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三郡叛亂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一騎若游龍字數:2615更新時間:24/06/27 00:50:37
劉邦在太子劉禪的陪同下進了皇宮,身後的一衆大臣們緊緊跟隨,亦步亦趨地向皇宮而去。
劉邦回頭看了一眼:“這是何意啊?這都快過午時了,怎麼都不回家去?”
羣臣面面相覷,最終所有人的目光都停留在了一個大臣身上,李嚴。
李嚴,此時蜀漢唯一一個能與諸葛丞相並立的人物,和諸葛亮同爲陛下臨終之際的託孤重臣。
雖然陛下有皇天保佑,幸未駕崩,但是羣臣已隱隱將李嚴和諸葛亮俱視爲羣臣之首。
李嚴上前兩步,拱手說道:“陛下新歸,羣臣不敢怠慢,專候陛下旨意。”
劉邦樂了:“有什麼事明日早朝再說,朕現在能有什麼好旨意?都回去吧。”
不料,這話一出,羣臣都小聲議論了起來,李嚴的臉上也是紅一陣白一陣,繼續說道:“陛下,臣以爲,國事雖急,然明日,還需先祭祀先祖,以感謝列祖列宗在天的庇佑之靈!”
“正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尚書令大人所言極是!”羣臣中不少人紛紛附和道。
劉邦將衆人的反應盡收眼底,贊同者佔大多數,還有一部分人則是站在諸葛亮的身後,並未出聲。
兩派可以說是涇渭分明了。
劉邦眼睛一轉,高聲問道:“諸葛丞相,你意下如何啊?”
諸葛亮沒料到劉邦竟然會在這個時候呼喊自己,連忙拱手回道:“臣以爲,李大人所言…正是!陛下親往郊外祭祀,以謝…高祖蔭德。”
劉邦一聽,心中訝異,沒想到這個看似老實忠厚的丞相也滑頭的很。
他明知自己就是劉邦,還說什麼要去祭祀感謝高祖,分明就是不願和這個叫李嚴的起衝突罷了。
去祭祀高祖怎麼着?自己拜自己嗎?
劉邦心中本不願去,在他的記憶裏,祖宗長輩就是四百年前的那位太上皇老爹了,自己老爹哪用得着這麼生份,回個家還專程去祭拜一下?可今時不同往日,老爹已經不在了,自己也不是曾經大漢帝國的漢高祖了…
還是祭拜一下那位老爹吧…
劉邦最終點頭應了下來:“尚書令大人所諫極是!朕明日親往城外祭祀,百官相隨,尚書令大人安排詔令文書吧,一切從簡。”
百官齊聲允諾。
劉邦入了皇宮,諸臣再不便相隨了,只得返回。
“李大人,諸葛丞相受陛下恩寵不消啊。”一名官員湊到了李嚴的身邊,壓低了聲音說道:“那我們還…”
“陛下英明神武,丞相聰識過人,我們只需盡心輔佐陛下和配合丞相便可,你想說什麼?”李嚴的聲音聽不出喜怒,甚至都沒看一眼這個官員。
“下官是想說…前些時日我們商議的…”這名官員“舊事重提”。
李嚴剛聽了他的前半句,登時惱怒,惡狠狠地瞪了一眼這名官員,還沒來得及說話,就已有人搶先一步開口了。
“黃大人,你放心。陛下有旨,黃將軍雖是投了魏賊,但那事出有因,對於家屬親族不予追究!此事實是尚書令李大人所請,不必疑慮。”說話的正是諸葛亮。
這名官員見諸葛丞相在此,也不敢再說話,連忙縮頭退到了一邊。
李嚴望了一眼諸葛亮,臉上的惱怒之情漸去,拱了拱手。
他看得出,諸葛亮是在替他解圍,給他遞臺階呢!
諸葛亮也連忙拱手回禮,不曾怠慢。
待得李嚴等一班蜀漢官員離開之後,諸葛亮才輕悠悠地呼出了一口氣。
剛剛看似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進諫納諫,其實玄機頗多。
季漢國中官員紛雜,派系衆多,分爲四大派系,分別是早期跟隨劉備的北方派、荊州相隨的荊州派還有東州派與益州派。
夷陵一戰,北方派和荊州派的官員已戰死大半,就連東州派也已日漸勢微,益州派不可避免的一家獨大,畢竟此地就是益州本土,官員可不斷地提拔任命出來。
白帝城劉備託孤,其實此時的派系已幾乎可分爲荊州派與益州派兩派了。李嚴藉着劉備託孤,想要一舉成爲東州派和益州派的官員首領,坐大掌控朝政罷了。
自己雖無意爭權,但只怕他們益州的官員秉性圖安,此後再無心爭衡天下,只得暗示祭祀漢高祖以提醒陛下。
所幸,陛下雖初來,倒也看出了其中的利害,對我二人倒也不偏不倚。
這時,一個年輕的官員晃盪到了諸葛亮的身邊,看模樣約莫二十來歲的樣子,顯然是根基在蜀中的益州派官員。
“恭喜諸葛丞相。”年輕官員笑着恭維道。
諸葛亮看了此人一眼:“原來是譙允南,不知我喜從何來啊?”
年輕官員便是譙周,時任勸學從事,他回道:“微臣前些日子夜觀天象,見季漢帝星,其大如鬥,熠熠生輝,遠勝於往日,說明陛下雖遭一敗,然雄圖壯志遠勝於前!”
諸葛亮微微點了點頭,這個譙周倒是有點真才實學的。
“然帝星雖亮,將星卻微弱凋零…丞相,需勸陛下多廣拔人才才是。”譙周說完,再次一個長揖,而後離去。
望着譙周離去,身邊的費禕、董允等人紛紛勸說道:“丞相,此人所言甚是啊!”
諸葛亮嘆了一口氣:“我又何嘗不知啊?只是荊州故地已失,還如何能招攬賢才?巴蜀之地雖人才輩出,可惜大多數都是宗族在此,只求自保,安度餘年…”
“我也無計可施…”
“上詢陛下,陛下定有辦法!”荊州派的官員紛紛說道。
諸葛亮點點頭:“此事…不可全賴陛下,我等既爲朝廷重臣,還需爲陛下多多分憂,大家也都想想辦法吧。”
皇宮裏,劉禪扶着劉邦四周遊走介紹,畢竟,當初劉備稱帝之時,這宮殿尚未建起,現在由自己的“兒子”帶着參觀一下家裏,倒也合理。
“最近文武學得如何了?”劉邦像一名老父親一樣問道,他自問向來重視孩子的教育,子孫後輩,也該有此良德才對。
“父皇,相父教的《申子》、《韓非子》那些書,兒臣都已熟讀多遍,只是有些尚不解其意,還需多多鑽研。除此之外,兒臣常出城外,學習射藝。”
劉邦笑着點了點頭,張口就來:“啊,這些書…爹小時候也看過,是很不錯…”
劉禪眨巴着眼睛,這還是父皇第一次自稱“爹”,平日裏怎麼樣都是一個文縐縐的“爲父”才是啊。
見劉禪許久沒有說話,劉邦有些忍不住了,他很想問一些東西,但是諸葛亮並不在這裏,他又怕問多了會露了馬腳,便說道:“不要爹問一句,你答一句,這樣以後即便當了皇帝,對於羣臣,你也只會聽之任之。”
“有什麼話,儘管說來,爹想聽你多說些別的,有點自己的主見!”劉邦笑眯眯地說道。
劉禪咽了口口水,從懷裏掏出了一封信件:“父皇,益州郡、牂柯郡、越嶲郡…三郡叛亂了…”
劉邦的笑容凝固在了臉上,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問道:“爲首者何人?”
“雍闓,相傳此人乃是什邡侯雍齒的後人…”
“什麼!”劉邦聞言震怒,扶着劉禪肩膀的手不自覺地加大了力道。
雍齒,四百年前就曾是自己的隨從兼仇敵,自己尚未起勢之時,就常被他所輕視,甚至一度還背叛過自己,是自己最痛恨的人!
後來爲了穩固人心,不得已才給他封了侯,沒想到,四百年過去了,這個混蛋的子孫竟然又造自己子孫的反?
“非族滅不足以解恨!”
那天,劉禪第一次感覺到父皇的手臂竟如此有力,疼得他齜牙咧嘴,也是他第三次看見自己的父皇一臉殺氣的樣子…
前兩次,是關將軍和張將軍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