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學王翦?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張通明字數:3899更新時間:24/06/27 00:07:10
聽到葉明盛的答覆,古三思這才悄悄鬆了一口氣,此次和羅卑的密約是由他一手主導的,葉明盛對此也是大幅度的放權,沒有多加干涉,所以古三思只能是猜測葉明盛的心意來做事······················
雖然此次談判是以密約爲結果,但是談判的難度也還是十分大的, 畢竟羅卑雖然是處於弱勢地位,但是因爲他們自身的內部因素,他們是不可能在談判桌上,向奉武軍做出大幅度讓步的,而奉武軍這邊也是如此。
在之前的內部會議上,代表幽燕本土派力量的顧中實,還有一些軍方的高級將領, 就明確的表示反對奉武軍和羅卑人進行談判, 以及可能的利益交換, 這傷害了將士和百姓的感情,大家前方在浴血奮戰,你在後方和羅卑人相互和解,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背叛,是絕對不可以出現的事情!
面對奉武軍中的這種情緒,是葉明盛頂住了壓力拍板才有了這次的談判,拿下了幽燕後奉武軍接下來的主要精力,將會更加快速轉向大周內部,葉明盛不想要在邊境事物上,和羅卑人做過多的糾纏,羅卑人和欽察人之間的狗咬狗,是符合奉武軍利益的,也是葉明盛樂於看見的情況!
儘管葉明盛做出了最終的決定,但是他也要照顧大家的情緒和影響, 所以奉武軍在這一次談判中,是不能夠做出什麼讓步的,必須要在談判桌上獲取到足夠多的利益, 這就讓古三思在談判桌上迴旋的餘地就很小。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 不能讓羅卑人和欽察人在草原上一家獨大,是大周內部各方力量在草原事物上達成的唯一共識,這也是大周朝廷對草原事物的既定國策,當年之所以欽察人能夠快速崛起,擺脫掉羅卑人的統治,除了因爲霍都英明神武外,很大程度的原因,就是源自於大周朝廷的支援························
而這一招也確實很好用,崛起後的欽察人和羅卑人彼此之間相互忌憚,相互牽制,雖然依舊對大周邊境進行不斷的騷擾劫掠,但是卻鮮有大規模的戰爭爆發,邊境地區的老百姓也是過了相對和平安靜的一段時光。
現在葉明盛領導的奉武軍政權,控制了幽燕和遼陽這兩個大周北部邊疆的重要省份,所以可以說葉明盛是大周草原事物實際上的負責人,而葉明盛也不打算改變,這條大周效果顯著的既定國策,當年羅卑人強盛,大周向欽察人輸送糧食,鐵器等物資,幫助他們對抗羅卑人。
而現在欽察人強盛羅卑處於弱勢地位,葉明盛自然也是要支援羅卑人,防止他們被欽察人擊敗吞併。
因此既要支持羅卑人,又不能做出太多讓步,還要從羅卑人身上謀取最大限度的利益,這是非常考驗古三思談判手段的事情,而對於談判的結果,葉明盛還是比較滿意的,旋即放下協議文本又問起了古三思負責的另一件事情!
“三思,目前關於認購債券的事情,進展的事情怎麼樣?”
見葉明盛問起這個事情,古三思沉吟了一下,向葉明盛介紹道:
“大人,關於這件事情我和他們已經一些商議了,最開始他們只願意認購三十多萬兩的,但是經過我們一段時間的宣講,他們現在已經願意認購七十萬兩了·················”
“我們正在繼續努力,爭取讓他們能夠更加體會咱們奉武軍的政策,爲社會的安定祥和與百姓的安居樂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聽到古三思給出的答案,葉明盛眼神中閃過一抹寒光,他本來還想着趙復渠死了,幽燕馬上就要安穩下來了,他們那些人能夠徹底認清現實,好好配合自己的工作,爲奉武軍做出更好的貢獻,但是現在看來自己還是低估了他們的吝嗇,一百萬兩白銀都不願意拿出來,那看來自己還得加大一些力度啊!
馬家的馬宏德已經徹底招了,把和他們家族有利益關係的人全都說出來了,自己可以更加清楚的理清本土派之間的利益糾葛,現在自己乘着趙復渠敗亡的勢頭,正是全面壓服他們的時候!
眼神閃爍了幾下,葉明盛望向古三思交代道:
“你們的工作可以先暫停一下了,把具體認購債券的人員數額名單交給我!”
此話一出古三思從葉明盛冰冷的語氣中,也是隱隱約約能夠感受到葉明盛的想法,頓時神情一肅恭敬的說道:
“明白了大人,我回去後立刻就安排人送過來!”
葉明盛微微點了點頭,然後又是交代了幾句羅卑人狼子野心,貪婪成性,隨時都可能撕毀密約反戈一擊的話,讓古三思保持警惕,不要輕信羅卑人的承諾和信譽,便是讓古三思離開了。
臨走的時候葉明盛還示意,可以將大致的談判結果,透露給顧中實一些··················
畢竟顧中實是副布政使,也是本土派在奉武軍政權中的代表人物,一方面要保持對他的尊重,照顧本土派的情緒,另一方面在履行密約事物上,也需要本土派的支持,不能讓他們感受到他們不受信任!
對待這些人不能一味的打壓,也不能一味的縱容,要充分利用胡蘿蔔和大棒,在打壓和寬厚二者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政治平衡,更好的維護奉武軍的統治
處理完了羅卑事物後,葉明盛拿起了書桌上的下一封奏本,這是賀敬雲提交上來的關於奉武軍接下來擴軍兩個師的人選的提案!
和葉明盛預想中的一樣,賀敬雲推薦馬中駿,張猛作爲奉武軍第七,八師的將軍,這也是葉明盛想要看到的答案,不過因爲現在的一些現實情況,葉明盛決定在擴軍的基礎上,對奉武軍進行新一輪大整編!
奉武軍現在的編制師是最大的作戰單位,一個師的作戰兵力不等,像袁嵩的第一師,林懷武的第二師,郭志平的第三師這三個主力師,以及顧壽庭的第六師兵力就都是超過了兩萬人,而像彭策的第四師,葉鐵的第五師,人數就相對來說少一些,只有一萬人出頭的樣子。
這樣的編制是葉明盛之前結合奉武軍的地盤,總兵力,財政狀況等多方位因素綜合考慮做出的決定。
而在昨天袁嵩部送回來消息,在燕軍大敗趙復渠身死後,涿縣等幽燕南部區域的燕軍殘兵敗將,已經決定不在抵抗奉武軍,向奉武軍全面投降,只有少量的燕軍死硬分子或是潛伏了下來,或是追隨趙建安去了雲中·························
而這也正式表明了奉武軍對幽燕施行了全面佔領,而在獲得了幽燕這個地盤後,奉武軍的財政,聲望等多方面因素,都是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的師級編制已經不在適配了,所以葉明盛考慮將新建軍一級的編制,設立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將兩個師納入到一個軍中,這樣一來也更加適配,奉武軍接下來的大規模作戰!
對於軍一級的編制,葉明盛目前還只是一個想法,所以他還想要聽聽賀敬雲等軍方主要將領的意見,合上賀敬雲的奏本,葉明盛把葉成喊進來吩咐道;
“你派人去一趟參謀部,通知賀敬雲下午的時候來一趟!”
··························
···························
涿縣,某處富麗堂皇的大宅院中。
一身綾羅綢緞的袁嵩正在十分認真的寫着什麼,自從在伏虎崗擊敗了趙復渠後,奉武軍在幽燕南部就沒有遭遇過什麼像樣的抵抗,所到之處燕軍十之八九都是投降,剩下的也都是逃跑,袁嵩非常順利的接受了涿縣,雖然成功拿下了這部分的地盤,但是袁嵩的心情並不多麼開心···············
雖然之前就通過統調處的情報,得知趙復渠爲了能夠和奉武軍有一搏之力,在幽燕南部這有限的地盤上,非常的窮兵黷武積極備戰,幾乎是將所有的青壯男性全都抓取當兵,然後讓孩童,老人,婦女來從事勞動生產。
接着又爲了維持軍隊的開銷,趙復渠還要拿走了一大半的生產勞動成果,讓涿縣等地的老百姓過的苦不堪言,但是這畢竟是聽說,腦海中沒有直觀的感受,所以感觸還不是特別的深。
但是自從袁嵩率軍進入到幽燕南部後,所見所聞皆是民生凋敝,破敗不堪,老百姓面黃肌瘦,上至七十歲的老漢,下至五六歲的孩童,都是在田中辛苦勞作,然而適齡勞動力的缺失,依舊是他們勞動產出遠遠趕不上平常,餓死人這種情況,已經開始普遍發生了。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讓袁嵩痛心不已,心中的良知與善念,已經讓他在保障在身軍糧的基礎上,儘量的節省出一些口糧給百姓,讓更多的老百姓能夠存活下來。
就在袁嵩寫着什麼的時候,一個身着護衛服飾的少年,躡手躡腳想要走到袁嵩的旁邊,似乎是想要看看袁嵩在寫些什麼,儘管這個少年已經走的很輕了,但是武將出身的袁嵩卻還是一下子聽到了響動,雖然沒有轉身,但是袁嵩似乎就已經知道了來人是誰微微皺眉呵斥道:
“袁哲,這裏是在軍營,不是在家!”
聽到父親的呵斥,見自己被發現了的袁哲,有些無奈的開口說道:
“爹你也不看看,你現在穿着什麼住在那裏,這哪裏是什麼軍營!”
袁嵩聞言轉身告誡道:
“穿什麼住在那裏並不重要,你身爲軍人每時每刻都應該嚴於律己···················”
聽着自己的老父親又要開始長篇大論了,袁哲立刻就是岔開話題說道:
“爹,你這學王翦學得太明顯了!”
“我猜猜你這封信應該是寫給葉大帥的吧?讓他老人家多賞賜一點良田美宅給咱們家?”
“要我說爹你就別白費這個力氣了,上一次你想藉着陳傳武的事情往後退一退,結果葉大帥早就看穿了你這點小心思,所以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什麼都沒有處罰你,你現在這完全是多此一舉!”
袁嵩聞言眼神中有些複雜,他有三個兒子前面兩個都和他一樣,都爲人很是老實沉穩,也都老早被他送進了奉武軍磨練,唯有這個小兒子袁哲,卻是讓他一直很是頭疼,和他前兩個哥哥不一樣,袁哲可以說是一個天才,從小就展現出了很強的天賦,心思靈巧文採斐然,四書五經之類的經典更是信手拈來。
老實說如果不是對自己的夫人很有信心,還有袁哲跟自己的相貌十分像,袁嵩多少會懷疑一些的···················
袁哲雖然很是天才,但是他也有一個天才的通病,那就是恃才傲物生性頑劣,爲了培養他不讓袁哲浪費了自身天賦,袁嵩是給他找了很多的良師,這些良師無一例外,全都是非常肯定袁哲的天賦,覺得他就是一塊上好的美玉,只需要精雕細琢,便可以在世間綻放光彩,但是這些老師十之八九又都被袁哲給氣走了。
所以爲了磨一磨袁哲的心氣,自從袁哲滿十五歲後袁嵩就是把他帶在身邊,想要讓軍旅生涯來讓袁哲變的更加沉穩。
在兒子的目光注視下,袁嵩沉默了一會才緩緩說道:
“我從軍幾十年學會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居安思危!我在奉武軍中已經發展到了頂點,當退一步海闊天空!”
“有些事情儘管彼此都是心知肚明,但是該做的還要做的,絕不能有半點的馬虎!”
說到這裏袁嵩又是望向袁哲苦口婆心的說道:
“你要學會藏拙,不要總是那麼鋒芒畢露,這既害人也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