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敦刻爾克大撤退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瘋藝炯龍字數:4782更新時間:24/06/27 00:26:24
    此時的德國可謂意氣風發,在這場超級大戰中已經掌握了主動權。

    掌控了比利時全境之後,德國一方面分兵進攻荷蘭和盧森堡,一方面試圖孤軍深入亞眠,包圍在里爾和科特賴克西部的英法比軍隊。

    根據資料,停留在這些地區的三國軍隊至少也有40萬,其中還包括15萬英國軍隊和20萬法國軍隊。

    如果能夠全包圍並且吃下這些軍隊,德國對法國的進攻也將容易很多,英法的兵力也將損失相當一部分。

    不過,英法自然也明白被包圍之後的災難。早在科特賴克被圍攻之時,英法聯合作戰指揮部就已經進行了緊急會議,並且確定了法比邊境40萬軍隊的撤離地點,那就是法國最北部的港口敦刻爾克。

    說起敦刻爾克,這座港口城市的地理位置在法比邊境還是比較重要的。

    作爲法國最北部的城市,敦刻爾克實際上,已經位於整個比利時的大後方,也是比利時境內英法聯軍最佳的撤離地點。

    爲什麼停止進攻呢?這對於英國和法國來說是一個未知的謎題。

    戈林的依據是什麼呢?

    也正因爲這樣,哪怕明知道里爾已經岌岌可危,甚至只需要幾天的時間就能夠攻破里爾,古德裏安仍然選擇了停止進攻,等待着首相的進一步命令。

    進攻一開始,德國軍隊的攻勢是非常順利的。

    在正面戰場上,里爾的法國軍隊已經無法抵抗德國軍隊的進攻。如何在短時間內將30多萬的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撤退,已經成了英國和法國最大的難題。

    雖然應盟友法國的請求,向法國和比利時地區運輸了超過25萬軍隊。

    雖然和滯留在法比邊境的英法聯軍相比只是很小的數字,但第一天撤退計劃的順利成功,也讓英國和法國看到了希望。

    德國首相這樣的選擇,其實也說不得誰對誰錯。

    德國空軍司令戈林此時十分憤怒。他當時對首相誇下了海口,信誓旦旦的表示只用空軍就能夠完成對敦刻爾克的進攻,消滅這40萬的英法聯軍。

    島國的資源自身就很貧瘠,再加上相距萬里之遙的原因,自然不可能在物資方面給予德國幫助。

    裝甲部隊的停止前進和步兵的失敗,給敦刻爾克撤退創造了足夠的機會。

    但英國戰時內閣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被攻破的當天,就已經緊急舉行了會議,並且制定了關於快速撤出在比利時境內的英國軍隊的計劃。

    德國出動了大量的空軍對敦刻爾克進行了空襲,並且還轟炸了里爾駐軍。

    第二天,里爾駐軍對德國軍隊展開了更猛烈的進攻。

    德國軍隊繼續對英法聯軍發動進攻,試圖將英法聯軍消滅在法國境內。

    7月10日,反應過來的德國空軍和英法空軍在敦刻爾克天空展開了激烈的交戰。

    畢竟德國從底蘊和國力方面來看,完全沒有實力和英法拼消耗。

    在憤怒的空軍元帥戈林的命令下,德國空軍幾乎傾巢而出,出動了超過1800架飛機,和英法聯軍所組成的1500架飛機展開了激烈的交戰。

    那些裝甲部隊的消耗,任何數字的跳動都讓德國政府感到心痛。

    敦刻爾克地勢遍佈沼澤和低窪,這樣的地形並不適合裝甲部隊,這也是進攻到達法國地區就受阻的原因。

    但這樣的地形對空軍沒有影響,空軍可以繼續對敦刻爾克以及里爾一線的英法軍隊造成威脅,並且幫助陸軍佔領這些地區。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有方法能夠節省一部分物資消耗,並且保存裝甲部隊的實力,那麼自然會引起德國政府的重視。

    如果說德國連續擊敗波蘭和奧地利帝國只是讓英國人看到了德國陸軍的強大,那麼德國在正面戰場包圍並且殲滅了十多萬法國軍隊,就讓英國人看到了前期戰爭的艱鉅和困難。

    根據這份計劃,英國政府將在一週的時間內調動超過800艘運輸船隻。

    按照大部分比利時軍隊的作戰能力和態度來看,這場撤退也只會失敗。

    精銳的德國裝甲軍隊讓英法根本無力抵抗,就連法國軍隊精心在里爾部署的防線也功虧一簣。

    這也讓法國軍隊找到了機會。

    但若將視角放回德國國內,也就明白了德國首相下達這樣的命令的緣由。

    從大局考慮,雖然此時德國軍隊形勢一片大好,但對於武器裝備的消耗卻是空前的。

    但在7月1日的進攻中,德國將軍古德裏安所率領的裝甲部隊並沒有配合步兵的行動。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指望着比利時軍隊殿後,相當於將敦刻爾克撤退的勝利希望交給了比利時。

    對於這場大撤退,英國內部其實早有準備。

    但這也代表着英國的撤離行動暴露。防線內的英法聯軍大幅度減少,德國軍隊自然也感覺到了不對勁。

    7月9日,憑藉着大霧,全天共撤離了接近5.7萬人,創造了新的撤離記錄。

    到了夏天,敦刻爾克地區的空氣溼度比較大。較高的溼度產生了朦朧的大霧,不僅籠罩了整個海灘,也籠罩了這座並不大的港口城市。

    但現在的現實給了戈林一記響亮的耳光。英法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撤離了大半的軍隊,就算空軍能夠幫助陸軍佔領敦刻爾克,對英法來說也只是損失了兩座沒有人口的城市,軍隊的傷亡其實並不大。

    截止7月9日,英法聯軍只用了10天的時間,就撤離了超過22萬的部隊,這樣的數據已經極其誇張。

    更重要的是,這裏和英國城市多佛爾隔海相望,兩座城市之間的直線距離只有70公里左右。

    這也導致在空軍的正面交戰上,德國人佔據了優勢,取得了空戰的勝利,並且擊落了至少200架英法飛機,擊沉了超過21艘大型船隻,重創了英國至少七艘驅逐艦,讓數萬人直接喪生在大海。

    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政府不得不面臨大規模戰爭所帶來的重大影響,以及物資全面短缺的局面。

    從7月1日晚上開始,更大規模的撤退全面進行,並且在當天成功撤出了超過7500名士兵,足足是前一天的7倍。

    6月29日,德國軍隊向敦刻爾克到里爾一線發起了全面進攻。

    畢竟要是計劃的名稱就是敦刻爾克撤退計劃的話,這不就相當於將計劃的主要內容全部告訴了德國人嗎?

    爲了防備英法有可能的撤退,德國人在英吉利海峽部署了大量的水雷,並且還有着潛艇的巡航。

    但所有德國軍隊內心都清楚,因爲這是來自德國政府的命令,是他們那位信任並且效忠的首相所下達的。

    只要攻克了任意一座城市,英法聯軍撤退的計劃都將破滅,這40萬軍隊將正式進入德國軍隊的包圍圈。

    但因爲法國已經及時疏散了這兩座城市的民衆,德國的空襲對軍隊只造成了很小的傷亡,大部分炮彈都落在了海邊或者空曠地帶。

    每多一艘船隻,就會讓在比利時境內的英國軍隊多一分生存的希望。

    本來以爲這是一場硬仗,但沒想到的是,德國軍隊內部自己出現了問題。

    7月5日,里爾和敦刻爾克一線的戰火終於平息了少許,原因是德國人停止進攻了。

    英法聯軍的空軍爲了保護艦隊的撤離,實際上是在分心作戰的。

    當天晚上,撤離的士兵人數高達1.78萬人,創造了單天撤離人數新高。

    攻佔比利時並且繼續進攻法國的是德國B集團軍羣。這個集團軍羣擁有大量的裝甲部隊和步兵,以及數量足夠的火炮。

    如果是裝甲部隊,大霧的影響其實可以忽略。但偏偏此時負責協助陸軍的是空軍,空軍是受到大霧嚴重影響的軍隊。

    但德國人偏偏撤回了裝甲部隊,這也讓整個防線的英法聯軍徹底鬆了一口氣。

    爲了拖住德國人,並且不引起德國人的懷疑,將會有大約5萬法國軍隊留下來作爲誘餌,保護更多的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撤回英國。

    當天晚上,撤退計劃繼續進行。

    要是全讓這些軍隊逃了的話,恐怕戈林這德國空軍司令的職位也就坐不穩了。

    如果不從上帝視角來看,這樣的決定其實也無可厚非。

    行動的第一個晚上,英國人從敦刻爾克成功撤離了約1100人。

    唯一有可能幫助到德國的就是意大利。但意大利本身的礦產資源也不豐富,德國國內的礦產物資儲量甚至比意大利還要優渥。

    7月1日下午,貿然展開進攻的一個德國步兵師被法國的兩個步兵師和一個坦克旅包圍,雙方激戰良久,最終以法國軍隊的勝利告終。

    如果不撤回裝甲部隊,雖然可能遭受更大的損失,但很有可能按照計劃完成自己的攻勢,並且阻止英法的軍隊從敦刻爾克撤退。

    雖然德國軍隊發現了英法的行動,但此時的撤離行動也接近尾聲,德國軍隊已經阻擋不了大勢。

    所謂的撤退計劃被命名爲“發電機行動”,這樣命名的主要作用就是掩人耳目。

    既然是首相下達的命令,德國軍隊自然要無條件服從。

    爲什麼德國首相要命令軍隊停止進攻呢?

    在德國陸軍形勢一片大好,進攻順風順水的情況下,這樣的命令看似非常無腦,甚至彷彿不懂軍事的首相獨斷專行,干涉軍事指揮的愚蠢命令一般。

    在這樣的天氣,德國空軍理所當然的取消了行動,也給了英國最大的機會。

    這也是法國軍隊在面臨德國軍隊之時,第一次正面擊潰了德國的師級編制。

    特別是裝甲部隊,雖然推進速度很快,但英法也不可能白白讓德國軍隊推進。

    想象到首相那憤怒的眼神,戈林不由得打了一個寒顫,連忙命令空軍在敦刻爾克展開了全面進攻,阻止英法聯軍的撤退行動。

    至少現在的敦刻爾克到里爾一線還保留着接近20萬的英法聯軍,這些軍隊勢必不能讓他們逃離到英國。

    有着這樣的前提,英國對比利時戰場自然不會看好。

    爲了儘量瞞住德國人,第三天的撤退只撤離了大約4000人,並且選擇了距離最遠的一條航線。

    至於爲什麼不是英國軍隊殿後呢?這裏畢竟是法國和比利時的邊界,如果大部分是英國軍隊的話,難免會引起德國人的懷疑。

    但歷史就是這麼巧合。偏偏此時的英法軍隊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甚至里爾的法國守軍已經到了存亡關頭,堅持不了幾天了。

    6月30日,代號“發電機行動”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正式開始。

    一邊在里爾進行了堅決抵抗,英法一邊在敦刻克組織了大規模撤退。

    一旦里爾陷落,不僅敦刻爾克會面臨危險,就連加萊、亞眠這樣的城市也會面臨德軍的進攻,甚至巴黎也會遭到威脅。

    要知道,德國目前的盟友只有兩個,就是意大利和島國。

    在德國人自己創造給英法的機會中,英法也不負衆望的,平均每天撤離超過4.5萬人,總共三天的時間撤離了接近14萬人。

    要知道,裝甲部隊的行動極其依靠石油。如果沒有石油能源的話,再多的裝甲部隊也只是一堆廢鐵罷了。

    爲了挽救30多萬的英法聯軍,犧牲5萬多的法國軍隊就很有必要了。

    綜合考慮之後,德國首相同意了空軍司令戈林的提議,並且命令古德裏安所率領的裝甲部隊暫時休整,將協助步兵進攻的任務交給了空軍。

    雖然空軍也在無時無刻的轟炸着敦刻爾克,但這樣的轟炸註定不可能全天保持,夜晚還是有一定的鬆懈時間的。

    在大霧天氣,空軍很難順利的完成作戰計劃,甚至因爲大霧天氣產生傷亡也是難免的事情。

    在各方謀劃中,德國對法國的進攻正式展開,英法的敦刻爾克撤退計劃也正式進行。

    好消息是,彷彿上帝都在幫助英國和法國一般。

    在7月3日,敦刻爾克地區突然大霧瀰漫,惡劣天氣直接阻止了德國空軍對敦刻爾克的轟炸,也幫助了英法在這樣的天氣撤離軍隊。

    爲了給敦刻爾克創造足夠的機會和時間,里爾一線的法國軍隊對德國軍隊展開了反攻,動用一切手段和德國軍隊糾纏在一起。

    7月2日,重新接到德國政府命令的古德裏安,開拔了自己的裝甲部隊。

    當然,雖然號稱有800多艘船隻,但其中只有一半是正規的運輸艦和軍艦,剩下的都是一些民間的貨輪和油輪,甚至還有木頭製成的小帆船等等。

    沒辦法,德國人也不完全是傻子。

    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首相一手提拔的空軍司令戈林向首相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那就是空軍接管敦刻爾克戰場,撤回大部分裝甲部隊。

    雖然萬分艱難,但英法也明白守住里爾的重要性。

    在德國步兵的質疑中,古德裏安給出了並未接到任何來自元首的命令爲由,讓自己的裝甲部隊休息了兩天。

    雖然也有數千人不幸被碰運氣的德國飛機轟炸產生傷亡,但相較於撤離人數來說,已經無所謂了。

    這一天的撤退行動遭受了無與倫比的阻擊,總共登船的4.6萬名英法士兵,最終逃離到英國的不足一半,準確的來說只有2.1萬人左右。

    今天暫且一更,休息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