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世界聯盟和分封典禮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瘋藝炯龍字數:3491更新時間:24/06/27 00:26:24
    英澳再盟約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巴黎,也讓歐洲許多國家紛紛側目。

    在協約國四大列強成爲世界最大勢力之後,英國只和澳大拉西亞締結了新的盟約,未免讓人覺得有些意味深長。

    沒等歐洲媒體對此過多報道,另一則新聞就立即登上了歐洲媒體的報紙。

    1918年4月,經過多國友好協商之後,簽署凡爾賽條約的所有協約國國家,共同加入新成立的世界聯盟。

    不少歐洲媒體甚至將世界聯盟的成立看做戰爭的終止信號,因爲從此之後世界將不再有戰爭,所有的矛盾將會被世界聯盟調停。

    不出意料的協約國四大列強成爲世界聯盟的常任理事國,擁有一項被命名爲一票否決權的權利。

    而包括意大利在內的諸多協約國國家,則是普通的會員國,只擁有最基礎的一票投票權。

    要照顧像意大利這樣國家的心情,世界聯盟還擁有除常任理事國之外的一個特殊職位,它的名字爲選任理事國。

    顧名思義,世界聯盟會在非常任理事國中進行選舉,得票最高的國家成爲任期兩年的選任理事國,負責協助四大常任理事國處理世界聯盟事務。

    雖然沒有權力最大的一票否決權,但選任理事國相較於普通會員國來說,其權利和地位還是相當巨大的。

    當然,這得是在常任理事國認可的情況下。擁有一票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實際上是可以否決投票出的選任理事國的。

    這也代表着所謂的世界聯盟仍然處於協約國四大列強的控制,也是最令英法俄澳滿意的處理方式。

    這也導致雖然世界聯盟的所在地位於瑞士的日內瓦,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日內瓦公約簽署地,但世界聯盟的權利被協約國四大列強把持,總體上的世界局勢並沒有任何改變。

    而最先提出類似世界聯盟制度的美國,卻因爲美國國會並不認同凡爾賽合約,因此並未進入世界聯盟。

    這也讓唯一一個和協約國四大列強有競爭機會的國家喪失了在世界聯盟中的競爭權利,也讓世界聯盟中的其他中小國家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

    畢竟,如果加入世界聯盟的話,英法可能在面子上還會公平一些。

    但如果是非世界聯盟國家,就算被任何一大列強侵略,也只能自認倒黴了。

    隨着世界聯盟的成立,各國代表也紛紛從巴黎返回。根據世界聯盟的約定,所有會員國將每隔三個月在日內瓦召開一次會議,非意外必須參加。

    這也讓肯特首相立即決定,派遣一支外交團隊常駐日內瓦,以便於隨時參與日內瓦召開的會議。

    畢竟澳大拉西亞距離日內瓦的路程可不近,來回一趟至少需要兩個月多的時間。

    如果從澳大拉西亞前來日內瓦的話,恐怕不是在舉行會議,就是在趕往的途中了。

    在整個巴黎和會的和談期間,澳大拉西亞國內也在緊張的準備着分封儀式和勝利大閱兵。

    爲了慶祝這場戰爭的勝利,政府和王室還會有大量的活動以及物資免費派發,力求達到舉國歡慶的效果。

    等肯特首相的外交團隊返回澳大拉西亞,就是分封典禮和活動正式舉行的時候了。

    或許這也是悉尼作爲首都的最後一次活動舉辦,隨着戰爭的勝利,這也決定儘早將遷都計劃提上日程,儘早開發墨累河流域,也有利於澳大拉西亞的發展。

    目前墨累河流域的環境相較於100年後好了太多,也是這片地區開發的最後機會。

    如果再拖延一段時間,開發這片地區的難度只會越來越大,對於政府的消耗,人力的消耗和物資的消耗也會越來越嚴重。

    1918年5月,隨着肯特首相所率領的外交團隊即將抵達悉尼,分封典禮也在緊張的最後籌備階段。

    5月15日,肯特首相抵達悉尼,並且第一時間面見阿瑟彙報戰果。

    僅僅在三天後,也就是1918年5月18日,澳大拉西亞貴族分封典禮,同時也是戰爭勝利慶祝盛典正式開始。

    “我所有的子民們,我很高興能夠站在這裏,和你們一同慶祝這場戰爭的勝利。

    你們當中的所有人,都爲這場戰爭付出了巨大的貢獻。歷經三年多的辛苦奉獻,我們終於迎來了這場偉大的勝利。

    而你們,我所熱愛的子民們,你們都是這場勝利的最大功臣,澳大拉西亞以你們爲榮!”

    在對戰爭的勝利和戰爭中的付出進行感慨之後,這場慶典也終於迎來了最高潮的環節,就是對於所有有功之士進行分封。

    和那些傳統舊貴族複雜奢華的分封典禮不同,澳大拉西亞新貴族的分封講究節儉和公開。

    阿瑟的目的,就是讓所有人看到新貴族的分封現場,不僅能夠激發出新貴族的自信,同樣也能讓那些觀看的人變得狂熱。

    至於太過簡樸的分封儀式會不會讓這些被分封的貴族不滿,阿瑟笑着表示想多了。

    被分封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平民或者中產階級,他們能夠成爲新的貴族已經欣喜若狂了,更不要說當着數以萬計的平民的面被阿瑟親自分封。

    至於那些注重傳統和儀式的舊貴族,嗯,除了阿瑟之外,似乎澳大拉西亞也沒有。

    “鑑於對國家和王室作出的重大貢獻,我宣佈,授予路德維希·科爾,亨特,安德魯爵士頭銜,你們將成爲光榮的澳大拉西亞爵士,以新的身份來守護這個國家。你們的勇氣和榮譽將成爲所有人的榜樣,你們將成爲國家的英雄。”爵士頭銜作爲不能繼承的最低貴族頭銜,獲得的門檻也是所有貴族頭銜中最低的。

    據統計,被授予爵士頭銜的人數接近兩百人,足以見得這次分封典禮的規模有多麼誇張。

    當然,這是阿瑟急於擴張澳大拉西亞貴族規模的原因。如果不是澳大拉西亞貴族規模太少,阿瑟也不會誇張到一次性200多名爵士。

    “我將爲陛下和王室而戰,我將爲國家而戰,我將爲人民而戰。請上帝見證我的誓言,我願用一生來奉獻陛下和王室,用劍與血來鑄造爵士的榮耀!”

    所有被分封的人有默契的上前,在阿瑟前方單膝下跪,並且比較整齊的說出了自己的誓言。

    爵士頭銜澳大拉西亞獨特的貴族頭銜,也是澳大拉西亞新貴族的代表。

    因此,爵士頭銜的宣誓詞也比較獨特,是斯蒂德大主教根據中世紀騎士宣誓詞改編的,又符合澳大拉西亞爵士頭銜的因素。

    阿瑟送給這些新貴族的禮物是一把特製的短劍,一面銘刻了每位爵士貴族的名字,以及於何時間被授予爵士頭銜。

    另一面則刻着忠誠,勇敢,熱血,無畏,正義五個詞,也是阿瑟對於這些新貴族的期望。

    爵士頭銜之後,就是等級更高一級的男爵頭銜。

    雖然男爵理論上只是澳大拉西亞可世襲的真正貴族的最底端,但這次獲得男爵頭銜的人數也不多,滿打滿算也只有十多人。

    負責研製出飛機的特奧多爾所長,發動機廠總負責人狄塞爾也被授予了男爵頭銜,這也是科研人員目前獲得的最高頭銜。

    當然,像本茨,路德維希等,諸多爲澳大拉西亞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和科研工作者,也都獲得了爵士的頭銜。

    爵士頭銜一共分封了接近200人,其中有超過30人是科研工作者,足以見得阿瑟對於科研工作的重視。

    事實上,這確實也獲得了許多科研工作者的感激和熱情,畢竟能靠科研來獲得國家的貴族頭銜,這可是許多人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

    除了這幾位科研人員之外,包括幾個師的師長,阿瑟成爲君主以來的三位首相,以及澳大利亞殖民地時期的六位殖民地總督,也全部獲得了男爵頭銜。

    幾位師長也都先後擔任過澳大拉西亞遠征軍的總司令,任職期間表現的也算良好,算是給軍方升遷的希望。

    而三位首相自然不用多說,爲澳大拉西亞這十多年來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獲得一個獎勵性的爵位也理所當然。

    至於剩下的幾個殖民地時期的總理,給他們頭銜也是對他們的拉攏,畢竟他們能夠放棄回到大英帝國的機會,繼續留在澳大拉西亞,也算是對阿瑟的信任。

    而且這六位總理(包括埃文首相)到目前爲止都沒有給阿瑟製造任何麻煩,但是表面還是背地,對於阿瑟的命令都十分認真的執行。

    讓這些人獲得男爵頭銜,同樣也是給那些資歷派一個希望。就算能力不是太強,只要忠誠於王室和國家,爲王室和國家辛辛苦苦效忠一輩子,阿瑟和王室也絕對不會忘記這些人的付出。

    除了爵士和男爵之外,更高一級的伯爵暫時沒有人獲得。畢竟澳大拉西亞在一戰中的表現確實也不多,沒有人的功勞大到能夠受封伯爵的地步。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伯爵幾乎已經到了平民貴族的頂端。

    但理論上來說,平民也可以晉升到公爵的爵位,但這樣的難度實在太高,沒有阿瑟的欣賞基本不可能做到。

    除非能讓澳大拉西亞獲得意外的大量土地,或者讓澳大拉西亞免除滅國危機,但這兩項要求目前都不現實。

    澳大拉西亞目前能夠擴張的方向,也就是中東地區的阿拉伯沙漠和剩下的荷屬東印度。

    這兩塊地區佔領起來也並不困難,反而勞神費力,並不符合阿瑟目前的發展計劃。

    而澳大拉西亞的統治也十分穩定,沒有任何滅國危機。

    目前看來,除非對科技方面有着相當傑出的貢獻,或者等到將來的二戰。

    在此之前,要靠功勞成爲公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2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萬,已更102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