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立即投降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雨中城市字數:4145更新時間:24/06/27 00:04:43
因爲漁民每次出海,船上都會攜帶大量的淡水。所以濟州島的居民都會儲備很多淡水和魚類,其中鹽更是重要物資。
陳錫麟接着說道:“咱們可以讓人把水引進濟州城裏。”
“這樣太慢,根本來不及!”楊凌斷然否決掉陳錫麟的提議。
劉秉憲皺眉思索片刻後,突然興奮地說道:“楊將軍,我有辦法!”
衆人看向劉秉憲,等待着他繼續說下去。
“楊將軍,我記得在咱們東北有條叫‘黑風港’的航線。從黑風港走陸路到濟州,最多五天就能抵達。我們可以沿途佈置哨卡,設立烽火臺,讓斥候騎馬傳訊,這樣就能避免消息泄露給官府,也可以爭取到更多的準備時間。”
“好主意!”楊凌忍不住擊掌讚歎道。
他剛纔之所以提出舉旗造反,就是想打亂朝廷的部署,爲自己爭取時間。如今聽到劉秉憲的這番話,當即決定冒險走黑風港,爭取時間。
楊凌看向陳錫麟,鄭重地道:“陳兄,就按劉員外的辦吧。不過,我醜化說在前頭,若是事情失敗,到時朝廷追究下來,你我都脫不開身。”
陳錫麟苦笑着點點頭:“放心吧,我明白該怎麼做。”
劉秉憲又補充道:“楊將軍,你們到時只管發號施令便是,具體的行動都交給屬下來處理。”
楊凌點頭道:“那就拜託劉員外費心啦!”
“哈哈,楊將軍客氣,這都是我應該做的!”劉秉憲朗聲笑道。
劉秉憲接着拿出兩封信遞給楊凌:“楊將軍,這是朝廷的兩位王爺派人送來的親筆信,請您務必收好。”
“嗯,多謝!”
楊凌接過這兩封書信,揣進懷裏,然後對陳錫麟和劉秉憲二人拱手道:“諸位,咱們就在睢寧城外相見吧。”說着朝衆人抱拳示意。
隨後楊凌便率隊離開縣衙,乘坐兩輛驢車返回濟州城。
濟州城西門附近有座山坡,這座山坡上修築着許多房屋。楊凌等人便住在這座村莊裏。
楊凌回到自己的房間後,迫不及待地拆開信封。
他首先掏出裏邊的書信看起來。
書信是秦天寫來的,信上只有短短幾句話,意思是:你現在安排好部隊,我們立刻出發。
楊凌看完秦天的信後,急忙召集衆將前來議事。
“大帥,何事緊急?”張憲、趙虎、黃錦和孫元良四人進來後,齊聲詢問。
楊凌把秦天的信交給衆人傳閱,並解釋道:“秦大哥已經派人來報告,說他已經調集精銳渡河,最晚三日便可趕到濟州,咱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立刻整裝出發,同時加強戒備。”
黃錦驚喜地說道:“大帥,如果秦大人能來,我們便不懼怕官軍的圍困,也不用擔心濟州城丟失!”
趙虎等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楊凌卻微微蹙眉道:“不過我們也要防止官軍圍城啊。若是官兵不肯退兵呢?若是他們真不惜代價死磕呢?我們該如何破局呢?”
衆人不禁啞口無言。
這時張憲提醒道:“大帥,如今濟州城裏除開駐紮的官軍外,剩下的都是民壯。民壯戰力低下,咱們有五千勇士,足以擋住濟州城裏的賊軍,只要拖延個三兩日,援軍定能趕至。”
楊凌深吸口氣,目光閃爍地看着濟州城。
“我覺得張憲的話有道理。”趙虎甕聲甕氣地說道。
楊凌沉默片刻,擡起頭道:“濟州乃我國邊境重鎮,絕不能輕易放棄。這樣吧,你們立刻整頓兵馬,我帶人出城迎敵。我倒要看看,官兵究竟敢不敢拼命!”
楊凌雖然也很害怕官兵拼死圍城,但他沒有選擇,濟州城內還有五千名漢子和數萬石糧草,若是任由官兵佔領濟州,恐怕濟州就變成流民聚集區。楊凌絕不願意眼睜睜地看着這種事情發生。哪怕只有三分勝算,他也要賭上性命搏殺,以期奪回濟州城。
衆人面色凝重,卻誰也沒有阻攔楊凌的意思。楊凌在這支軍隊中擁有崇高的威望和影響力,衆人對他的命令無論什麼時候都是堅決執行,甚至連楊凌要求去送死,衆人也毫不猶豫地執行。
“末將遵命!”衆人異口同聲地抱拳答應道。
衆人很快散去,各司其職。
楊凌換上鎧甲後,來到院子外。這座院落建造得非常樸素,院牆是用青磚砌成的,看似簡陋,實際上卻很結實耐用。
院子裏擺放着七八架牀弩和三百餘具投石機,這些投石機都是新製成的。因爲工藝複雜,花費鉅額的材料才造出來,所以造價比較昂貴。這麼些投石機,花費的銀錢差不多超過兩萬貫。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由於製作成本太高,這批投石機並未列入軍器監,僅僅只能用於訓練使用。
楊凌走到院子中央,扭頭掃視左右兩側。兩排箭塔的頂端,各站着六名弓箭手,每隔十步,還有兩名持矛盾衛護衛。
楊凌暗自點頭,這些弓箭手都是訓練有素,射術不錯,配合默契。
楊凌轉身來到院子中央,拔出腰間的橫刀,然後揚起長刀指向院子門外的空地。
“全軍出發!”
“喏!”
衆軍士轟然答應,跟着楊凌迅速跑向院門。他們的動作整齊划水,絲毫不顯混亂。
在楊凌的率領下,數百名武裝到牙齒的士卒奔出小院。
在小院門外停靠着七八輛騾馬大車。衆人翻身跳上車箱,然後催促騾馬緩緩地駛向村寨外的官道。
在騾馬大車上,楊凌再次抽出秦天的書信仔細讀完。
秦天派人來通知,他們的船隊正在往北海郡方向開去,預計會在半月後趕到。
楊凌鬆口氣,然後對身旁的張憲吩咐道:“張憲,你立刻帶兩個營出發,趕赴濟州城。若是遇到危險,可立刻撤退,保存實力爲重。”
“喏!”
張憲應諾後便匆匆離去。
楊凌又叮囑趙虎幾句,然後帶着衆人登上騾馬大車,浩浩蕩蕩地離開村莊。
這次楊凌出征濟州城,共帶走五千多名兵丁。這些兵丁大部份都是老弱病殘,體質羸弱,戰鬥力低下。楊凌之所以要帶走他們,就是希望藉助他們的優勢,讓那些體格健碩,且善於打仗的將士充當尖刀部隊。
楊凌的打算是,利用這些兵丁,儘量消耗濟州守軍的體力和戰鬥力。
楊凌帶着兵丁趕路,沿途也沒閒着,不斷招募流民。
這次楊凌帶的流民總數達到三千餘人,其中婦女佔據大部份,男子則不到百人。這麼龐大的數量,自然引起周圍鄉紳土豪的注意,有不少豪強派家丁前來勸降,不過全被楊凌拒絕掉。
楊凌現在根基尚淺,需要的是穩固根基,擴充實力,因爲他明白,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慌亂。
楊凌不管別人怎麼想,反正他現在只管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楊凌不顧那些豪強的勸說,繼續招募流民,擴充隊伍。
不久後,楊凌招募的流民達到五千餘人,並順利組織起三千人規模的民團。
楊凌在民團軍營中召開軍事會議,商討如何攻克濟州城。
經過這段時間的磨合,這些軍士已經漸漸適應作爲精銳士兵的角色,不再像初來乍到時那麼緊張拘束,更懂得如何配合作戰。
楊凌坐在椅子上環視衆人道:“諸位,現在咱們兵力已經足夠,準備好進攻濟州城嗎?”
衆人互相交換着眼神,最終目光彙集在張憲身上,張憲點頭道:“大人放心,俺早就把弟兄們調教好,隨時可以衝鋒陷陣!”
楊凌欣慰地笑道:“好,既然大家沒問題,那麼咱們立即出發,爭取在明天清晨之前攻佔濟州城。”
衆人聞言興奮起來,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大人,濟州縣城的守軍有三千多人,要攻克濟州城並不容易,咱們是否先休息養足精神?”張憲問道。
楊凌搖頭道:“不必,我們要抓緊時間,免得夜長夢多。濟州城雖然守軍只有三千多人,但他們是從淮陽、臨淄兩處縣城趕來增援的,補給線拉得極長,濟州城的守軍糧食和飲水不足。我估摸着濟州守軍撐不到明天清晨。因爲濟州城守軍若不在濟州城堅守到明天清晨,那就只有死路上,根本不必冒險。”
張憲恍然大悟,點頭道:“還是大人考慮得周詳!”
楊凌道:“傳我命令,全軍加速前進,務必要搶在濟州城守軍抵擋不住的時候拿下濟州城!”
“喏!”
楊凌的命令下達,軍隊頓時加速前進,朝着濟州城疾馳。
濟州距離泗洲縣約四百裏,騎馬全速前進的話,大概需要三個時辰。楊凌等人急行軍半個時辰後,已經遠遠看見城池輪廓。
“報——大人,前方有敵人攔截!”
楊凌定睛看去,果然見到前方二十丈外出現三十多騎,攔在官道上,其中爲首者赫然便是韓瓚。韓瓚的身邊是數百名身披黑色鐵甲,手握陌刀的士兵,人數大致與楊凌所部相仿。
楊凌勒住繮繩,擡手示意全軍止步。韓瓚見狀,策馬迎向楊凌所乘坐的大車。
“韓瓚參見楊大哥!”
韓瓚拱手施禮道。
楊凌微笑道:“原來是文珪賢弟啊。今日我奉詔前來,不知文珪賢弟爲何攔住去路?”
韓瓚沉聲道:“楊大哥乃朝廷命官,豈能私自出兵,請楊大哥收兵回營吧!”
楊凌臉色瞬間陰沉下來,冷冷地盯着韓瓚,寒聲道:“文珪賢弟,你這話是何意?”
韓瓚坦誠地說道:“楊大哥難道忘記咱倆剛認識時的情景?”
楊凌的表情僵硬片刻,旋即嘆息道:“不錯,我們剛認識的時候確實很投緣,可惜世事無常。我現在是大宋朝的國公爺,不是昔日那個任由你欺辱的窮酸秀才!我不管你們誰想奪權,但你們若敢阻撓我攻打濟州,那就別怪我不念舊情!”
“你!”韓瓚憤怒地瞪着楊凌。
楊凌毫不示弱地看着韓瓚,眼中閃爍着凜冽的殺機。
楊凌不怕與韓瓚撕破臉皮。因爲楊凌深知,雙方之間的矛盾已經激化到不可調和的程度。如果韓瓚願意罷手倒也罷,如果韓瓚執迷不悟,那麼楊凌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採取雷霆萬鈞的態勢,徹底解決這個隱患。
良久,韓瓚咬牙切齒地說道:“楊大哥,我承認你很厲害,但是你真的以爲憑藉你區區五千新卒能擊敗我麾下三千精銳?”
楊凌嘲諷道:“你們是精銳,但是我手下也同樣有精銳!我們現在已經聚攏兩萬人,你覺得我們會輸給你們?”
韓瓚臉色變幻不定,楊凌說得不假,他們現在確實不佔什麼優勢。
楊凌趁熱打鐵道:“你若是肯主動退兵,我可以不追究。你依然是淮揚節制使,仍然可以擁有自己的封邑,甚至可以分潤我的功勞,這樣對你我彼此都有利。”
韓瓚的臉頰劇烈地抖動着,顯然內心非常掙扎,最終還是低聲說道:“好,我答應撤兵,但是你也必須保證不再攻打淮陰!”
“沒問題!”楊凌痛快地答應下來。
韓瓚鬆口氣道:“那好,我命令大軍撤退。”
韓瓚當即撥轉馬頭率領麾下三千精銳返回淮陰城。
楊凌看着韓瓚離去的背影,嘴角浮起勝利的弧度,扭頭吩咐道:“命令各部繼續前進。”
於是乎,楊凌的五千人繼續朝濟州城挺近。
傍晚,楊凌等人終於到達濟州城外。
濟州城位於濟州府西北面的東陵山腳下,由於這座山形似龍頭,又稱爲濟州山,故又有龍門山之稱,因爲這裏地勢陡峭,易守難攻,成爲淮安郡治所。
楊凌看着前方高聳入雲的濟州山,暗道:“濟州山,希望你的城防建設得像個烏龜殼,別輕易讓我攻破它。”
……
次日清晨,楊凌率軍抵達濟州城外,他們在濟州城外佈置起防禦工事。
在楊凌的指揮下,官軍挖掘壕溝,構築防炮洞;用沙袋堆砌簡易工事;將木料鋪墊在城牆下……
濟州城的守軍看到官軍忙碌的架式,不禁面露疑惑之色。他們還以爲官軍是要攻城呢,結果卻沒有絲毫攻城的跡象。(本章完)