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軍事研究投入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瘋藝炯龍字數:4506更新時間:24/06/27 00:26:24
    要說一戰之後的軍事科技的研究,一定離不開其中一項的重要技術,那就是雷達。

    雖然最開始英國人研發雷達的目的是爲了尋找天空中德國人的飛機,但不可否認,雷達隨着科技的發展,已經變成了軍事武器中最重要的一環。

    阿瑟對於雷達技術的研究十分重視,早在幾年前就讓特斯拉成立了雷達研究室,並且撥款200萬澳元讓特斯拉盡情研究。

    雷達的研究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1842年,奧地利物理學家多普勒就提出了利用多普勒效應的多普勒式雷達。

    在這之後,1864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又推導出可以計算電磁波特性的公式。

    截止到目前爲止,各國在雷達方面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無線電波,電動鏡,真空三極管等研究,無一不是人類在雷達研究方面的里程碑,也代表着各國在軍事領域科研的進度。

    如果阿瑟記得沒錯的話,第一臺使用雷達應該是在二戰前誕生的,準確的來說應該是1935年。

    目前距離第一臺實用雷達的誕生還有16年的時間,特斯拉還擁有足夠的時間去研究雷達,甚至趕在羅伯特·沃特森·瓦特發明第一臺實用雷達之前,實現彎道超車。

    畢竟200萬澳元的研究資金絕對不少,如果省着一點用的話,甚至足夠特斯拉研究到雷達誕生了。

    之所以要花費如此大的代價去研究雷達,是因爲雷達對於接下來軍事科技的提升十分重要,這不僅僅關乎到最基礎的飛機坦克,同樣也關乎到更加先進的火箭和導彈。

    和雷達一樣,澳大拉西亞的導彈研究也早已經立項。由前俄國專家,現在的澳大拉西亞火箭研究總負責人齊奧爾科夫斯基負責。

    火箭研究不僅可以讓澳大拉西亞在航天航空方面邁出一大步,同樣也可以將其軍事化,讓澳大拉西亞成爲第一個擁有導彈的國家。

    導彈絕對是後世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其殺傷力,有效殺傷距離和威懾力,絕對都是所有常規武器中最高的之一。

    如果再搭配上核彈頭,可以覆蓋全球的洲際導彈,將會是澳大拉西亞手中的最大底牌,也是制裁一些道德敗壞的國家的利劍。

    當然,除了這些需要很長時間研究的底牌武器之外,阿瑟對於常規武器的研究也從來沒有停止,並且研究的力度也很大。

    首先是一戰後期才亮相的坦克,還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

    一戰時期的坦克普遍可靠性不高,哪怕是澳大拉西亞精心研究的坦克也是這樣。

    英國坦克的趴窩率高達八成以上,再加上一些意外,能夠投入作戰的坦克數量甚至不足一成。

    澳大拉西亞的坦克雖然好一點,但趴窩率仍然高達六成,可作戰的坦克數量基本不足三成(第一代坦克數據)。

    這樣的數據顯然是不可行的,雖然第二代坦克也就是T-14坦克並沒有實際性的投入戰鬥,但模擬戰場的趴窩率也高達30%以上。

    T-14A重型坦克的趴窩率甚至高達40%,畢竟它有一副巨大的身軀和堅實的鋼甲。

    雖然趴窩率相較於第一代坦克已經有明顯的降低,但3到4成的爬窩率仍然處於不合格的狀態,至少要降低到兩成以下,甚至一成以下,才能滿足二戰前後的戰爭需要。

    因此,第三代坦克研究的主要方向,重點就是阿瑟非常關注的趴窩率,也就是故障率。

    一戰中第一代坦克的實際作用還是非常巨大的,能夠給敵人創造大量的傷亡,同時自身因爲戰爭的傷亡並不高。

    德國軍隊基本拿第一代坦克沒有任何辦法,能夠打敗第一代坦克的就只有趴窩率。

    而相較於第一代坦克有着不小的提升的第二代坦克,在戰爭中的威懾力也註定比第一代坦克強大。

    甚至毫不誇張的說,第二代坦克在火力方面已經完全不弱於二戰時期的坦克,但可靠程度還有很大的缺陷。

    接下來第三代坦克的主要研究方向,除了儘可能降低趴窩率,提高穩定性之外,還有就是加強坦克的防護,畢竟二戰的武器都強大了許多,德國甚至還研發出了導彈,能夠制裁坦克的武器也越來越多。

    隨着各種反坦克火炮的出現,坦克的防護能力也必須越來越強。

    這不僅是對駕駛坦克的士兵們的保護,同樣也是對一場戰役勝利的保護。

    坦克被曝光以後,就沒有必要利用皇家農用機械廠來進行隱藏了。

    阿瑟大手一揮,直接將皇家農用機械廠的坦克業務分離開來,單獨成立坦克製造廠,隸屬於皇家軍工廠,專門負責坦克的研發和製造。

    因爲坦克製造廠全面繼承了皇家農用機械廠的坦克業務,因此坦克製造廠的生產速度還是很快的,每年能夠生產至少200輛坦克,平均每三天能夠生產兩輛坦克。

    單獨成立坦克製造廠之後,坦克的建造速度還能繼續加快。畢竟之前皇家農用機械廠除了建造坦克之外,還負責農用機械,特別是拖拉機的建造。

    再加上坦克必須要保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坦克的建造速度。

    新的坦克製造廠預計能夠在五年之內將坦克的建造速度提高到年500輛左右,十年內將坦克的建造速度提高到年1500輛左右,已經能夠基本滿足澳大拉西亞軍隊的要求。

    畢竟以澳大拉西亞目前的狀況來看,海軍的重要性是高於陸軍的,陸軍的規模也會因爲人口而遭到很大的限制。

    如果阿瑟沒錯的話,二戰時期各國建造坦克的速度都很快。

    以工業而出名的德國,在各種條件的限制之下,坦克的建造速度最高也超過了月700輛。

    而當時工業已經有很大進步的俄國,月生產坦克數量最高突破了2000輛,足以見得各國對於坦克的重視,以及在戰爭時期,各國對於軍事方面的投入力度有多大。

    不過對於現在的澳大拉西亞來說,相較於坦克的生產速度,坦克的質量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畢竟陸軍總規模也就那麼多,總不能人手一輛坦克吧。澳大拉西亞的坦克規模註定不會太大,畢竟是一個島嶼國家,海洋才是澳大拉西亞最應該重視的,也是本土的真正防線。

    就算別的國家陸軍再厲害,只要海軍不能碾壓澳大拉西亞,也仍然不會對澳大拉西亞的本土造成威脅。

    澳大拉西亞通過完善的島嶼防禦鏈,完全可以憑藉着少量的海軍戰勝大量的敵人。

    這也代表着,除了像洲際導彈這樣的遠程武器之外,澳大拉西亞的本土很難被威脅,哪怕是現在強盛的大英帝國。

    而導彈和火箭澳大拉西亞已經在大力研究,在火箭領域方面,澳大拉西亞未必會輸給其他國家。

    畢竟阿瑟所籠絡的超過三分之一的航空動力學人才也不是吃素的,只要阿瑟大力支持,其他國家想要實現彎道超車,必須付出比澳大拉西亞更多的時間或者人力物力,但又有哪個國家能夠籠絡比三分之一還要多的航空學人才呢?特別是在澳大拉西亞已經拉攏走一小半的人才的前提下。

    阿瑟對於澳大拉西亞坦克生產速度的期望,也基本基於新的坦克製造廠拿出的五年達到500輛,十年達到1500輛的目標。

    十年後不過也只是1929年,坦克廠仍然擁有十年左右的時間,來提高坦克的生產速度,將坦克作爲一種軍火貿易的武器,大量出售給交戰雙方,爲自己賺取大量的利益。

    除了坦克之外,飛機的研究在阿瑟的計劃裏也是重中之重。

    和坦克一樣,一戰的飛機終究只是剛剛開始,在設計方面還有很大的缺陷,比如十分影響速度的雙翼設計。

    澳大拉西亞的飛機還好,畢竟已經經歷了四代的更替,目前的第四代軍事飛機在性能上已經堪比甚至是略有超過二戰時期的飛機。

    這不代表第四代軍事飛機就已經完全超過二戰時期的飛機了,至少在某些科技方面還是有着不小的缺陷,也因爲時代的落後,導致缺少了一些二戰飛機所擁有的新科技。

    澳大拉西亞最先進的第四代軍事危機都這樣,其他國家的飛機就更不要多說了。

    這個世界的一戰和歷史上的一戰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至少各國在一戰中投入的飛機數量沒有那麼誇張,滿打滿算也只是剛剛超過一萬架。

    但其實,雖然看着有一萬架這麼多,真正決定天空中的戰場的飛機只有不到1000架,並且基本都是來自澳大拉西亞的。

    包括英國在內,一戰參戰各國所生產的飛機在性能方面有着不小的缺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飛機的戰鬥力。

    畢竟世界各國一開始的目光都放在飛艇上面,等到戰爭發現飛機可以輕易的擊毀飛艇之後,這才匆匆的研發飛機,但時間已經晚了。

    雖然戰爭已經結束,但根據阿瑟所掌握的情報,歐洲各國對於飛機的研究並未結束,甚至投入的力度更大了。

    像德國這樣的戰敗國還好,協約國目前對於德國的限制還是十分嚴厲的,禁止德國對於新武器進行任何研究,包括在一戰中已經出現的飛機和坦克。

    甚至哪怕是已經確定比不上飛機的飛艇,協約國都對德國進行了大量的限制。

    一戰前在德國大名鼎鼎的齊柏林飛艇,被英法直接拆走了兩條生產線,能不能如同歷史上那般進入巔峯時期都是一個問題。

    英法對於德國研究坦克的限制更是誇張,直接將德國研究坦克的工廠全部搬乾淨,並且明令禁止德國進行任何坦克的研究。

    同時,德國被禁止研究和生產任何口徑的火炮,重機槍等。德國所保留的15萬軍隊只允許裝備步槍和手槍,甚至對每名士兵所擁有的子彈配給都進行了限制。

    這樣的情況下,德國想要在限制放鬆之前研究軍事科技,幾乎是很難的事情。

    在阿瑟的提議下,對於德國禁止研究的武器名單中還增加了衝鋒槍,防止德國如同歷史上那般鑽了空子,研究機槍不成,改而研究衝鋒槍。

    不只是德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也被進行了嚴格的限制,禁止他們研究和生產大口徑的武器。

    這也代表着真正大力研究坦克和飛機的就只有戰勝國,除了澳大拉西亞之外,真正擁有大投入的也就只有英法美了。

    雖然並不清楚英法美目前的飛機到底研究到了什麼程度,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他們的研究進度應該很快就能超過澳大拉西亞的第一代軍事飛機。

    畢竟第一代軍事飛機的建造難度說實話也不高,以英法現有的科技和科研能力來看,短時間內研究出來還是沒問題的。

    美國人雖然在軍事科技方面的能力弱於英法,但只要美國人重視,突破第一代軍事飛機的技術也不困難。

    因爲流感的原因,美國人本應該獲得的一些利益也全部被廢除,導致美國人幾乎沒有瓜分到任何關於戰敗國的利益,這個世界的美國相較於歷史上一戰後期的美國差距還是很大的,特別是在人才儲備和科研能力方面。

    更重要的是,爲流感背鍋之後,美國人的負債也不低。

    本來戰爭中的利潤就被澳大拉西亞佔去了大半,還要面臨鉅額的負債,此時的美國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虧錢參加了一戰,自己還成了賠款的一方。

    其實也代表着美國的地位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歷史上一戰後期的美國地位已經提升了很多,至少誰也不會忽視美國的聲音了。

    但現在,雖然美國的工業實力並未削弱,美國的綜合實力仍然是僅次於英法的列強。

    但代表在世界的地位就如同美國的真正實力那般。一般來說,世界聯盟就代表着世界上大部分國家。

    而這聯盟地位和權力最大的四個國家,自然就是四大列強的英,法,俄,澳了。

    聲名狼藉的美國國際影響力不一定比澳大拉西亞高,或許就只能排在意大利的前面。

    如果不是一場內戰讓俄國的局勢變得十分焦灼,沙皇俄國和蘇維埃俄國削弱了俄國在國際上的整體實力和地位,恐怕美國的地位就只能比意大利高一點了。

    第四代軍事飛機的科技水平相當於二戰時期的飛機,這也代表着如果澳大拉西亞的飛機研究止步不前,英法在二戰時期追上還是沒問題的。

    不過,現在距離二戰還有十幾年的時間,這也是澳大拉西亞的機會,研究出第五代甚至第六代軍事飛機的機會。

    4200字第三更,遲到了,抱歉。

    明天出去玩,可能就兩更六千字或者一個大章五千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