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軍銜改制和授勳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瘋藝炯龍字數:4326更新時間:24/06/27 00:26:24
    雖然號稱是五年造艦計劃,但實際上五艘主力戰艦差不多都能在1911年之前建造完成,海航測試的時間也大約在一年左右。

    如果五年造艦計劃能夠順利完成,澳大拉西亞將擁有三艘無畏艦和兩艘戰列巡洋艦,在主力艦艇上面已經位於世界一流。

    其次還有各種中小型軍艦,包括裝甲巡洋艦和裝甲護衛艦。這些軍艦的噸位大約在幾百噸到幾千噸不等,建造的時間和花費只是小頭。

    算上所有軍艦,澳大拉西亞這次的造艦計劃預計耗費將近兩千萬澳元,也就是差不多一千萬英鎊。

    而完全體的澳大拉西亞海軍的總噸位,也會直接突破十萬噸,達到十二萬噸左右。

    如果單看海軍總噸位的話,五年造艦計劃前後的澳大拉西亞海軍噸位可能會相差十倍。

    因爲這次葡萄牙的戰爭賠款有五百萬英鎊的原因,因此造艦計劃對於澳大拉西亞政府的財政負擔來說並不大,甚至說完全能夠接受。

    之所以只能建造這麼多,完全是因爲目前皇家造船廠的建造速度只能維持最多三艘的軍艦建造。

    等到五年造艦計劃之後,皇家造船廠的規模再度擴張,或許下一輪的造艦計劃會更加誇張。

    澳大拉西亞所制定的造艦計劃傳播的很快,僅僅幾天的時間,就在澳大拉西亞範圍內人盡皆知,甚至已經有歐洲媒體報道了這一新聞。

    毫不誇張的說,單論目前無畏艦的建造計劃來看,澳大拉西亞對於無畏艦的重視程度,甚至可以排進世界前五。

    目前正在建造無畏艦的國家,只有英國,德國,俄國和美國。當然,俄國的無畏艦是由澳大拉西亞製造的。

    而初步有無畏艦建造計劃的國家,也僅僅只加上了意大利和島國而已。

    奧匈帝國雖然對無畏艦有着想法,但奧匈帝國的海軍投入並不大,想要擁有一艘無畏艦還得靠着德國。

    軍隊的擴張計劃也並不止海軍,澳大拉西亞的陸軍也要迎來新一輪的擴張。

    之前的戰爭就暴露出陸軍人數不足的嚴重缺點,哪怕是葡萄牙這樣人口略少於澳大拉西亞的國家,都擁有十多萬的軍隊。

    而澳大拉西亞的軍隊滿打滿算也只有六萬多人,如果分散到每一個州和殖民地的話,那麼每個州或者殖民地的駐軍甚至只有一個團多一點。

    在保持國內各地區擁有充足的防備力量的前提下,澳大拉西亞目前動用的軍隊最多也只有兩個師。

    雖然澳大拉西亞的軍隊戰鬥力確實不錯,但人數上的缺點已經顯而易見。

    根據國防部的研究決定,新一輪的澳大拉西亞陸軍擴張計劃共分爲近衛師,常規師和殖民地師三種。

    其中,近衛師將再次增加一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兵團,其編制將擁有三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和兩個炮兵團,總人數已經超過兩萬人。

    近衛師也將成爲澳大拉西亞編制最多的師,無論是人數還是火力,亦或者是士兵和軍官的作戰素養,絕對都是澳大拉西亞軍隊的頂尖,也是世界一流。

    常規師也將擴張一個,也就是第四師。第四師將從一,二,三師抽掉一部分軍官骨幹和老兵,再加上更長的訓練時間來成制。

    除此之外就是澳大拉西亞陸軍新增加的編制,也就是絕大多數殖民國家都擁有的殖民地師。

    殖民地師也叫土著師,和葡萄牙的土著軍隊一樣,殖民地師的中高層軍官全部由澳大拉西亞軍官組成,低層軍官看表現獎勵那些土著。

    而殖民地師的絕大多數士兵,全部都是由那些土著組成。

    也正因爲這一特點,殖民地師將會是作戰中最好的炮灰,哪怕死再多人都不會心疼的那種。

    組建殖民地師是阿瑟和肯特部長討論了許久,最終這才做出的決定。

    目前,澳大拉西亞也已經擁有兩塊殖民地,並且還都是靠近澳大拉西亞本土的,擁有豐富礦產資源的土地。

    雖然澳屬新幾內亞和澳屬帝汶的總人口加起來也不足百萬(新幾內亞向國內流入至少二十萬土著),但武裝出一兩支殖民地師還是沒有問題的。

    並且,澳大拉西亞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本土距離兩個殖民地非常近,能夠十分有效地掌控這兩個殖民地,自然也就不用擔心土著背叛和叛逃的問題。

    有土著士兵敢叛逃?那當然沒問題,只不過這個土著士兵所在的部落和附近的部落都要遭受責罰,輕則連累部落,重則連累地區。

    這時候的荷屬東印度可是擁有高達四千多萬的土著人口,土著的命並不值錢。

    也正因爲如此,殖民地師是這次陸軍擴張最多的編制,第一殖民地師和第二殖民地師將會在這次擴軍中誕生。

    澳大拉西亞殖民地師的編制十分簡單,一個殖民地師由四個步兵團組成。這也代表着殖民地師是純粹的步兵師,所擁有的機槍和火炮數量也是少之又少。

    近衛師的步兵團,炮兵團,常規師四師,再加上兩個殖民地師,澳大拉西亞這次一共擴軍將近六萬人,哪怕不算殖民地師的土著士兵,仍然要擴軍至少三萬多人。

    這樣一來,澳大拉西亞的陸軍總人數將達到十二萬,發生戰爭時的可用兵力也能達到八九萬。

    這段時間阿瑟軍工廠的工人們和軍工廠的領導一個個都喜笑顏開。

    之前的戰爭和現在的擴軍,讓澳大拉西亞的軍工廠規模擴張了許多,也促進了澳大拉西亞的軍工行業增長。

    目前阿瑟的軍工廠已經擁有兩千多名員工,哪怕放在國際,也絕對是軍工方面的大廠。

    相較於大張旗鼓進行擴軍的海軍和陸軍來說,澳大拉西亞的航空部隊的擴張就顯得低調了許多。

    飛艇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科技,因此也被擺在了明面上。

    這次戰爭勝利以後,阿瑟就高調的宣佈,大力建造至少二十艘飛艇,一來滿足部分物資的運輸需要,二來就是建設澳大拉西亞的空中力量。

    雖然目前世界各國都已經誕生了飛機的雛形,但目前的飛機可靠性比飛艇低的多,實用價值也遠遠低於飛艇。

    再加上澳大拉西亞在上次戰爭中飛艇的表現,讓歐洲列強紛紛決定跟進飛艇的研究。

    除了明面上的二十艘飛艇之外,暗地裏,澳大拉西亞也再次擴張了航空部隊。

    之前的澳大拉西亞一共擁有15架幽靈-3轟炸機和15架雄鷹-3偵察機。

    在上次戰爭中對於轟炸機和偵察機的性能進行了實戰檢驗之後,阿瑟就果斷的下達了三十架轟炸機,十架戰鬥機,二十架偵察機的訂單。

    目前伴隨着皇家軍事學院的建立,飛行員的選擇和培養也變得更加正規化。

    目前皇家軍事學院的航空學院每年至少能爲澳大拉西亞培養一百五十名合格飛行員,因此阿瑟對於航空部隊的擴張也可以大手大腳。

    這次飛機的訂單一共有六十架,按照航空實驗室的建造速度來說,至少也需要大半年的時間。

    再加上目前已經擁有的三十架飛機,澳大拉西亞將在1908年擁有至少九十架軍用飛機。無論是從規模還是從戰鬥力來看,目前澳大拉西亞在空軍領域可以說是世界第一,並且還是斷代的世界第一。

    其實就目前這些飛機的實用性來看,已經能夠和一戰時期的各國飛機相提並論了。

    如果阿瑟堅持,現在都可以建立一個擁有上千架飛機的強大空軍。

    但目前飛機的更新迭代速度還很快,完全沒有必要在可能要落後的機型上花費太大代價。

    至少根據航空實驗室的反應來說,軍事飛機的第四代也已經有了眉目,三種類型的軍事飛機的第四代都會比三代機有着不小的性能提升。

    這也是阿瑟目前沒有大規模組建空軍的原因之一,一來空軍沒有對手,目前澳大拉西亞在空軍方面有着壓倒性的優勢。

    再加上第四代機距離誕生也不遠了,與其現在花錢買可能落後的飛機,不如等到新飛機誕生之後再擴建部隊。

    除了擴建軍隊之外,對於之前戰爭中立下功勞的將士們的獎賞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軍隊作爲阿瑟的底牌,軍心自然是要牢牢的掌握在手裏的。

    自從戰事一結束,阿瑟就和肯特部長一起,討論起關於士兵和軍官們的獎賞。

    這次立功最大的毫無疑問是第一師和第二師,前者打響了戰爭的第一槍,完美發揮了先頭部隊的作用,以較低傷亡攻佔了葡屬帝汶。

    而第二師不僅攻佔了葡屬印度等殖民地,還成功防守和消滅了來自葡萄牙援軍的威脅。

    作爲第一師和第二師的師長,西爾維奧·隆尼·羅德林和菲裏茨·萊納兩位將軍,也很有可能在自己的軍銜上更進一步。

    目前澳大拉西亞的軍銜基本繼承自大英帝國,海軍也是同樣。

    甚至就連軍銜的圖案設計,也基本和大英帝國保持了一致。這次正好趁着獎賞的時機,頒佈屬於澳大拉西亞的新軍銜。

    經過和肯特部長長時間的商討之後,1907年11月1日,澳大拉西亞的新軍銜正式頒佈。

    從剛剛入伍的列兵開始,澳大拉西亞的軍銜等級一共分爲士兵3級(新兵,二等兵,一等兵),士官3級(下士,中士,上士),尉官3級(少尉,中尉,上尉),校官3級(少校,中校,上校),將官4級(准將,少將,中將,上將),以及軍銜的最高處,元帥。

    這套軍銜適用於澳大拉西亞的陸軍,海軍和航空軍,各自軍系的士兵的軍銜也會在前面加上自己的所屬。

    而愣要說陸海空元帥之上,或許也就是阿瑟名頭上的三軍總元帥了。

    當然,阿瑟之前的名頭是澳大拉西亞陸軍和海軍總元帥,現在有了航空軍,自然也就成了澳大拉西亞陸軍和海軍和航空軍總元帥,簡稱爲三軍總元帥。

    只不過阿瑟的三軍總元帥的頭銜,絕大多數時候也只是一個名譽頭銜。

    但這個頭銜也賦予了阿瑟合法的權利,在特殊和戰爭時期,可以合法合理的調動所有澳大拉西亞的軍隊,包括政府的國防軍。

    目前澳大拉西亞除了阿瑟這個名頭上的三軍總元帥之外,軍銜最高的就是國防部長肯特的中將了。

    至於像菲裏茨師長等人,軍銜都是清一色的准將。一來是爲了方便國防部進行管理,二來就是澳大拉西亞自建國以來也沒有什麼戰爭,這些將領在沒有功勞的前提下,如果賦予他們太高的軍銜,反而會讓澳大拉西亞的軍銜變得不值錢。

    再加上如果早期就賦予太高軍銜,後期可能會造成封無可封的局面。

    到時候如果元帥爛大街的話,那麼這套軍銜體系就真的爛了。

    1907年11月5日,澳大拉西亞軍隊表彰儀式正式開始。

    表彰儀式也可以稱爲授勳儀式,雖然參與的大多都是澳大拉西亞之前參戰的軍隊,但場地仍然選在了悉尼宮外的廣場上。

    這也導致許多澳大拉西亞的平民也可以圍觀,畢竟授勳這也不算什麼機密的事情。

    這次晉升最大的,那自然是一二師的兩位師長。

    一師師長西爾維奧·隆尼·羅德林和二師師長菲裏茨·萊納都順利的從准將晉升到了少將,這也可能是他們在師長職位上的最大軍銜了。

    他們還想要在軍銜上獲得晉升的話,除了進入國防部之外,或許也就只能等着澳大拉西亞軍隊更大的編制誕生吧!

    畢竟少將以上的中將,也算是一個國家軍隊中的高層人物了。總不能讓這樣的高層人物來領導一個普通的常規師吧,那到時候總歸會誕生許多問題。

    畢竟目前國防部部長肯特也才中將軍銜,再來個中將師長的話,那麼軍銜一樣的情況下,到底該誰聽誰呢?

    除了兩位師長順利晉升少將之外,一二師的兩位副師長也順利晉升到了准將的職位。

    當然,他們的晉升是爲四師和殖民師的擴張做準備,他們晉升也代表着他們將會成爲這些部隊的師長。

    今天四千字請個假,感冒了頭疼的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