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語言統一的必要性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瘋藝炯龍字數:3400更新時間:24/06/27 00:26:24
在財政收入方面,澳大拉西亞的年財政收入第一次突破了一億澳元,達到了1.015億澳元,相較上一年增長大約5%。
這一年的增長相較於上一年減緩了許多,但增長速度也不算慢了。
如果不是利奧諾拉工業基地正式投入生產的話,恐怕今年財政收入能否突破一億都是個問題。
當然,高額的財政增長也就代表着高額的財政支出。爲了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在資金方面,澳大拉西亞政府可從來沒有節省過。
整個1913年,澳大拉西亞政府的財政總支出高達1.001億澳元,支出增長速度要比收入的增長速度快的多。
這也導致1913年的財政盈餘僅有140萬澳元,和前幾年動輒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財政盈餘相比,今年的財政盈餘才讓澳大拉西亞看起來像兩大軍事集團之一的國家。
當然,高額增長的財政支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軍事方面的增長。
1913年,澳大拉西亞的軍費高達4706萬澳元,已經接近政府財政年收入的一半。
雖然這其中很大原因是那30萬殖民地軍隊導致的,但並不能否認,因爲澳大拉西亞加入協約國的原因,澳大拉西亞在接下來幾年的軍費只會水漲船高。
其實澳大拉西亞的財政狀況已經算好的了,至少還能保持財政盈餘狀態。
目前的歐洲各大列強的財政狀況都不太好,許多國家已經陷入了負債危機,甚至都有破產的可能。
歐洲的軍備競賽發展到現在這種局面,對於歐洲各大列強來說,已經成了不能負擔的花費。
如果軍備競賽不能因爲一些事情緩解,那麼能夠預料到的,也就只有靠發動戰爭,來強制性的終結這場軍備競賽了。
在工業方面,澳大拉西亞的進展也十分迅速。
目前在鋼鐵產量方面,增長速度已經逐漸放緩,是因爲政府的重心已經放在了除了鋼鐵生產的其他工業方向上,比如化工業和機械工業。
但因爲澳大拉西亞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優勢,導致澳大拉西亞的鋼鐵產量仍然在不斷的增長中。
截止1913年年底,澳大拉西亞的鋼鐵生產總量分別達到了186.39萬噸和307.62萬噸,位居世界第七。
除了鋼鐵生產總量之外,澳大拉西亞的鐵礦石和煤礦開採數量,也都位於世界前八。
目前澳大拉西亞的工業佔世界總工業比重已經達到3.8%,正在向着歐洲傳統工業強國奧匈帝國發起追趕。
而澳大拉西亞的腳下,正是歐洲列強之一意大利。
說句不好聽的,目前意大利相較於澳大拉西亞擁有明顯優勢的,或許只有意大利的人口了。
這一優勢也在被澳大拉西亞瘋狂追趕中。如果澳大拉西亞的人口仍然能保持高速增長,預計最多五年的時間,澳大拉西亞在各方面都會遠遠超過意大利,從而晉升爲世界第七列強。
當然,如果奧匈帝國在一戰中如同歷史上那樣被拆解,澳大拉西亞說不定能直接越級成爲第六列強。
得益於30萬的殖民地部隊,澳大拉西亞的軍隊總人數已經來到了52.2萬人,在所有涉及到歐洲衝突的國家中位居第七。
如果澳大拉西亞的海軍規模能夠提升起來,說起澳大拉西亞就能夠擺脫第八列強的名頭,尋求趕超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的機會。
在比較重要的糧食產量方面,澳大拉西亞也有着不小的增長。
1913年,澳大拉西亞的總耕地面積達到了2741萬英畝,人均耕地面積減少到了1.98英畝。
這其實也很正常,畢竟大量的基礎建設和工業基地的建設,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和農村人口成爲工人,農業方面的人口自然有所降低。
不過因爲人口的大規模增長,總體來看,澳大拉西亞的耕地面積還是增加的。
目前澳大拉西亞的糧食年產量已經達到了1279萬噸,是名副其實的糧食生產大國。
當然,目前澳大拉西亞生產的大部分糧食,基本都被運到國內的各大糧倉進行戰略儲備。
1279萬噸的糧食中,大約只有不到十分之一對外出口,出口的對象還是英法俄這樣的盟友。
澳大拉西亞的糧食產量有多麼誇張呢?如果節省一點吃的話,1279萬噸的糧食,足以讓5000萬人口吃上一年。
再加上澳大拉西亞極其發達的畜牧業,澳大拉西亞的年糧食產量,能夠讓全國所有人口吃上三年,還是有菜有肉營養豐富的那種。
單單澳大拉西亞國內的農業,就足夠養活澳大拉西亞的所有人口。
如果再算上這次從阿根廷租借到的黑土地,這些黑土地全部進行農業種植之後,澳大拉西亞的糧食產量還要再提高許多。
算上整個澳大拉西亞的國土面積,哪怕就以現在的農業水平,阿瑟都有信心養活5000萬人口。
更不要說伴隨着人口的發展和科技的發展,農業的生產也會進行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聽取了首相和各部門部長對於國家發展現狀的彙報,阿瑟總體上還是十分滿意的。
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來看,只要一戰獲得勝利,澳大拉西亞在一戰後完全能夠成爲世界前五列強。
甚至如果俄國真的在一戰中發生變故,澳大拉西亞將直接成爲繼英,法,美之後的,世界第四列強。
屆時,英法需要從殖民地回血,對抗美國的重任也就落到了澳大拉西亞的頭上。
雖然這是一個挑戰,那也能從英法獲得更多的援助,對澳大拉西亞的發展來說也是有好處的。
畢竟英法也不願意美國在這種時候挑事。虛弱的英法不一定是美國的對手,澳大拉西亞能否抵抗住美國,也就成了一戰後最重要的話題。
簡單的年度彙報之後,阿瑟將話題轉移到了新接收的殖民地上,詢問內閣政府關於新的殖民地的政策。
“陛下,要想長遠的控制這些殖民地和領地,除了進行軍事控制之外,也需要在教育上進行一些改變。我認爲,在整個澳大拉西亞的範圍內,將英語作爲官方語言,強制性的進行教學。並且,提高對於非英語學校的監管和限制,只有民衆們統一說着英語,能更好的將民衆聚攏在一起。”教育大臣斯蒂凡率先站了起來,提議到。
正所謂書同文,車同軌。想要更好的統一一個地區,相同的文字,相同的制度很有必要。
“嗯,斯蒂凡部長的提議很不錯。諸位還有什麼其他的意見嗎?”阿瑟點了點頭,笑着說道。
“陛下,除了在教育方面進行控制之外,在宗教方面,也應該派遣大量的傳教士,將整個澳大拉西亞的信仰都改爲新教,至少是基督教。只有投入到上帝的懷抱,才能成爲一名忠誠的澳大拉西亞人。”大主教斯蒂德提議道。
澳大拉西亞的官方宗教是新教,準確的來說是澳洲新教。
澳洲新教有着屬於自己的最高大主教,而大主教則效忠於澳大拉西亞的國王。
除了一些比較小的差別之外,澳洲新教和英國新教沒什麼兩樣,只是阿瑟爲了更好的方便自己的統治,才進行了更詳細的劃分而已。
雖然澳大拉西亞的官方宗教是新教,但因爲有着來自歐洲各地不同的移民,導致澳大拉西亞人信仰的宗教也各不相同。
其中信仰人數最多的,自然是同屬於基督教的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
英國移民和德國移民都信仰新教,而俄國移民則信仰東正教。至於其他的歐洲移民,有信仰新教的,有信仰東正教的,也有信仰天主教的。
不管怎麼說,這三種宗教同屬於基督教,也在澳大拉西亞政府能夠接受的範圍內。
除了基督教之外的其他宗教,澳大拉西亞並不受歡迎,也大多是那些土著以及土著和移民的後代信仰的。
一個統一的國家必須有着統一的語言和統一的信仰,斯蒂德大主教說的也沒錯,至少要讓大部分澳大拉西亞人信仰基督教。
信仰帶來的差距是巨大的,哪怕在宗教已經失去威力的現代,也有許多對於宗教信仰執迷不悟的人。
澳大拉西亞的當權者全部信仰新教,也代表着澳大拉西亞人也要信仰新教,或者與其相近的天主教和東正教。
當高層和平民出現衝突的時候,改變的往往是平民,而不是高層。
當然,澳大拉西亞目前的情況還好,只是少部分殖民地和地區需要派遣傳教士傳教。
對於宗教的問題,阿瑟也十分重視。在斯蒂德大主教提出提議之後,阿瑟就點了點頭,說到:“派遣傳教士的提議很有必要,斯蒂德主教,這件事情就交給你了。教育部的任務是在新的殖民地大量開辦只教授英語的學校,而教會的任務,就是向這些地區大量派遣傳教士。”
聽到了阿瑟的命令之後,斯蒂德大主教鄭重的點了點頭,說到:“陛下,您放心,教會的傳教士幾天之內就會向新的殖民地進發,完成陛下您的任務。”
雖然斯蒂德大主教來自於英國教會,但在澳大拉西亞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早已經明白了他真正效忠的是誰。
當宗教的神祕色彩逐漸退去,宗教也不得不在世俗的權力面前低頭。
斯蒂德大主教很明顯就是一個聰明人,他明白他的權利雖然來自於教會,但教會的權力卻是阿瑟賦予的。
如果阿瑟不滿意,隨時可以撤換他。因此,在前來澳大拉西亞之後,斯蒂德大主教就徹底的將自己視爲澳大拉西亞教會的主教,而不是之前英國教會的主教。
32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