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年終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瘋藝炯龍字數:3305更新時間:24/06/27 00:26:24
最終,那份包含兩艘戰列艦和九艘航空母艦的造艦計劃還是被通過了。
畢竟5000萬澳元對於現在的政府來說也不算什麼大的開支,還要分2到3年支付,那就更算不上什麼了。
如果爲此能夠讓國家的海軍實力更進一步,這種買賣絕對是划算的,內閣部長們也不會不明事理。
梅倫部長所擔心的也正是自己的治安部門的經費被削減,但等到阿瑟表示造艦的資金會從國庫中直接調用,而不是挪用其他部門的財政預算之後,梅倫部長也就不再反對了。
有着這兩艘戰列艦和九艘航空母艦的加入,澳大拉西亞的海軍實力能夠再邁上一個臺階,達到僅次於英美的第三海軍強國的地步。
當然,相較於其他的海軍強國,澳大拉西亞的海軍編制就顯得比較極端,航空母艦才是真正的主力戰艦,戰列艦的地位和數量已經下降到次一級。
雖然這看起來有些奇怪,畢竟其他國家的海軍建造還是以戰列艦爲主,航空母艦這種改造自戰列艦和驅逐艦的設計只是作爲輔助。
但如果見識了澳大拉西亞先進的飛機設計,其實就明白了以航空母艦作爲主力戰艦的用意。
現在澳大拉西亞所掌握的航空母艦的技術,如果再搭配上雷達的話,其實已經能夠做到對戰列艦的碾壓。
戰列艦的攻擊範圍就是主炮的射程,在航空母艦的攻擊範圍是搭載的飛機的飛行距離。
雷達還能保證航空母艦在進入戰列艦的攻擊範圍之前就發現戰列艦,這樣的科技差距已經證明了航空母艦的實際戰鬥力超過了戰列艦。
雖然歷史上航空母艦的重要性超過戰列艦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在目前的澳大拉西亞,噴氣式飛機的發展已經讓這個時間提前了很多。
除了澳大拉西亞對航空母艦的發展特別重視之外,其他的國家哪怕是最先發展航空母艦的英國,對航空母艦的重視都沒有那麼強烈。
英國目前的航空母艦雖然相較於十多年前已經有了進展,但因爲飛機技術的限制,英國人覺得航空母艦的戰鬥力不會超過戰列艦,戰列艦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軍艦。
雖然他們也明白澳大拉西亞之前的巨人級航空母艦的設計,但沒有澳大拉西亞的飛機技術,讓他們錯誤的認爲澳大拉西亞設計的航空母艦同樣比不上最強大的戰列艦。
這也是英國人進入的最大誤區,因爲飛機技術所產生的對軍艦發展的誤區。
不過這也沒有辦法,畢竟決定航空母艦真正戰鬥力的就是飛機的能力。
哪怕是設計最先進的航空母艦,搭載的飛機是幾十年前的產品,仍然比不上幾十年前的航空母艦搭載最先進的飛機。
當然,這麼做的前提是航空母艦能夠承受更先進飛機的起飛降落,畢竟飛機如果連起飛和降落都做不到的話,那麼也只能是裝樣子了。
包括這份海軍造艦計劃在內,1926年最後的幾個月,各種不停的建造和工程一直是澳大拉西亞的縮影。
這也讓澳大拉西亞在 1926年下半年一直是世界各國民衆最羨慕的國家,並且吸引了大量的移民。
通過1926年登記的移民和出生死亡人口,澳大拉西亞政府也順利地估計出了截止1927年年初澳大拉西亞的總人口。
這就不得不提到目前的人口登記系統了。雖然各項科技已經算得上發達,澳大拉西亞仍然無法做到將人口統計數字精確到個位數。
實際上,目前的所有國家都做不到,因爲根本沒有一個實時的統計人口數據的系統,各國彙報的人口數據的單位也經常是萬,小數點最多後兩位。
不過這並不能妨礙澳大拉西亞人口數據的出彩。1926年初,澳大拉西亞的總人口只有2976萬人。
而僅僅一年後的1927年初,澳大拉西亞的總人口已經上升到3247萬人,人口淨增長超過271萬人。
這樣的人口增長數據已經十分誇張,甚至放眼全世界也絕對能夠名列前茅。
也正因爲這樣的人口增長規模,讓澳大拉西亞的總人口一躍提升到3250萬左右,早已不再是當年那個人口幾百萬的小國家了。
而澳大拉西亞的死亡人口大約25.1萬人,這也代表着人口總增長數字已經接近300萬。
這296.1萬人的總人口增長中,本土新生兒人口貢獻了不到六分之一,大約43.2萬人。
剩下的接近253萬全部都是來自歐洲和美洲的移民,這也能看出經濟危機對於這些國家的影響了。
這253萬移民再細化分類,英裔移民高達147萬人,其中37%來自美國,55%來自英國,剩下的不到8%來自於其他地區。
在這之後,俄國移民數量高達43.2萬人,超過九成的俄國移民都來自沙皇俄國。
剩下的移民中還有將近10%,也就是24.7萬人是美國移民。並不代表着美國前來澳大拉西亞的人就少了。
實際上,這些人已經能算是美國本土人,他們的祖先雖然也是英國或者其他國家的移民,但經過幾十上百年的發展,已經都能被統稱爲美國人了。
大量英國裔移民的加入,不僅讓澳大拉西亞的人口實現了暴增,還讓英國裔移民的比例仍然高居59%以上,算是一個比較良好的水平線。
就是不知道鮑德溫首相會怎麼想了,澳大拉西亞確實向英國大量出售了成本價的糧食和肉類,但英國也損失了80多萬的人口,相比較之下澳大拉西亞還是賺的。
這還只是因爲移民行動只持續了四個月的原因。接下來的一年對英國政府來說更加難熬,因爲他們無法阻止失業的英國人前來澳大拉西亞,更無法阻止資本家因爲賺不到錢,將大量的食物和牛奶傾倒在河流或者湖泊。
這還造成了一個奇觀,倫敦郊外的一個小湖泊本來是風景優美的景點,但被資本家大量傾倒牛奶之後,湖水已經有了牛奶的味道。
漫步在湖泊旁邊除了能夠清楚的聞到一股奶香味之外,還能聞到湖泊中已經發黴腐爛的食物的惡臭。
當然,如果眼神好一些的話,其實還能看到湖泊中飄蕩的幾具屍體。
這些人聞到了湖泊中的奶香味,看到了湖泊中的食物,以爲自己終於不會餓死了,不要命一般撲向湖泊中央。
但資本家不會讓他們得逞,這些難民的結局也只有一個,被迫溺亡在這個已經變成奶白色的湖泊。
人口暴漲帶來的最大的好消息,其實是澳大拉西亞的各項基礎建設再也不缺人手了。
253萬的移民創造了近百萬的勞動力,這些勞動力立即進入了澳大拉西亞的基礎建設行業,也讓失業人數一直停留在一個較低的水平。
鐵路和公路建設以及其他的基礎建設正因爲這些勞動力的不斷涌入,進度變得快了許多,國家的發展也蒸蒸日上,完全沒有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
正因爲如此,在世界各國的經濟因爲這次經濟危機普遍大幅下跌的現狀下,澳大拉西亞的經濟反而維持在了原有的規模,既沒有下降也沒有增長。
其實這也正常,雖然因爲經濟危機導致進出口都經歷了縮減,但動工的大規模基礎建設又讓經濟迎來了增長。
一增一減之下,經濟反而保持了均衡。不過這在經濟危機中也相當不容易了,畢竟各國經濟下跌的幅度都很大,能保持均衡已經是獨一無二了。
但財政收支的變化還是比較大的。因爲出口規模的大量縮減,導致1926年澳大拉西亞的財政總收入也迎來了減少。
之前的納稅大頭本茨汽車廠在去年的繳稅額只有不到200萬澳元,相較於前年的數據下降了超過70%。
這也讓澳大拉西亞的財政總收入重新跌回兩億澳元以下,甚至只有1.801億澳元。
而財政總支出卻迎來大幅度增加。無論是各項基礎建設還是海軍的擴建計劃,每一項都是吞金巨獸,付出的財政預算也非常高昂。
1926年,澳大拉西亞的財政總支出高達 2.939億澳元,年財政虧損高達1.138億澳元。
雖然財政虧損是比較大的,但也正是這些基礎建設才保證了澳大拉西亞的經濟穩定在現有的水平。
同時,這些基礎建設也讓新的移民獲得了足夠的收入,這也是澳大拉西亞吸引外來移民的關鍵。
按照政府目前所擁有的資金來算,每年一億多澳元的虧損,大約能讓目前的政府支撐三年左右。
再多的話就要靠其他的手段了,比如發行國債,或者印刷更多的貨幣等等。
雖然這樣做會讓貨幣貶值,但總比國家拿不出錢來進行基礎建設好得多。
也就是澳大拉西亞在這20多年的發展中經濟有了相當的提升,要不然,每年一億多澳元的財政虧損,可不是多少國家能夠承受得了的。
好在阿瑟的王室財團也能作爲保底,必要時可以借貸給政府渡過難關。
這也是阿瑟擁有高收入的好處,王室借貸給政府的行爲也能提高民衆的好感度,畢竟一個願意將自己的錢拿出來給政府用的君主也並不多見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繼續日萬,已更62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