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海峽公約和逃亡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瘋藝炯龍字數:4369更新時間:24/06/27 00:26:24
    因爲英國和俄國之間的矛盾,讓會議僵持了接近半個月的時間。

    但最終,在1937年2月2日,《君士坦丁堡海峽公約》新鮮出爐,並且在許多媒體的見證之下,八國代表正式簽訂了這份公約。

    這份經過英國和俄國之間互相妥協的公約,內容倒是也沒有那麼偏頗。

    根據這份海峽公約的規定,在戰爭期間,如果土耳其爲非參戰國,將禁止所有參戰國家的軍艦進入君士坦丁堡海峽。

    同時,各國應當派遣代表對君士坦丁堡海峽進行管控,禁止超過1萬噸的各國民用船隻通過君士坦丁堡海峽。

    如果土耳其處於參戰狀態,土耳其可以自行管理軍事坦丁堡海峽,各國無權干涉。

    從字面意思來看,對於各國還是比較公平的,英國和俄國都沒有吃太大的虧。

    但實際上,明顯佔便宜的仍然還是英國人。

    首先,除了俄國和土耳其這兩個中立國家之外,其他的國家都是英國的盟友。

    讓這些國家派遣代表駐紮在君士坦丁堡海峽,明面上是管控通過君士坦丁堡海峽的各國民用船隻,實際上是監管英國的敵人,也就是德國,意大利,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船隻。

    雖然看起來允許一萬噸以下的民用船隻通行,但這些船隻通過君士坦丁堡海峽也會記錄在案,以英法澳爲首的同盟國軍事集團自然會接到情報。

    如果確定這樣的民用船隻運輸的是德意比較稀缺的物資,那英法澳也能組織軍艦進行襲擊,破壞德國和意大利的物資進口。

    君士坦丁堡海峽的問題解決了,但英國代表並未着急離開君士坦丁堡。

    因爲接下來,關於拉攏土耳其上同盟國戰車的事情,才是英國人最爲重視的事情。

    因爲根據新簽訂的君士坦丁堡海峽公約,如果土耳其能夠加入英國人這邊,土耳其就能自行決定君士坦丁堡海峽的問題。

    有着英國人的幫助,土耳其完全可以將俄國和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封鎖在黑海,這其實也相當於達成了英國人一開始的目的。

    當然,如果沒有做好和俄國人翻臉的準備,英國人是不打算徹底封鎖俄國艦隊的。

    但在此之前,封鎖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艦隊,確保德國和意大利不會獲得來自海外的資源,這才是英國人想要做的。

    不過話說回來,德國和意大利似乎也沒有太多的海外資源可以獲得。

    非洲幾乎是英法的地盤,除此之外也就是西班牙,葡萄牙和比利時佔據了一定規模的殖民地。

    但這三個國家當中,真正有可能向德國出口物資的,或許也就只有西班牙了。

    不過西班牙在非洲的殖民地並不多,他們所能提供給德國的幫助其實也不是太大。

    再看亞洲,亞洲範圍內唯一有可能大力幫助德國的,或許就是同爲列強和盟友的島國了。

    但問題是,島國此時的局面可不太好,甚至本土都已經被澳大拉西亞封鎖。

    雖然暫時也沒有太大的風險,但島國的運輸艦隊想要通過印度洋向德國和意大利運輸物資,未免有些天方夜譚。

    大洋洲自然不用多說,澳大拉西亞是當之無愧的霸主,並且和英法是盟友,自然不可能向德國運輸物資。

    北美洲也幾乎被英法澳三國統治,德國在這裏沒有任何影響力。

    唯一有可能的其實是南美洲。畢竟南美洲的國家比較多,各國之間彼此牽制,難免會誕生什麼意外。

    特別是德國能夠提供一定的軍事科技和武器裝備,還有大量的資金的情況下,難免會有南美國家運輸一定的物資出口給德國。

    英法對於這樣的情況,自然早已經料到。

    在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和北海,英法艦隊都已經部署了大量的巡邏艦隊。

    除此之外,甚至就連西班牙的海岸,都會遭到英法的監管。如果真的確定有來自南美的艦隊和西班牙大量貿易,英法也不會在意西班牙這個連列強都不是的國家。

    甚至英法都已經做好了西班牙也參戰的準備,但讓人沒想到的是,西班牙確實緊密加強了和德意的聯繫,但到現在爲止都沒有向英法宣戰。

    這倒是讓法國南部邊境所準備的30萬軍隊有些尷尬。甚至英國人爲了抵抗西班牙,都已經在拉攏葡萄牙了。

    但西班牙遲遲沒有動作,這讓英法的準備變成了無用功。

    話說回來,就算西班牙參戰,對現在的歐洲戰爭也沒有太大的影響。

    畢竟西班牙的人口嚴重限制着這個國家,2600多萬的人口,在英法面前倒也沒有太大的作用。

    一句話,西班牙在軍事科技方面的落後,以及在海軍和空軍規模方面的落後,就註定了西班牙對戰爭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在英法德等大國看起來非常簡陋的西班牙內戰,卻是西班牙內戰中兩大勢力所能拿出來的最強大的軍事實力了。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軍事實力還是接受了來自德意和俄國大量軍事援助之後才發揮出來的。

    如果沒有外部列強的援助,西班牙內戰會打得更加差勁。

    隨着時間進入1937年的2月,德國在北歐的戰場還是有着一定的成績的。

    數十萬軍隊浩浩蕩蕩的入侵北歐三國,經歷了一整個冬天的進攻之後,已經拿下了瑞典大片的領土,並且兵臨挪威和芬蘭的首都。

    北歐三國雖然面積看起來很大,但各自的人口都不多。再加上已經長時間沒有參加戰爭的原因,各自的軍事實力都不強。

    如果不是北歐太過冰天雪地的話,這三個國家也不會過得這麼安寧。只是他們的運氣不好,偏偏在這樣的時候碰到了一個極其缺少資源的戰爭販子。

    對於德國來說,只要北歐三國國內擁有豐富的資源,那麼冰天雪地的環境就可以忍受。

    更何況,進攻北歐三國幾乎不需要太多的軍隊。北歐三國的實力比比利時和荷蘭都弱小,對於強大的德國軍隊來說,進攻起來簡直易如反掌。

    更重要的是,因爲來到冬天的原因,大半個波羅的海都被冰封,英國人的艦隊根本無法進入波羅的海。

    這下好了,波羅的海宛如德國人的內海一般,大量的德國軍隊直接浩浩蕩蕩的從海面經過,用一種比較特殊的方式登陸北歐三國。

    芬蘭被進攻的消息阿瑟也是知道的。

    但目前的情況是,澳大拉西亞根本無法幫助芬蘭,除非能夠迅速解除島國的戰爭,動員至少200萬的軍隊前往歐洲。

    但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一來不符合澳大拉西亞的利益和戰略規劃,二來或許還沒等澳大拉西亞消滅島國,芬蘭就已經被德國消滅了。

    因此,阿瑟給了德米特裏另一個提議,那就是隨時準備好建立流亡政府,並且前往倫敦。

    有着阿瑟的幫助,德米特裏也不用擔心自己丟掉芬蘭大公的位置。

    甚至只要德米特裏堅持這場戰爭,等到戰爭勝利之後,他還能獲得堅決抵抗的美名。

    至於臨陣脫逃拋棄國民的事情,只需要一些媒體的宣傳,就會被人們所忘卻。

    畢竟這種事情也如同大勢一般,是根本不可逆的。

    就比如荷蘭的威廉明娜女王,雖然在二戰期間成爲流亡君主,但在二戰後還是恢復了荷蘭女王的身份,並且自身的名譽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當然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是,如果迅速放棄抵抗的話,也能夠避免無謂的傷亡。

    芬蘭的人口本來就不是太多,如果堅決抵抗德國,不僅不能改變最後的結果,反而還會給芬蘭本來就不多的人口造成巨大的壓力。

    這不利於戰後芬蘭的重建,同樣也不利於德米特裏在芬蘭的統治。

    直白一點來說,目前跟隨德米特裏對德國軍隊作戰,肯定是那些效忠於德米特裏的軍官和士兵。

    等到這些人全部打光之後,在德國政府的影響下,芬蘭的下一批人可不見得會完全忠誠於德米特裏。

    作爲一名國家的統治者,德米特裏既要爲整個國家考慮,也要爲自己考慮。

    當然,阿瑟也不是什麼都沒做。阿瑟表示,如果德米特裏想要流亡的話,阿瑟會讓英國人幫助他逃離,並且確保他在英國也會過上相當安全的生活。

    但如果德米特裏決定堅決抵抗,阿瑟會支援給德米特裏一大批武器裝備,並且祝他好運。

    最終,德米特裏還是選擇了前往倫敦流亡。

    還是那句話,這也確實是大勢所趨。而且這不見得完全是一件壞事。讓德國人掌控了北歐三國,德國和俄國的矛盾也會越來越深。

    要知道,俄國最重要的領土就在東歐。但如果德意集團佔據了北歐到中歐龐大的領土,俄國的東歐就變得十分尷尬。

    兩個出海口一個受到德國的限制,一個受到英國的限制,遠東的出海口還要面臨島國的威脅。

    兩兩相比之下,和俄國相鄰的德國肯定會成爲俄國的第一目標。

    畢竟如果能夠解決德國的話,就相當於解決了德國和島國,解放了俄國兩個出海口。

    而且,擊敗德國之後的俄國,不僅有希望重新拿回波羅的海三國,甚至還有希望獲得整個波蘭,以及重新成爲歐洲大陸上的霸主。

    當然,就算要逃亡,也不可能倉促的逃亡。

    面子功夫還是要做的,至少在大衆和軍隊的面前,德米特裏仍然要成爲那個堅決抵抗德國的君主。

    在進行了幾天的抵抗之後,在德米特裏特意的部署之下,芬蘭的首都赫爾辛基還是被德國人攻破。

    爲了逃脫被俘虜的命,德米特裏乘坐飛機經過瑞典和挪威的領土,並且前往英國的首都倫敦。

    好在瑞典和挪威的北部領土還沒有被佔領,從這裏經過對德米特裏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德米特裏逃亡倫敦之後,瑞典和挪威的君主幾乎也做了同樣的選擇。

    而且在所有逃亡國家的選擇中,英國倫敦是各國君主首要選擇目標。

    這其實也很好理解。英國畢竟還是歐洲國家,他們在倫敦的話,仍然能對自己的國家產生影響力,確保自己在戰後還能夠重回曾經的位置。

    其次,英國作爲目前最強大的國家,他們待在英國,安全性也是能夠得到保障的。

    英國還是君主制國家,在戰後,他們想要繼續成爲國王和大公,英國的支持也是相當重要的。

    雖然倫敦也在面臨着德國人的轟炸,但他們這些君主自然不可能居住在倫敦繁華的鬧市。

    倫敦其實是很大的,大部分君主逃亡到倫敦之後,其首要選擇其實是倫敦郊外的莊園。

    雖然看起來彷彿是在鄉下,但這種經過精心建造的莊園,才是倫敦最繁華奢侈的地方。

    這其實也是歐洲君主制國家的特點,那就是那些歷史悠久,且非常龐大和繁華的私人莊園。

    雖然澳大拉西亞已經成爲君主制的代表國家,但在這一點上,澳大拉西亞還是遠遠比不上歷史更加悠久的英國。

    從澳大利亞公國開始算起,整個國家建立的時間也只有36年多。

    再加上阿瑟對於莊園沒有太大的嗜好,王室其實並沒有修建多少的莊園。

    除了給幾個兒子修建了屬於自己的私人莊園之外,阿名下的房產甚至只有悉尼宮和萬國宮兩座皇宮。

    不過說起來,這兩座皇宮才是豪華和奢侈的真正體現。特別是現在的皇宮萬國宮,裏面隨便一座宮殿,繁華和奢侈程度就不輸英國的貴族私人莊園。

    北歐三國的君主紛紛逃離之後,德國也就趁機佔領了大半個北歐三國。

    這對目前的德國來說倒是一個好消息,北歐三國的資源還是很多的。特別是瑞典,有着大量的鐵礦,也是目前德國除了石油之外比較缺失的礦產資源之一。

    建造飛機和坦克,甚至製造步槍等等武器,都需要大量的鐵礦。雖然德國國內也有數量不少的鐵礦,但隨着德國軍工業的不斷擴張,國內開採的鐵礦實際已經不夠用了。

    4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日萬第6/10天,今日已更70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