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英國王位危機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瘋藝炯龍字數:3131更新時間:24/06/27 00:26:24
    羅曼部長抵達倫敦的第一步行動,就是會見了英國著名的主戰派,表達了對德國恐怖軍事實力的忌憚,以及自己堅定的主戰想法。

    溫斯頓·丘吉爾雖然遠離了政府,但他曾經在英國內閣中先後擔任過內務大臣、海軍大臣、軍需大臣、陸軍大臣、空軍大臣、殖民地事務大臣和財政大臣,在英國政壇還是有着不小的地位的。

    這位已經轉變爲作家和知名批判者的前內閣成員,在聽到羅曼部長堅定的主戰態度之後,曾經意有所指的說道:“或許你我背後國家的命運,要被明天的會議決定了。”

    1936年4月10日,英國首相鮑德溫接見了代表法國的羅曼部長,雙方舉行了一次外交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羅曼部長提到了兩天前爆發的德奧戰爭,並且非常直白的說道:“我不認爲這只是德國和奧地利之間的戰爭,這是一場遍及整個歐洲的大戰。

    法國需要得到英國的支援,這是我們能夠戰勝德國的重要保障。如果沒有來自英國的支援,法國將在這場戰爭中走向失敗,我們也不得不尋找可以減少傷亡的辦法,來挽救即將滅亡的法國。”

    羅曼部長所說的話很簡單,總結爲一句話,那就是英國參戰我就打,英國不參戰我就投降,以此來威脅鮑德溫首相和英國政府。

    如果是在一年以前,鮑德溫首相絕對會對法國人的威脅嗤之以鼻,甚至會直接嘲諷,絲毫不會理睬法國人的行爲。

    但現在不同了。德國遠比一年前強大的多,帶給英國人的威脅也遠勝於前。更重要的是,鮑德溫首相在羅曼部長的眼中看到了超乎尋常的鎮靜和堅定,這也讓鮑德溫首相不由得開始遲疑。

    如果羅曼部長只是一個人,鮑德溫首相斷然不會在意羅曼部長的話語。但問題是,羅曼部長所代表的,是整個法國政府。

    如果這是法國政府統一的意見,那英國政府就不得不考慮了。如果真的迫使法國放棄抵抗,英國還能打敗統治了整個中歐和西歐的德國嗎?

    雖然法國大概率不會投降,但鮑德溫首相卻絲毫不敢去賭那一丁點的概率。如果真的讓德國統治了中西歐,並且威脅到大英帝國的霸主地位,他在英國的首相生涯也將迎來終結,並且絕對會承受民衆大多數的憤怒。

    但直接參戰並且幫助法國,這卻又是鮑德溫首相不願意看到的。上一場超級大戰帶給英國的傷害還歷歷在目,這也讓英國政府中有不少的主和派。

    對於偏向保守的鮑德溫首相來說,力排衆議發動戰爭,這要比逼迫愛德華八世退位還要困難的多。

    畢竟在愛德華八世的問題上,鮑德溫首相算是佔據了大義,並且得到了教會、各殖民地政府和英國民衆的支持。

    但發動戰爭這種事情,所帶來的後果絕對不是鮑德溫首相一個人能夠承受的。

    看到鮑德文首相猶豫不決的模樣,羅曼部長趁機提出了自己關於澳大拉西亞的計劃:“尊敬的首相閣下,我明白您在擔心什麼。但請相信,如果貴國能夠加入戰場,法國將擁有絕對的勝算。

    只要我們能夠說動澳大拉西亞加入這場戰爭——憑藉着貴國和澳大拉西亞的盟約,相信澳大拉西亞人不會拒絕的。

    只要有着澳大拉西亞的幫助,我們就擁有這場戰爭的絕對勝算。同時,我們還能避免有國家因爲這場戰爭而獲利。

    戰爭結束之後,貴國仍然是最強大的國家,法國也不會要求更多的土地,我們的目的是保持現狀。”

    “澳大拉西亞?”鮑德溫首相默默的點了點頭,對羅曼部長提出的絕對勝算少了幾分懷疑。

    按照目前公認的各國實力排行來說,英國,法國和澳大拉西亞應該是世界前三。縱使德國的突然崛起讓這份排名變得不太靠譜,但大體上也是相差不多的。

    德意島同盟中,只有德國人的實力穩居前五。意大利和島國各有各的缺點,只能說是保八爭五,但絕對不是穩定世界前五的列強。

    如果從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澳大拉西亞>島國的角度出發,這場戰爭確實挺有勝算的。

    雖然德國還有一個盟友西班牙,但法國也有奧地利帝國作爲盟友,總體實力仍然更加強大。

    不過,這些假設並不能促使鮑德溫首相同意加入這場戰爭,保守的鮑德溫首相終究還有着各種各樣的問題。

    “雖然你算到了大部分列強,但俄國人你並沒有想到。”鮑德溫首相思考了一會,這才開口說道:“俄國人也是一個威脅,如果沒有辦法讓俄國人也加入戰爭的話,我不認爲這場戰爭對大英帝國有利。”

    “俄國人不可能避免這場戰爭的。”羅曼首相微笑着說道:“從俄國入侵波蘭就能夠看出,俄國人仍然保持着沙俄時期對領土的龐大野心。

    而且,他們絕對不會允許德國統治歐洲,德國也絕對不會允許東歐有個如此強大的國家,可以隨意威脅到他們的首都柏林。

    我們在邊境已經建成了馬奇諾防線,可以依託馬奇諾防線將德國軍隊阻攔在邊境之外。一旦西歐的攻勢陷入停滯,距離德國和俄國的戰爭也就不遠了。

    屆時,我們只需要安靜的守在馬奇諾防線之中,就可以坐看德國和俄國之間的超級大戰了。”

    雖然有着自己獨特的想法,但羅曼部長對德國人的印象還停留在一戰和之前的幾場戰爭,自然也不會想到法國辛辛苦苦建立的馬奇諾防線,在接下來的戰爭中基本不會發揮作用。

    作爲同一時代人的鮑德溫首相,對羅曼部長的話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法國人花費了大代價建造的馬奇諾防線鮑德溫首相也是知道的。

    哪怕德國人有着精心的準備,想要啃下法國人的馬奇諾防線,也至少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

    這段時間也可以用來進行戰爭準備,如果能夠逼迫德國人將目光放在東歐,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羅曼部長,戰爭的事情還需要經過國會和內閣商議,請原諒我無法給伱一個肯定的答覆。如果可以,我希望你能夠參加明天的會議,我會儘量爲你爭取機會。”商談的最後,鮑德溫首相微笑着,給羅曼部長畫了一個大餅。

    羅曼部長只能無奈的點點頭,將希望寄託在明天的會議之上。

    目前看來,想要直接說服鮑德溫首相,通過鮑德溫首相的權力直接讓英國加入戰爭是不可能了。

    這也代表着,羅曼部長必須得過了英國內閣和國會那一關,得到英國主戰派的支持,才能拉攏英國加入反德同盟。

    讓鮑德溫首相沒想到的是,他還沒有等來第二天的會議,就等來了更加嚴峻的危機。

    4月10日下午,著名政治家和作者丘吉爾在報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清楚地闡述了德國和奧地利正在進行的戰爭,並且十分悲觀的表示:“英國已經在逐漸的走向末路,她對一個失敗的國家一步步退讓,成功的把送上了歐洲霸主競爭者的位置。

    如果英國政府不能及時醒悟,等到德國打敗奧地利,英國將面臨一個恐怖的歐洲大陸霸主。”

    在文章的末尾,丘吉爾還似有似無的提到了,英國正在進行的王位危機,以及愛德華八世和政府不斷的爭吵——爲了那個已經兩次離婚的女人。

    輿論的效果是達到了。

    大量報社的加入,讓這篇新聞報道很快傳遍了整個英國。英國政府想在短時間內封鎖所有報道新聞的報社是不可能的,因爲這像一次有預謀的行動,所有報社迅速刊登了新聞,並且以極快的速度向英國的所有地區發行了報紙。

    “英國的危機已經到來,而我們的國王還在爲了一個女人和內閣爭吵。”有的別有用心的報社很快看懂了類似的新聞,引起了英國民衆的廣泛熱議。

    雖然這樣的報社和報紙很快被英國政府查封,但民衆間的熱議不僅沒有制止,反而變得激烈了起來。

    僅僅在第二天,英國民衆就爆發了遊行,反對愛德華八世不作爲的行爲,並且反對愛德華八世迎娶那個兩次離婚的辛普森夫人。

    這下好了,原本只是英國王室和內閣之間的矛盾,直接演變成了英國王室和民衆之間的矛盾。

    雖然矛盾的關鍵人物是愛德華八世,但他作爲英國國王,直接連累了英國王室。

    遊行爆發的第二天,在白金漢宮的會議廳內,英國王室內部,愛德華八世、約克公爵、格洛斯特公爵和肯特公爵舉行了一場私密會議,爭論持續了兩個小時的時間。

    這場英國政府和王室之間的危機,也讓羅曼部長所期待的會議被無限推遲。

    不過好消息是,愛德華八世很有可能被迫退位。而他的繼任者,阿爾伯特公爵,在著名的丘吉爾的口中,似乎是一個頗有能力,並且不同意綏靖政策的潛在主戰派。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