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主戰主和法國難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瘋藝炯龍字數:3418更新時間:24/06/27 00:26:24
    和阿瑟預料的一樣,在對波蘭政府宣戰之後,德國很快進行了全國範圍內的大動員。

    目前德國軍隊的總數量只有60萬人,想要贏下這場戰爭還是很困難的。

    在德國陸軍司令部的謀劃下,德國制定了詳細的動員政策,計劃將德國陸軍規模提高到150萬人左右。

    雖然波蘭人收到戰爭的消息已經是好幾個小時以後了,但波蘭政府也不甘示弱,在當天就下達了全國總動員令,預計徵召部隊數量達到了恐怖的225萬人。

    相較於交戰一年多雙方總動員軍隊勉強接近100萬人的西班牙內戰,這場剛剛開始的德波戰爭預計投入的軍隊數量就達到了接近400萬左右。

    很明顯,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戰爭。

    從1935年11月16日開始,德國和波蘭的戰爭就瞬間變成了歐洲最火熱的新聞,引起了絕大多數歐洲國家和民衆的關注。

    也是在這一天,法國宣佈對東部地區進行局部動員,並且向德國政府提出了強烈抗議。

    法國總統阿爾貝在面對國內外媒體的採訪時,憤怒的譴責德國政府背棄了之前所簽訂的合約,他們是奸詐狡猾的戰爭販子,是戰爭的罪魁禍首,是歐洲人民的罪人。

    之所以讓阿爾貝總統如此憤怒的原因,是因爲德國迅速向波蘭宣戰的行爲,很明顯直接無視了前幾個月簽訂的合約。

    而在這段時間裏,包括阿爾貝總統在內的整個法國政府,可是在不斷的宣傳這份合約帶給法國和整個歐洲的和平時代的。

    這下好了,幾個月的時間就讓德國撕毀了這份合約,也讓阿爾貝總統之前所宣傳的一切化爲烏有。

    在幾個主戰派將領和官員的慫恿下,阿爾貝總統甚至向國會提交了對德國出戰的提案。

    但很快,殘忍的現實就再次給了阿爾貝總統一耳光。法國國會堅決的否定了出兵德國的提案,還將提出這份提案的官員罵了個狗血淋頭。

    “該死,那羣只知道關心稅收和民衆意見的飯桶,他們根本不知道法國正在面臨什麼!”法國主戰派的高層之一,國會議員萊昂·布魯姆面對着國會的最後決定,一臉憤怒的怒罵道。

    作爲法國並不多見的主戰派,萊昂·布魯姆到目前爲止,在法國並沒有太高的地位。

    而讓萊昂·布魯姆成爲主戰派的原因也很單純,萊昂·布魯姆是一名血統純正的法國裔猶太人。

    衆所周知,德國和意大利對猶太人的各種殘酷政策,讓猶太人羣體對這兩個國家非常仇恨。

    作爲法國猶太人中比較出名的代表人物,萊昂·布魯姆非常明白自己的站位,必須是要堅定地反對法國和意大利的。

    不過,相較於更加傳統的主戰派,萊昂·布魯姆又少了幾分果敢和堅定。

    在明知國會已經不可能同意發動戰爭之後,萊昂·布魯姆並不打算有任何後續的行動。

    法國到目前爲止,仍然有着大量和萊昂·布魯姆態度差不多的所謂的主戰派。

    這些主戰派的態度也不太堅定,導致法國政府錯失了最後的和國會對抗的機會,也就喪失了在德波戰爭中的主動權。

    既然法國國會不同意和德國進行戰爭,那麼法國在這場戰爭中還有什麼話語權呢?

    指望着一丁點的威脅行動就能把德國人嚇退,那英法也就不會從一開始就選擇綏靖政策了。

    果不其然,德國政府絲毫沒有在意法國人的威脅。

    德國政府在面對法國大使的質問時,毫不在意的說道:“如果貴政府不認可我們對波蘭的正義戰爭,那就儘管進攻我們好了。

    德意志帝國從來不會懼怕任何敵人,也不會爲了任何敵人的挑釁,就停止我們的正義行爲。”

    作爲對法國局部動員的回擊,在德國人的要求下,意大利在10月17日宣佈進行局部動員。

    因爲意大利的軍隊早已經突破60萬,因此哪怕只是小小的局部動員,也會讓意大利的軍隊無限逼近百萬規模。

    這下,壓力又重新回到了法國政府這邊。

    雖然法國人自稱進行了局部動員,但實際只是調動了一小規模的軍隊而已。沒有國會的支持,法國政府是不可能真的進行軍隊動員的。

    反觀德國和意大利,他們的軍隊動員可都是實打實的。要是再不讓他們的軍事動員停止,法國將要面對的,可就是軍隊加起來高達數百萬的德意聯盟了。

    察覺到威脅的法國人立即聯繫了自己的盟友奧地利帝國,請求奧地利帝國也進行局部動員,防止德國和意大利的突然襲擊。

    同時,阿爾貝總統又緊急致電英國首相鮑德溫,尋求英國政府的外交支持。

    說起英國首相鮑德溫,這絕對算得上是英國政壇的常青樹了。目前的首相任期已經是鮑德溫的第三個任期,他在英國政壇的高影響力,從1923年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皮埃爾總理,英國人怎麼說?”法國內閣中,阿爾貝總統一臉焦急的看向了皮埃爾總理,詢問到。

    “英國政府表示,因爲喬治五世陛下的原因,他們無暇他顧,並不會參與歐洲事務。”皮埃爾總理面試有些無奈,對着阿爾貝總統說道。

    “該死,難道他們就不怕德國人徹底擊敗我們,挑戰他們的歐洲霸主地位嗎?”阿爾貝總統有些歇斯底里的質問到。

    “英國人說,他們會保證戰爭只侷限於德國和波蘭,並且願意向波蘭提供一定的幫助。”皮埃爾總理面色有些古怪的說道。

    “該死,他們難道指望我會信這些愚弄民衆的話術?”阿爾貝總統冷笑不已,對英國人已經喪失了信心:“告訴英國人,德國不止對法國有威脅,對英國同樣也是如此。

    法國不可能像之前的那場戰爭一樣,成爲抵禦德國的橋頭堡。要是英國人不願意拿出具體的行動來幫助我們,我們不介意放棄抵抗,從而避免民衆的傷亡。”

    一戰讓法國極度衰弱的原因之一,就是法國直接成爲了抵抗德國的橋頭堡。

    爲了保衛自己的本土,法國人動員了大量的軍隊加入戰爭,也讓法國人承受了大量的傷亡。

    但當時的英國,雖然也動員了一部分軍隊,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殖民地的土著軍隊。

    對於英法這樣的殖民帝國來說,死傷幾十萬上百萬的土著沒有太大的損失,這也是英國人在戰後迅速恢復秩序的原因之一。

    但法國人不一樣。如果法國人只靠那些殖民地軍隊的話,法國被攻陷是遲早的事情。

    法國人動員了數百萬的軍隊,給法國人造成的傷亡,絕對是一戰中最慘烈的國家之一。

    能和法國在傷亡數字方面較量的,也就是德國和俄國這兩個國家了。德國因爲兩線作戰的原因,傷亡數字是比較大的。

    俄國就是單純的裝備比較差,導致的軍隊作戰力低下,從而產生了大量的傷亡。

    但這兩個國家相較於法國來說,人口毫無疑問是更多的。俄國自然不用多說,在一戰前人口就高達上億人,千萬規模的人口損失對俄國來說也不至於一蹶不振。

    德國雖然沒有那麼龐大的人口,但人口規模也是要比法國多很多的。

    這也導致法國幾乎是戰勝國中最慘的國家之一,雖然贏得了超大規模的戰爭,但獲得的好處並不匹配法國的傷亡。

    法國從上而下的主和派,有相當一部分原因就是一戰中的付出遠遠大於收穫。

    再加上民衆已經厭倦了戰爭,如果英國人沒有切實的行動支持法國,法國還真的有可能在戰爭中擺爛。

    “是,總統先生。”皮埃爾總理點了點頭,臉上並沒有浮現出任何詫異的色彩。

    皮埃爾·賴伐爾總理之前也介紹過,是一個非常極端的和平主義者,甚至還反對過第一次世界大戰。

    有着這樣的背景,皮埃爾·賴伐爾反對現在有可能的戰爭也就變得理所當然。

    對於阿爾貝總統提出的對英國的威脅,皮埃爾總理是十分贊同的。甚至在皮埃爾總理看來,法國就不應該面對戰爭。

    德國既然想要在波蘭擴張,那就讓它擴張就是了。反正波蘭也能動員出兩三百萬的大規模軍隊,正好能夠極大程度的消耗德國人的有生力量。

    至於德國和波蘭到底誰能在戰爭中勝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並不重要。

    雙方動輒動員兩三百萬的大規模軍隊,這種大規模戰爭的勝者,相較於沒有參與戰爭的法國來說,也算是失敗的。

    英國人會因爲法國人的威脅而退讓嗎?

    當然不會。

    在英國人看來,德國和意大利固然強大,法國加奧地利加波蘭是完全可以抵擋的。

    德國和意大利的另一個盟友由澳大拉西亞牽制,再加上距離較遠的原因,基本不可能給德國和意大利提供幫助。

    這也代表着,德國和波蘭的戰爭,最差的結果也只是演變成德意同盟和法奧同盟之間的戰爭,再加上波蘭這個被釘上的肥肉罷了。

    這樣綜合實力比較相等的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爭,是英國人最想看到的。

    好處就是這樣的戰爭不會出現太壞的結果,英國人完全不用擔心其中的一方會做大做強,從而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還有就是,英國人可以在這樣的戰爭中大量出售軍火和其他物資,從這些國家身上吸取足夠的養分。

    到最後,一個沒有任何損耗的強盛的大英帝國,可以作爲戰爭的調停者,拿到最大的那份利益,這簡直是再完美不過的方案了。

    32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