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新型雷達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瘋藝炯龍字數:3460更新時間:24/06/27 00:26:24
    第二天一早,阿瑟就決定前往艾爾湖運河建設地,親眼看看政府十分重視的艾爾湖運河建設到了哪裏。

    因爲是從阿德萊德出發的,阿瑟也就正好自南向北,看看艾爾湖運河的全程。

    順着弗林德斯嶺一直北上,很快就抵達了斯潘塞灣的最內部,也正是艾爾胡運河南部運河的建設起始點。

    運河並不是直接從斯潘塞灣開始挖的,而是間隔了幾百米的路程。

    畢竟在運河沒有徹底開通之前,河水如果搶先進入運河,會對運河的挖掘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甚至是巨大的傷亡。

    很快,阿瑟就看到了運河的具體樣貌。因爲動用的工人比較多,運河的實際建造進度還是很快的。

    相當於三段運河同時開始建造的情況下,目前也才一年半多一點點的時間,整個運河已經建造了超過30公里,接近運河建設計劃的三分之一。

    這其實也代表着,如果接下來運河的建設仍然順利,可以在三年內,也就是1933年中旬將整段運河完工。

    這樣來算,完全能趕在二戰爆發之前將運河完工,並且讓其展現出一定的作用。

    無論是加強海運還是改善大自流盆地的地理環境,對於阿瑟和澳大拉西亞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行程的最後一段,是觀看已經完工的北艾爾湖和南艾爾湖之間的運河。

    因爲這段運河只有不到十公里的長度,很早就已經修建完成,靜靜等待着來自印度洋和斯潘塞灣的海水灌入。

    如果順利的話,涌入艾爾湖的河水,甚至能夠反灌到大自流盆地的一些河流,甚至向西溼潤已經變成沙漠的土地。

    運河和艾爾湖也將成爲一道堅固的防線,將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阻擋在運河以西,確保東部數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都能夠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

    見艾爾湖運河建造的還算不錯,阿瑟也就沒有太多的擔憂了,決定返回聖阿瑟堡,繼續主持國內的事務。

    說實在的,雖然國家能夠靠自己運轉,但終究還是要阿瑟時不時的盯着,以及處理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

    一旦阿瑟對某方面有些鬆懈,下面的官員會更加鬆懈,甚至直接將某些事情從發展計劃中移除。

    這也是阿瑟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對一些地區進行視察的原因。阿瑟的親自到來,能讓那些官員感受到重視,讓他們兢兢業業的完成手中的任務。

    來的時候是乘坐汽車,回去的時候阿瑟就沒有乘坐汽車的打算了。

    說實在的,乘坐汽車還是太浪費時間了。而且,坐汽車還沒有坐火車舒服,純粹是爲了體驗高速公路的建設成果罷了。

    這次返回聖阿瑟堡,阿瑟就選擇了目前最先進的交通方式,也正是被炒的火熱的飛機。

    說起來,三種運輸機的出售到現在爲止也過去了很長時間了。就目前所取得的成果來看,三種運輸機所面對的客戶並不相同,但銷售成績還都算不錯。

    正因爲大量的飛行,其實目前飛機的安全性已經有了一定的把握。

    只要按照程序進行,在起飛前後都對飛機進行比較細緻的檢查,起飛過程中就不會出現問題。

    阿瑟也感受了一下現代飛機的速度,不得不承認,速度確實還是挺快的。

    從運河到阿德萊德,差不多有200公里的路程。從阿德萊德到聖阿瑟堡,仍然還有接近600公里的路程。

    加起來差不多800公里,坐火車也得接近九個小時才行。但如果是乘坐飛機的話,算上坐飛機前後所需要的時間,也不過只花費了三個小時就抵達了聖阿瑟堡。

    至於阿瑟出行所乘坐的汽車,它將跟隨着整個車隊返回聖阿瑟堡,預計明天也能夠到達王宮。

    剛回到王宮,阿瑟就接收到了來農業部門的緊急彙報。

    當然,農業部門彙報的情況並非是澳大拉西亞國內,而是亞洲剛剛發生的一場災難。

    這場災難至少導致數千萬人受,餓死的民衆更是不在少數。

    農業部門彙報給阿瑟的目的,也正是爲了向受災地區大量出口糧,將積攢的比較久的糧食全部換成資源和資金。

    這其實是正常現象。之前也提到過,無論什麼時候,糧食永遠都是稀缺的物資。

    這種天災根本無法預料,最多只能盡量避免傷亡。對於財產和各種資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也是根本無法挽回的。

    其實早在澳大拉西亞行動之前,就有很多國家已經付出了行動,運輸了大量的糧食前往亞洲。

    他們紛紛將原本的糧價翻3到4倍,出售給亞洲的大糧商。然後那些大糧商將自己收購的糧食再翻幾倍,賣給那些已經變成災民的平民。

    爲了彰顯自己的仁義,再加上良心方面確實過不去,阿瑟還是決定以自己的名義捐贈一萬噸糧食給亞洲。

    至於售賣糧食的事情,阿瑟也不可能違背自己和國內大量農業工作者的利益。

    以澳大拉西亞的利益爲重,這是目前阿瑟必須要做的選擇。

    不再關注這個壞消息之後,阿瑟開始詢問其島國最近的動作。

    自從太平洋同盟成立之後,島國人的行動也變得愈發迅速。島國人深切的明白,光靠消耗,它是根本比不過太平洋同盟的。

    特別是島國的盟友美國被分裂之後,島國在外交方面已經孤立無援。

    但這又不得不提到英國人那狗屎的平衡政策了。澳大拉西亞在太平洋失去對手之後,英國人已經有了再次扶持島國的想法。

    如果不是印度爆發的革命吸引了英國人的注意,恐怕島國和英國早就開展了新的合作。

    想到這,阿瑟越發覺得英國人必須在二戰中被消耗大量的有生力量了。

    如果英國人仍然保存着實力,那麼英國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攪屎棍,世界局勢也不會安寧。

    還別說,美國人或許就是繼承了英國人這一點。美國人成爲世界霸主之後,世界局勢仍然混亂,美國所到之處全部都是一片爛攤子。

    也不能怪阿瑟對英國太過殘酷,實在是英國人的平衡政策有些讓人心煩。

    不管澳大拉西亞的想法如何,只要澳大拉西亞逐漸強大起來,英國人就必須得給澳大拉西亞找一個競爭對手。

    二戰之所以爆發,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爲英國人的平衡政策,想讓德國人擁有對抗法國的實力。

    沒想到,當時的德國想的根本不是對抗法國,而是通過戰爭直接消滅英法,實現整個歐洲的德國霸權。

    壞消息過去沒多久,阿瑟就收到了一條好消息。這條消息來自特斯拉的雷達實驗室。

    經過了數年的研究和改進,在1930年6月1日,特斯拉終於拿出了澳大拉西亞的第二代雷達,代號爲R2雷達。

    早在之前,第一代雷達就已經問世,並且經過測試之後得到了海軍的熱烈歡迎。

    但問題是,當時的雷達技術還比較簡陋,能夠偵測的範圍也只有24公里左右。

    24公里對於飛機和軍艦來說都是很短的距離,對於戰爭所起到的作用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也正是在那次之後,阿瑟索提出了對空,對地和對艦雷達,並且命令特斯拉對於這三種雷達進行詳細的研究。

    而目前所得出來的R2雷達,也正是具備三種體系的,可以自由裝備在飛機軍艦和地面的遠距離雷達。

    光是看看特斯拉提交給阿瑟的數據報告,阿瑟就有些迫不及待的看到最新一代雷達的真面目了。

    因爲在雷達的探測距離上,相較於第一代雷達探測距離24公里來說,第二代雷達差不多翻了兩倍,探測距離已經能夠達到45公里。

    可不要小看這45公里的探測距離。對於軍艦來說,45公里的距離需要航行超過一個小時,甚至慢一點的話需要兩個小時。

    這一兩個小時完全足夠海軍進行反應,做好相應的戰鬥陣型,靜靜等待着敵人的軍隊。

    對於飛機來說,45公里就不是那麼遙遠的距離了。但45公里也需要飛行十多分鍾,在這段時間裏,澳大拉西亞的飛機進行緊急準備,並且起飛完全沒有問題。

    這還是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如果是兩個國家的空軍意外碰面,雷達所能探測的45公里就變得十分重要。

    在敵人的雷達還沒有探測到時,自己這邊就已經清楚了敵人的方位和數量,還能做好相應的準備,這相當於開了全圖透視,基本上就是穩贏。

    當然,三種雷達的大小不同,所能夠探測的距離還是有着一定的區別的。

    探測的最遠的其實是安裝在地面的雷達,最高能夠探測到56公里左右範圍。

    45公里就是軍艦所能裝備的海軍雷達的正常水平,這一範圍已經遠遠超過戰列艦的攻擊範圍了,對戰列艦的提升毫無疑問是巨大的。

    而安裝在飛機上的雷達,因爲是小規模雷達的原因,探測的距離自然也進行了大幅度的縮減。

    根據特斯拉所提供的彙報,飛機上所裝載的雷達所能夠探測的距離只有30公里左右,最多也不會超過32公里。

    但不管怎麼說,30到32公里的探測距離對飛機來說也完全足夠了。

    阿瑟不確保敵人會不會擁有雷達這樣的技術,但敵人的雷達技術最多也只是和澳大拉西亞位於同一水平。

    畢竟是自己付出了大量資金和人力物力才研究出來的技術,阿瑟對於包括特斯拉在內的諸多專家的能力還是十分信任的。

    當然,王室每年所花的研究資金,也讓阿瑟對於雷達這樣的技術有着充分的自信。

    32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