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藥味很濃
類別:
都市言情
作者:
洛歌字數:2167更新時間:24/06/27 00:39:28
楊月家境很殷實,她爸是帝都做房地產生意的,在家還有一個哥哥。
上學時,她疏於打扮,還帶個眼鏡,人瘦巴巴的。
現在發胖了不少,身材線條很勻稱,而且不帶眼鏡,又化了妝,這我哪兒能認出來。
加了美瞳的臉,跟過去判若兩人啊。
大班長!
我起身握手,這一下,直接頂到桌子邊緣了。
真疼!
“我靠……”
“怎麼了?助理說你身體不舒服,哪兒不舒服?”
見她要繞過來,我趕忙朝桌子底下靠了靠,迅速擺手:“沒事沒事,胃疼。你坐吧,我胃不舒服,就不起身給你倒茶了,那邊有,你自便。”
楊大美女古怪又狐疑的看着我,我臉紅了。
她似乎猜懂,發出嬉笑,坐在我正對面。
“挺巧啊,我隨便找一家公司,沒想到會遇到你。大學快畢業的時候,你連畢業證都不要了,直接就走了,損失太大了。不過,你現在混的還行。”
大學沒畢業就跑路,因爲唐立把我拽回去給他開車,是我人生一大遺憾。
眼瞅着還差兩個月就混畢業證了,結果功敗垂成。
“你結婚了麼?”
“結婚了,你呢?”
“明年結婚。”
“那我要恭喜你了,誰那麼有福氣,能娶到楊大班長。”
她爽朗的哈笑着:“你嘴巴真能說,到底是做老闆的人了,說正事吧,我這兒有個廣告,廣告詞跟別人重疊了,你幫我調整一下,再連媒體,發佈一下聲明。”
只是個小活,賺不到幾個錢。
還以爲來了多大的生意呢,我接過她給的資料。
心中預估,純利潤下來不到五萬塊。
“行,我幫你辦。”
“唉?你這兒的味道很濃啊,像中藥味。”
“這……”
“我家就是做中藥的,我不反感。”
不對,她家是做房地產的。
“楊月,你爸爸不是搞房地產的麼,啥時候做中藥了。”
虧了,她是這樣說的。
房地產行情越來越不行,她家只做房地產,碰上經濟危機後,直接破產。
家裏託朋友關係,改做了中藥,才幹一年多,主打二手市場,賺個中介費。
比不了過去,但維持生計還不成問題。
“楊月,你會做中藥推銷吧?”
“幹嘛?”
“我手裏有一種藥,專利還沒申請下來,但藥效非常好。許可證這些我已經加緊辦了,但我手頭沒有銷路,你如果有路子,能不能幫幫忙。”
她瞭然的打了個響指:“就這事啊,你把藥給我,我幫你代銷就是了。治療什麼的?”
“男人不行的病。”
“什麼?”
“男人不行,用的藥。”
我的吐字還算清晰吧,需要重複兩遍麼,弄的自己耳朵都紅了。
楊月也開始臉紅,跟着連連點頭:“明白,就跟萬愛可差不多的效果,是麼?我未婚夫也用那種藥。”
“差不多,但中藥副作用小,我說的這種,起效很快的,光是聞到藥味就……”
靠,我說不下去了,因爲她看我的眼神,讓我渾身發毛。
停頓之後,楊月表明態度,同學之間,幫個忙沒問題,但要講提成。
藥給她之後,是她公司的人幫着賣的,底下人不會白打工。
“提成的事沒問題。”
“你有多少?”
“現在有一兩百瓶,一口一瓶的。”
“太少了吧,這還需要銷售員麼,擺地攤都能成了,你怎麼着也得給我一卡車的貨啊,要不然,我手下的業務員不得餓死了。”
說的也是,我的藥這麼少,做銷售人家都是成箱成箱的賣的。
就靠我跟方青兩個人,根本提供不了那麼多貨。
“你的藥方子必須保密?”
我喪氣點頭:“是啊,申請專利需要很長時間,暫時辦不到。但我又急於賺錢,這才是麻煩的。”
“一瓶成本多少錢?”
“不到十塊錢。”
“如果能賣到一瓶五百塊,利潤怎麼樣?”
嚇我呢,傻子才花五百塊,成本太低,這樣不是坑害無知的人麼。
“唐興,可以玩炒作,做飢餓營銷,男性市場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如果藥效真有你說的那麼好,一瓶一千塊,我都能賣的出去。只是數量太少了。”
她是精明的生意人,而我只想做個本分的生意人。
用欺詐手段去騙消費者,心得有多黑,我不怕人家說我不容易市場,我始終堅信,做任何事之前,要先學會做人。
難怪古人會把商人排在最後,過去奸詐,得知真相的人能被氣死。
算我找錯人了。
“楊月,我再想想辦法吧。”
“你還挺有正義感啊,覺得貴了?”
“是太貴了,成本價一瓶不到十塊錢,我頂多賣三十。”
“你考慮過運輸成本麼,廣告費呢?還有銷售員的提成,以及其他各項費用。我這麼給你解釋吧,一條褲子,成本價只有不到五塊錢,甚至更低,但到了品牌店裏,它就能賣到幾百上千,這就是生意,全看包裝。”
道理誰都懂,但每個人的底線不一樣。
“我請你吃飯。”
“改天吧,我現在胃不舒服。”
她差點笑噴,臉蛋潮紅:“行,你胃疼,這裏這麼濃的藥味,你出去透透氣,或許就好多了。隨時給我打電話,我們那幫同學可想你了。”
她一走,我立刻跑去鎖上辦公室的門,趕緊讓自己解決一下。
鬆快了以後,又去外面轉了一圈。
樓下幾個保安沒在,聽前臺的女孩說,他們不知道上哪兒去了。
肯定是藥力太強,躲起來解決去了。
當天晚上,楊月再次約我,說同學聚會,找我去玩玩,是個派對。
我的大學就是在魔都上的,多數人也是魔都本地人,他們一直保持着聯繫,遇到我算巧合。
她拉我進羣,男男女女都約我去,面子上下不來了。
於是,晚八點,我去了一個高樓的天台。
來這裏聚會的可不止是我的同班,還有大學其他班級的朋友。
認識幾個面孔,多數不熟悉。
這個地方該來,因爲他們的衣着打扮讓我高興,許多人是富家子弟,和這羣人交往,對我的生意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