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法理的設想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瘋藝炯龍字數:3237更新時間:24/06/27 00:26:24
    當德國人重新暴露了野心,歐洲的局勢也變得混亂了起來。

    有加急防備的,比如正在修建馬奇諾防線的法國人。有想要利用德國人野心的,比如到現在還沒有任何動靜的英國人。同樣也有誕生了爭霸野心的,就比如歐洲存在感並不強的波蘭。

    波蘭位於德國和俄國中間,南部還有奧地利帝國,被三個列強包圍。

    按照正常的道理來說,新獨立的波蘭應該如同之前的波蘭那樣,被三個列強互相影響和瓜分,最終走向滅亡。

    但此時成立的波蘭明顯有着不一樣的野心。在之前俄國混亂的時候吞併了立陶宛之後,波蘭人明顯就發現了新大陸。

    他們覺得像德國,俄國和法國這樣的列強已經衰弱,他們有着更大的機會稱霸中歐和東歐,甚至和英國人共同瓜分歐洲。

    從俄國的戰爭爆發開始,波蘭人就在不斷的擴充軍隊,試圖找到合適的時機瓜分俄國的土地。

    與此同時,波蘭人在外交方面也沒有閒着。波蘭人先是提出了組建大波蘭的計劃,也就是恢復波蘭立陶宛聯邦時期的領土。

    這樣的領土十分廣袤,包括波羅的海三國的大部分地區,烏克蘭的大部分地區,整個波蘭和大半個東歐。

    要是讓波蘭人實現了這樣的計劃,恐怕另一個中東歐霸主就將誕生。

    之前屢次遭受挫折的波蘭人也總算識相了點,沒有將矛頭指向自己周邊的所有列強國家。

    目前波蘭人最大的目標就是俄國,他們希望在俄國混亂的時候,能夠侵佔並且吞併大量俄國土地,讓波蘭走向更強大。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波蘭也就成了第一個和另一個俄國達成合作的國家。

    1930年11月,波蘭和另一個俄國簽訂了爲期十年的互不侵犯條約,並且約定雙方在邊境地區進行貿易,終結了歐洲地區對於另一個俄國長達十多年的封鎖。

    這還沒完,波蘭人轉頭又和自己的鄰居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其目的已經不言而喻了。

    果不其然,時間還沒有來到11月中旬,波蘭軍隊就已經悍然出兵,進入了沙俄控制範圍內的許多地區。

    這一舉動自然引起了沙皇政府和尼古拉二世的不滿。尼古拉二世對波蘭政府表達了措辭嚴厲的譴責,並且要求波蘭軍隊立即退出俄國領土,否則將視爲對俄國的宣戰。

    很明顯,此時的波蘭人可不會管這些。再加上已經兩個國家達成了互不侵犯條約,波蘭人覺得此時是擴張的最好機會。

    在沒有理會尼古拉二世的強烈要求的情況下,沙皇政府最終選擇向波蘭宣戰,歐洲的戰火再次擴大。

    波蘭人的行動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就連一直支持波蘭的英法也沒有想到。

    但更加激烈的戰爭,對於英國人來說卻是一件好事。英國人對此表達了沉默,這也讓波蘭政府自認爲已經得到了英國人的支持,並且在全國範圍內開始總動員。

    波蘭人參戰帶給俄國局勢最大的變化,就是沙皇俄國和烏克蘭地區的聯繫被直接切斷了。

    因爲波蘭北部是波羅的海三國,因此波蘭人的軍隊只能向東進軍。

    這不僅快速切斷了沙俄和烏克蘭地區的聯繫,也讓俄國獲得外界支援的方式僅剩地中海的港口。

    自從波蘭人攪局之後,俄國的局勢就變成了一邊倒。一個腐朽的飽受經濟危機摧殘的俄國,明顯不是另一個欣欣向榮的俄國的對手。

    哪怕澳大拉西亞再次支援了一批武器裝備,對於整個戰場的局勢來說也已經於事無補。

    除非澳大拉西亞願意派出軍隊強行干涉這場戰爭,否則戰爭的結果幾乎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很可惜,阿瑟沒有理由這麼做,也不會這麼做。

    因爲如果幫助尼古拉二世的話,面臨的不僅是一個恐怖的可以顛覆世界的敵人,對自己來說也沒有任何的收穫。

    或許這也是歷史的校正作用,哪怕阿瑟已經拯救了尼古拉二世一家的生命,也無法拯救已經腐朽到骨子裏的俄羅斯帝國。

    殘酷一點來說,目前尼古拉二世僅存的作用,或許就是在沙俄滅亡之前,帶給澳大拉西亞爲數不多的一些利益了。

    話說回來,或許芬蘭大公國在這次戰爭中也能有所收穫。作爲沙俄的鄰國,芬蘭也是有可能獲得一定的土地的。

    當然,這也得看芬蘭政府的意願和德米特裏本人的計劃。如果芬蘭自己沒有什麼擴張計劃的話,那阿瑟自然也不會多此一舉。

    伴隨着沙俄帝國的逐漸式微,澳大拉西亞國內其實是多了一種聲音的。

    之前也提到過,歐洲貴族之間對於法理還是非常認同的。哪怕一個國家的君主制被公開廢除,這個國家的王室也會得到歐洲貴族之間的承認。

    歷史上德國在一戰後就已經徹底廢除了君主制,但包括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在內的一系列德國貴族頭銜,仍然傳承到了後世。

    這也造就了想要開創一個新的帝國的困難性。如果沒有法理的話,很難得到歐洲貴族和各國家之間的認同。

    這也是阿瑟一直在考慮的事情。說實在的,阿瑟還是很想建立一個帝國,來書寫自己統治生涯的偉大事蹟的。

    但歐洲系的帝國不是這麼好建立的,澳大拉西亞也沒有傳承自古代帝國的法理。

    如果是在之前,澳大拉西亞或許就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退一步,選擇建立全澳大拉西亞人的帝國。

    這麼做只需要澳大拉西亞人認同,帝國就能建立起來,也算是擁有了帝國的名分。

    但在歐洲貴族那邊,想要過關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畢竟歐洲帝國的合法頭銜幾乎全部來自於當時的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分爲東西羅馬帝國之後,其帝國頭銜的法理也就轉變爲了神聖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

    現在的德意志帝國,和之前的奧匈帝國,都是傳承自西羅馬帝國也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帝國法理。

    而東羅馬帝國的帝國頭銜就落到了俄國人的手中,這也是俄國人一直想要統治南斯拉夫人的真正原因。

    根據這樣的歷史依據,其實也就誕生了一種關於澳大拉西亞帝國的假設。

    一旦俄國皇室在這場鬥爭中滅亡,作爲俄國皇室女婿的阿瑟,未必不能爭奪俄國手中的帝國法理。

    當然,無論是阿瑟還是澳大拉西亞,都對已經腐朽不堪的沙俄帝國沒有興趣。

    阿瑟感興趣的是尼古拉二世手中的合法帝國法理,如果能夠繼承的話,建立全澳大拉西亞人的帝國也就有了依據。

    當然,一定情況下,法理其實也沒有那麼重要。

    就比如之前大名鼎鼎的拿破崙,直接從教皇手中奪來皇冠自己加冕,就已經證明拿破崙對於這種法理並不認同,或者說並不重視。

    再之後的奧地利帝國,在和普魯士的戰爭中已經喪失了對德意志地區的霸權,理論上來說皇位也被德國人搶走。

    但奧地利帝國仍然建立了,並且也得到了歐洲王室的承認。

    這樣的例子其實表明了,法理的依據或許沒有那麼重要,實力才是評判帝國合理性的真正因素。

    阿瑟只要能夠獲得澳大拉西亞人的認同,哪怕沒有任何法理依據,仍然能夠順水推舟一般地登上皇位。

    但若是沒有人民的認同,就算阿瑟能夠繼承來自羅馬帝國的法理,也會在將來被民衆推翻。

    不過話說回來,有法理肯定是要比沒法理好上一些的。首先,歐洲貴族對於有法理的帝國肯定會更加認同。

    在阿瑟這一代可能體現不出來,但對於將來的君主來說,其他貴族的認同還是很重要的。

    其次,有法理的帝國頭銜能夠加強其他民族對於國家的認同。而且,從公國到王國再到帝國的傳奇性,也會讓阿瑟成爲澳大拉西亞標誌性的人物。

    誇張一點來說,阿瑟的名聲將和帝國共存亡。帝國想要維持,就必須大書特書阿瑟的事蹟。

    這對於王室的地位和權力來說是很有幫助的,至少後世的君主在不作死的情況下,不用擔心自己的皇位和王位。

    阿瑟對於皇帝寶座的一點點追求,立刻讓內閣政府察覺到了非同一般的訊號。

    先不說阿瑟在國內的威望,單憑阿瑟對於國家的貢獻,哪怕憑空創造出一個帝國也完全足夠。

    從帶領澳大利亞人獨立開始,在阿瑟的統治生涯內,已經讓國家的領土擴大了太多太多。

    伴隨着各殖民地的本土化,澳大拉西亞的勢力範圍已經遍佈大洋洲、美洲和東南亞,成爲名副其實的跨三個州的國家。

    憑藉着這樣的功勞,阿瑟坐上皇帝寶座是非常穩固的。

    而在內閣政府,內閣大臣對於建立一個澳大拉西亞帝國也是非常樂意見到的。

    說實在的,這其實也關乎到他們自身的利益。和平時期的功勞再大,怎能比得上建立一個新的帝國呢?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