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玻巴和談,法奧同盟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瘋藝炯龍字數:3277更新時間:24/06/27 00:26:24
雖然法國人並不清楚德國和意大利的密謀,這不代表法國人對於德意協定沒有任何行動了。
事實上,法國人早就察覺了意大利和德國這樣獨裁政府崛起的危機,並且試圖和英國人一起加強對於德國人的限制,確保德國人的軍事力量不會像意大利那樣快速擴張。
但壞消息是,目前的世界第二是法國,法國也是大英帝國最大的和直接的競爭對手。
相較於國內比較混亂,實力還沒有恢復的德國來說,英國人明顯更擔心法國人的實力。
也正因爲如此,法國人所計劃的對德國軍事實力的第二次限制不僅沒有達成,反而還讓英國人方面對於德國的限制有所鬆動。
至此,法國人也知道英國人是靠不住了,於是才將聯合的對象轉到了奧地利。
至少在限制德國人方面,奧地利帝國還是非常願意的。畢竟奧地利是德國的鄰國,和法國也沒有利益衝突,是比較優良的盟友。
在德意協定被曝光出來之後,法國就緊急聯繫了奧地利帝國外交部門,商討着是否就德國和意大利的關係,制定一份潛在的防禦同盟方案。
法國人的提議得到了奧地利的大力肯定。在聖誕節當天,法國外交部長緊急前往奧地利帝國,商討這份已經有了雛形的防禦同盟方案。
這份防禦同盟方案就是單純的針對德國和意大利的聯合。根據法國人的提議,防禦同盟方案的第一條,就是法國和奧地利帝國任意一國遭受其他國家的進攻時,等同於進攻了整個同盟。
在一週的時間內,另一防禦同盟國家應當在外交方面給予支持,並且在國內進行軍事動員。
在兩週的時間內,防禦同盟應當調集一部分軍隊前往被進攻的國家,履行整個防禦同盟的職責。
雖然防禦同盟條款上沒有寫明是針對哪個國家的進攻,但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了。
除了德國和意大利那兩個比較瘋狂的國家之外,沒有人會毫無徵兆的進攻法國和奧地利帝國這樣的列強國家。
除了這份防禦同盟之外,法國還和奧地利簽署了一系列經濟方面的合作,目的是爲了幫助奧地利恢復經濟,重回全盛狀態,更好地應對德國和意大利這兩個敵人。
這份完整的防禦同盟條約對於奧地利來說,其實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也正因爲這樣,奧地利方面簽署條約的速度比法國還快,那速度簡直就像害怕法國反悔一樣。
事實上,法國還真的不會反悔。畢竟此時法國能拉攏的列強也不多,除了奧地利之外,法國能夠拉攏的比較強一點的盟友,或許也就只有西班牙和波蘭了。
但問題是,西班牙和波蘭都不能算是列強國家。而且這兩個國家國內也都有着各自的問題,能夠提供給法國的幫助也很少。
英國或許是一個比較合適的盟友,或許只有德國恢復一戰前期的全盛實力,英國人才會明白歐洲最強大的對手仍然還是德國。
伴隨着法國和奧地利的防禦性同盟被公開,歐洲局勢明顯變得更加迷霧重重。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德意協定和法奧防禦性同盟這在互相針對和提防,甚至已經有媒體開始大膽預測,在未來的短時間內,德意和法奧很有可能會爆發一場戰爭。
這樣的預測大膽不大膽先不說,確實是吸引了一部分歐洲民衆。
倒不是說歐洲民衆對戰爭好奇,其實是因爲他們對於之前像一戰那樣的戰爭已經懼怕了。
民衆們都害怕歐洲再爆發一場像一戰那樣龐大的戰爭,動輒好幾個列強參與,傷亡隨隨便便都會突破千萬。
雖然英國人對此沒有任何表示,但澳大拉西亞還是聯繫了英國和法國,表示要拋開關於查科戰爭的和談,結束這場已經持續了很久的戰爭。
澳大拉西亞的提議被英國和法國同意,這場和談也預計在1932年年初,在阿根廷靠近查科地區的奧蘭城舉行。
在非戰爭的第三國舉辦和談,這也象徵着英法澳舉辦和談的非偏袒性。
1932年1月3日,阿根廷,奧蘭城。
經過一週多時間的精心準備,英法澳三國,以及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的外交代表,紛紛抵達了阿根廷的奧蘭城。
除此之外,參與和談的還有智利和阿根廷的外交代表。它們的作用是在和談達成之後監督查科地區的和平,代表英法澳三國來維護南美洲的秩序。
爲什麼沒有巴西呢?因爲相較於智利和阿根廷來說,巴西是和英法最不親近的南美洲三強了。
英國人自然也不會願意在這樣的和談中加入巴西,免得讓巴西人在查科戰爭中得到好處。
1月3日的當天,玻利維亞和巴拉圭關於查科戰爭的和談正式開始。
因爲戰爭到現在,雙方的死傷已經是很大的數字,兩國的和談也不再像之前那麼敷衍,進行了認真的談判。
但很明顯,如果沒有列強的干涉的話,光靠這兩個國家自己的外交談判,是根本不可能終止這場戰爭的。
巴拉圭方面因爲佔據着戰爭的優勢,選擇了胃口大開。巴拉圭要求吞併整個查科地區,將前線推進到德伊索索格沼澤。
這樣的條件玻利維亞自然不會大意。先不說失去整個查科地區對玻利維亞的損失有多麼慘重,光是在這場戰爭中玻利維亞遭受的人員傷亡,就讓玻利維亞不甘心承受如此巨大的土地損失。
畢竟和談只是解決了巴拉圭這個麻煩,可沒有解決玻利維亞國內民衆的情緒。
一旦民衆們知道這場戰爭不僅死傷了大量的平民,還喪失了許多土地,怕憤怒的玻利維亞人對爆發遊行甚至武裝衝突,來反抗政府愚昧的統治。
不過,玻利維亞在前線確實處於劣勢,這也是玻利維亞和談中最大的麻煩。
一旦這場和談沒有得出結果,前線巴拉圭的軍隊仍舊會將戰場推進到德伊索索格沼澤附近,和巴拉圭外交代表所要求的條件基本沒什麼差別了。
至於能否依靠和談的這段時間讓軍隊恢復元氣,隨後發動全面反攻的計劃,也被玻利維亞政府否決了。
畢竟玻利維亞在恢復元氣的同時,巴拉圭軍隊也在恢復着元氣。
巴拉圭還有着英國和澳大拉西亞兩大列強的支持,獲得物資的速度和規模,都不是目前的玻利維亞能比的。
英法澳三國自然也不願意看到兩個國家的和談陷入僵持。在三大列強的影響下,巴拉圭和玻利維亞都修改了自己的條件,和談也終於有了一定的進展。
首先是巴拉圭方面。作爲戰爭的優勢方,巴拉圭仍然要求獲得查克地區最多的土地,大約18萬平方公裏。
有了這些土地作爲擴充,巴拉圭的國土面積將擴大很多,再次面對玻利維亞時,至少在戰略縱深和土地面積方面不會有太大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北查科地區的石油大部分就在巴拉圭所要求的地方。
這也代表着,巴拉圭能夠靠自己所獲得的土地大量的賺取財富,用來讓整個國家的經濟和其他的建設都上一個臺階。
此消彼長之下,將來的巴拉圭和玻利維亞誰強誰弱真的不好說。
哪怕再次爆發一場查科戰爭,就算沒有列強的援助,巴拉圭也不會懼怕玻利維亞。
巴拉圭開出的條件其實已經很合理了。哪怕巴拉圭瓜分了北查科地區18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查科地區仍然還有大約8萬平方公裏的土地留給玻利維亞。
至少玻利維亞也獲得了土地,看起來這次戰爭不是那麼的失敗。
但玻利維亞方面也提出了另一個條件,就是希望獲得通過巴拉圭河進入大西洋的航海權。
玻利維亞在之前的歷史和戰爭中,徹底的變成了一個內陸國家。
衆所周知,目前最重要的經濟交流方式仍然還是海運。在沒有出海口之後,玻利維亞的發展已經明顯落後於南美其他的強國,並且差距還在進一步拉大。
這次在輸給巴拉圭之後,玻利維亞已經不再是南美洲的強國。如果再不想辦法尋找一個出海口加速國內經濟的發展,恐怕在未來十年以後,玻利維亞就可以競爭南美洲最弱的國家了。
相較於直接獲得一個出海口來說,玻利維亞外交代表也明顯知道自己的處境。
他所要求的,只是玻利維亞的船隻能夠通過巴拉圭河進入大西洋的航海權。
巴拉圭河是南美洲的一條大河,先後流經玻利維亞、巴西、巴拉圭,最後流往阿根廷,途經羅薩裏奧之後,匯入大西洋。
雖然從玻利維亞出來,還需要漫長的河道才能夠抵達大西洋,但這總比沒有任何出海口來的好。
經過了慎重的思考之後,巴拉圭外交代表最終同意了玻利維亞外交代表的提議,表示在巴拉圭境內的巴拉圭河河段,可以允許玻利維亞船隻通行。
但前提是,這些通行的船隻必須是非軍事船隻,並且不能攜帶太多的武器裝備。
這一點也被巴拉圭強烈要求寫在了合約中,作爲對玻利維亞的約束。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