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勝利帶來的危機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瘋藝炯龍字數:4236更新時間:24/06/27 00:26:24
    在東普魯士戰役進行的同時,俄奧邊境也沒有閒着。在德國的催促下,奧匈帝國集結了三個集團軍,共計48個步兵師和11個騎兵師,準備向俄國發起進攻。

    而俄國方面,也囤積了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八集團軍,企圖一戰而吞併整個加利西亞。

    如果說東普魯士戰役是俄國在英法的壓力下,不得不發動的一場倉促的戰爭。

    那麼俄奧邊境的遭遇戰,就能看出奧匈帝國和俄國在這場戰爭中的野心。

    奧匈帝國想要擊敗俄國,順路南下成爲巴爾幹地區唯一的列強國家,並且接管所有巴爾幹國家。

    而俄國,自然想要吞併加利西亞這片肥沃的土地,同時縮小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地區的勢力。

    俄國和奧匈帝國在邊境地區投入的軍隊數量高達上百萬,準確的來說是接近兩百萬。

    這也讓東線戰場的士兵人數比之西線戰場絲毫不弱,如果單從雙方士兵規模來看,東線戰場或許還更多。

    但實際上,這也只是虛假的繁榮而已。所有人都知道,奧匈帝國和俄國軍隊的戰鬥能力遠遠遜色於法國和德國,如果德國軍隊的主力在東線,俄國根本沒有還手的餘地。

    2月1日,奧匈帝國第一集團軍和俄國第四集團軍在克拉西尼克地區遭遇,並且立即開始激烈的混戰。

    但俄國軍隊的戰鬥能力相較於奧匈帝國軍隊來說遜色許多,經過一番激戰之後,俄國軍隊被成功打退。

    但這場戰役遠遠不會停止。很快,俄國就組織了第三和第八集團軍,向利沃夫和加利奇方向實施進攻。

    同時,第四和第五集團軍對於奧匈帝國軍隊的左翼實施迂迴包圍,切斷奧匈帝國軍隊向克拉科夫方向撤退的路線,儘可能將奧匈帝國軍隊的主力包圍。

    真正的戰火在2月3日打響,俄國第三和第八集團軍很快就和奧匈帝國第三集團軍打了起來,第四集團軍成功拖延駐奧匈帝國第一集團軍,迫使奧匈帝國從塞爾維亞調來第二集團軍。

    槍聲一直響到了2月7日下午,奧匈帝國第二集團軍和第三集團軍在付出了大量的傷亡之後,被迫向後撤退。

    俄國軍隊也乘勝追擊,佔領了加利奇和利沃夫。

    得益於尼古拉大公的親自指揮,俄國軍隊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逢敵必戰,逢戰必勝,很快就佔領了整個加利西亞地區。

    這場持續了大半個月的戰役,也讓奧匈帝國軍隊付出了超過40萬人的傷亡,而俄國的傷亡人數僅有不到23萬。

    這樣的戰果對於奧匈帝國和同盟國來說都是巨大的打擊。俄國佔領加利西亞之後,對於德國的西里西亞和奧匈帝國的匈牙利都構成了威脅。

    面對着這樣的險境,奧匈帝國無奈,只能向德國求援。

    德國也不能不管腹地和盟友的危險,因此只能從西線調兵加強東線,暫時拖住俄國人的攻勢。

    阿瑟看着從歐洲方面發過來的戰報,也不由得有些咋舌。

    俄國軍隊能夠輕鬆戰勝奧匈帝國軍隊,這是阿瑟有些沒想到的。

    畢竟俄國國內的體系太過腐朽,這個古老的敵國能夠爆發這樣強大的戰鬥力,也算是不容易了。

    不過再想想,戰爭爆發之後澳大拉西亞多次運送到俄國國內的武器裝備,阿瑟突然就不奇怪了。

    決定士兵戰鬥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士兵的武器裝備和後勤補給情況。

    俄國軍隊前線的主力,目前已經大量裝備了產自澳大拉西亞的軍事武器,也無形中提高了俄國軍隊的戰鬥力。

    但東線戰場的勝利對於俄國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爲德國已經召集了大量的軍隊前往東線。

    俄國雖然能對着奧匈帝國耀武揚威,面對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德國陸軍,並沒有太多的反抗之力。

    更重要的是,俄國國內的情況並不是那麼穩定。如果因爲德國增援東線,導致俄國國內出現危機,恐怕俄國相較於歷史上會提前內亂,甚至爆發出更大的危機。

    而沒了俄國的協約國,實力也要下降相當一部分。雖然英法澳三國聯合起來也有戰勝德國的實力,但協約國戰勝德國所付出的代價,肯定也會高很多。

    要知道,俄國在歷史上的一戰中可是動員了1000多萬的軍隊,死傷就接近200萬人。

    這些數字還是因爲俄國國內的統計十分落後,實際上的傷亡數字絕對會更高。

    這也代表着,1000多萬的軍隊需要協約國其他三個國家來填補,除非澳大拉西亞能夠組織數百萬土著軍隊,否則,也只能忍痛派遣常規部隊,來促進場戰爭的勝利了。

    這也代表着,無論怎麼樣,俄國國內的穩定和東線戰場的穩定是很重要的。

    俄國能夠分擔德國相當一部分軍隊,目前的戰爭局勢來看,英法澳三國都不能承受俄國退出戰爭。

    想到這兒,阿瑟也覺得不能坐以待斃。正好皇家軍工廠新的武器裝備已經生產完成,也是時候運送一部分給俄國,加強俄國軍隊的戰鬥力了。

    1915年2月17日,俄國,聖彼得堡。

    東普魯士戰役的失利讓尼古拉二世沒憤怒幾天,加利西亞戰役的大獲成功不讓尼古拉二世的臉上重新展露出笑容。

    更重要的是,俄國直接佔領了整個加利西亞地區,這種土地面積上的直接擴張,可要比戰役的勝利都值得高興。

    開戰到現在將近半年的時間,因爲俄國一直默默無聞,導致憋了一口氣的尼古拉二世終於也能揚眉吐氣,指着牆上懸掛的戰爭局勢圖開始指點江山。

    尼古拉二世的胃口可不止一個小小的加利西亞地區,如果有可能的話,匈牙利,東普魯士等地區,也都在尼古拉二世的考慮範圍之內。

    當然,還有之前和德國人瓜分的波蘭地區,也應該全部收回來。

    這樣一來,俄國幾乎佔據了大半個東歐地區,再加上間接控制的巴爾幹地區,歐洲有一半的土地被俄國掌控。

    一邊看似聚精會神聽着的俄國軍方和官員,此時臉上也多半展現着笑容。

    對於俄國這樣的老牌國家來說,國土面積的擴張值得高興,對外界展現出自己的實力也值得高興。

    要知道,自從進入20世紀,俄國這樣的老牌列強的衰弱就是老生常談的話題。

    特別是面對島國這樣一個缺點明顯的新生國家,俄國差不多才打了個平手,足以證明俄國的衰弱。

    再加上德國的崛起,同盟國的形成,讓俄國成了歐洲第四,位居英德法之下。

    而這次大戰爆發之後,俄國在戰爭開始前幾個月沒有任何建樹,甚至總動員進度遲緩,士兵武器裝備差,後勤運輸體系差等問題,讓歐洲人直呼壓路機已經老了,腐朽了,退化了。

    這對於俄國人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消息,人老了會去世,機器老了會報廢,國家老了也會被新生國家壓迫和吞併。

    這次對於奧匈帝國的勝利,對於沙俄帝國和沙皇政府來說,就是對外界的重新宣告,至少俄國還是那個歐洲壓路機,對奧匈帝國這樣的末等列強,依舊是實力上的碾壓。

    雖然不至於讓人們重新正視沙俄帝國,但至少人們也應該感嘆一句,死的駱駝比馬大,再腐朽的頂級列強,也不是一個小小的末等列強能夠比擬的。

    當然,讓整個沙皇政府都比較高興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俄國在這次戰役中功勞巨大,德國人甚至還被迫派遣了更多的援軍,緩解了西線戰場的壓力。

    而功勞,也是在戰後分配利益的考覈。對於沙皇政府來說,現在所獲得的功勞越大,戰後所能獲得的利益就越大。

    對於戰爭爆發到現在那數十萬人的傷亡,由於人口高達一億多人的沙俄帝國來說,誰又會在意呢?

    是尼古拉二世還是沙皇政府?是俄國高層還是資本豪紳?

    都不是,除了俄國的平民之外,沒人會在意這些傷亡。在俄國高層的眼中,這些傷亡只是一串數字,一串隨時能夠更改,而且還在不斷增加的數字。

    是看看俄國每年的人口出生數字就能夠明白,每年光是新生嬰兒數量,就高達上百萬甚至數百萬。

    數十萬傷亡對於沙俄帝國來說完全不值一提,這完全影響不了俄國每年的人口增長率。

    “陛下,既然德國人已經派遣了大量的援軍,那不如我們就此休整,前線戰場徹底轉爲防禦狀態。這樣一來,既能守住我們已經佔領的加利西亞地區,還能完成法國人所要求的拖住德國軍隊的任務,能減小我們國內的傷亡和消耗。”加利西亞戰役的指揮官,尼古拉大公早早地抵達了聖彼得堡會議室,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作爲前線的指揮官,尼古拉大公對於俄國軍隊的實力和德國軍隊實力的差距有着明顯的認知。

    雖然德國東普魯士地區的守軍加上援軍,也不會超過50萬。但就這50軍隊,就足以拖住俄國接近200萬的軍隊,甚至還能給俄國軍隊造成大量的傷亡。

    反正俄國從西線調集軍隊已經解除了法國的危機,德國也算完成了法國的要求,沒有必要和德國軍隊繼續消耗下去。

    雖然俄國軍隊不缺少士兵,那在戰爭中消耗的武器裝備,子彈炮彈等等,仍然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從軍事的角度來看,尼古拉大公的提議是完全正確的。

    俄國沒有實力,也沒有必要和德國消耗下去。除非俄國內部沒有任何不穩定因素,但這種情況在現在根本不可能。

    不過,對於更加考慮政治因素的俄國官員來說,尼古拉大公的提議就有些純屬扯淡了。

    既然都已經取得了勝利,爲何不乘勝追擊呢?

    那是德國的東普魯士地區,西里西亞地區和奧匈帝國的匈牙利地區不香嗎?

    俄國爲什麼參加戰爭?就爲了在土地上面獲得擴張,同樣也是增加政治權力和地位嗎?

    打了一場勝仗就滿足了,這還讓政府怎麼去爭奪更多的政治地位和權利?

    還沒等尼古拉大公進一步解釋,現任沙俄首相伊萬·戈列梅金就立即打斷,笑着反駁到:“總參謀長先生,計劃也不能全從軍事方面考慮。從政治角度出發,我們不得不戰,並且必須要再來一場大型戰爭,獲得勝利,才能穩定我們在協約國中的地位,以及謀求在將來利益分配中的更多。”

    “如果我們按兵不動,就地轉爲防守,這或許能夠節省大量的資源和人力,但帝國百年積累下來的威望毀於一旦,我們在約國和世界範圍內的地位也將毀於一旦!”

    “首相先生,威望和地位都是靠實力來穩固的。就算按你所說,用一場大的勝利來穩定我們的威望和地位。在我們的軍隊和士兵付出大量傷亡之後,戰後的地位和利益分配又有誰能夠保障呢?不如就此罷手,前線轉爲防守狀態即可。只需要用一個集團軍拖住德國所有軍隊,那就能夠完成盟友給我們的任務。

    等到將來利益分配之時,我們還擁有足夠的軍隊來保障我們的利益和地位,難道不比現在白白做出無謂的犧牲更好嗎?”尼古拉大公冷笑着迴應道。

    還有一個更加直白的因素尼古拉大公並沒有提到,就是目前沙俄帝國國內頻繁爆發的起義和內亂。

    人民遊行,工人罷工,革命分子搗亂,海軍起義。來一樣就足以讓一個國家不再穩定,更不要說沙俄帝國國內已經集齊了,可以湊一桌麻將了。

    政府能不能承受這麼大的傷亡尼古拉大公不知道,但尼古拉大公清楚,如果再繼續這樣進行無謂的戰爭,消耗自己的軍隊和國力,等到將來國內爆發大規模叛亂和危機之時,可就真的沒有軍隊前去鎮壓了。

    國際地位和國土擴張再好,也得在國家穩定統一的前提下進行。因爲戰爭導致帝國內部不穩定,甚至被一些革命分子趁亂分裂,那可就貽笑萬年了。

    今天就這一更吧,四千字,請個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