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魔論

類別:武俠仙俠 作者:大腦被掏空字數:3981更新時間:24/06/27 00:22:11
    李啓的內天地之中——

    他主動擴張了佛門諸天在內天地的比例,以此來壓制天魔魔君。

    此刻,他的體內甚至有極樂界的一絲絲韻味,說是‘道韻’說不定也有人相信。

    這些佛門諸天,具足莊嚴,永無衆苦。

    無諸難,無惡趣,無魔惱之名,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復無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荊棘沙礫,鐵圍,須彌,土石等山。

    唯以自然七寶,黃金爲地,寬廣平正,不可限極,微妙奇麗,清淨莊嚴。

    國土莊嚴清淨,具足一切莊嚴,永離種種苦難,甚至就連三惡趣與魔惱的名字都不存在,衆苦諸難惡趣魔惱,連個名都沒有,何況有實?

    莊嚴佛土,是從法身理體顯現清淨國土,這也就是《往生論》,國土莊嚴入清淨句,即真實智慧無爲法身。正因本體是真實智慧無爲法身,這是真實之際,‘不顛倒,不虛僞’,所以這樣顯現的一切事相,才能夠抵制‘慾念’。

    世間有許多惹人愛戀喜悅的東西,如誘人情慾的邪香,各種靡靡之聲的音樂,令人狂亂的舞蹈,愛恨情仇種種,令人心歡,令人慾念狂生,但此處不一樣,一切景色令人心悅而無染著,境與心都是‘清淨莊嚴’。

    清淨是無染,莊嚴是具德,如此令人心靜。

    這就是‘清靜’,能徹底斷絕一切慾念魔念,自然也能壓制本身就是‘魔念’的天魔一脈的修行者了。

    李啓的真靈進入其中,說道:“若菩薩摩訶薩不離般若波羅蜜時,魔復大愁毒,如箭入心。是時,魔復放大火風四方俱起,欲令菩薩心沒恐怖懈怠——”

    這話,是佛經之中的一個故事。

    說的是,諸多菩薩聽聞佛祖講道,講到了‘摩訶薩不離般若波羅蜜’的奧妙之時,魔頭坐不住了,高品魔道們紛紛出手,放大火風四方俱起,想要嚇住諸多菩薩,壞了他們的道心,讓他們的菩薩心被恐懼淹沒。

    李啓念到這裏的時候,那位天魔魔君出現了。

    魔影浮現,接了下一句:“有菩薩遠離善知識,爲惡知識所攝故,不聞深般若波羅蜜。”

    這就是後來的結局,的確有一部分菩薩被嚇住了,沒能聽聞般若波羅蜜。

    “菩薩遠離般若波羅蜜受惡法,是菩薩爲惡魔得便。魔作是念:‘是輩當有伴黨,當滿我願。’是菩薩自墮二地。”李啓也接上了後面一句。

    最終,這些菩薩被天魔所蠱惑,天魔說道:“是輩當有伴黨,當滿我願。”,於是這些菩薩從佛國墜落,墮入魔道。

    一般來說,當有佛祖出現的時候,這時候沒有特指過的‘魔’,就是在說天魔。

    當說到‘魔佛’的時候,也是直接指的佛祖和天魔。

    畢竟,這倆可以說是最尖銳的道敵了,巫神們和聖人們尚且可以勉強坐到一起不打架,而天魔和佛祖在一起卻不可能和平相處。

    那位天魔魔君出現在這裏:“這時候說這種典故,公子李啓,你是想說什麼呢?”

    “只是在感嘆魔道的厲害而已。”李啓笑笑,看向眼前的天魔魔君。

    對方並非人族,實際上,到了四品之後,天魔魔君更接近一種‘概念’,可以幻化成任何形態,和真實無異。

    這也算是一種神通,很厲害。

    變化之術可是相當值錢的,和尋常的障眼法不一樣,障眼法只是改變外形,並不改變本質,內天地,內部的各種氣,實際上都是不會變的。

    舉例而言,一個人掌握了障眼法,他可以隨意控制自己的外形,但變來變去,終歸是那些組成身體的物質,物質本身是不會變的,你的內天地,功體等等,也不會改變。

    說白了,只能改變外形,本質動不了。

    但真正的變化之術,能把組成這些物質都變了,能讓你徹底轉化成另一種形態,讓組成身軀的物質也完全變化,連本質都完全改變,但依然有所極限。

    而更高級的變化之術,比如天魔一脈的‘他化自在’,以及‘天罡地煞一百零八變’這種,甚至可以連自己的內天地都完全變掉,他變成‘武道’就真的可以用出武道內氣,變成‘道門’就真的可以寫出符籙,完全就是變假爲真,除了根本道途不變之外,完全成爲另一個人,修爲術法也完全模擬出來。

    眼前的天魔魔君自然不可能掌握完整的‘他化自在’,但也已經能夠及得上天罡三十六變的程度,屬於能夠一定程度上模擬別人,變成武道也能使用武道內氣,但超越不了自己的理解極限,不會的還是用不出來。

    而眼下,對方展現的就是自己最‘省力’的形態,也就是他最習慣的形態,他作爲凡人出生時候的模樣。

    很難說這是一副什麼形態,長着十二條腿,有些胖乎乎、毛茸茸的,不過那些都是毛,實際上身體又瘦又長,黑色,模樣兇狠,說是蜘蛛,也不像……非要說的話,類似於蜘蛛化之後的鯊魚。

    “所以,公子李啓,你來這裏,又是爲了什麼呢?莫非是想要留我一命?”天魔魔君笑道,似乎完全不害怕自己會死。

    實際上,他確實不怕,甚至他都根本不相信自己會死。

    天魔一脈的確這麼自信,自信的像是個傻子一樣,連天魔本人都一樣神經病。

    “當然不是,你死定了,只是,死之前,我想聽聽你的看法,你說……我們有‘心’嗎?”李啓問道。

    “當然沒有,爾等無心。”天魔魔君說道。

    “既說無心,誰能見聞覺知?誰知無心?”李啓反問。

    “還是無心,既見聞覺知,還是無心能知無心。”天魔魔君答道。

    “既若無心,即合無有見聞覺知,云何得有見聞覺知?”李啓再問。

    “雖無心,能見能聞能覺能知。”天魔魔君大笑,然後回答。

    “既能見聞覺知,即是有心,那得稱無?”李啓又問。

    李啓和天魔魔君的這一套問話,實際上是佛經箴言,言語之中談論的就是困擾李啓的問題,即‘主觀性’,或者說簡單點,叫‘心’。

    天魔魔君的回答很簡單,對他來說,衆生都是‘哲學殭屍’,就算能聞能覺能知,但也是無心,衆生之中,只有他自己才是真正的‘有心’。

    這種話回答可沒辦法讓李啓滿意,於是李啓繼續說道:“魔君,這可是你翻盤的機會,可要好好把握住啊。”

    這話讓天魔魔君收斂了笑容,轉而看向了李啓,表情有些詭異,看不清楚他到底是怎麼想的。

    不過,李啓說的的確是事實。

    憑什麼李啓問了,天魔魔君就要作答?他完全可以不理李啓。

    所以李啓給了他一個誘餌,那就是敞開自己的心靈,接受天魔魔君的答案。

    如果天魔魔君能說服李啓,那麼就相當於在李啓的道心之中種下魔念,自然立刻便可反敗爲勝,從李啓的道心之中逃離出去,此後面對李啓,再也不會受到清淨法的拘束。

    李啓心中有魔念,如何‘清靜’?

    這是一場賭局,天魔魔君要用自己的知識去試探李啓,贏了就能脫身而出,還能在李啓身上種個炸彈。

    但想要讓李啓接受這個答案,卻不能敷衍了事,那是要掏出點真貨出來的,你說出來的東西不可信,讓李啓一眼就識破了,那接下來的事情就沒得談了。

    說白了,這就是釣魚。

    李啓是那個漁夫,掛上了名爲‘自由’和‘反殺’的魚兒,將鉤子放進了水裏,給了對方一個逃掉的機會。

    而作爲魚兒的天魔魔君,也有機會,他可不是一般的小魚,作爲海底巨鯊的他,只要咬上鉤子,不是沒可能把船上的人脫下來飽餐一頓的。

    “公子李啓,膽子真大啊,平時也喜歡釣魚?”魔君問道。

    “是啊,我還挺喜歡釣魚的,以前有位前輩,名叫神易軍,他帶我入了釣魚的門,現在他還在我的商會裏幫忙幹活,只是聊不到一起去了。”李啓對天魔魔君說道。

    “你知道我說的是釣什麼魚,公子李啓別說笑了,你身上的魔念之深重,想來是釣過不少魔道吧?”天魔魔君說道。

    這話讓李啓微微一愣,不過他馬上反應過來,明白了對方說的是什麼。

    眼前的天魔魔君誤會了。

    這就是身上的魔念,可不是這些魔君留下來的。

    於是,李啓輕輕搖頭,微笑說道:“魔君多慮了,這些魔念,是天魔親自留下來的,單單幾個魔君,恐怕沒有資格在我身上亂搞。”

    “那可真是,有意思啊,好了,那公子就與我這魔頭好好論道一二吧。”魔君身體再度幻化,變成了典型的天下人族,端坐在了李啓對面。

    “公子李啓,仔細推敲看看,心作何相貌?”天魔魔君問道。

    李啓回答:“心本無貌。”

    天魔魔君則答道:“是無貌,還是乾脆就是‘無’?其心復可得是心不?是心爲復在內?爲復在外?爲復在中間?順這個方向思考,覓心不可得,乃至於一切處求覓,亦不可得。當知即是無心。”

    李啓則搖頭:“並非如此,主觀意識的客觀存在是可以被觀測到的,此心爲衆生所有,故我們得稱之爲“心”,稟賦自天,故我們亦得稱之爲“天性”,自然便是天,所謂‘天人相應’,‘天人合一’,就是如此。”

    “天?噢,就是巫道認爲的自然對吧,那你憑什麼認爲自己不是‘天’的傀儡?你的‘心’,是‘天心’嗎?”魔君追問。

    “自然是一種狀態,人性既是稟賦於天,因此在人之中即具有天,衆生是自然的組成部分,我既是天的一部分,又怎麼會是傀儡呢?”李啓搖頭說道。

    不必去探問天的意旨和命令,去探究自然需要什麼。

    沒必要,衆生只自率己性,照着自身之所欲徑直行去,自然自會同意。

    爲什麼呢?因我性即天所賦予故。

    這是衆生最高絕大的自由,我們若明白得我之稟有此性,乃出天心與天意,我們自率己性,即不啻是依循着天心與天意,於是自可明白,此性乃我們所最該遵依,不宜有違抗。

    因我若違抗了我之心,這不僅是違抗了天,而且是違抗了我自己。

    何以故?因我之所以爲我,正爲我之稟得有此性,因我稟得了此性,遂使我異於其他一切生命,而確然成其爲一我。

    我今率性而行,這是我在後天而奉天時,這又是我們人類最高絕大的規範,人人不該違犯此規範,同時也即是人人獲得了最高絕大的自由。

    因此天人合一,同時也即是人生規範與人生自由之合一。此即是道的世界與人的世界之合一,我們由此參人,又可明白何謂‘天人合一’了。

    這也道門和巫覡們都說的說‘無爲’‘自然’‘天人合一’之理,不需要過多的探究自然的本質是什麼,因爲自然的本質就是我們自身。

    自然,是一切事物合在一起的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

    然而,這時候,卻見天魔魔君搖了搖頭,然後說道:“衆生迷妄,於無心中而妄生心,造種種業,妄執爲有,足可致使輪迴六趣,生死不斷。譬有人於暗中,見杌爲鬼,見繩爲蛇,便生恐怖,衆生妄執亦復如是,於無心中妄執有心,造種種業,而實無不輪迴六趣。”

    這話是在完全是在反駁李啓的‘天心’之說了,說李啓妄圖從‘無心’之中生出‘心’來,這實際上是在反駁李啓關於佛門的認知。

    天魔魔君並沒有糾結在李啓自然方面的認知,而是直接從李啓關於佛門的方向展開了攻勢。

    魔君接着說道:“如是衆生,若遇大善知識,教令坐禪,覺悟無心,一切業障盡皆銷滅,生死即斷。譬如暗中,日光一照而暗皆盡,若悟無心,一切罪滅亦復如是。”

    這話讓李啓立刻皺眉。

    顯然,天魔魔君正在告訴他‘無心’,哪怕在自然之中,也是常理。

    那麼……自己要怎麼反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