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房地產計劃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瘋藝炯龍字數:3678更新時間:24/06/27 00:26:24
    聽到格雷部長所說的德國經濟崩潰之後造成的市場缺失,法國總理米勒蘭還是有些被說動的。

    目前的歐洲,法國絕對是德國廉價工業品最大的進口國,法國進口德國產品的比例遠高於英國和意大利,畢竟也有着地理位置的優勢。

    這也導致目前的法國極度依賴德國的廉價工業產品,畢竟德國的工業產品不僅質量好,價格也非常低廉。

    如果德國的經濟崩潰導致德國工業品產量大幅度降低,法國的工業產品能夠填補市場的空缺嗎?

    這個答案其實顯而易見,法國的工業要是發展的真有那麼順利,早就恢復戰前的水平了,怎麼可能還處於止步不前的狀態。

    想要填補德國工業產品的空缺,目前的法國是絕對做不到的,哪怕有着提前的佈局。

    見法國總理米勒蘭一言不發,格雷部長就知道自己的勸說已經有了成效,繼續說到:“米勒蘭總理,我們只需要縮減50億英鎊的貸款,並且減少德國政府三年內的賠款份額,就能夠實現挽救德國,從而避免經濟危機的結果。

    我明白縮減賠款會對貴國造成損失,但有價值的也並不止賠款,不是嗎?

    一個穩定的德國才能產生更多的利益,挽救德國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一件好事,畢竟一個穩定的德國才能保障賠款的順利償還。

    如果德國崩潰,這筆賠款到底能不能償還都是個問題,相信這種情況貴國也不願意見到。”

    德國之所以能夠順利的償還賠款,除了英法的武力威脅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目前的德國政府尚還有着賠償賠款的能力。

    但如果德國經濟真的崩潰了,甚至引發了經濟危機,德國還有賠款的能力嗎?這個問題是顯而易見的。

    到時候,德國也就有了賴賬的理由,畢竟國家已經破產了,賴賬也是名正言順的。

    米勒蘭總理沉思不語,但他卻不能否認格雷部長所說的的確有一定的道理。

    相較於這場會議的主人公英國和法國,意大利和澳大拉西亞就顯得有些無所謂,安靜的看着英國和法國兩國表演。

    最終,在格雷部長的據理力爭之下,法國總理米勒蘭終於同意縮減德國的賠款,將德國的200億英鎊賠款縮減到150億英鎊左右,並且減少三年內德國政府賠款的份額,來挽救德國政府目前面臨的危機。

    當然,英國人爲了說動法國人,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

    首先是英國人要無條件支持法國在阿爾薩斯和洛林的政策,並且默許法國對於法德邊境的託管共和國進行更進一步的控制。

    其次,英國人要支持法國人在海軍規模中的劃分比例,換句話來說就是要儘可能增加法國人的海軍規模。

    好在這兩點英國政府都能夠接受,在格雷部長和米勒蘭總理的握手之中,一項影響德國局勢的協議也就此產生。

    米勒蘭總理之所以同意格雷部長所提議的縮減德國賠款的比例,往更深層次來說,其實也是在爲法國考慮。

    戰敗後德國這些戰敗國的狀況十分糟糕,但這不代表英法這樣的戰勝國日子就好過了。

    英國還好,本土沒有影響,經濟的損失是可以接受的,這也是英鎊貶值比例不大的原因。

    但法國可就不同了,法國在一戰中遭受的損失以及戰後的種種政策,導致法國的官方貨幣法郎發生了大貶值。

    根據法國民間的統計,一戰前一法郎大約可以購買7千克麪粉,但現在一法郎只能購買不到4千克麪粉,貶值比例已經高達47.1%。

    一戰前1英鎊大約相當於25法郎,但現在1英鎊已經價值53法郎。

    雖然法郎的貶值遠遠沒有馬克那麼嚴重,但法國對於紙幣的政策是比較寬鬆的,法郎的貶值仍在加劇,這會導致更加嚴重的通貨膨脹。

    如果此時德國的經濟遭受重大危機,作爲德國的鄰國,法國勢必要遭到嚴重的影響。

    更何況法國國內充斥着大量的德國工業產品,這些德國工業品在平時是廉價的寶藏,在經濟危機的時候可就是索命的鐮刀了。

    法國的經濟根本承受不住大動盪,這才是米勒蘭總理同意退讓的真正原因。

    不得不承認,一戰就是一場純粹的歐洲之間的內耗。一戰之後,瀕臨崩潰的歐洲國家有德國和俄國兩個,遭受重大損失的有法國。

    只有英國還在苦苦堅持,但除了英國之外,能夠拿得出檯面的歐洲列強最多也就是法國。

    這也是原本歷史上美國崛起的真正原因,畢竟歐洲國家全都內耗嚴重,就算美國沒有任何動作,綜合實力的排名也會自然而然的提升。

    當然,目前的情況和歷史上有較大的不同。美國人在流感中背了鍋,自身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並沒有提升太多。

    反而是澳大拉西亞,目前已經成爲公認的世界第四列強(僅次於英法美),既沒有英法這種老牌列強對於殖民地的壓迫和佔領,又沒有美國人那種針對世界的骯髒手段(流感),目前國際上的名聲還是比較好的。

    這也是爲什麼在一戰後英國能夠掌握大多數話語權的原因,英國避免了在一戰中遭受太多的損失,同時還讓自己在一戰後最大的競爭對手美國揹負了巨大的罵名,已經沒有任何單獨的國家能夠對英國造成威脅了。

    再加上盟友澳大拉西亞的支持,以及靠整個世界聯盟,現在應該是大英帝國自20世紀以來最輝煌的時刻,英國的權威甚至直逼維多利亞時期。

    但這不代表英國本土就沒有任何問題了。此時英國的強大,說白了不是英國的強大,而是其他國家的弱小。

    目前綜合實力世界第二的國家應該是美國,但此時的美國遠遠不如一戰前德國的強大。

    直白一點來說,目前的美國帶給英國的威脅沒有一戰前德國那麼強烈,這也是爲什麼英國會扶持澳大拉西亞來對抗美國,而不是直接和美國對抗的原因。

    法國人一退讓,這場會議就進行的十分順利。僅僅一天的時間,在場的四國就達成了默契,一致同意縮減德國賠款的比例,並且約定會在接下來的世界聯盟會議中提出,並且聯合進行表決。

    作爲世界聯盟的常任理事國和選任理事國,四個國家聯合起來已經足夠掌控整個世界聯盟。

    至於其他中小國家的利益損失,已經不是英法能夠考慮的範圍了。

    畢竟相較於這些中小國家來說,挽救德國的經濟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阿瑟對於會議達成的這一結果也絲毫不意外,畢竟英國人不可能放任德國經濟崩潰,這也代表着縮減賠款比例的結果是必須要達成的。

    無非就是英國人的退讓和法國人的退讓到底有多少,但這相較於結果來說已經完全不重要了。

    阿瑟對於歐洲的局勢還是比較關心的,自然也清楚法國人不可能不退讓,畢竟法國人的經濟可不太好。

    甚至歷史上的法國人就是因爲紙幣通貨膨脹的政策,在1926年放棄了金本位制。

    接下來的十多年時間之內,有大量的國家同樣放棄了金本位置,這才讓美元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但其實,貨幣貶值在某些時候也不是一件壞事。雖然法郎大幅度貶值,但憑藉着貨幣低估帶來的福利,讓其他國家的貨幣相對升值,從而帶來了輸入性的通貨緊縮。

    也正是因爲這樣的通貨緊縮,才讓法國的經濟在大蕭條開始後保持着相對的穩定。

    根據歷史上的統計,大蕭條開始後德國的失業人口高達450萬左右,英國失業人口同樣也高達200萬。

    按照道理來說,法國也勢必會遭受重大影響,但當時法國失業人口只有20萬左右,這才是法國主動進行貨幣貶值的原因。

    只能說各國政府也不都是傻子,雖然有時候某些國家的政策看起來很離譜,但能夠成爲列強,也確實都有着自己優勢的一面。

    美國目前在工業和經濟方面是絕對的世界第一,想要跨過美國這道鴻溝,光靠自己的發展是根本不可能的。

    苦思冥想許久,阿瑟將目光放在了後世非常著名的房地產政策上。

    現在的貨幣相較於後市還是非常有價值的,這也導致各國的房價其實並不高。

    以大英帝國來舉例,倫敦的房價普遍在幾十英鎊到數百英鎊,一般200英鎊就可以買下一座獨棟別墅,這樣的價格還是相當低廉的。

    按照大英帝國的人均收入來看,一個人辛勤工作4年左右的時間,就能夠全款買下一座倫敦的獨棟別墅,在世界著名的大城市有一個立足之地。

    雖然這樣的估算並不確切,但對於收入有保障的人來說,實際情況也不會差到哪去。

    美國的房價比英國更低,畢竟美國的國土面積要遠遠大於英國本土。

    作爲世界上經濟和工業最發達的國家,美國房價普遍保持在700美元以下,甚至偏遠地區和小城市的房價不足400美元,這是阿瑟不願意見到的。

    作爲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美國必須有所表率,比如提升自己的房價。

    畢竟房地產能夠帶動各個行業的發展,對於經濟的發展也是十分迅速的。

    出於對美國的人的善心,阿瑟覺得有必要主動提高美國的房價,來幫助美國人更好的發展,更好的當好一個大國。

    當然,這絕對不會承認炒房地產只是爲了自己賺錢。畢竟炒美國人的房地產,關澳大拉西亞什麼事呢?

    只要美國人的房地產行業順利火爆,那些資本家就會發現巨大的商機。

    只要資本家迅速入場,其他人也不會想到房地產是阿瑟帶動的。

    等到房地產真正的發展起來,就算美國政府想要控制,也絕對不是那麼容易的。

    炒房地產帶來的巨大利潤,足以讓資本爲之瘋狂。而美國這個資本國家根本逃不過資本的影響力,美國政府想要控制房地產的價格,也得看美國的資本家同不同意了。

    畢竟房地產興起之後,從事房地產行業的員工不在少數。這些人的失業問題,也是房地產必須要維持的原因。

    34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萬,已更74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還有一更一點左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