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章:陸軍軍備競賽和連鎖反應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瘋藝炯龍字數:3269更新時間:24/06/27 00:26:24
    時間輾轉,很快就來到了1934年。

    首先要提到的好消息,就是阿瑟之前下令的在澳大拉西亞全國範圍內進行的人口大普查終於順利結束,並且徹底更新了澳大拉西亞的人口數據和規模。

    根據第一次人口大普查的數據結果,截止1934年1月1日,澳大拉西亞共有人口4237.9萬餘人,排名世界第六(只計算列強本土),已經超過了意大利的4157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人口同樣保持在這一水平的國家還有法國。雖然並不知道法國具體的人口,但根據法國近幾年的人口增長數據和新生嬰兒情況來看,法國的人口應該在4250萬到4300萬之間。

    人口達到4237萬,對阿瑟來說也算是個好消息了。在戰爭將近的情況下,人口越多,也就代表着國家的戰爭潛力越大。

    澳大拉西亞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在人口數據方面超過法國,在戰爭之前最好能夠達到4500萬以上的人口。

    畢竟戰爭給國家帶來的傷亡無可估量,只有擁有更多的人口,才能避免戰爭帶給國家的重大傷害。

    好消息是,民衆們對於多生也不排斥。畢竟多生家庭兒童的學費基本都由政府負責,政府對於多生家庭還有相應的鼓勵,已經極大程度的減少了多生家庭在新生兒方面的開支。

    相較於人口的規模,阿瑟其實更關心各種族之間的比例和分佈情況,這也是舉行這次人口大普查的真正目的。

    根據人口大補查的結果,澳大拉西亞4237.9萬人中,英國血脈高達56.4%,共計2390萬餘人。

    俄國血脈佔據21.7%,共計920萬餘人。德國血脈佔據7.7%,共計326萬餘人。

    美國移民佔據4.7%,共計199萬餘人,其餘歐洲移民共計佔據8.1%,大約343萬餘人。

    剩餘的1.4%全部爲亞洲移民。這些亞洲移民來自於東亞各處,也包括澳大拉西亞所控制的菲律賓。

    不得不承認,此時的世界各國,所追崇的,自然是目前非常先進和發達的西方文明。

    澳大拉西亞作爲距離亞洲最近的西方列強,自然吸引了大量亞洲人的好奇。

    有想要來澳大拉西亞學習知識報效國家的,自然也就有想要加入澳大拉西亞的人。

    不過,因爲歐洲人普遍的種族優越感,阿瑟其實並不提倡吸引亞洲移民。

    一來是會製造種族之間的對立,二來是這些亞洲移民前來澳大拉西亞,他們會遭到更加嚴重的歧視,這就有些沒有必要了。

    不過,對於一些不顧一切想要前來澳大拉西亞的亞洲人,阿瑟自然也不會進行反對。

    如果他們能在種族歧視橫行的澳大拉西亞生活下去,那這確實是他們的能力。

    隨着時間進入1934年,阿瑟不得不將目光重新放到歐洲的局勢上。

    說實在的,此時的歐洲彷彿如同一戰之前一般。法奧同盟和德意協定的對立,讓人們又回想起了二十年前的那場規模浩大的戰爭。

    對於德國和意大利兩個頗有野心的國家來說,在試探到英法對他們的綏靖政策之後,他們絕對不會滿足於一時的獲利。

    果不其然,在將陸軍規模擴大到25萬之後,德國軍隊並沒有停止擴張的步伐。

    在短短半年的時間裏,大部分黨衛軍被拆散,重組到了德國的陸軍當中。

    這也讓德國陸軍人數從原本預計的25萬迅速擴張到了40萬,陸軍規模重新踏入列強級別的行列。

    英法發現德國的這些小動作了嗎?

    要說沒發現,那完全是不可能的。但問題是,就算發現了這些小動作,英法又能採取怎樣的方式來應對呢?

    對於英國人來說,25萬德軍和40萬德軍沒有太多區別。反正法國的軍隊也保持在40多萬,法國還擁有更加強大的海軍。

    雖然在之前的大戰中已經證明了,德國軍隊的戰鬥力確實強於法國軍隊。

    但憑藉着海軍的優勢,法國和德國的軍事實力應該保持在同一水平,甚至法國還略微領先才對。

    而意大利的陸軍規模雖然龐大,但士兵的單體作戰能力極其堪憂。意大利和殘缺的奧地利帝國差不多也處於同一水平,這簡直是一場完美的均衡內耗。

    正是因爲出於這樣的想法,英國政府雖然得知了德國的小動作,但沒有採取比較激進的措施來制裁德國。

    畢竟德國40萬軍隊的大部分輕武器都採購自英國,這在英國人來看,明顯是德國向英國證明了自己的誠意。

    只是,英國這麼做,法國就明顯不樂意了。25萬的德國軍隊面對接近50萬的法國軍隊,法國人是絲毫不擔心的。

    但如果德國軍隊擴張到40萬,誰優誰劣可就真的不好說了。嚴格意義上來說,法國人並不是懼怕德國,而是懼怕和德國的戰爭給自己帶來另一次巨大的傷害。

    但這其實已經沒有區別了。德國軍隊已經實打實的擴充到了40萬,如果掀起戰爭,就算能打贏德國,也絕對是一場消耗戰。

    法國人最終也退讓了,但法國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允許奧地利帝國廢除之前的陸軍限制。

    奧地利帝國作爲戰敗國,它的陸軍規模也被限制到了10萬人。在德國軍隊大規模擴張之後,法國人向奧地利提供了一大批貸款和武器裝備,並且成功的讓奧地利軍隊合法的來到了30萬的門檻。

    如果說之前的軍備競賽只是英法島國和澳大拉西亞的好戲,那麼現在的軍備競賽,就已經變成了所有列強參與的一場大戲。

    德國和奧地利帝國分別擴張了自己的軍隊之後,其他的國家會不擴張自己的軍隊嗎?

    明顯不可能。

    1934年2月,法國頒佈了新的徵兵法案,表示將在未來半年內,將法國陸軍規模從50萬擴張到65萬人,並且這新增加的15萬軍隊,將全部部署在和德國的邊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堅固堡壘,馬奇諾防線上。

    法國人這麼做,意大利就不樂意了。

    畢竟意大利是德國的盟友,也是法國的潛在敵人。法國的徵兵明顯是奔着德國去的,一點沒有把意大利放在眼裏的意思。

    這在內心十分自大的墨索里尼看來,明顯是看不起自己和自己的意大利。

    憤怒的墨索里尼下達了命令,讓意大利第一集團軍超過15萬軍隊接管北部駐防軍隊的任務,部署在和法國的邊境線上。

    意大利這樣的舉動還沒有等到法國人的反應,就引起了意大利東面的塞爾維亞的不滿。

    此時的塞爾維亞已經是巴爾幹的巨無霸國家,疆域已經遍及塞爾維亞,波斯尼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和黑山。

    當然,它也有一個全新的霸氣的名字,那就是南斯拉夫聯邦王國。

    這個南斯拉夫和歷史上的南斯拉夫還是有些不一樣的。本來的奧地利帝國,並沒有損失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

    但在經濟危機中,奧地利帝國並沒有良好的控制住自己的領土,這也讓已經吞併了波斯尼亞的塞爾維亞看到了契機。

    當時的巴爾幹半島十分混亂。原本控制巴爾幹半島的俄國,因爲自身的原因已經喪失了對巴爾幹半島的控制。

    而意大利在那時迎來了墨索里尼的上臺,而墨索里尼對巴爾幹地區的野心也早已經衆人皆知。

    爲了保證自己的獨立,在塞爾維亞的主導下,塞爾維亞王國和黑山建立了塞黑聯合王國。

    在之後,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宣佈獨立,並且很快加入了聯合王國。

    奧地利帝國明顯應對不了聯合起來的巴爾幹國家,畢竟奧地利的軍隊數量被嚴格限制在10萬人。

    而且,當時經濟危機確實嚴重,奧地利帝國沒有任何能力發起一場對外戰爭。

    於是乎,一個佔據了小半個巴爾幹半島,實力遠超其他巴爾幹國家的地區性強國就這麼誕生了。

    截止今日,南斯拉夫的人口已經超過1450萬人,說是巴爾幹地區最強大的國家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羅馬尼亞沒有歷史中那麼強大)

    作爲意大利的鄰居,南斯拉夫對意大利的警惕性,可以說是除了奧地利帝國之外最高的。

    更重要的是,墨索里尼所組建的意大利第一集團軍,可是入侵阿比西尼亞帝國的主力軍。

    像這樣一支軍隊部署在意大利北部邊境,雖然看起來是在針對法國,但對於意大利北部邊境的其他鄰居,奧地利帝國和南斯拉夫聯合王國來說,也是相當嚴重的威脅。

    雖然南斯拉夫的疆域和意大利差不了太多,並且同樣都是歐洲國家。

    但雙方在人口方面的差距實在太大,經濟和工業也完全處於兩個水平。

    意大利再弱,也是一個被各國承認的列強。面對這樣一個還算強大的列強,南斯拉夫在感覺到危險之後,立即採取了自己的行動,那就是尋求法國的幫助。

    爲什麼會尋求法國的幫助呢?首先,法國和意大利是潛在的敵人和競爭對手。

    其次,相較於遊離在兩大軍事集團之外的英國來說,在南斯拉夫聯合王國看來,法國才是真正能給予自己幫助的國家。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