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華沙條約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瘋藝炯龍字數:3681更新時間:24/06/27 00:26:24
    俄國的參戰對波蘭來說,那可真就如同晴天霹靂一般。

    波蘭軍隊面對德國軍隊都無法抵抗,更不可能在抵抗德國軍隊的前提下,還要抽調一部分軍隊來防禦東線戰場了。

    更何況,俄國軍隊有一個波蘭永遠也比不了的傳統,那就是人多。

    在和平時期,俄國軍隊的規模就保持在百萬級別,這也是其他國家對俄國非常忌憚的原因之一。

    而俄國參戰之後,他們勢必會進行局部動員。別看俄國只是局部動員,所動員的新兵也絕對是百萬起步的。

    這也代表着,俄國隨時能擁有兩百萬以上的軍隊,這幾乎是波蘭現在軍隊的兩倍了。

    本來面對德國就足夠讓人頭疼,再加上俄國這個敵人,讓波蘭政府一時有些崩潰,也讓那些本來隱藏在暗中的主和派,開始漸露頭角。

    面對着這樣的絕境,波蘭政府明白,光靠波蘭已經無法改變要滅亡的現狀了。

    要想挽救波蘭,目前只能祈求英法干涉這場戰爭,至少爲波蘭保留一定的土地,而不是像之前那樣,被德國和俄國聯合瓜分。

    但這樣的希望又很渺茫。德國的軍事實力本來就很強大,再加上一個俄國,英法會願意爲了波蘭而得罪這兩個國家嗎?

    事實證明,英法並不會爲了一個波蘭就得罪德國和俄國兩個大國。

    雖然英法確實考慮過和德國宣戰,但那是在俄國沒有參與這場戰爭之前。

    既然俄國已經參與了戰爭,就代表着波蘭的滅亡已經成了既定的事實。

    非要保證波蘭的獨立,說不定還會迫使德國和俄國走向聯合,這是英法不願意看到的。

    而且,波蘭的滅亡對於英法來說未必全部是壞事。

    從地圖上來看,德國和俄國聯合瓜分波蘭之後,這兩個國家就徹底變成了陸上鄰國。

    在歐洲,除了芬蘭之外,德國應該是和俄國邊境線最長的國家。

    兩國擁有如此漫長的邊境線,產生一些小矛盾和摩擦也是理所當然的。特別兩個國家在20年前就爆發過戰爭,想要指望德國和俄國迎來永久的和平,明顯是不可能的。

    英法此時的想法,已經從挽救波蘭變成了挑撥德國和俄國之間的關係。

    德國的西面是法國和奧地利帝國,綜合強度是要遠遠超過俄國的。既然德國想要擴張,那麼就讓他向東方擴張吧!

    讓德國和俄國兩個國家之間爆發戰爭,對英國和法國來說,都是一件值得津津樂道的事情。

    本着這樣的想法,英法並未加入德波戰爭,只是對德國侵犯波蘭的行爲表示了嚴重的抗議。

    除此之外,爲了應對德國大肆擴張軍隊的行爲,法國宣佈進行局部動員,將陸軍規模擴張到百萬級別。

    1935年11月4日,俄國軍隊沖垮了波蘭軍隊的防線。

    在沒有重火力武器的情況下,20萬波蘭軍隊根本無法阻擋俄國軍隊的進攻。

    更何況,伴隨戰爭的推進,原本堅信能夠打贏這場戰爭的波蘭人,此時對政府和戰爭也大多喪失了信心。

    他們引以爲傲的波蘭騎兵面對德國人的裝甲部隊根本沒有任何辦法,步兵戰鬥力和德國又有一定的差距,這也是波蘭戰敗的原因之一。

    同樣也是在這一天,德國軍隊在華沙經過幾天的休整之後,宣佈南下前往盧布林,圍剿苟延殘喘的波蘭政府。

    俄國自然不願意德國全面吞併波蘭,於是也加快了自己的進攻,朝着波蘭的新首都盧布林前進。

    與此同時,在波蘭淪陷之後,波蘭第一集團軍已經完全陷入包圍。

    德國的裝甲部隊繼續乘勝追擊,留下一部分步兵和炮兵收縮對波蘭第一集團軍的圍剿。

    11月7日,德國第二集團軍對波蘭第一集團軍展開了全面進攻。波蘭第一集團軍已經進入了包圍圈,他們除了逐漸被德國人縮小防線之後,再也不能做任何事情。

    11月11日,俄國出兵第11天,俄國軍隊距離波蘭的首都盧布裏已經很近。

    11月12日,德國軍隊也順利抵達盧布林周邊,德國和俄國成功實現了合圍盧布林。

    雙方都很有默契,德國和俄國軍隊並沒有爆發想象中的衝突,雙方對於共同圍剿盧布林擁有很大的興趣。

    11月15日,德國空軍對盧布林展開了大規模轟炸,並且投擲了上萬份勸降書。

    11月22日,堅守了一週的時間之後,波蘭政府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歷時一個多月的波蘭戰爭終於結束。

    德波戰爭結束了!

    這是自11月22日之後,歐洲最大的新聞。

    一個曾經擁有70萬軍隊,並且擁有大量坦克和飛機的中等強國,在德國軍隊的圍剿之下,只堅持了一個月多一點點的時間。

    雖然中途有着俄國軍隊的參與,但那時候的波蘭已經喪失了他們的首都,戰爭的失敗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這場戰爭讓歐洲國家重新認識了德國軍隊的戰鬥力。哪怕在一戰後遭受了長達20年的限制,德國陸軍的戰鬥力仍然是歐洲頂尖。

    更要命的是,吞併了波蘭大部分地區的德國,國家綜合實力將迎來巨大的提升。

    波蘭地區將成爲德國重要的後勤補給基地,每年能夠爲德國貢獻大量的糧食和其他物資。

    德國所佔領的2000多萬波蘭人口,也能夠爲德國提供額外的上百萬軍隊。當然,想要保證這上百萬波蘭軍隊的戰鬥力和忠誠度,就得靠着德國軍隊的洗腦和其他的各種手段了。

    雖然戰爭結束了,但這不代表波蘭地區的混亂就此終止。

    畢竟佔領波蘭的可是德國和俄國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關於佔領區的具體劃分,才是接下來英法比較關注的好戲。

    一旦兩個國家對於佔領區的劃分起了衝突,局勢就會如同英法所預料的那樣,從德波戰爭演變爲德俄戰爭。

    如此一來,英法就能夠徹底的作壁上觀,靜悄悄的看這場足夠吸引人的大戲。

    1935年11月23日,德國政府照會俄國政府,邀請俄國政府在華沙舉行談判。

    談判的重點,自然是關於波蘭國土的劃分。

    雙方分蛋糕的並不止一個波蘭,還有波蘭之前所控制的立陶宛王國。

    對於德國和俄國來說,這些土地其實都挺重要的。

    不管是哪一個國家獲得了這些土地,因爲和本土相連的優勢,可以將其輕易的轉化爲自己的本土。

    立陶宛還是波羅的海沿海國家,擁有更多的海岸線,對國家的發展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很快,俄國政府就同意了德國政府的邀請。

    雙方的和談約定在12月15日,在波蘭原首都華沙舉行。

    在此之前,雙方維持各自佔領的區域,並且嚴格約束前線軍隊的一切行爲。

    很明顯,無論是德國還是俄國,都不願意在此時和對方發生一場戰爭。

    德國的計劃是在進攻波蘭之後謀劃對法國的閃電戰,俄國的計劃是佔領一部分波蘭就行,沒有必要節外生枝。

    也正是兩個國家在目的上的統一,才讓瓜分波蘭的行爲得以順利進行,並且中間沒有爆發衝突。

    很快,時間就來到了雙方所約定的12月15日。

    在德國軍隊嚴格控制的華沙,一場關於如何分割波蘭和立陶宛的談判正式開始。

    就目前的局勢來看,德國控制了大半個波蘭,並且是擊敗波蘭的最大功臣,理應拿到更多的土地。

    但俄國的軍隊規模絲毫不弱於德國,這也代表着俄國擁有獅子大開口的權利。

    談判的第一天,雙方就提出了各自的領土要求。

    德國代表提出,德國作爲戰爭的發起者,擊潰了大多數波蘭軍隊,理應劃分更多的波蘭土地。

    而俄國中途參戰,並且只是攻擊了波蘭防守較弱的東部防線,很明顯是撿了便宜。

    德國代表認爲,雙方目前所佔領的波蘭地區比較符合各自的戰爭貢獻,兩個國家對於土地的劃分,應當延續目前各自所佔領的區域。

    這一提議立刻遭到了俄國的否決。俄國因爲出兵比較晚,佔領的地區是很少的。

    之前也提到過,波蘭新首都盧布林距離俄國邊境只有100公里左右。這也代表着,俄國所佔領的區域,其實就是邊境到盧布林100公里以內的土地。

    這些土地只有整個波蘭的三分之一,並不能滿足俄國政府的胃口。

    但德國也不退讓。對德國來說,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土地,不可能就這樣割讓給俄國。

    好在除了波蘭之外,還有一個立陶宛可以進行利益分配。

    德國表示,德國只佔領立陶宛的沿海區域,靠近俄國的部分全部割讓給俄國,作爲德國的誠意。

    而且,德國政府不會反對俄國收復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並且支持俄國重新收回北波羅的海的霸權。

    雖然這項提議很吸引俄國人,但這其中也是有很大一個坑的。

    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分別被英國和法國控制。俄國想要重新拿回北波羅的海的霸權,就必須得對瑞典,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這幾個國家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但問題來了,除了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被英法控制之外,芬蘭和澳大拉西亞的關係也非常良好。

    俄國要是真的聽信了德國的讒言,試圖重新奪回北波羅的海的霸權的話,就必須連着得罪英法澳三個列強。

    光是得罪英法就已經吃不消了,更不要說澳大拉西亞也是世界前三的超級列強。

    俄國人自然也能看到其中的陷阱,自然不會輕易的答應德國人的要求。不過俄國也確實沒有得罪德國的想法。

    經過長時間的考慮之後,俄國提出了自己的附帶要求,那就是必須佔領目前波蘭的新首都盧布林,這是波蘭東南地區的最大城市,也是俄國將來抵禦德國的軍事重鎮。

    雖然德國不想讓出辛苦佔領的盧布林,但和俄國拖着也不是一個辦法。而且,除了俄國特別要求的盧布林之外,俄國並未反對德國的其他要求,這也讓德國政府下定了決心。

    1935年12月27日,德國和俄國會談的第13天,雙方正式簽署了華沙條約,再一次的合力瓜分了波蘭。

    34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