰怕他下不來臺,就提醒了他一句:“你知道的烤法有哪幾種呢?”

    馮陽聞言,下意識的回答:“我知道的有明火烤,炭烤,燜烤……呃……還有素燒,鹽燒,味增燒,蒲燒……”

    他說着說着卻忽然說不下去了。

    因爲他發現自己歪了樓,說到日式燒烤去了。

    見他遲疑,姜聰順着他的話口寬慰:“說得沒錯的,燒其實就是唐宋時期對燒烤的叫法。

    其實本來是應該叫燒的,烤這個字的歷史很短,古代是沒有的。

    這個字是三十年代初期,齊白石經常去BJ南城的宛家吃烤肉,幫烤肉店提名,依照形聲法造的字。”

    蔡闌顯然也知道這個典故,笑着補充:“鐘鼎本無此烤字,此是齊璜杜撰,我還見過這塊牌匾,我去那家吃過烤肉,味道還可以的。”

    “沒錯,齊璜就是齊白石的名。”

    姜聰點了點頭,解釋:“所以烤這個字其實是很年輕的,連百年歷史都沒有,但它所代表的技法,卻是人類最古老的烹飪技法。

    因爲從人類掌握火開始,學會的第一種烹飪技法,就是燒烤。

    馬家浜文化遺址中,曾經出土過腰檐陶釜和長方形橫條陶燒火架,說明在新石器時代之前,咱們就已經掌握燒烤技術了。

    在古代,燒烤一共有三種技法,分別是燔、炮、炙。

    燔烤就是把整隻的動物放在火上去烤,演化到後來就是烤全羊。

    炙烤是把肉穿成串,放在炭火上烤,也就是現代烤串的前身。

    《孟子》裏就有記載,公孫丑問孟子,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回答膾炙哉,意思是膾和炙是人人都喜歡的,說明在前秦時期,炙烤就已經是人人皆知的美食了。”

    聽着姜聰的解釋,直播間裏彈幕飄飛。

    “好像還真是哎!烤肉還真就是人類最早掌握的烹飪技法,就是拿火燒唄!”

    “這麼說起來,我下班後去樓下吃些烤串,和古代的官員下朝以後去街邊吃烤串,其實沒什麼分別啊!”

    “原來幾千年過去了,我們和老祖宗吃飯的方式沒有什麼變化啊!也就是食材不同罷了。”

    “生活在現代還是很幸福的,古代可沒幾個人能天天吃肉。”

    蔡闌欣賞的看着姜聰,笑問:“你還看過《孟子》啊?”

    “也沒有,只是瞭解了下膾炙人口的典故而已。”

    姜聰笑了笑,繼續補充:“古代的第三種烤法是炮烤,這種烤法比較特殊,是先把食材用草或者溼泥包裹起來,然後再放到火裏去烤。

    演化到現代,就變成了叫花雞,荷葉雞,包燒,竹筒飯等等的做法。”

    一旁的馮陽聽到這裏,突然被點醒,趕忙開口:“對啊!你這是類似叫花雞的做法,就是炮烤!呃……不對啊?”

    他說到一半,卻又疑惑了起來:“你只是用錫紙包着烤,也沒用泥巴啊?”

    “誰說炮烤一定要用泥巴了?”

    姜聰笑着解釋:“炮烤的目的是用物體隔絕熱源的直接烤制,封鎖食材裏的水分,讓內部的食材熟成度更高,質地更嫩,口感更好。

    正宗的叫花雞,外面的泥還要用酒罈封泥,來讓封泥裏的酒香入到裏面的雞裏,增加風味。”

    說到這裏,姜聰回身打開了饢坑的蓋子,感受了下饢坑裏的溫度,就指着裏面貼近炭火的錫紙卷示意:“我沒有用封泥來借味,我用的是魚腩,來讓羊肉借魚脂香,這其實也是一種炮烤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